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课程

合集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张红涛,谭 联,刘 鹏,张 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文章探索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通过建立“基础+运用+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夯实工程能力培养基座,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实践模块,丰富活动载体,整合学校企业政治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了“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工科;四位一体;实验课程;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0-0012-02——————————————基金项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创新创业就业课题(20181501)作者简介: 张红涛(1977—),男,河南邓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

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1],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四个问题[2]:1)各个学校没有形成合理的能力培养体系,这是主要问题;2)没有完善的实验教学框架;3)缺乏实践活动载体;4)学校没有与政府、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为培养新型人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积极探索全方位的育人新模式,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

文章结合笔者电子信息类专业多年的授课经验,探索该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3],以期推动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新型人才[4]。

1 “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模式探索1.1 重建“基础+运用+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实验室中,用实验来检验所学知识,夯实基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提升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建立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5],重建“基础+运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701)(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毕业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培养目标 1: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身心健康;培养目标 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项目负责人作用的潜力;培养目标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具备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意识与方法、以及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解决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标 4: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宽厚,能够承担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高新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培养目标 5:熟悉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达到以下12 个方面的能力:1.工程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与数据处理;1-2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技术管理等问题;1-3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知识,能将其用于解决工程装备设计等工程问题;1-4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设备/器件选型、设备生产与维护等复杂工程问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社团社交服务平台
创新训练项目
侯自愿
计算机学院
林菲/龚晓君
8
xj201608
能自主返航的移动机器人系统
创新训练项目
王林
电子信息学院
彭时林
9
xj201609
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案例研究——以海康威视为例
创新训练项目
叶开
会计学院
贾勇
10
xj201610
大学生移动学习及其影响研究——基于“新数字鸿沟”的理论分析
创新训练项目
杜一姣
会计学院
孟晓俊
14
xj201614
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吸引与维持机制的探索——以杭州为例
创新训练项目
雷震霆
会计学院
贾勇
15
xj201615
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育人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浙大、杭电、宁大三校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田野调查
创新训练项目
汤锦涛
会计学院
黄颖
16
xj201616
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调研为例
xj201649
水下直升机的设计与实现
创业训练项目
杨鹏程
自动化学院
周杰
50
xj201650
“酒店帮”酒店车联价值生态平台
创业训练项目
雷鹏
管理学院
曾鸣
51
xj201651
快购自助购物系统
创业训练项目
洪盛云
机械工程学院
王志强
52
xj201652
大学生营养早餐供应配送平台
创业实践项目
郑梓杰
经济学院
曾可昕
53
xj201637
基于磁共振的无线供电桌面办公平台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3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有关说明(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领域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际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应用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研究、应用与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宽口径的工作需要;其二,掌握电子电路的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其三,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设计、应用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其四,具备跟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其五,具备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其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与传感器、EDA 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课程:工程电磁场、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协议开发及应用、接入网与智能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讯、电信网技术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含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信号与信息处理综合应用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doc 8页)(免费下载优秀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doc 8页)(免费下载优秀版)

宁波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5. 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1. 学位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2. 主要课程信息类数学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列课程、多媒体信息处理方向系列课程、电子系统设计方向系列课程、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系列课程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2.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必修(含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学分为115。

学生从多媒体信息处理、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三个模块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主修。

每个毕业生要修满49学分的选修学分(其中必须取得短2、短3学期各3学分),选修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10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6学分、专业教育平台6学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15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7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作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追求卓越;2. 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3. 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 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5. 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6. 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7. 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8.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9.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10.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11.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池旭
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
薛凌云
杨勇
20
201610336020
基于aquafadas数字出版系统的移动端非遗文化信息可视化服务及应用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吴胜宇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施妍
李戈
21
201610336021
三位一体智能婴儿尿床提醒装置硬件产品开发
创新训练项目
耿子翕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施妍
王彩红
全自动果蔬托盘覆膜包装机
创新训练项目
杨义刚
机械工程学院
于保华
11
201610336011
灵活转向自主水下航行器
创新训练项目
胡饶峰
机械工程学院
吴玉光
12
201610336012
自动喜糖包装机
创新训练项目
丁哲
计算机学院
纪华伟
13
201610336013
多源异构网络安全信息获取与分析系统研发
创新训练项目
彭瀚
201610336028
信息经济下中小企业微创新模式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杨豪
自动化学院
周青
钱昇
29
201610336029
杭州磁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训练项目
李述田
电子信息学院
秦会斌
方刚
30
201610336030
一站式日租房服务平台
创业训练项目
沈鹏辉
电子信息学院
禹献云
31
201610336031
“泊乐”——城市智能停车解决方案
高明煜
4
201610336004
一种滑模变结构自行车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与实现

2024年创新创业实训项目计划书

2024年创新创业实训项目计划书

[标题] 2024年创新创业实训项目计划书[正文]在当前全球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我们拟定于2024年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训项目。

本计划书旨在详细阐述项目的背景、目标、内容、预期成果以及实施步骤等关键要素。

一、项目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专业人才的重任。

因此,我们计划通过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项目目标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市场敏感度和商业洞察力。

