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木雕牛腿的图案题材解析
徽州古民居木雕牛腿的图案题材解析

徽州装饰木雕牛腿的图案题材解析1张军魏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 235000,江南大学,无锡 224122)摘要:通过对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牛腿造型种类的分析,指出徽州装饰木雕牛腿图案主要有人物类题材、动物类题材、博古类题材、花卉瓜果类题材和山水田园类题材几大类别。
题材贴近生活、造型引人入胜,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徽州;木雕牛腿:图案;题材解析徽州明、清两代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多种多样,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形式为主。
其中,木雕的运用最为广泛,存量巨大。
因为古民居的主体构架和内部墙壁等结构主要是靠木材来建构和围合的。
穿木、牛腿、垂花柱、斗拱、雀替、栏杆、挂落、护板、等木构架的主附部件,其上面的雕刻装饰使徽州的古民居光彩夺目,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一份不可多得的灿烂文化珍品。
在徽州古民居的装饰木雕构件中,艺术效果最为诱人的应当是厅堂立柱上的牛腿。
牛腿高居在檐柱外向的上端,屋檐的重量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牛腿转移到檐柱上,牛腿保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
牛腿还支撑着挑檐的椽木,使屋面的出檐增加,使廊檐的面积扩大,保护了立柱、木质墙面和门窗。
同时,屋檐与檐柱之间的牛腿正处于人的最佳视域位置,形成了视觉欣赏的焦点,引人注目,对建筑起到了装饰美化的效果。
视觉效果诱人、对徽州古民居具有画龙点睛般装饰作用的牛腿受到了民居主人和雕刻工匠们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雕琢。
其装饰造型展现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成就;装饰内容题材显示了明清两代徽州人的精神追求。
牛腿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从不同的层面反映着当时徽州人的人生理想与生命态度。
对徽州装饰木雕牛腿图案题材的解析可以体味传统文化在教化人上的作用,并获得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形式与方法上的启示。
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牛腿图案主要有人物类题材、动物类题材、博古类题材、花卉瓜果类题材和山水田园类题材几大类别。
题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军,安徽灵璧县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1级在职工程硕士,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美系讲师。
【精品】浅析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浅析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摘要徽州木雕代表了徽州的艺术文化特色,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
徽州木雕见证了徽州的发展与创新,刻画出了徽州的辉煌历史,描绘了徽州人的思想与内涵,每一幅雕刻作品都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感受。
徽州木雕的风格特色在于结合了时代感与创性感,徽州木雕更注重于雕刻的手法和技法,刀法细腻、游刃有余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想继承木雕技法了,所以应该多多宣传木雕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让人喜爱木雕去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他。
木雕的艺术感染力无穷无尽,内容丰富无穷,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木雕的技艺手法越发高超,人们的审美价值也逐渐提高。
木雕的题材十分民间化,木雕与绘画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AbstractHuizhou wood carving on behalf of the Huizhou art and cultural c haracteristics, is a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rafts. Huizhou wood carvi ng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Huizhou, depicts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Huizhou, depicting the Huizhou people's thinking a nd content, each carving works give people to never forget the feelings.Huizhou wood carving style features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sense of t he times and creativity, Huizhou wood carv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c arving techniques and techniques, knife delicate, ease with both aesth etic and practical sense, a small carving works of which a variety of w ays Charming infinity Huizhou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for the H uizhou wood carving provides a unique condition, but also greatly pro 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ood carvings.