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精)

合集下载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常用的色谱柱恒温装置有水浴式、电加 热式和恒温箱式三种。实际恒温过程中要求最高温度不超 过60℃,否则流动相气化会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4. 检测系统
? 作用:连续监测被色谱系统分离后的柱流出物组 成和含量变化的装置。其作用是将柱流出物中样 品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转化为可供检测的信号,完 成定性定量分析的任务。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 LLC)
1.分离原理:利用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的差异 2.固定相:载体+固定液(物理或机械涂渍法)
缺点:系统内部压力大,易流失,不实用 固定液——极性→NLLC 固定液——非极性→RLLC 3.正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NLLC)
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极性组分 4. 反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RLLC)
正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强,作用时间↑ , k↑,组 分tR↑
反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弱,作用时间↓, k↓,组 分tR↓
② 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8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
③ 流动相:极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 流动相极性 > 固定相极性
底剂 + 有机调节剂(极性调节剂) 例:水 + 甲醇,乙腈,THF ④ 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4)梯度洗脱装置
? 梯度洗脱: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调整组分的k值,改 变分离因子α值,以达到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分离的目的。
? 梯度洗脱的特点:改善分离, 加快分析速度;改善峰形, 减 少拖尾;可能引起基线漂移
? 类型:高压梯度与低压梯度
2.进样系统
? 进样器是将样品溶液准确送入色谱柱的装置,要求密封性 好,死体积小,重复性好,进样引起色谱分离系统的压力 和流量波动要很小。

浅谈防腐剂苯甲酸的测定

浅谈防腐剂苯甲酸的测定

浅谈防腐剂苯甲酸的测定摘要:苯甲酸是一种能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防腐剂。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数量使用,可以防止食品生霉、变质或腐败,并能延长保存时间,同时对食用者也不会引起什么危害。

但是如果超过规定使用剂量将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影响,因此对防腐剂的检验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防腐剂苯甲酸测定方法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为一种有安息香或苯甲气味的白色有丝光的鳞片或针状结晶体,熔点122℃,沸点249.2℃,100℃开始升华,苯其蒸气具有很强刺激性。

具有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或杀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食品鲜度作用。

当前,苯甲酸作为一种能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化学物质在食品加工工业得到广泛应用,使用情况主要为:酱油、醋、果汁类、果酱类、葡萄糖、罐头,最大使用剂量1g/kg;汽酒、汽水、低盐酱菜、面酱类、蜜饯类、山楂糕、果味露,每公斤最多使用0.5g。

苯甲酸随食品进入体内时与甘氨酸结合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体外,不再刺激肾脏;在酸性条件下可随水蒸汽蒸馏,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较稳定。

但若过量添加,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本文将主要探讨下苯甲酸的检测,希望可以为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检测提供参考。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样品中的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可以用水蒸汽蒸馏的方法蒸馏出来,与样品中不挥发性成分分离来检测苯甲酸(1)。

检验方法可以概述为样品中加1ml磷酸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的馏液主要是苯甲酸,还有其它酸物,再加入0.2n的k2cr2o7和4n的h2so4,将其它酸性物质氧化,经过蒸馏,得到无杂物的苯甲酸,然后经强酸氧化,氧化分解苯甲酸以外的其它有机物,氧化后的溶液再次蒸馏分解蒸馏液中除苯甲酸外的其它杂质,根据苯甲酸的吸收波长225nm下测定消光值。

二、气相色谱法样品经乙醚提取,我们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行分离测定,然后与标准样比较定量检测苯甲酸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

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

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1. 引言雪碧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碳酸饮料,广泛地消费于全球范围内。

然而,近年来对于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注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雪碧饮料中是否含有防腐剂苯甲酸,以及苯甲酸的含量是否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本文将对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2. 背景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用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延长其保质期。

