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诊疗方法

合集下载

颈源性头痛的辨证手法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辨证手法治疗
的手稍用 闪动力 ,定点” “ 的拇指 同时用力按压 , 使关节 复位 。 23 中医辨证 点穴 法 经脉 失和证 : 侧外 关 、 临泣 、 . 双 足 后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本组 16例 , 6 , 5 例 。年龄 1 —6 1 男 5例 女 1 9 5 颈枕部疼痛 , 放射至额、 、 、 颞 眶 顶或耳 ; 疼痛
2 治 疗方 法
21 松筋点穴法 . 患者 坐位 或俯 卧位 , 分四步进行。①枕下 三角区推拿法 : 三角区由头后直肌 、 头上斜肌 、 头下斜 肌组成 ,
风 池 穴 附 近 区域 , 法 作 用 力 向 内 上 、 上 、 上 三 个 方 向分 手 直 外
别按揉或弹拨 1 —3分钟 。② 颈旁 四线推拿 法 : 颈后 线 ( 自枕 外 隆下缘 凹处至 棘 突 , 当于督脉 经颈段 ) 两侧椎 旁线 相 、 ( 自风池穴直下 至颈根 穴 , 颈根穴 在 C 棘 突下 旁开 1 ) 患 7 寸 、 侧颈旁线 ( 自乳突部 向下 至颈臂 穴 , 颈臂穴在 缺盆穴 内 1 ) 寸

5 ・( 74 0 总 7)
中医正骨 20 O8年 1 O月第 2 0卷 第 1 0期
颈 源 性 头痛 的辨证 手 法 治疗
浙 江省 温岭 市 中医院 (15 o 李正祥 3 7o )
主 题 词 颈 源 性 头 痛 / 疗 治 手 法 临床 研 究
性 移 位 。病 人侧 卧 、 枕 、 头 , 者 一 手 轻 拿 后 颈 , 指 按 于间区域 , 为督脉 、 足太 阳经所过 ) 、
患侧 肩胛背区( 在肩胛骨背面 , 为手太 阳经脉所过 )肩胛 带 区 、
颈源性头痛是 指 颈椎 和颈 部软 组织 损 伤所 引起 的 以慢 性、 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 表现 的一组综 合症。作者 运用手法 辨证 治疗该病 16 , 1 例 取得 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引言: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特点是疼痛发生在颈部并向头部放射。

该病病因多样,主要包括颈椎病、颈部肌肉紧张和颈动脉变异等。

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副作用多且疗效不稳定。

近年来,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作为一种针对性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和连续波电针组,每组50例。

疏密波电针组患者接受疏密波电针治疗,连续波电针组患者接受连续波电针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3次,每次20分钟。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频率、头痛强度和颈部活动度的评估。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痛频率、头痛强度和颈部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疏密波电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连续波电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同时,在头痛频率、头痛强度和颈部活动度的改善方面,疏密波电针组明显优于连续波电针组(P<0.05)。

讨论: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疏密波电针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头痛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头痛的强度,同时改善颈部活动度。

连续波电针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相较之下不如疏密波电针治疗显著。

疏密波电针治疗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等机制发挥作用。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期限较短等,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大小和延长研究时间。

结论: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

疏密波电针治疗在疗效上优于连续波电针治疗。

然而,由于研究样本有限以及其他潜在因素的干扰,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期的临床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结论:本研究表明疏密波与连续波电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王双发布时间:2023-06-15T01:35:13.93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王双[导读] 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泸州市纳溪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四川泸州 646318颈源性头痛是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患病率约1.0%~4.1%,在严重的头痛患者中约17.5%为颈源性头痛。

本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高位颈神经或其分支神经而诱发。

因其致病原因复杂,可能存在多重因素治病,故有些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因长期的头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看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为肯定及满意,因此备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颈源性头痛的定义及临床特征颈源性头痛泛指颈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或周围软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大多数患者首先发生颈项部僵硬、疼痛,其后出现颈枕部或头颞部的疼痛,也可出现头额、颞及眶部的放射痛;少数患者仅表现为模糊性头痛,无法准确描述部位。

疼痛性质多以慢性、单侧头痛为主;为钝性、胀痛或牵拉痛;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颈部活动时或长时间屈颈低头等不良颈姿下可加重头痛;颈部按摩、热敷或休息后疼痛减轻;可同时伴有同侧肩臂酸楚或疼痛;部分患者存在颈椎主被动活动受限,和/或有恶心、头晕、耳鸣等症状。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序贯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序贯治疗

