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信号传递模型的构造

合集下载

博弈论基础讲义-第四章

博弈论基础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第一节. 序贯均衡的内涵一.问题的提出1.序贯理性2.一致信念二.序贯均衡的内涵1.例子2.定义a.行为战略b.序贯理性c.一致信念3.存在性三.序贯均衡的计算1.例子:一般计算2.例子:分析应用第二节. 序贯均衡的应用一.教育和信号传递1.假设2.分析二.垄断限价模型1.假设2.分析三.声誉模型1.假设2.分析四.序贯均衡之再精炼1.剔除劣弱战略2.直观标准3.垄断限价模型第四章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一节.序贯均衡的内涵一.问题的提出1.序贯理性——参与人在所有情况决策都是理性的,即在给定信念的条件下,以及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条件下,自身选择是最优的例1:子博弈最优——纳什均衡(,)L l是否合理?——如果参与人2有机会选择,肯定选r而不是l;——(,)L l不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例2:单点信息集最优——纳什均衡(,,)D a l是子博弈纳什均衡;——但如果参与人2有机会选择,但肯定选择d;——(,,)D a l不满足单点信息集理性。

例3:多点信息集最优——纳什均衡(,)A r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A r不满足多点信息集理性。

2.一致信念例1:与客观事实一致u=是否合理?——参与人2的信念2/3——2/3u=是不合理的,因为任何到达参与人2信息集都不可能产生此后验概率;——后验信念必须与先念信念保持一致。

例2:前后信念一致——参与人2的第2个信息集上的信念,是否合理?——不合理,给定参与人战略和第1个信息集的信念,利用贝叶斯法则计算信念与此不一致;——参与人前后信念保持一致。

例3:独立偏离——参与人3的信念0.9u =是否合理?——参与人1和参与人3的偏离是独立的,所以参与人3的合理信念为0.1u =;——不同参与人之间的偏离是独立的总结,一致信念要求:参与人偏离最小化,,参与人之间偏离是独立的;二.序贯均衡的定义1.例子——定义参与人1在信息集1.1和1.3以及参与人2在2.2上的序贯理性;——定义信息集1.3和2.2的信念?2.定义a.行为战略:参与人在某个信息集到行动集映射,——如果某个状态真正发生,参与人如何决策;——序贯理性是否满足?b.序贯理性:在任何信息集上,参与人在给定信念和所有后续行为战略,选择自身行为战略最大化预期效用。

简述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通信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从最初的传统有线电话到如今的移动通信网络,都为人们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快速、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与沟通手段。

本文将简要介绍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并对其组件、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

同时,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通信系统的要点一、通信系统的要点二、通信系统的要点三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阐明文章目标与结构。

接下来,在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部分,我们将具体描述其定义、背景、组件和功能以及工作原理。

在接下来的三个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每个要点,并提供相关实例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并解释其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通过详细说明每个关键要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并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阅读本文,读者还可以更好地应用和运用通信系统相关知识。

最终,我们期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清晰且易于理解的概述,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通信系统打下基础。

2.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2.1 定义和背景:通信系统是指通过传送、交换和处理信息来完成信息传递的一组设备和技术的集合。

它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电信、互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

2.2 组件和功能:通信系统由多个组件组成,每个组件都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工作以实现信息传递。

主要的组件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传输介质和信号处理设备。

发送端将待传输的信息转化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上进行传播的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发送给接收端。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信号流图-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信号流图-传递函数
(1)单位脉冲 (2)单位阶跃 (3)单位斜坡 (4)单位加速度 (5)指数函数 (6)正弦函数 (7)余弦函数
f (t)
(t)
1(t )
t t2 2
e at
sin t cos t
F (s)
1
1s 1 s2 1 s3
1 (s a)
(s2 2) s (s2 2)
2.2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拉普拉斯反变换:部分分式展开法
时域 差分方程
解析式模型
状态方程
复域
传递函数 结构图-信号流图
图模型
频域 频率特性
数学模型是一个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在不同的域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引言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 达式,并实验验证。
实验法:对系统或元件输入一定形式的信号(例如阶跃信号、单位脉冲信号、正弦信 号等),根据系统或元件的输出响应,经过数据处理而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k 1 v n1
s
l 1 n2
(Ti s 1)