然而,过量的苯甲酸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致癌风险。

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关于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的限制标准,以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 调查方法为了研究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1.购买GB雪碧饮料样品;2.使用液相色谱法(LC)测定样品中的苯甲酸含量;3.参照食品安全标准,评估GB雪碧饮料中苯甲酸的含量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4. 结果我们针对GB雪碧饮料样品进行了苯甲酸含量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样品苯甲酸含量 (mg/L)152233445 4.5根据我们所测得的样品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平均含量为3.5 mg/L。

5. 讨论根据我们的测定结果,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为3.5 mg/L,低于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限制。

这说明GB雪碧饮料在防腐剂苯甲酸的使用上符合法规要求,并且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没有明显的风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只针对了有限数量的样品进行了测定,无法代表所有GB雪碧饮料的情况。

此外,苯甲酸对于不同人群的健康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一般消费者在饮用雪碧饮料时仍需适量并注意个人体验。

6. 结论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GB雪碧饮料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在食品安全标准范围内,并且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没有明显风险。

然而,消费者在饮用雪碧饮料时仍应注意适量饮用,并注意个人体验。

7. 参考文献[1] Zhang H., Liu L., Li L. (2019). Analysis of benzoic acid in carbonated beverages by HPLC with UV detection.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10(2), 233-238.。

橘子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精)

橘子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精)

问题的再一次提出——如何解决两种
酸在测定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有人认为,用一空白实验就、能获得较好的结 果,这个空白实验是用无防腐剂的样品得到的。 这样的空白通常是不可能得到的。因为用商业性 样品很难知道它的所有成分,而这些成分的存在 和浓度是由生产技术和贮藏条件决定的。还有一 些人使用中性样品蒸馏得到的一个空白(样品中 研究的防腐剂不是挥发性的)。然而,这样的空 白有缺陷,因为它并不反映出从酸性样品中蒸馏 出的这些干扰成分。
实验

仪器
蒸馏装置,见图2。 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和紫外光范围。
试剂(略) 方法
1.预备实验的操作 2.主要蒸馏的制备 3.空白蒸馏液的制备(空白1) 4.苯甲酸的测定 5.山梨酸的测定




标准曲线的制备 准确吸取标准苯甲酸工作液1,2,3,4,5毫升分别移入10 毫升容量瓶中,每一瓶中含有1毫升0.1N氢氧化钠溶液。每 一瓶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并且摇匀。每一瓶溶液以 0.01N氢氧化钠溶液为空白在225毫微米处测出光吸收值。以 苯甲酸浓度(以ppm表示)对吸收值(在225毫微米)绘制曲 线。 蒸馏液的测定: 吸取每一种蒸馏液(主要和空白的)25毫升分别移入250毫 升蒸馏瓶中,各加入25毫升0.2N重铬酸钾溶液和6.5毫升4N 硫酸。在沸水浴中准确加热10分钟,然后冷却,按照“主要 蒸馏液制备”所述的“加入磷酸1毫升……”开始进行。以 0.01N氢氧化钠溶液为空白,在225毫微米处测定两种溶液的 吸收值。从主要溶液的吸收值减去空白的吸收值,然后从标 准曲线中相对的吸收值查出苯甲酸的浓度。按下列方式计算 出橘子汁中苯甲酸的含量。 苯甲酸钠(ppm)=100M/W 式中M代表部分蒸馏液中苯甲酸 的浓度(ppm),即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对值;W代表吸收蒸馏 液中含样品的克数(克)当使用单独蒸馏时,空白1(经中和的橘子汁的蒸 馏液)在紫外区并不出现橘子汁中某些挥发性物质光的吸收值。 这些挥发性物质存在于经酸化的橘子汁蒸馏液中。空白2(同样来 源的经酸化但不含防腐剂的橘子汁蒸馏液)总是记录较高的吸收 值。事实上,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应该使用后面的空白,但是,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商业样品中,同样来源,不含防腐剂和经 同样加工,同样贮藏的橘子汁在测定防腐剂时是找不到的根据 Monselise方法的分析操作是采用空白1。所以得到的结果太高 (由于空白的吸收值 ,见上述)。 本文的方法通过在两个阶段中得到的结论,克服了这些困难(见 图1)。(i)酸化的橘子汁的一部分蒸馏液中采用强氧化作用可以 除干扰物质,这可以连接用重蒸馏苯甲酸。在氧化作用中,山梨 酸也被破坏这是有利的。因为测定重蒸馏液中,苯甲酸可不受其 他防腐剂的干扰。(ii)其他部分酸化橘汁蒸馏液中,山梨酸首先 转化为甲酰化合物,然后变为有色的衍生物,后者的吸收值可、 是可在可见光范围内读出的,这一波长中,橘子汁中的挥发性物 质或苯甲酸都不能干扰。

