实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课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高考物理总复习优质PPT课件

考点三 创新实验 1.实验器材的变化如图
2.分力和合力的变化 (1)分力的获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的重力. (2)合力的获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重物的重力 →钩码的重力.
典例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 验中,测得图中弹簧 OC 的劲度系数为 500 N/m.如图 1 所示,用弹簧 OC 和弹簧测力计 a、b 做“探究求合力的 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 1.00 cm 不变的条件下,
答案:(1)3.00 4.00(有效数字不作要求) (2)变大 变大
本实验一般是在教材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以实验中 操作的注意事项、误差来源设置条件,或通过改变实验 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因此要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注 重器材变化后对分力和合力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要 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
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典例 (2017·全国卷Ⅲ)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 x 轴,纵
轴为 y 轴,最小刻度表示 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
(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 Q 固定在 y 轴上的 B 点(位
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 P 位于 y 轴上的 A 点时,橡皮
实验操作中的三点体会 1.由于要保证两次操作拉力的效果相同,所以在同一 次实验中,结点 O 的位置不能改变. 2.由于要用力的图示作图,所以除了记录结点 O 的位 置之外,还需要记录 F1,F2 的大小、方向以及 F3 的大小 和方向. 3.在坐标纸上作图时,需根据坐标纸大小,合理的确 定标度,尽量减小由作图及测量带来的误差.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c 通过细绳套把橡皮筋的 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 的方向.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3)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将绳 与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O点目的是使__与__用__两__个__弹__簧__测__ _力__计__互__成__角__度__地__拉__橡__皮__条__的__作__用__效__果__相__同__ , 记 下 此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3_._0_0_N和细绳的方向.
4.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 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 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拉力F′的图示. (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 定则.
(3)某次实验时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2.00 N和1.50 N,夹角小于90°,若 实验操作无误,其合力的读数为如图所示中的一个,则正确的读数为 __3_.0_0__ N.
如果某次实验时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 2.00 N 和 1.50 N,夹角为直角时 合力的大小 F 合= F12+F22= 22+1.52 N=2.50 N,
(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通过对拉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弹簧测 力计,方案一: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如图乙),方案 二:两弹簧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对拉(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_D___.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 B.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需一致 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 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
5.注意事项 (1)弹簧相同: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 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之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 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 (2)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 结点 的位置一定要 相同. (3)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 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
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实验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的规律教学课件

教材实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的规律教材实验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的规律教材实验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①注意事项1.弹簧相同: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之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2.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4.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5.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实验原理】(1)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如果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 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实验步骤】(2)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记为O1,如图甲所示,并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②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结点仍拉到位置O1,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的大小和方向;③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⑤比较F3和F的一致程度。
【注意事项】(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在橡皮条末端的两细绳要一样长B.应使橡皮条与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两细绳的方向应与纸面平行D.为了便于计算合力大小,两绳间夹角应取30°、45°、90°等特殊角度【数据处理】(4)实验记录纸如图乙所示,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00 N、F2=3.50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出F1和F2的合力F。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课件)高考物理实验

《高考物理实验专辑》
目录 01
目录
02 03
04 C O N T E N T S
05
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仪器及步骤 数据分析及处理 误差分析及讨论 实验的典型例题
PART 01
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认识到合力与两 个分力之间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大 小和夹角有关 ➢理解“等效”是指橡皮筋的形变量及方向都相同 ➢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选择合适的标度尺,做出合力与分力的图示,能总 结归纳力的合成规律 ➢能比较实际测量值与理论推算值的差异,分析误差产 生的原因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至满量程,此时橡皮 筋伸长到位置A,之后的实验过程中橡皮筋伸长位置不能超过A 点。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将橡皮筋一端 固定在木板顶端,另一端系上两个细绳套。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 使橡皮筋伸长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 绳套的方向,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其轴线与木板平面平行
(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分力F′与合力的图示,则在
问题讨论及误差分析
问题1:在本实验中,若将弹簧测力计连接的细绳换成橡皮绳,实 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不会发生变化。实验过程中细绳换成橡皮绳后会伸长,但 力的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会变化,处理分析时候,在做力的图示 时不影响实验的结果。
问题2:本实验用一个弹簧测力计能否完成?
可以。分析两个拉力时,先用手代替另一个弹簧测力计, 读出力的大小和确定力的方向后,手拉住弹簧测力计钩 的细绳,弹簧测力计测另一个力大小,再次拉到同一点 O,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C.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
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端结两个细绳套,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第一次通过细绳套用两
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
且离结点O稍远的距离描点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___N。
(4)若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能否完成该实验___________(填“能”能
如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三个细绳套L1、L2、L3共系于一个结
F'
1、F2合力的理论值。
(2)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DE 填入相应
的字母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D.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
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______,然后用一
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拉长,再记下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
【答案】节点O的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拉橡皮筋的两条细绳夹角始终为90°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
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细长,描出细绳拉力方向时,要在细绳正下方,
2020版高考物理复习课件: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共28张PPT)