A i u , a u C e ig e 1 n Has iY oJ n, h nJ ,ta. h n
( eatetfA e hs l y A l t o i l H bi n e i B o i 7 00 C i ) Dp r n ns eo g ,f i e H s t ee U im @, ad g0 10 , h a m o t io i f ad pa o f v n n
c r ig t ciia n fs o n gn r c d r ,h e vc g nc h a a h ainsw r iie t re t e o dn l c l o n ma i t n a d i igp o e u e t ec rio e i e d c e p t t e dvd d i ot e 广 ei ma e e n h )
a i oo ea eo i ea d c l g n s e v a e i u a .n te c n rlgo p,te e p t n e rae y o l r g mcn ln c tn d ol e a e i c r il p d r 1 I o t ru h s ai t w r t td b n y d u n a n c h o es e e t ame t T e ci ia e e t w r b e e f rb i g t ae o n h t n .Re u t T e C r d i r t n . h l c f cs e o s r d at en r td fr3 mo t o 6 mo t e n l e v e e h sl s h U a m— e n p o e ae tr3 m n s t 6 mo tswe 0 7 i h e r i c vc g n e h a a h ru . 4. % i e sf i r v rtsa e o t n r 9 . % n t e n u t e io e i e d c e g o p 8 0 d f h o h e i s n t ot s h t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深圳市南山医院疼痛科 肖礼祖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 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 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 牵涉痛:当来源于躯体两个不同部位的初级传入 纤维与脊髓内的同一个二级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时,其中一个部位病变产生的痛觉冲动就可能被 误认为是来源于另一部位的初级神经纤维的传入。 发展历史:1983年到1990年
CDRCS与颈椎病的关系
定义的范围不同:局部及整体(见备注) 与颈型有相似点也有区别点:后者颈部肌肉或 韧带僵硬、纤维化、钙化,有肌肉或韧带的 压痛,小针刀有效。 与神经根型的关系:相同点:横突处压痛;不 同点:前者为干性症状,后者为神经根性症 状(包括前根),有腱反射异常。
枕神经痛

英文表达:
符合以上疼痛特征者, 可诊断为本病。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NSAIDS药物及物理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枕部神经受伤害时:行枕神经注射治疗 颈椎小关节受伤时:小关节阻滞术 颈椎间盘病变:射频或消融术或椎体融合术 颈部肌肉因素:局部注射或肉毒素注射 外周神经电刺激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I 咽后肌腱炎: 1、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如高位椎间盘炎、高 位颈椎退变所致小关节韧带、肌筋膜炎症; 2、肿瘤:如后颅窝肿瘤、高位颈椎肿瘤; 3、外伤:如挥鞭伤、高位颈椎骨折脱位; 4、先天或后天畸形 5、其他:如神经卡压
诊断标准2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IHS
I 颈椎: i颈部和枕部疼痛,可以放射至额、眶、颞、顶或耳; ii疼痛可被特定的颈部活动或颈部姿势所诱发或加重; iii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 颈部被动活动抵抗或受限 (2)颈部肌肉的轮廓、硬度、紧张程度及在主动和 被动活动时的反应性有改变(3)颈部肌肉存在不正 常的压痛。 iv影像学检查颈椎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前屈后伸 位异常:(2)曲度异常:(3)骨折、先天异常、骨肿 瘤、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疾病。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7 2 2
浙江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1 3年第 2 3 卷第 9期
Z h e j i a n g J I T C WM( V o 1 . 2 3 N o . 9 2 0 1 3 )
中医外 治法治疗 颈源性 头痛 临床观察
钱素瑛 浙 江省 富 阳市春 江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骨伤 科 魏 威 余 建 明 叶 杨 富阳 3 1 1 4 2 1 浙 江省 中西 医结合 医 院骨伤科
表 1 三组一般 资料 比较 ( 面 )
索状 阳性 反应 物 、 上 肢痛 、 头晕 、 失眠 、 工 作 能力 2分 、 轻度 1 分、 无 0分 ) 标准 ,
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各记录 1 次。③血清 N O和
E T 一 1 测 定 :三 组 治疗 前 后 分 别 抽 取 患 侧 颈 静 脉 血 1 0 mL进 行 一 氧 化氮 ( N O) 和 血管 内皮 紧张 素 1 ( E T —
所 在 两 家 医 院 门诊 就 诊 的 颈 源性 头 痛 患 者 1 2 0例 , ( V A S ) [ 5 ] : 治疗前后分别运用 V A S 标尺测定 V A S 值, 采 用简 单 随机法 分 为针 刀组 、 推 拿 组 和牵 引 组 , 每组 l ~ 3为 轻 度 , 4  ̄ 6为 中度 , 7 9为 重 度 , l O为 剧 烈 疼 4 O例 。 三组 年 龄 、 性别 、 病程 、 头痛 程 度 等 资料 比较 , 痛。 ②伴随症状与体征观察 : 颈项痛 、 棘突旁压痛 、 条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尸 > 0 . 0 5 ) , 见表 1 。
1 ) 检测。
1 . 2 诊 断标 准
参照 S j a a s t a d t l 1 在 1 9 8 3年 对 颈 源性