苯甲酸的鉴别及含量测定(精)

苯甲酸的鉴别及含量测定(精)
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 实训讲义
实训七
苯甲酸的鉴别及含量测定
一、实训要求
1.能够依据药品质量标准完成苯甲酸的鉴别及含量
测定。
二、实训器材
1.试药:苯甲酸、0.4%氢氧化钠溶液、三氯化铁试
液、中性稀乙醇、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2.仪器: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
试管。
要把液体渗到仪器内部。在用湿毛巾擦定
后,再用一块干燥的软毛巾擦干。样品剩
余物或粉末必须小心用刷子或后持吸尘器
去除。
盘放入盛有供试品的称量瓶,记录重量,
取出称量瓶,倒出所需供试品量后,再放 称盘,记录重量,计算即得。
(2)增量法:打开天平显示0.0000时,在 称盘放入称量瓶,稳定后,按一下控制板 的“Tare”键,即可消去称量瓶重,将所需 供试品直接放入称量瓶中,记录供试品重
量,即得。
2.天平的清洗 在对天平清洗之前,要将仪器与工作电源 断开。清洗时,不要使用强力清洗剂,不
赛多利斯BS 124S型 电子分析天 平操作规程
使用前准备
1.称重工作台一定要保持平稳牢固可靠。 2.调整电子天平:在电子天平使用地点调整地脚螺 栓的高度,使水平仪内的空气泡正好位于圆环的 中央。右旋地脚,电子天平前面升高;左旋地脚, 电子天平前面下降。
3.插上电源并接通电源。电子天平在初次接通或者 长时间断电之后,至少需要30 分钟的预热时间, 只有这样,天平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工作温度。 4.开机自检:按开/关键,电子称量系统自动实现自 检功能,当出现“0.0000”时,自检结束。 5.清零:按两个去皮键“Tare”中的一个,清除秤盘 上的物品,天平显示为“0.0000”。
三、实训内容及操作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防腐剂测定方法的研究摘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防腐剂(苯甲酸)的含量。

样品中苯甲酸的最小检出量为 0.0010mg/ml, 回收率为 98%。

该方法简便易行, 灵敏准确。

关键词:防腐剂;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食品防腐剂苯甲酸的测定 ,通常采用乙醚提取碱滴定法和水蒸气蒸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两种方法测定程序复杂且周期长 ,回收率也较低。

本文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了新的测定方法。

即乙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行。

1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或霉菌具有杀灭、抑制或阻止生长作用的食品添加剂为防腐剂。

我国准许使用的防腐剂GB2760-1986 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及其钾盐、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脱氢醋酸、双乙酸钠、葡萄糖-δ-内酯和乳酸链球菌素。

1996 年对GB2760-1986 作很大修订,把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及其钠盐列入漂白剂。

将葡萄糖-δ-内酯归到稳定和凝固剂中。

特别是把保鲜剂、过氧化氢、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统统归到防腐剂中。

这与日本相反。

1997 年以前日本把噻苯咪唑、联苯、苯基苯酚、苯基苯酚钠等列为防腐剂,1997 年单列项为防霉剂。

食品防腐剂 GB2760-1996共有 28个品种,1997 年新增丙酸、纳他霉素和液体二氧化碳(催化法)。

1998 年增补单辛酸甘油脂。

1999 年增加脱氢醋酸钠。

2002 年增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

截止到2003 年共 36 个品种。

2试剂与仪器苯甲酸标准溶液:0.05mg/ml (准确称取 0.5000g 苯甲酸以 0 .01mol/L 的 NaOH 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使用时再以蒸馏水稀释 10 倍)。

