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五首赏析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中秋诗词朗诵与赏析

中秋节的中秋诗词朗诵与赏析

中秋节的中秋诗词朗诵与赏析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常常与诗词相联系,有许多美丽的古代诗词与中秋节相关。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一些诗词以及对其的朗诵及赏析。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床前独自望着明亮的月光,感叹着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与中秋节的主题十分契合,月亮在中秋夜更加明亮、圆满,象征着团圆和温馨。

朗诵这首诗,可以通过抒情的语调表达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二、《嫦娥》——白居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描绘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诗中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嫦娥对于离开世俗尘凡的悔恨之情。

在中秋节这个月明之夜,人们常常会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并通过朗诵诗词表达对嫦娥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三、《钟馗嫁妹》——杜牧一部《钟馗》,万里云山远。

立后青楼笃,送迎明日繁。

绛衣鸳帐重,轻路雁行断。

五羊传罗刹,南风采湘妃。

黄鸟宜良夜,春江深夜烟。

寄言同君上,快意与谁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鬼怪追妹妹的故事。

诗中通过对于情节的描写,刻画了婚宴的繁华和喜庆场景。

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人们常常通过朗诵这首诗词,增添欢乐气氛,表达祝福和喜悦之情。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渐渐地归人静,不知处有人行迹。

四下明月如晶,照门照户也映人。

弹年贪卧饱,男儿到此忧怀。

无期灯月不断,昼夜共一轮几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以诉说对于思乡之情为主题,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光下独自背负思念与忧伤之情。

诗中以豪放的笔触表达对于时光的怀念与对命运的追问。

在中秋节的晚上,朗诵这首诗词,可以为节日增添一份异样的深情。

关于中秋节古诗赏析【五首】

关于中秋节古诗赏析【五首】

【导语】中秋始于唐朝初年,盛⾏于宋朝,⾄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之⼀。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中秋节古诗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关于中秋节古诗赏析:⼗五夜望⽉寄杜郎中 朝代:唐朝|作者: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这是⼀⾸中秋之夜望⽉思远的七⾔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望⽉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更耐⼈回味。

“中庭地⽩树栖鸦”,明写赏⽉环境,暗写⼈物情态,精炼⽽含蓄。

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句⼀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下⼦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以难忘的印象。

诗⼈写中庭⽉⾊,只⽤“地⽩”⼆字,却给⼈以积⽔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的名句“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之夜,⼈们也不⼤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鸦鹊在⽉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周邦彦《蝶恋花·早⾏》词有“⽉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烘托了⽉夜的寂静。

全句⽆⼀字提到⼈,⽽⼜使⼈处处想到清宵的望⽉者。

“冷露⽆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步渲染中秋之夜。

这句诗因桂⾹袭⼈⽽发。

在桂花诸品中,秋桂⾹最浓。

在皎洁的⽉亮上某些环形⽕⼭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宫⾥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中落,天⾹云外飘”)。

这句诗描写了冷⽓袭⼈,桂花怡⼈的情景。

如果进⼀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望⽉,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凝想⼊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寒宫中,清冷的露珠⼀定也沾湿了桂花树。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精选5篇)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精选5篇)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精选5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秋节古诗词鉴赏大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篇1)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篇2)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嗣布。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篇3)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篇4)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吹兰杜。

中秋节古诗词鉴赏(篇5)《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有关中秋古诗赏析十首_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十首

有关中秋古诗赏析十首_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十首

有关中秋古诗赏析十首_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十首(篇一)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

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

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

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

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

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

关于中秋节经典诗词赏析5首范文

关于中秋节经典诗词赏析5首范文

关于中秋节经典诗词赏析5首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经典诗词赏析5首范文资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中秋节诗词赏析【1】《寄慈恩寺郁上人》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鸠宿竹,鸿过月圆钟。

此夜情应切,衡阳旧住峰。

注解:这是一首借中秋之月表达对朋友思念的诗。

自古以来,关于中秋诗词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为多,而表达友情的却是很少,贾岛的这首诗可以算是代表之作吧。

中秋节诗词赏析【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解:这首词是中秋表达思念的经典之作,也是流传至今仍旧广为人知的中秋诗词。