4.搭建一个集学习、交流、合作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5.孵化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项目内容1.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企业管理等。

2.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模拟创业、项目路演、企业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

3.导师指导制度:聘请成功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作为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建议。

4.项目孵化支持:对具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场地、技术等支持,帮助项目落地实施。

5.交流合作活动: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预期成果1.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完成创新项目策划和实施。

2.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和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3.孵化出多个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项目,并成功实现商业转化。

4.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

5.提升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社会影响力。

五、实施步骤1.项目启动阶段:组建项目团队,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2.宣传推广阶段:通过校园媒体、讲座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课程》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课程,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新者、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

掌握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导课程:学科前沿讲座、军事理论、军事训练、社会实践。

后续课程:就业指导、学生创新竞赛、企业见习、毕业实习。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创新赢得未来 ( 4学时)
(1)创新概论;
(2)创新意识;
(3)创新能力;
(4)创新方法;
(5)创新思维;
(6)创新型人才培养;
(7)创新思维训练。

1.基本要求
(1)掌握创新的含义,创新的特性,创新的类型,创新意识的内涵,创新能力的发现与变通;
(2)掌握创新的八种方法,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模式;
(3)掌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特征,创新思维训练八种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创新的含义,创新的特性,创新的类型,创新意识的内涵,创新能力的发现与变通,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模式。

难点:创新的八种方法、创新思维训练八种方式。

3.说明:限于学时,本章的第四、七内容作重点阐述,其他节内容做简单介绍。

(二)创业者与创业团队(2学时)
结合具体事例或者商业策划讲授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相关知识。

1.基本要求
(1)掌握创业者的特点和技能、创业团队的内涵及要素、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2)了解创业团队的稳定。

2.重点、难点
重点:创业者的特点和技能、创业团队的内涵及要素。

难点: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创业团队的稳定。

3.说明:结合具体的商业策划进行讲授。

(三)识别创业机会(2学时)
结合具体事例或者商业策划讲授如何识别创业机会。

1.基本要求
(1)掌握机会识别重要性,机会发现者的个性特征,机会识别的方法,机会识别与可行性;
(2)了解机会识别到机会实现;
2.重点、难点
重点:机会发现者的个性特征,机会识别的方法。

难点:机会识别与可行性,机会识别到机会实现。

3.说明:结合具体的商业策划进行讲授。

(四)筹集创业资本(2学时)
结合具体事例或者商业策划讲授如何筹集创业资本。

1.基本要求
掌握融资的渠道与方式,融资类型;
2.重点、难点
重点:融资类型。

难点:融资的渠道与方式。

3.说明:结合具体的商业策划进行讲授。

(五)开办新创企业(2学时)
结合具体事例或者商业策划讲授如何开办新创企业。

1.基本要求
(1)掌握新创企业的组织形式,工商注册登记,企业刻制印章、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开立银行账户等;
(2)了解新企业法律问题,创业的扶持政策,新企业的社会责任及认同。

2.重点、难点
重点:新企业的组织形式,工商注册登记,企业刻制印章、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开立银行账户等。

难点:新企业法律问题,创业的扶持政策,新企业的社会责任及认同等。

3.说明:结合具体的商业策划进行讲授。

(六)新创企业管理(2学时)
结合具体事例或者商业策划讲授新创企业如何管理。

1.基本要求
(1)掌握新创企业管理的内容与措施;
(2)了解创业风险控制。

2.重点、难点
重点:新创企业管理的内容。

难点:创业风险控制。

3.说明:结合具体的商业策划进行讲授。

(七)新创企业成长(2学时)
结合具体事例或者商业策划讲授新创企业成长。

1.基本要求
(1)掌握新创企业成长的特征,新创企业成长的面临问题;
(2)了解新创企业成长的管理优化措施。

2.重点、难点
重点:新创企业成长的特征,新创企业成长的问题。

难点:新创企业成长的管理优化。

4.说明:结合具体商业策划进行讲解。

(八)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学时)
(1)带学生去大学生科技园、智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或者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创新创业项目,结合已经取得的创新创业的项目,向同学们展示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指导;
(3)创新创业项目创办微小企业指导。

1.基本要求
(1)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简称“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未来伙伴杯”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等;
(2)掌握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参赛基本流程,掌握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基本技能;
(3)了解微小企业的特征、微小企业管理体系、微小企业企业文化、微小企业经营模式、微小企业注册方式等。

2.重点、难点
重点: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参赛基本流程,掌握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基本技能。

难点:微小企业的特征、微小企业管理体系、微小企业企业文化、微小企业经营模式、微小企业注册方式等。

3.说明:本环节实践性较强,周期性长,对学生要求较高,通过创新创业训
练项目能够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设计能力,可以允许少部分学生选
择其他方向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4.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五、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请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形式。

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试、考勤及作业:30%,期末考核:70%。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陈永奎主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1)杨敏主编《创新与创业指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笑来主编《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