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 opment of society, Huizhou wood carvings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p eople understand and know, but now the young people do not want to inherit the wood carving techniques, so it should be a lot of publicity wood carving historical valu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people love Wood carving to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him. The artistic app eal of the wood carving is endless and the content is rich. After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artistry of wood carving is more and more a dvanced. The aesthetic value of people is gradually improved. The the me of wood carving is very civilized, wood carving and painting are ins eparable, complement each other.Key words: Huizhou culture; Huizhou wood carving; Xin'an painti ng school; Huang Binho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Region characteristic; Huizhou culture;Wood carving art; Xin an Art school;Huang Binhong;Aetistic characteristics目录摘要2目录4前言1一、简述徽州木雕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现状1(一)徽州木雕产生的背景1(二)徽州木雕发展的现状1二、徽州木雕的工艺特色及地域特色2(一)徽州木雕的工艺特点21、徽州木雕的材质特点22、徽州木雕的色彩和工具特点23、徽州木雕的造型特点3(二)徽州木雕的内容与题材3(三)徽州木雕作品中的情感表达4三、徽州木雕作品中的创作方法4(一)徽州木雕作品中的创作手法4(二)实用·美观·装饰性强的创作样式4四、当代中国画对徽州木雕艺术的借鉴作用5(一)新安画派与徽州木雕的关联5(二)黄宾虹与徽州木雕的因缘5参考文献8谢辞9前言古徽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文化大师。
徽州明清建筑三雕技艺赏析

徽州明清建筑三雕技艺赏析徽派建筑群体构成的古村落中,宅居结体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型,大都是聚族而居,层楼叠院,鳞次栉比,实为宏伟壮观。
村落组合是按徽州宗法传统的山庄形式:村头庄尾,路侧水旁,竹木林立,周围广袤田野,还多有一方供人游憩的芳草地;水的两岸以石桥联接,整个村落嵌入锦峰绣岭、溪清湖碧的自然风光之中;大片民居的白墙青瓦、黑墙边,三叠、五叠式马头墙,以及牌坊、祠堂、寺庙、桥梁、宝塔、亭榭,配置得体,呼应着山峦起伏,乔木丛林,衬现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碧野清风,真可谓“推窗闻鸟音,出门见翠屏”的秀山丽水之乡。
徽州“古建三绝”的美誉,驰名中外,其所指的是:布局、结构、营造、装饰令人叹为观止的古民居;祭祖、执族规、作族徽、阴森可怖又建造得雄伟壮观的古祠堂;封建政治、礼教所致的外形古朴典雅、巍然屹立的石牌坊。
徽州古祠堂之多之雄壮,可谓甲天下。
长期以来,“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于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
宗法社会里,宗有宗祠,支有支祠,还有家祠。
至清代,徽州几乎无村不祠。
至今尚存的明清古祠堂,其中精美者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与旅游景点,如徽州区呈坎罗东舒祠,歙县北岸吴氏宗祠,石潭叙伦堂,绩溪县大坑口龙川胡氏宗祠,黟县南屏叶、李、程三姓古祠堂群,以及休宁县溪头王氏宗祠、东临程氏宗祠等。
徽州牌坊作为一种石建筑留存至今,有表彰仕官的大学士坊,宣扬孝道的孝子坊,颂赞科举的状元坊、进士坊等。
它们既是精湛绝伦的建筑,扮演着构景、隔景的艺术角色,又是蕴涵着丰富文化的纪念碑。
明清石牌坊在古徽州几乎遍地林立,其中以歙县许国大学士坊、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坊和绩溪县奕世尚书坊等著称。
徽州“古建三绝”的身上,都程度不同地附有徽派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艺术,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沉积物。
“三雕”艺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明清建筑的装饰部件和家居用具等各个方面,且融装饰艺术与建筑结构为一体,互为连缀,相得益彰。
据地方志记载:歙县虬村黄氏、张氏,皆以雕刻著名,自明至清,世守其业。
徽派民居雕刻中的传统图案装饰艺术探析