穴位注射加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穴位注射加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维普资讯
国疗养 医学 20 07午
笙 垒鲞箜 塑

71 ・ 9
文 章 编 号 : 0 5 6 9 (2 0 10 — 1X 0 7)1- 7 9 0 2 0 1- 2
穴 位 注 射 加 手 汉 疗 养 院 304 头 痛 是 临 床 疼 痛 诊 疗 时 遇 到 的 常 见 病 ,其 病 因 很 多 , 中 有 一 类 头 痛 伴 有 颈 部 压 痛 , 且 与 颈 神 经 其 而 曹 阳
变 , 限于 枕部 、 枕 部 , 向前 额 、 眶上 区放 射 。 局 顶 可 眼 多 呈 跳 痛 或 灼 痛 性 质 。② 发 作 时 多 伴 有 头 痛 侧 耳 鸣 、
筋 膜 炎 , 生 疼 痛 , 可 直 接 刺 激 在 软 组 织 内 穿 行 的 产 并 神 经 干 及 神 经 末 梢 产 生 疼 痛 。枕 大 神 经 、 小 神 经 和 枕 耳大 神经 ,这些 神经 是传 导颈 源性 头痛 的 主要 神经 , 胸 锁 乳 突 肌 软 组 织 痉 挛 , 起 神 经 纤 维 受 激 压 , 此 引 因
突 与 发 际 连 线 中点 内 缘 即 c 1~c 水 平 ) 2 ,每 周 一 次 ,
注射 1分 钟后 患者 无 异样 进行 手法 治疗 。 0
22 手 法 。 .
受 刺 激 有 关 , 生 率 很 高 , 床 表 现 较 为 复 杂 , 痛 发 临 头
的 持 续 时 间 长 , 疗 较 为 困 难 ,日益 引 起 了 人 们 的 重 治
头 部 上 仰 , 转 , 转 到 最 大 角 度 时 , 加 有 限 的 力 量 侧 在 稍 在 瞬 间 “ 动 ”颈 椎 。 闪 224 结束 法 。以轻 手法 放松 颈部 、 背 部 肌 肉。 .. 肩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部疾病或病变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部位位于颈部,疼痛可放射到头部的特点。

中医认为,颈源性头痛多与脏腑经络之间的阻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因此治疗上主要针对疏通经络、驱散寒湿、调理气血等方面进行。

一、中医证候分型1.风湿痹痛型:头颈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到头部、肩背部。

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风湿、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桂枝汤加减、乌江活血颗粒等。

2.寒湿型:头颈部沉重胀痛,伴有寒凉感觉,不耐风寒湿冷。

舌苔厚白,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寒湿、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川芎茶每、温经活络颗粒等。

3.气滞血瘀型:头痛持续时间长,疼痛如针刺,或伴有胸胁、腰腿疼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黄,脉细涩。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常用药物:活血止痛胶囊、通络颗粒等。

4.肝肾亏损型:头痛发作时头沉如裹,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晦暗,舌质淡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肝肾、活血养络。

常用药物:益肾活血颗粒、桃红四物汤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的方法,如风池、天柱、风府、大椎等,刺激穴位促进气血通畅,调整脏腑功能。

2.推拿按摩:通过按压、推拿颈部、头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促进头部疼痛的缓解。

3.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内服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川芎、当归、熟地黄等,可以通过疏风散寒、活血止痛、养肝调经等作用来缓解头痛症状。

4.理疗手法:如拔罐、火罐、艾灸等,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颈源性头痛。

5.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和生冷之物,多摄入温补养生的食物,如乌鸡、糯米、红枣等,帮助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三、常用方剂1.桂枝汤加减:用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具有散寒湿、疏通气血的作用。