(T
2 j
s2

2Tj
s

1)
i 1
j 1
适用于 频域分

3.2 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 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K:增益
K*=根轨迹增益
K与K*的关系:
两者关系
m
zj
K K*
j 1 n
pi
i 1
3.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一个传递函数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因子的乘积,每个基本因子就称为典型环节。常见 的几种形式有:
Y (s)
R(s)
Y (s)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比较点后移
R(s)
G(s)
比较点前移

Q(s)
C(s)
R(s)

C(s) G(s)
比较点后移
Q(s)
R(s)

C(s) G(s)
Q(s)
C(s) R(s)G(s) Q(s)
[R(s) Q(s) ]G(s) G(s)
R(s)
C(s) G(s)

Q(s)
G(s)
C(s) [R(s) Q(s)]G(s)
R(s)G(s) Q(s)G(1s6 )
(5)引出点旳移动(前移、后移)
引出点前移
R(s)
G(s)
分支点(引出点)前移
C(s) C(s)
引出点后移
R(s)
G(s)
R(s)
分支点(引出点)后移
R(s)
G(s)
C(s)
G(s)
C(s)
C(s) R(s)G(s)
G(s) R(s)
C(s) R(s)
将 C(s) E(s)G(s) 代入上式,消去G(s)即得:
E(s) R(s)
1
H
1 (s)G(s)
1
1 开环传递函数
31
N(s)
+ E(s)
++
C(s)
R(s)
G1(s)
G2 (s)
-
B(s)
H(s)
(1)
打开反馈
C(s) R(s)
1
G(s) H (s)G(s)
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1 开环传递函数
注意:进行相加减旳量,必须具有相同旳量纲。
X1 +
+
X1+X2 R1(s)

第8章 信号传递与信号甄别

第8章 信号传递与信号甄别

二、信号传递:分离均衡

均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只要雇主的信念是任 何位于1和2之间的y*值,都会出现分离均衡的 结果,因此实际上有无穷多个可能的均衡和均 衡结果。
二、信号传递:分离均衡

但是,不同均衡结果,L型和H型求职者的 处境并不一样。
雇主的信念y*越靠近2,H型求职者的处境就越 坏(净收益=2-1/2y*),而L型求职者的境况始 终不受影响。而雇主则始终获得正常利润。 这说明,y*越接近1,均衡结果越优,是一个 帕累托改进过程。
三、信号甄别

行动顺序
雇主提出供求职者选择的不同的雇佣合同 ,每个合同包括一个对子(W, y)。 每个求职者考虑雇主提出的若干合同,从 中选择偏好的雇佣合同。
三、信号甄别

均衡存在的前提条件
所有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雇佣合作中,没有一 个会给雇主带来预期的损失。 “市场之外”没有可以带来正利润的雇佣合同 即所有雇佣合同都已被考虑。

市场信号传递或显示(market signal) , 帮助卖方和买方对付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信号传递:迈克尔· 斯宾斯(Michael Spence,1974)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在某些 市场,卖方向买方传递产品质量的信号。
一、市场信号

强信号(Strong Signal):能够区别高质量产 品与低质量产品。
二、信号传递:混同均衡


在雇主的上述信念下,如 果 y* 1-q,那么所 有工人都传递相同的信号即y*的教育水平,此 时无法通过教育水平把L型和H型工人区别开 来,这就是“混同均衡”。 均衡并不是唯一的,因小于1-q的y*有无穷多 ,但雇主的信念y*越低结果越优。 均衡结果受到人群中L型工人比例q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 第三章 信号传递