徽派民居雕刻中的传统图案装饰艺术探析作者:许钰灵来源:《美与时代·上》2019年第07期摘; 要:徽派民居素有“无居不雕刻”的美誉,徽州匠师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
所见之处民居皆雕梁画栋,反映出对“福、禄、寿、雅、善、美”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走进徽派民居,可以从传统的雕刻图案装饰中看到东方文化的缩影。
关键词:徽派民居;雕刻;传统图案;装饰艺术徽派民居,指古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类型。
古徽州是指今安徽省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位于黄山脚下,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
明中叶以后,徽州商人崛起,称雄商界长达数百年。
“贾而好儒”的一代代徽商们在他们的家乡建民宅、修祠堂、竖牌坊,他们在建筑中融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内部装饰的巧思,使徽派民居不仅实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徽派民居由一组室内外空间组成,包括大门、天井、堂屋、厢房、院落等,都表达着空间的韵律感,是当时社会文明的象征、生活的缩影。
徽州民间的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徽商在民居中注重对布局结构和内部装饰的要求,规模宏伟、结构合理、风格典雅,特别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雕刻,工艺精致。
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呈坎、关麓、昌溪等。
其中,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徽州民居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注重装饰和美观,砖雕、木雕、石雕在住宅中得到绝妙的发挥。
徽州匠师的三雕艺术精美、内敛,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砖雕门罩、木雕梁柱与建筑融为一体。
徽派民居在木雕艺术中追求儒家文化,体现对“福、禄、寿、雅、善、美”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室内多为木雕,重点部位是院内的隔扇、面向天井的栏杆、靠凳、屏风、楼板层向外的挂落、檐口、梁架等。
雕刻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论清代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

论清代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清代徽州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以其细腻的雕刻工艺、丰富的图案形式而著名。
徽州木雕源自徽州,兴盛于清代,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构图形式的独特性和美感是徽州木雕深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构图的形式特点和美学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清代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
一、构图的形式特点1. 对称性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以对称性为主要特点。
对称性是指作品在形态上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对称,使得整体具有平衡和协调感。
徽州木雕以典型的对称构图形式展现出丰富的生活和传统文化,通过对称的布局方式,使整个作品充满力量感和美感。
比如砖雕作品《福寿双全》,整个构图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以示祥和之意。
2. 层次感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还注重层次感的表现。
在构图中,通过大小尺寸的变化、细节的丰富性和精细的雕刻技巧,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在构图过程中,雕工们通过精心设计与精湛技艺将空间巧妙地分为前中后三层,使得整个作品在空间感上更加丰富生动,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与立体感。
典型的例子是屏风式构图,使用平面上的层次感来表现出立体的效果。
3. 象征性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还注重象征性的表现。
作品的构图形式往往以符号、意象来表现,通过丰富的图案和富有象征性的构图语言来表示吉祥、美好、寓意深远的主题。
有些作品以神话、传统故事、历史典故等为题材,雕刻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比如雕刻的“百鸟朝凤”图案,通过丰富的图案元素,寓意吉祥如意,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
二、美学意义1. 庄重肃穆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具有庄重肃穆的美学意义。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徽州木雕构图形式多以神话、历史故事和宗教寓意为主题,这些题材的表现形式往往以稳重、庄严的构图形式展现,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一种神秘、庄重的气质,给人以肃穆之感。
2. 生动活泼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也具有生动活泼的美学意义。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