2.温经活络颗粒:由川芎、桂枝、白芍、熟地黄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3.活血止痛胶囊:由红花、川芎、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痛点的评估:
• 枕大神经(枕颞部)
• 枕小神经(胸锁乳突肌附着处)
查体 格 检
• 第三颈神经根(C2-C3关节) • 斜方肌前后缘和肌腹
颈部旋转屈曲试验(右图)
• 颈部旋转屈曲试验对颈源性头痛
诊断的敏感性91%,特异性为90
%。对于颈源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和鉴定患者的运动障碍在C1/2有
很大帮助1。
• 颈部旋转屈曲试验的旋转范围与 头痛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2。
查辅 放射学改变与头痛的关系尚 助 不明确。颈椎影像学多是为 检 了排除相关疾病。
目录
一般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颈源性头痛诊断的标准
国际颈源性头痛研究会 (CHISG ) 提出,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标准如下:
目录
一般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 颈源性头痛的常见病因 •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常见病因1,2
颈椎及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椎间孔狭窄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引起的无菌性
炎症 颈部损伤:
颈源性头痛已被证实是可以由特殊的 颈部损伤引发。
Hale Waihona Puke 颈源性头痛 人群有明确诊断颈 部损伤人群
肌肉痉挛:
• 颈部肌肉组织中穿行的颈神经,受到压迫或 炎症侵袭,可引起反射性颈部肌肉痉挛
• 持续性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终产物 聚集,引起肌筋膜炎,产生疼痛,并可直接 刺激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产生 疼痛
• 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 姿式,使肌肉供血减少,继发肌痉挛,并使 韧带、肌筋膜易发生损伤
颈源性头痛诊疗方法
内容
一般概述
• 颈源性头痛的历史 • 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 • 颈源性头痛及其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历史
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1 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IHS)颁布颈源性头痛分类标准2 1995年Bogduk 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3 2004年IHS出版修订后的国际分类头痛症(ICHD诊断-Ⅱ)中, 颈源性头痛作为一个独立的头痛类型被接纳4 现在,颈源性头痛已经在临床被广为接受
肌肉痉挛学说1:
——颈源性头痛可产生于颈部肌肉组织
颈部肌肉的异常和机械性损伤 → 穿行于其间的神经受到卡压 → 形成颈源性头 痛
伏案工作者多见,通常在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劳累后加重,多数病人伴有轻重不 同的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及颈肩部酸痛
颈部触诊,可有一侧/双侧颈肌紧张,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有高度局限和易 激惹的点,称之为“扳机点”
1. 颈部症状和体征
① 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异常体位时或按压头痛侧的上颈部 或枕部时头痛症状加重;
② 颈部活动范围受限; ③ 同侧的颈、肩或上肢非根性痛(定位不明确),或偶有上肢根性
痛。
2. 诊断性阻滞可明确诊断
• 颈部可以达到确切阻滞的结构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颈椎小关节、 颈神经干、颈椎间盘。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
头部表面和深层结构都是由三叉神经及第2~3颈神经分布支 配
第1颈神经在寰椎后弓上方发出,后支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
经纤维,大多数头痛(偏头痛除外)都可能与颈椎的病 理变化有关
第2颈神经从椎板间隙中出来,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 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
是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
第1、2、3颈神经的分支在走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椎骨突 起及肌肉在附着处的刺激及损伤
第1、2、3颈神经离开椎管后走行在柔软的肌肉组织内,
软组织炎症、缺血、损伤、压迫等都可能会影响神经的功
能,引发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假说 ——解剖会聚理论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颈神经上三对 的感觉传入纤维在上颈髓的三叉 颈神经核聚集成二级核团 。这种 聚合介导疼痛信号放射至颈神经 或三叉神经支配的头颈区域。
颈源性头痛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颈源性头痛的概述1,2
• 是用来定义颈椎骨骼肌功能失调引起的头疼的一个术语 • 具体部位有:关节、椎间盘、韧带、肌肉、硬脑膜(C0-C3) • 这些类型的头痛通常是单侧的,往往在颈部或者颅底开始,并蔓延到眼
额颞区
应用不同的诊断标准,颈源性头痛发病率亦有所不同3:
• 在普通人群中CeH发病率为1%~4.1% • 在严重头痛患者中占17.5% • 在挥鞭伤者中CeH患病率可达53%
炎性水肿学说
• 上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或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 性水肿,均可以导致高位颈神经受炎症刺激而产生头痛
目录
一般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 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患者年龄多在20~60岁; 早期多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
出现疼痛; 疼痛可有缓解期。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持续性存在,缓解期
缩短,发作性加重; 头痛部位常模糊不清,分布弥散并向远方牵涉,出现牵涉痛; 颈源性头痛在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较高; 检查可发现在耳下方颈椎旁及乳突下后方等处有明显压痛。
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检查
颈部小关节节段触诊:
+++

通过指压诱发发作


通过姿态和运动诱发发作
3. 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
颈源性头痛与其他头痛的鉴别诊断
偏头疼、紧张性头痛和颈源性头痛的区别诊断
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
女性占多数 单侧性 从后背到前面的辐射
+++
+++ (侧方移动) -(+)
++ - -
到身体同侧肩和臂的辐射


恶心,呕吐,畏光及恐响症
+++
-(+)
脉动性疼痛质量
+++

疼痛强度
细胞因子和酸性代谢物都是致痛物质,引发神经痛觉冲动的传入
颈源性头痛的其他致病说
机械刺激学说
• 颈椎病变可造成颈神经或交感神经的机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疼痛:
− 如:椎间盘变性、椎体退行性病变、椎体间的错位、脱位或后关节紊乱、 骨赘形成、甚至椎间孔狭窄
• 颈部肌肉、韧带以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机械损伤也可刺激颈神经或交 感神经丛而引发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