信息经济学 第三章 信号传递
❖ ( A )完全信息:就是说雇主可以观察到每个雇 工的生产能力的高低。所以他们可以支付给每个 工人的工资等于工人的边际出。
❖ L 型工人将获得的工资=L型工人的生产能力=1, ❖ H 型工人将获得的工资=H型工人的生产能力=2。
( B )不完全信息并且无信号示意:
❖ 如果雇主不能观察到劳动力的生产能力,而求职 者又不能把信号作为一种向雇主传递信息的方法, 情况会怎么样呢?在这样的环境中,雇主唯一可 做的是:既然所有的工人“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那么就支付给所有的工人同样的工资。工资 w 的多少由所有求职者的加权平均的生产能力来决 定:
❖ 因为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获得某 种文凭或学历所支付的成本也不相同。正是由于 不同素质的劳动力在获取像教育程度这样有传递 价值的信息时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不同,使得教育 水平作为传递能力高低的信号变得可信了。这样 一来,信号传递行为就可以作为内生的市场过程 为雇主提供可靠的信息。
❖ 对于此问题首先进行分析的就是Spence,他在 1973年于在《经济学季刊》发表了他的经典论文 《劳动市场的信号示意》。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 下他对劳动市场信号传递的分析。
❖ 这样的信念产生了如图2-1的工资曲线,这 里工资w(y)随教育程度y的变化而变化,
即工资是受教育程度的函数。在图中我们 可以看到w(y)是一条阶梯型的曲线,在教 育程度到达y,的时候,工资从W=1跳到 W=2。除工资曲线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图 上看到L型工人的信号示意成本曲线CL=y 以及H型工人的成本曲线CH=1/2y。
❖ 假设一:这里每个劳动者的生产能力被假设为固 定的;特别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并不会改变他 们的生产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简化,使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的信号示意作用上。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在模型中“允许”教育 影响生产能力,来使模型更接近真实,按照这一 思路,别的经济学家的确写了相应的论文。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是一种博弈论模型,它主要研究的是当两个个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如何进行决策。

这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

下面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这种模型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建立模型在建立模型的时候,需要确定参与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通常有两个参与者,分别是信息获取者和信息提供者,他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明确参与者的策略集和效用函数。

第二步:信息的传递过程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的提供者需要利用某种方式向信息的获取者传递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存在不确定性的。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双方可以采取不同的决策手段,对对方的决策产生影响。

第三步:信息的处理在信息传递之后,获取者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处理,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式。

这一步通常涉及到一些决策规则和信息的筛选机制,以此确保最终的决策是有层次的、合理的。

第四步:行动和策略选择在处理完信息之后,获取者将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合适的策略并执行相应的行动。

同时,信息提供者也会根据获取者的反应和行动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五步:结果分析在模型执行完毕之后,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得出相应的结论。

通常情况下,结果分析会涉及到效用函数分析、稳定性分析等内容,以确保模型的具体输出结果是可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博弈论模型,它为我们研究信息不对称时各种决策手段的效能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分析行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政策制定中的信息传递等诸多领域,并为实际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3讲 信源模型

第3讲 信源模型

第3讲 信源模型信源(information source ),也称消息源,是通信系统中发送消息的一方。

信源所产生或者输出的消息(message )是一个符号序列。

任何产生符号序列的事物都可视为信源。

报社、广播电台是信源;一个的人表情、行为是信源;我们所说的汉语是一个信源;一本英文小说也构成一个信源;水面波纹、天空的云等等万事万物都是信源,都在传递着各自的信息。

这一讲我们介绍离散信源的几种基本的和常用的模型。

1. 随机过程随机过程是一个带时间参数的随机变量,其取值的统计特性可随时间不断变化,用以机变量描述状态不断变化的物理系统或者随机现象。

定义1.1 随机过程是定义在同一个样本空间上一族随机变量{(),}X t t T ∈,其中t 为时间参数,T 是参数集合。

对于任何t T ∈,随机变量()X t 的值称为随机过程在时刻t 的状态。

为表达方便,可将随机过程{(),}X t t T ∈简记为()X X t 或。

定义 1.2 当随机过程的参数集合为实数区间(,)[0,)-∞∞∞或者时,该随机过程称为时间连续的。

当随机过程的参数集合为整数集或者非负整数集时,该随机过程称为时间离散的。

时间离散的随机过程称为随机序列。

若X 为随机序列,则X 在时刻t 的状态X(t)一般记为X n 。

实例:热噪声电压的样本函数这里我们主要学习关于随机序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随机过程的更多知识在后面需要的地方再作介绍。

随机序列的概率分布:随机序列的统计特性用其中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联合概率分布进行描述。