徽州古建筑木雕艺术的特点与分析摘要:徽州建筑木雕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
其建筑木雕呈现出梁架雕刻图像丰富、门窗木雕简洁清雅、单体图像为主的特点。
古徽州属山区,气候湿润,周围林木葱翠,当地民居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木雕主要运用于梁柱、屏风、门窗、雀替、栏杆等建筑构件的装饰,在技法上采用浮雕、圆雕、多层透雕等,形象刻画以写实为主,且多不施彩,致广大尽精微,文质统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特征;审美特征明代徽州建筑木雕,指分布在徽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婺源等地,修建于明代的民居、祠堂、戏台上的木雕装饰,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主要用于建筑的斗拱、梁托、月梁、蜀柱、雀替、平盘斗、门窗、栏杆、裙板等部位。
徽州现存明代建筑主要修建于明中叶以后,修建者包括外出经商致富的徽商和少数退休归隐的官员。
据史料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但历代封建王朝在建筑形制上有严格的要求,如《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
徽商逐渐在全国崛起,财富的积累使徽商对生活品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但是,由于明代居住制度的限制,普通百姓不能建造规模宏大的住宅,也不能使用彩画和装饰,因此蹊径独辟创造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文化追求的建筑装饰途径。
以木雕、砖雕、石雕作为建筑装饰的基本构件,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装饰美学。
一、徽州建筑木雕的存在形态明代时期徽州木雕主要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雕刻技术,题材包括夔龙、狮子、几何图形、卷草、水波、如意云纹、莲花、万字纹等。
徽州俗语云,“看房看梁,娶媳妇看丈母娘”。
徽派建筑中,明代木雕主要集中于建筑的梁架、栏杆与裙板上,尤以梁架为最,月梁、梁托、平盘斗、蜀柱、雀替均以木雕装饰。
有六角形花钵,莲花瓣、水波、云纹、花鸟、神兽等。
如歙县呈坎村罗润坤宅的梁架,此宅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房屋为两进二楼结构,房屋顶层的梁架结构隆重,脊瓜柱两侧插拱雕云纹,插手、梁托、拱眼、檩下替木、柱头等处雕有云纹、卷草纹;平盘斗则以圆雕为莲花,既发挥承托功能,又营造了精致典雅的审美氛围。
论清代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

论清代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摘要】清代徽州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从徽州木雕的历史背景、传统风格、构图形式、工艺技法以及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着重分析了徽州木雕的构图形式,探讨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徽州木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所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对徽州木雕的持续研究和推广,使这一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承,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清代,徽州木雕,构图形式,艺术价值,研究现状,历史背景,传统风格,工艺技法,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展望未来。
1. 引言1.1 清代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清代徽州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其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徽州木雕在清代的代表作,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
清代徽州木雕工匠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包括精细的雕刻技术、丰富的纹样组合以及精湛的色彩处理。
这些工艺的运用使得徽州木雕作品在细节上更加丰富和精致,体现了工匠们的精益求精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独特的表现风格。
清代徽州木雕作品在构图、造型和主题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常常表现出儒家文化和民间传统的主题,如孝道、仁义、忠诚等,体现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价值观。
清代徽州木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更在于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清代徽州木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未解之谜和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学术界,有一些学者对徽州木雕的历史、风格和工艺技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为我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皖南古民居木雕刻的代表—牛腿