词中苏轼的旷达乐观情怀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现在许多中小学的课本都要求背诵这阕词,可谓是公认的之作!中秋节诗词赏析【3】《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译文】由于高耸的群山的阻隔,明月迟迟未能出现,但是发出千张耀眼的光芒。

一杯酒还没饮完明月突然涌现出来,纷乱的云朵象溃崩的波涛一样四处散开。

应该用一千斛银河水,才能洗涤苍天的眼睛月亮。

于是便能冷眼的看着世上众生,照得我心境一片清澈。

西南边那颗弹丸大小的火红的星星,如长着雄壮角尾的苍龙盘绕在天空。

今晚却看不见它了,点点萤火虫的微亮更显得夜的清寒。

谁若乘着小船到汴水边上,便能看到千灯夜晚鱼龙翻滚的盛况。

中秋节的诗词赏析

中秋节的诗词赏析

中秋节的诗词赏析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团圆度过,同时也是文人墨客们一段佳话的创作主题。

下面是一些中秋节的诗词,供您欣赏和赏析: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述了李白身处异乡时的思乡之情。

床前明月的景象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乡愁之情。

2.《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下独自喝酒的情景。

诗人举杯邀请明月共饮,顺应着赏月时人们能与月互相陪伴的愿望。

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以问答的形式描绘了中秋夜的美景。

词人把酒向明月敬问,表达了对明月的美好赞叹和对时间的疑问。

通过与天上宫阙、历史对话的方式,诗人将人的情感与天地之间的广阔联系
起来。

4.《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楼高台阔的鹳雀楼景色,诗人通过登楼、俯瞰的方式,使人们对壮丽景色有着更深的感受。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述中秋节,但通过描绘景物,和月亮在天空中同样高高悬挂,给人一种晚上中秋赏月的联想。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诗词赏析,这些诗词通过表现中秋节的景象、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古诗词赏析5首_中秋节诗词鉴赏及赏析

中秋节的古诗词赏析5首_中秋节诗词鉴赏及赏析

中秋节的古诗词赏析5首_中秋节诗词鉴赏及赏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代表着团圆和谐的意思,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很多,如何赏析中秋节的诗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赏析5首_中秋节诗词鉴赏及赏析,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秋节古诗词赏析【1】《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

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

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中秋节古诗词赏析【2】《洞仙歌·中秋》宋代:向子諲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

何处飞来大明镜。

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

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中秋节,咏物,月亮,抒怀赏析这是一首咏颂中秋明月的词作,借“月有盈亏”的现象,抒发“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的豪情。

词语洗炼精熟,意境开阔,富有哲理,较之轻浮、侧艳的儿女情,以及粉饰太平的利禄语高出很多,是词中上品。

上阕开句是个比喻句,“碧天如水”将烟霏云敛、一望千里的碧天比作清澈的绿水固是常见,但“一洗秋容净”之句的出现,不仅使它顿失俗态,且显示出一种阔大无比的气势,点睛之处便在一个“洗”字。

下面是一个问句“何处飞来大明镜?”看似平淡无奇但却点出了要写的主体对象——月亮,且出语自然轻松、比喻贴切。

紧接着又使用了一个反诘句“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意思是:谁曾说起过这样的话,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解析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解析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解析1.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解析-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

当时苏轼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政治上苏轼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派的政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中秋佳节,面对一轮明月,他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词句解析-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作者想象天上的宫殿,不知道今晚是哪一年。

这里的“天上宫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反映出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某种超脱感。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乘风归去”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到天上仙境的愿望,“琼楼玉宇”描绘出天上宫殿的华美壮丽。

但“高处不胜寒”则表明他又担心那里的清冷孤寂,这种矛盾心理实际上是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体现。

在政治上不得意时,他想远离尘世,但又割舍不下人间的亲情和生活。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起舞”是作者排遣内心矛盾的一种方式,“弄清影”写他月下起舞,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最后得出还是人间美好,表达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那些难以入眠的人。

这里的“无眠”之人就是作者自己,他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睡,同时也暗示了世间有很多像他一样为情所困、为生活所累而不能安睡的人。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本不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作者以埋怨的口吻对月亮发问,将自己与亲人不能团聚的遗憾之情寄托于明月。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是全词的哲理句,作者认识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规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五首赏析篇1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五首赏析篇2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五首赏析篇3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五首赏析篇4 中秋对月 唐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五首赏析篇5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