一维分布:对于()Pr{}t t p x X x ==这是随机序列在时刻t 处于状态x 的概率。

二维分布:对于任何状态1x 与2x ,随机序列从t 时刻开始所经历的状态序列为12x x 的概率记为12112112()Pr{}Pr{,}t t t t t p x x X X x x X x X x ++=====则函数t p 称为该随机序列在t 时刻的二维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均衡分析 在中小板企业能够通过披露募集资金使用
第1期
常丽娟等:一个信号传递模型的构造
81
情况 S 来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存在着分离均衡。 分离均衡意味着不同质量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募 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露水平 S,投资者根据不 同的 S 来区分不同的企业。中小板企业披露募集 资金使用情况虽然不能提高企业利润,但是能够 使投资者认为自己是优质企业,从而获得更多的 投资。
的情况和原因、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 说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募 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募集资金投 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用闲置募集资金暂 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 余的金额及原因、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 向、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 况。这些披露项目都能够使投资者详细了解自己 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对资金进行有效的事 前、事中、事后监督,提高中小板企业资金的使 用效率,防止资金的不合理使用。
第二,上市公司对未达预计进度和效益的原 因披露大多过于简单,且大多数公司将原因归咎 于土地使用权审批缓慢,设备选购调试周期较 长、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等客观原因。
第三,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某些项目披露口径 不一致,出现错误或者不披露。例如,在募集资 金实现效益问题上,有的公司披露为该项目所产 生的收入,有的公司披露为项目实现的利润总 额;在已投入金额问题上,有的公司将对子公司 增资视为投资完成,出现披露错误;在项目建设 期问题上,由于会计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 公司披露的截至期末投入金额大多与招股书披 露的投资安排不一致,甚至公司未披露截至期末 承诺投入金额。
三、中小企业板块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 露在减少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上的作用
(一)使投资者了解自己资金的流向和使用 情况,对中小板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中小企业板块集中了主板市场中股本规模 相对较小的上市企业,而且以高科技企业为主, 所以这一板块会出现经营稳定性较低、容易被炒 作等问题,股价的异常波动也会更为频繁和剧 烈。因此中小企业板块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 大得多。针对中小企业板块的这一特点,投资者 对中小企业板块市场的投资也会更加谨慎。只有 加大对中小企业板块的信息披露力度,尤其是对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披露,才能使投资者消除顾 虑,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降 低投资者损失的可能性。
(一)模型设计 鉴于中小企业板块股本规模相对较小,经营 稳定性较低,风险性较大,投资者的投资也比较 谨慎。为了吸引到更多的投资,那些对募集资金 使用较好、达到预期效益的优质中小企业就会愿 意披露更多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来向投资者展 示其较好的经营情况,以便投资者更愿意向其投 资。因此,可将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作 为中小板企业向投资者展示其过去、现在和将来 稳健发展,对市场充满信心的一种信号。假设“自 然”选择参与人一(中小板企业)的类型 Q 只 有两种,Q=1 代表劣质企业,Q=2 代表优质企业,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S 作为一个传递信号,S 为连 续变量,且 S∈[0,S’],S’为已知常数。假定参 与人二(投资者)至少有两家,这样在均衡时, 投资者的利润趋于 0。按照信号博弈的表达方 式,该博弈可表述如下: 1. 中小板企业按经营状况可分为两类:劣 质企业和优质企业,分别用 Q=1 和 Q=2 来表示。 劣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企业利润也较低,假设 为 1 个单位;优质企业经营状况较好,企业利润 也较高,假设为 2 个单位。“自然”随机选择企 业为优质企业或劣质企业的概率分别为 P 和 1-P。 2. 中小板企业对自身实力是了解的,知道 自己属于劣质企业还是优质企业。企业披露自己 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S 作为一个传递信号。由于 实力的不同,劣质企业和优质企业披露的成本是 不同的,假设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成本为 C (Q,S),则劣质企业的成本为 C(1,S)=S, 优质企业的成本为 C(2,S)=0.5S,即劣质企 业要像优质企业那样去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的信息,必须付出 2 倍的成本。
率为正的递增无差异曲线。
假设 2:优质企业披露同样水平的募集资金
使用情况所花费的成本要比劣质企业低,即
∂UQ=2 / ∂S < ∂UQ=1 / ∂S 。该假定说明在几何图
形上,劣质企业的无差异曲线比优质企业的无差
异曲线陡峭,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如图 1 所示。
图 1 两类企业的无差异曲线
在完全信息情况下,投资者将按照企业质量 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贷款额度,假设优质企业可以 得到 2 个单位的投资额,劣质企业只能得到 1 个单位的投资额,这是一种帕累托有效的结果。 如果企业质量 Q 是私有信息且不存在信号发送 的可能,投资者只能按照平均的企业质量来投 资,投资额均为 W=1*P+2*(1-P)=2-P,这种 情况下将导致逆向选择。
80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
资比例的选择可以比债券利率更有效地传递项 目质量的信号,为债券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 考。对中小企业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还没有一个 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信号传递模型。因此,本 文将针对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构造一 个信号传递模型,即优质中小板企业能够通过控 制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露的水平,把自己和劣 质企业区分开来,从而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 称程度,解决由逆向选择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引第 9 号:募集资金年度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针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募集资金年 度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在中 小企业板诚信档案中进行专项披露。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2009 年 中小企业板 359 家上市公司中有 289 家披露了募 集资金使用情况,70 家披露“不适用”;2008 年中小企业板 274 家上市公司中有 242 家披露了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32 家披露“不适用”;2007 年中小企业板 222 家上市公司中有 191 家披露了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31 家披露“不适用”。而在 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这样的问题:
通过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可以 使中小板企业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面前树立 良好的企业形象,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 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细则》的规定,对募 集资金专户存储、募集资金使用、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变更、募集资金管理与监督等方面进行明确 的信息披露,及时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 执行,对涉及募集资金使用的问题严格遵循相关 审批程序、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做到规范使用, 以此来建立可靠的信誉体制,提高竞争力。
第 24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Vol. 24 No.1 Jan. 2011
一个信号传递模型的构造
——基于中小企业板块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露研究
(2)
为了方便分析,给定以下假设:
假设 1: ∂U / ∂W > 0 , ∂2U / ∂2W < 0 ,