756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3实验条件的选择取 0.05mg/ml 苯甲酸标准溶液 3ml 于 125ml 分液漏斗中 ,加入 2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 再加入一定量的1:1HCl 和 25ml 乙醚, 充分振荡后静置。

食品中苯甲酸的测定方法国标

食品中苯甲酸的测定方法国标

食品中苯甲酸的测定方法国标
苯甲酸在食品中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GB/T 5009.19-2003《食品中苯甲酸的测定》中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样品中的苯甲酸与标准品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样品准备:将食品样品经过研磨、筛选、稀释等处理,制备成适宜的测定浓度。

2.标准品准备:准备苯甲酸标准溶液,浓度为0.1mg/ml。

3.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和标准品分别加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4.计算: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第二法适用于酱油、水果汁、果酱中苯甲酸、山梨酸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法2原理样品经处理后,用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氨水(NH3•H2O)。

3.1.2氢氧化钠(NaOH)。

3.1.3硫酸(H2SO4)。

3.1.4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

3.1.5乙酸锌(Zn(CH3COO)2•2H2O)。

3.1.6氯化钠(NaCl)。

3.1.7酒石酸(C4H6O6)。

3.1.8硅酮树脂。

3.1.9磷酸二氢钠(NaH2PO4•12H2O)。

3.1.10磷酸二氢钾(KH2PO4)。

3.1.11中性氧化铝。

3.1.12甲醇(CH3OH):色谱纯。

3.1.13乙酸铵(CH3COONH4)。

3.2 试剂配制3.2.1 氨水(1+1):氨水与水等体积混合,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3.2.2 氢氧化钠溶液(4 g/L):称取4 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 mL。

3.2.3硫酸溶液(0.5 mol/L):移取30 mL浓硫酸(约70%)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至50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3.2.4亚铁氰化钾溶液(92 g/L):称取106 g亚铁氰化钾加水至1000 mL。

3.2.5 乙酸锌溶液(183 g/L):称取220 g乙酸锌溶于少量水中,加入30 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0 mL。