皖南古民居木雕刻的代表—牛腿江南古村镇中的传统民居,傍山依水,黑瓦白墙,空灵隽秀,饰以素雅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充满着浓郁的文化底蕴,洋溢着诗情的神奇韵律,它们犹如一幅幅衬托在青山绿水中的水墨画卷,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在江南传统古民居中,最为诱人的是雕刻精美的牛腿。
牛腿,学名叫“撑拱”、“斜撑”、“托座”,是檐柱上方外伸的斜木杆,上加横木,以支撑挑檐的檩。
牛腿的作用有三个,一个是加大屋顶的出檐,达到遮风避雨的目的;二是承担屋檐的重量,使上方的重力通过牛腿传到檐柱上,保持建筑的稳定牢固;三是使支托的楼厢或屋檐与檐柱之间过渡自然,无剪切感。
牛腿的基本形状如上大下小的直角三角形,依附在檐柱外向的上端。
明代初期,牛腿是由木工制作的,上面没有雕饰,其形状就像壶瓶的嘴。
至明代中期,开始出现装饰性的阴刻曲线,继而慢慢出现卷草纹。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浮雕、深浮雕、半圆雕等工艺,形状趋向多样化,使牛腿成为最能发挥雕工技艺的地方,花工越来越多,水准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
至清代中后期,牛腿的雕刻达到鼎盛,艺人们交错地运用浮雕、镂空雕、半圆雕技法将其雕刻的灿如锦绣,有时一只牛腿得花数十工、上百工,不仅形象雕刻得精美绝伦,而且还雕出故事的连环情节,从而使牛腿成了中国古民居木雕艺术中最为亮丽的一双眼睛。
牛腿的装饰可分为三种类型:斜撑型、图案型和全雕型。
斜撑型的牛腿状如斜撑,往往呈上细下粗的纺锤状,上连托斗,下接梁垫,有的饰有少量花纹;图案型牛腿的外形呈图案形态,或卷草形,或会纹形,或S形。
装饰精美的牛腿还用图案做分隔,再在图案内部作精细的雕刻;全雕型牛腿的本身就是一件雕刻作品,雕刻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人物、动物和山水风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狮子和梅花鹿。
“狮”与“事”谐音,表达住户事事如意的愿望,因此,狮子的形态已失去官家的威严,变得生动活泼可爱,它用波纹作毛发,卷纹作漩涡,想人们传递着吉祥瑞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装饰木雕牛腿的图案题材解析1
张军魏洁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 235000,江南大学,无锡 224122)
摘要:通过对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牛腿造型种类的分析,指出徽州装饰木雕牛腿图案主要有人物类题材、动物类题材、博古类题材、花卉瓜果类题材和山水田园类题材几大类别。
题材贴近生活、造型引人入胜,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徽州;木雕牛腿:图案;题材解析
徽州明、清两代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多种多样,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形式为主。
其中,木雕的运用最为广泛,存量巨大。
因为古民居的主体构架和内部墙壁等结构主要是靠木材来建构和围合的。
穿木、牛腿、垂花柱、斗拱、雀替、栏杆、挂落、护板、等木构架的主附部件,其上面的雕刻装饰使徽州的古民居光彩夺目,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一份不可多得的灿烂文化珍品。
在徽州古民居的装饰木雕构件中,艺术效果最为诱人的应当是厅堂立柱上的牛腿。
牛腿高居在檐柱外向的上端,屋檐的重量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牛腿转移到檐柱上,牛腿保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
牛腿还支撑着挑檐的椽木,使屋面的出檐增加,使廊檐的面积扩大,保护了立柱、木质墙面和门窗。
同时,屋檐与檐柱之间的牛腿正处于人的最佳视域位置,形成了视觉欣赏的焦点,引人注目,对建筑起到了装饰美化的效果。
视觉效果诱人、对徽州古民居具有画龙点睛般装饰作用的牛腿受到了民居主人和雕刻工匠们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雕琢。
其装饰造型展现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成就;装饰内容题材显示了明清两代徽州人的精神追求。
牛腿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从不同的层面反映着当时徽州人的人生理想与生命态度。
对徽州装饰木雕牛腿图案题材的解析可以体味传统文化在教化人上的作用,并获得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形式与方法上的启示。
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牛腿图案主要有人物类题材、动物类题材、博古类题材、花卉瓜果类题材和山水田园类题材几大类别。
题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张军,安徽灵璧县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1级在职工程硕士,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美系讲师。
魏洁,江苏徐州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传统造物设计研究。
图1
材贴近生活、造型引人入胜,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人物类题材
人物类题材在徽州古名居木雕牛腿
图案中非常多见。
人物形象有单个人物
和双人物之分。
单个人物形象最常见的
是“刘海戏金蟾”和“和合二仙”,都
是分左右各一个,合而为一对的为世人
所喜爱的牛腿表现题材。
成对的牛腿,
左右两个造型大体对称,人物造型活
泼、喜庆热闹,鲜明地体现出世人渴望
富足、和谐的生活愿望。
单个的人物形
象还有骑在狮子上的武将、点状元的魁
星、单个表现的八仙以及分别表现的
“福、禄、寿”三星等等。