对应演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16-
1.实验器材的变化如图
对应演练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17-
2.分力和合力的变化 (1)分力的获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的重力。 (2)合力的获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重物的重力→钩码的重力。
关闭
胡克定律 F=kx 中 x 为形变量, 需要先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所以 A 错;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 命题点三 为了减小误差 , 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 橡皮筋 ,3 故 B 错误;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 , 所以 OB 、 典例 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 (遵循胡克定律 )来探究 OC 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 OB 、OC 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合力的方法 ,如图所示,三根橡皮筋在 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 不重合 , 故 C 错误; 即使 , 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 点用图钉固定在 A 、BO 、点位置不同 C三点。在实验中 ,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 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 , 所以即使 O OC 点不固定 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 OA、OB、 的方 , 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故 D 正确。 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不需要测出 橡皮筋的原长 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 橡皮筋 C.以OB、OC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 关闭 D 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长度与OA相等 D.多次实验中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解析 答案
对应演练
-26-
3.(2018· 山东烟台一模)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 验时,将橡皮筋改为劲度系数为400 N/m的轻质弹簧AA',将弹簧的 一端A'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OA、OB、OC,分别固 定在弹簧的A端和弹簧测力计甲、乙的挂钩上,其中O为OA、OB、 OC三段细线的结点,如图1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弹簧AA'伸长 1.00 cm不变。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相互作用——力-PPT标准课件

解析:(1)以 F1、F2 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合力为 F=1×7 N=7 N。 (2)合力 F′与 F 的大小、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 F1 引 起,由图可知 F1 与 F′的夹角比 F1 与 F 的大,故 F1 的大小比 真实值偏大。 答案:7 大
考点三 实验创新考查
[解析] (1)对 O 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OA、OB、 OC 分别表示 FTOA、FTOB、FTOC 的大小,由于三个共 点力处于平衡,所以 FTOA、FTOB 的合力大小等于 FTOC, 且 FTOC<FTOA+FTOB,即|FTOA-FTOB|<FTOC<FTOA+ FTOB,故 B、C、D 能完成实验。
6.比较力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在大小和方向 上是否相同。
7.改变两个力 F1 和 F2 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误差分析
1.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 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白纸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引起系统误差。
2.两次测量拉力时,橡皮条的结点不可能做到完全拉到同一点 从而会造成偶然误差。
伸长量x/(×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________N/m。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 2.50 N, 请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 合。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 O 点沿两个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 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 和 F2 的图示,并以 F1 和 F2 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 O 点画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最新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五节《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复习教学课件

知识清单梳理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水平放置 的木板上,再把橡皮筋的一端 钉在木板的A点,橡皮筋另一 端挂上轻质小圆环,圆环上拴 上两个细绳套。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 将小圆环拉伸至某一位置O,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 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两条细绳的方向。 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小圆环拉伸到同样的 位置O,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知识清单梳理
六、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要与纸面平行。
→便于精确确定力的大小。 2、细绳适当长一些。
→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3、两细绳间的夹角适当大一些。
→便于做平行四边形。 4、弹簧测力计示数适当大一些。
→减小读数误差,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5、同一次实验,橡皮筋结点O位置保持不变。
→前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
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 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
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B____。
知识清单梳理
【情景再现】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
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 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
知识清单梳理
【情景再现】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 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绳
套,每个绳套上均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b.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计前,要先调整指针使其指在零 刻度处;再将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 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 (2)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3)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时结点到达的位 置一定要相同. (4)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时,夹 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
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 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 (2)理解等效替代思想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 F1、F2 与另外一个力 F′产生相同 的效果,看 F1、F2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与 F′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三、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筋、细绳套 (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 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 板上的 A 点,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 实验两次.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五、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 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 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 a、b 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1 和 F2 的图示,并以 F1 和 F2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 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 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 出实验步骤 4 中弹簧测力计 c 的拉力 F′的图示. (3)比较 F 与 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重合,从而验 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六、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够准确造成的误 差,为此要选择比较准确的弹簧测力计. (2)偶然误差:弹簧测力计读数和作图造成偶然误 差,需要多做几次实验,并且使两分力 F1、F2 的夹角适 当大些. (3)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要按有效数字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 一定要平行.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 a、b 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 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 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 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c 通过细绳套把橡皮筋的 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 的方向.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5)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 的轴线方向.弹簧测力计中弹簧轴线、橡皮筋、细绳套应 该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6)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要恰当选定标 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 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 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
图甲
图乙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实 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1届 高考物 理总复 习(选 择性考 试)专 题课件 (共27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