即投资者的投资带来正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或不
变; ∂U / ∂S < 0 , ∂2U / ∂2S < 0 ,即募集资
金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带来负效用,边际成本递
增。在该假定下的(W,S)空间,我们得到斜
在中小板企业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披 露中,披露了募集资金总额、本年度投入募集资 金总额、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及比例、已累 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承诺投资项目是否已变更 项目(含部分变更)、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 调整后投资总额、截至期末承诺投入金额、本年 度投入金额、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截至期末 累计投入金额与承诺投入金额的差额、截至期末 投入进度、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本年 度实现的效益、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项目可行性 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
(二)使中小板企业建立可靠的信誉体制, 提高竞争力
募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不仅是证监会审核 的重点,也是投资者对中小板企业投资价值的认 可。中小板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的实质是公司 对广大投资者要约的重要条件,是双方达成合同 的组成部分。如果募集资金使用不符合计划进 度,甚至变更募集资金使用项目,都将造成公司 投资价值的缺失以及信任度危机。
3. 投资者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他只有根据
企业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S 来推测企业的
质量是 Q=1 还是 Q=2,以此来选择自己的投资
数量 W。因此,可以把 W 看作是 S 的函数,即
W=W(S)。
4. 两类企业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如下:
UQ=1=W-C (1,S) =W-S
(1)
UQ=2=W-C (2,S) =W-0.5S
四、构建适用于中小企业板块募集资金使用 情况信息披露的信号传递模型
最早将信号传递理论应用在投融资问题上 的是 Michael Spence,[4] 他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 了用教育投资的程度作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息 的工具,由此证明市场上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 人,可以通过某些有成本的信号传递(signaling) 使得委托人将自己和劣质委托人区分开来。在国 内,杨轶等人[5] 研究了在募集风险基金过程中募 集计划书是怎样作为一个信号来传递募集人的 信息,以解决投资人与基金募集人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问题。张铁鹏、王敬[6]研究了经营者股权投
常丽娟,贾 婷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板块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在减少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上的作用,
针对逆向选择所导致的融资难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信号传递方式:优质中小板企业能够通过控制募集资金
使用情况信息披露的水平,把自己和劣质企业区分开来,从而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解决由逆
向选择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信号传递;中小企业板块;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