双人物形象一般出现在对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戏
曲情节的表现中。
如,在牛腿“蟾宫折桂”中就有状元与月宫嫦娥两个人物,还有桂花树、月兔等景物。
有的牛腿上人物更多,如图1这件牛腿,8对人物或弹唱歌舞、或吹奏倾听、或交谈,人物神情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同样的例子还有表现唐朝“张公芝九世同堂”故事的“累世同居图”[1],这些牛腿上人物数量都很多,人物之间顾盼呼应十分有趣。
“渔、樵、耕、读”这四个场景也经常出现在牛腿雕刻中,其背后的名人故事和宗旨是在宣扬淡泊名利、安于田园的归隐求平和的思想。
二、动物类题材
木雕牛腿的动物类题材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吉祥寓意的瑞兽为主。
最著名的当是狮子了。
在厅堂左右檐柱外向的上端各有一个大狮子带着小狮子的牛腿,两个牛腿上的狮子造型形态区别不大,都是大狮子带着小狮子在一起嬉戏玩耍
的和谐情景表现。
“大狮、小狮”谐音
古代官职的“太师、少师”。
因此,牛
腿狮子着意表现的是飞黄腾达,爵位代
代相袭的寓意。
又因为“狮”与“事”
谐音,因此,和谐相处、嬉戏玩耍的大狮、小狮又表达着世人追求事实如意的处事原则。
另一只常见于徽州牛腿上的瑞兽就是鹿了。
鹿,是尊贵的瑞兽,在古代神话中西王母就骑乘着白鹿。
同时,“鹿”又与“禄”谐音,因此,牛腿上的鹿就意指俸禄,暗指当官。
谐音与借代两个手法共同表达“富”与“贵”的两重寓意。
木雕牛腿的动物类题材还包括一些神奇的飞禽。
主要以仙鹤为代表。
如图2,仙鹤往往姿态舒展、长喙衔着灵芝与松树或松石在一起组成场景造型,以鹤的长脖子、长腿,意喻长寿、四季常青的松树意喻勃勃的生机,象征的手法表达出“松鹤延年”的吉祥祝福。
还有一只常见于徽州牛腿上的瑞兽就是大象。
古代在中原地区象是不多见的动物,因珍稀而高贵神圣。
在“万象更新”的牛腿造型中象背着万年青。
万年青是常绿植物,不老不死。
并且汉语里“象”和吉祥的“祥”同音,所以象也被认为是吉祥动物。
过年时人们用这样的图案期盼万象更新、锦上添花,迎接新年的到来[2]。
三、博古类题材
“博古”图案是中国特有的、最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典雅纹样。
博古意指古代器物,因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
《宣和博古图》图录了当时在宣和殿珍藏的商至唐代铜器800多件,故称“博古”。
后来,“博古”的含义被扩大,凡古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被用作装饰造型时,均称博古。
博古,寓意高洁清雅,象征着博古通今、崇尚儒雅的文人风度,是徽州古名居木雕牛腿选用较多的图案,常常出现在书香门第和仕宦之家的厅堂檐下。
博古类牛腿造型古朴、结构简单,古代器物分布放置在模仿支架造型的折曲纹饰间。
为了取得造型的连贯、丰富与变化,木雕艺人们创造性地在博古器皿的造型组合中添加了牡丹、梅花等花卉、佛手、石榴等果品作为点缀,使得古代器物典雅造型与自然生发的鲜活形态之间形成和而不同的协调与对比。
在丰富了造型形态的同时又延伸了特定的吉祥含义。
清雅高洁的博古类牛腿满足了文人士大夫们标榜自己崇古慕雅的精神需要,因此,特别受到古代徽州人的追捧与喜爱。
四、花卉瓜果类题材
花卉瓜果因其具有的美好、甜蜜、
收获的吉祥寓意,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
喜爱。
出现在徽州木雕牛腿中的花卉瓜
果类题材,突出地体现了古人追求生活富足、美满的愿望。
如图3是常见的牡丹。
花卉瓜果一般不单独在牛腿上使用,多是和其他景物配合形成构图、造型,共同表现特定的寓意与主题。
如,牡丹和凤凰配合,表达富贵;梅花和喜鹊一起,表达喜庆;几个金黄的柿子,表达事事如意。
“梅、兰、竹、菊”四君子,在牛腿中也有出现,这是文雅、崇高的主题内容,体现着古民居主人志趣品格的坚贞与高洁。
其他的还有松柏、莲荷等等。
均表现着特定的意义。
瓜果中石榴出现的比较多。
这是因为石榴多籽,被用于厅堂牛腿的造型中,是为了迎合住宅的主人希望多子多福的心愿。
佛手、红桃等瓜果形象多和博古类的古代器物造型一起出现在牛腿上,两类形态不同的造型典雅与鲜活对比,相互映衬,愈发展现出积极的人生理想和高贵的儒雅气质。
这些花卉瓜果的雕刻繁简搭配,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和玲珑、精巧之美,让人们既可以借物寓意、抒怀,又能体味到生活的甜美。
花卉瓜果类题材牛腿呈现出朴素大方的视觉印象。
五、山水田园类题材
山水田园是人类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空间,人类对其着迷依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徽州木雕牛腿上的山水田园类题材,通过精美的造型体现着古人的两种思想观念,两种思想观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造型。
一种是在崇尚自然的观念指导下的山水田园造型。
这类造型以自然景物为主,既表现崇山峻岭的雄浑,也表现曲桥柳岸的柔美,还有孤舟野渡的静寂。
另一种是追求闲适归隐、悠然自得的思想支配着的山水田园造型。
这类造型以田园场景与生活环境景物为主,通常以村山田塘、墙院门庭、亭台楼阁、桥梁城郭为造型的表现对象。
在两种造型中都有人物出现,并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神情举止,充分表现了人与景物和谐合一的情景交融关系。
有的田园景物作为人物的衬景、有的山水景物则作为主体形象。
表现手法上采用位置高低与层次前后的安排来表现各个造型之间的主次关系,在视觉效果上各种形态结构都交代得干净利落、雕刻得精细逼真,显示出古雅造型的质朴之美,给人以悦目后的心理享受。
徽州古民居建筑装饰构件中的牛腿造型,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特有的地域文化艺术风貌,物化着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
不同题材的各种装饰艺术形象令人魂牵梦绕,引得今天的人们蜂拥在徽州古村镇的巷陌中,追寻着岁月留下的如烟往事。
参考文献:
[1]朱胜甲.徽州装饰木雕对吉祥文化的表现[J].美与时代,2013(03):51页
[2]刘虹.谈吉祥图案里的动物形象[J].美术大观,2009,(1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