3.2.6 酒石酸溶液(15%):称取15 g酒石酸,用水定容100 mL。

3.2.7的磷酸盐缓冲液(pH 7.2):分别称取16.72 g磷酸二氢钠和2.72 g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 mL,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里为材料,容积一般为0.5~2L为宜。放置位置:高于泵体,保持一定的输 液静压差。
注意:密封、过滤
对流动相溶剂的一般要求
➢ 对样品有一定的溶解度,以防在柱头产生沉淀。 ➢ 适用于所选择的检测器。 ➢ 化学惰性好,以免破坏固定相。 ➢ 低粘度,增加样品的扩散系数,提高柱效。 ➢ 纯度高。溶剂不纯会增加检测器噪声,产生伪峰。 注意: 1.所有溶剂在放入贮液罐之前必须经过0.45μm滤膜过
(4)梯度洗脱装置
➢ 梯度洗脱: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调整组分的k值,改 变分离因子α值,以达到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分离的目的。
➢ 梯度洗脱的特点:改善分离, 加快分析速度;改善峰形, 减 少拖尾;可能引起基线漂移
➢ 类型:高压梯度与低压梯度
2.进样系统
➢ 进样器是将样品溶液准确送入色谱柱的装置,要求密封性 好,死体积小,重复性好,进样引起色谱分离系统的压力 和流量波动要很小。
(2) HPLC检测器的要求
➢ 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预测的响应; ➢ 对样品所有组分都有响应,或具有可预测的特异 性,适用范围广; ➢ 温度和流动相流速的变化对响应没有影响; ➢ 响应与流动相的组成无关,可作梯度洗脱; ➢ 死体积小,不造成柱外谱带扩展; ➢ 使用方便、可靠、耐用,易清洗和检修; ➢ 响应值随样品组分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线性范围宽; ➢ 不破坏样品组分; ➢ 能对被检测的峰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 ➢ 响应时间足够快。
常用的进样器有以下二种:六通阀进样器和自动进样器
3.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的主要部件是色谱柱。 一般要求: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是
对色谱柱的。色谱柱管为内部抛光的不锈钢 柱管或塑料柱管,
色谱柱的种类
➢ HPLC微粒填料:硅胶,以及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 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
➢ 填料粒度:3μm、5μm、7μm、10μm等 ➢ 柱效的理论值:5000~16000块理论塔板数 ➢ 柱长:100~300mm ➢ 柱内径:4.6 mm或3.9 mm常用
滤,除去溶剂中的机械杂质,以防输液管道或进样阀产生 阻塞现象。
2. 所有溶剂在使用前必须脱气
(2)高压输液泵
• 高压输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将流 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到色谱分离系统。对于带有 在线脱气装置的色谱仪,流动相先经过脱气装置后再输送 到色谱柱。
要求:由于高压输液泵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分离分析结果的好坏,因此,实际 分析过程中为了保证良好的分离分析结果,要求高压输液泵必须满足以下几 点要求: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类型
(一)液固吸附色谱法(LSC)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1.分离原理:利用溶质分子占据固定相表面吸附活性中心 能力的差异
2.固定相:与LC比,固定相粒径不同(<10μm) 硅胶 表孔硅胶(薄壳硅胶)
全多孔硅胶 无定形 YWG 5~ 6μm 5×104 球形 YQG 3~4μm 8×108
分离过程
高压输液泵将贮液器中的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 力)输送至分析体系,在色谱柱之前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导 入,流动相将样品依次带入预柱、色谱柱,在色谱柱中各 组分被分离,并依次随流动相流至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 送至工作站记录、处理和保存。
1.高压输液系统
➢ 贮液器 用途: 来提供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流动相以完成分析工作。 要求:1、必须有足够的容积,以备重复分析时保证供液; 2、脱气方便; 3、能耐一定的压力;第四、所选用的材质对所使用的溶剂都是惰性的。 4. 贮液器一般是以不锈钢、玻璃、聚四氟乙稀或特种塑料聚醚醚酮
保护柱:
一般在色谱柱前要求安装保护柱,即在 分析柱的入口端、装有与分析柱相同固定相 的短柱(5~30mm长),可以经常而且方便 地更换,因此,起到保护延长分析柱寿命的 作用
色谱柱恒温系统:
➢ 由于分析的需要,色谱柱有时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提高柱 温有利于降低溶剂粘度和提高样品溶解度,改变分离度, 也是保留值重复稳定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需要高精度测 定保留体积的样品分析而言尤为重要。
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极性组分 4. 反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RLLC)
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 适于分离非极性组分
(三).键合相色谱法
➢ 常规化学键合相: 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 在载体表面 ① 分离原理:分配 + 吸附(以LLC为基础) ②.特 点:不易流失,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能好,载样量大,适 于梯度洗脱
底剂 + 有机调节剂(极性调节剂) 例:水 + 甲醇,乙腈,THF ④ 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k↑,组分tR↑ ⑤ 出柱顺序: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
➢ 正相键合相色谱 ① 分离原理: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之间定向作用力、诱导力、或氢键 作用力 ② 固定相:极性大的氰基或氨基键合相 ③ 流动相:极性小(同LSC) 底剂 + 有机极性调节剂
例:正己烷 + 氯仿-甲醇,氯仿-乙醇 ④ 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组分tR↓,k↓ ⑤ 出柱顺序:结构相近组分,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 出柱 ⑥ 适用:分析极性大物质、糖类等
(四). 凝胶色谱法(SEC)
① 分离原理:凝胶色谱又称为体积排阻色谱(SEC),是按溶 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法。
➢ 配制酒类:称取10.0g试样,放入小烧杯,水浴加热除去乙醇,用氨水 (1+1)调pH约7.加水定容至适当体积,经滤膜过滤(0.45μm)。
5. 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试样中苯甲酸含量(g/Kg),按下式计算
X A1000 mV 21000 V1
式中 X ------试样中苯甲酸的含量(g/Kg) A-------进样体积中苯甲酸的质量(g) V2 -------进样体积,(ml) V1 -------试样稀释总体积,(ml) m-------试样质量,(g)
1、泵体材料能耐化学腐蚀; 2、能在高压(30~60MPa)下连续工作; 3、输出流量稳定(±1%),无脉冲,重复性高(±0.5%),而且输出流量范
围宽; 4、适用于梯度洗脱。
类型:恒压泵和恒流泵两大类
(3)过滤器
在高压输液泵的进口和它的出口与进样阀之间,应设 置过滤器。过滤器的滤芯是用不锈钢烧结构材料制造的, 孔径为2~3µm,耐有机溶剂的侵蚀。若发现过滤器堵塞 (发生流量减小的现象),可将其浸入稀HNO3溶液中, 在超声波清洗器中用超声波振荡10~15min,即可将堵塞 的固体杂质洗出。若清洗后仍不能达到要求,则应更换滤 芯。
➢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常用的色谱柱恒温装置有水浴式、电加 热式和恒温箱式三种。实际恒温过程中要求最高温度不超 过60℃,否则流动相气化会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4. 检测系统
作用:连续监测被色谱系统分离后的柱流出物组 成和含量变化的装置。其作用是将柱流出物中样 品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转化为可供检测的信号,完 成定性定量分析的任务。
➢ 反相键合相固定相 ① 分离原理:疏溶剂理论
正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强,作用时间↑ , k↑,组 分tR↑
反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弱,作用时间↓, k↓,组 分tR↓
② 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8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
③ 流动相:极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 流动相极性 > 固定相极性
➢ 苯甲酸标准使用溶液:取储备液10.0ml,放入100ml容量瓶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经0.45微米滤膜过滤。
3.仪器及条件
➢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FID); ➢ 色谱柱;YWG-C18 4.6㎜×250mm; 10μm不锈钢柱 ➢ 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0.02mol/L)(5:95) ➢ 流速:1ml/min ➢ 进样量:10μL ➢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30nm,0.2AUFS 注: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法定量。
只能分析挥发性物质,只能分析 20%的化合物 不能用于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用毛细管色谱可得到很高的柱效 有很灵敏的检测器如 ECD 和较灵敏的通用检测器 (FID 和 TCD) 流动相为气体,无毒,易于处理 运行和操作容易 仪器制造难度较小
几乎可以分析各种物质 可以用于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色谱柱不能很长,柱效不会很高 没有较高灵敏的通用检测器① 流动相有毒,费用较高 运行和操作比 GC 难一些 仪器制造难度大
5. 出柱顺序:强极性组分后出柱,弱极性组分先出柱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LLC)
1.分离原理:利用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的差异 2.固定相:载体+固定液(物理或机械涂渍法)
缺点:系统内部压力大,易流失,不实用 固定液——极性→NLLC 固定液——非极性→RLLC 3.正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 流动相极性(NLLC)
➢ 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 液相色谱仪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 ➢ 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方法
学习情境
: 1.试验原理 将试样加温除去二氧化碳和乙醇,调pH
至近中性,过滤后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 后,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
2. 试剂
➢ 甲醇:经滤膜过滤(0.5微米) ➢ 稀氨水(1+1):两者等体积混合 ➢ 乙酸铵溶液(0.02mol/L):称取1.54g的乙酸铵,加水至1000ml.溶
解,经0.45微米滤膜过滤。 ➢ 碳酸氢钠溶液(20g/L):称取 2g碳酸氢钠(优级纯),加水至100ml
摇匀 ➢ 注:方法中所用试剂,除另有规定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
溶液为水溶液。
➢ 苯甲酸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1000g苯甲酸,钾碳酸氢 钠溶液(20g/L)5ml,加热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 水定容,苯甲酸含量为1mg/mL
堆积硅珠 YQG 3~4 μm 8×108 理想 原理:吸附 特点:峰易拖尾 高分子多孔小球:YSG 特点:柱选择性好,峰形好,柱效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