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原理_第一阶段练习

仪器分析原理_第一阶段练习
仪器分析原理_第一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仪器分析原理》第1章至第3章(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非光谱分析法:基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平行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表明测定数据的再现性。精密度用偏差來表示。偏差数值越小,说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3、光致激发:分子或离子等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后,再以紫外或可见光的形式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4、紫外—可见光光谱:也叫分子吸收光谱,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5、选择性地吸收: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这就是物质对光选挥性吸收的基础。

6、试剂空白:当试剂、显色剂有吸收而试液无色时,以不加试液的试剂、显色剂按照操作步骤配成参比溶液,即为试剂空白。

7、配对池:吸收池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化学腐蚀或受摩擦的程度不同,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的本底吸光度有差异,差异最小的同一规格的吸收池称之为配对池。

8、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吸收激发能后产生的谱线。

9、自吸变宽:在空心阴极灯中,激发态原子发射出的光,被阴极周围的同类基态原子所吸收的自吸现象,也会使谱线变宽,同时也使发生强度减,弱致使标准曲线弯曲。

10、所谓光谱通带:光谱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谱所包含的波长范围。选择光谱通带,实际上就是选择单色器的狭缝宽度,这在待测元素共振线附近存在干扰时尤为重更。

11、光谱分析法:是物质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了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包括发射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

12、灵敏度: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该变量。

13、分子的振动能:与光谱的产生有关,相邻两个振动能级相距0.025-lev,可以给出价健特性等结构信息。

14、红外光谱:如果一个分子获得的能量小于0.025eV,只能发生转动能级的跃迁,如果分子吸收红外光线,则能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这样得到的光谱就是红外光谱。

15、线光谱:又处于气相的单个原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锐线,线宽大约为10-4A

16、溶剂空白:当显色剂,试剂在测定波长下都无吸收时,用纯溶剂作参比溶液。

17、吸收池:放式样的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容器械,常用石英或熔融石英、玻璃。

18、离子线:离子的外层电子从到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

19、压力变宽:气体压力升高,粒子之间相互碰撞的机会越高,碰撞引起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稍

有变化,是吸收频率变化导致谱线变宽。

20、化学干扰:待测元素不能全部原子化,如待测元素形成高熔点,难挥发,难离解的化合物,导致吸收光谱下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光谱是光的不同_波长_及其_强度分布_按波长或波数次序排列的记录,它描述了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的特征。

2、分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对应每一种状态都有一定的能量值,这些能量值是量子化的称为_能级_。每一种分子都有其特定的_能级值_,并由此组成特定的能级结构。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_形状_取决于物质的结构,分子结构不同,有不同的吸收曲线,利用_吸收曲线的全貌_可对一些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4、ε为摩尔吸光系数,仅与入射光的_波长_、_被测组分的本性_、_温度_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是被测物质的特征性常数。

5、为使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应选择波长等于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但要注意其所在的波峰不能_太尖锐_,这样由_波长不准确_、_非单色光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程度较小。

6、根据某元素原子的_特征频率(或波长)_的发射光谱线出现与否,对试样中该原子是否存在进行_定性分析_。试样中该原子的_数目越多_,则发射的特征光谱线也越强,将它与已知含量标样的谱线强度进行比较,即可对试样中该种原子的_含量_进行定量分析。

7、无火焰原子化过程为_干燥_、_灰化_、_原子化_、净化阶段进行。

8、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__吸收_、_发射_等现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9、物质粒子存在不连续的能态,各能态具有_特定的能量_。当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粒子将吸收或发射完全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__能量差_,反之亦是成立的

10、ε为摩尔吸光系数,ε值越大,_喜光程度越大_,定量测定时的__灵敏度越高_;ε>1.0x104时为_强吸收,ε=1.0x103—4为__较强吸收_,ε<1.0x102为__弱吸收_;

11、用适当的参比溶液在一定的入射光波长下调节A=0,可以消除由_比色皿_、_显色剂_、_溶剂和试剂_对待测组分的干扰。总之,要求用参比溶液调A=0后,测得被测组分的—吸光度与其浓度—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12、如果原子的外层电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将会脱离原子,此现象称为_电离_。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称为_一级电离_,失去两个电子称为_二级电离_,依次类推。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_电离能_。离子的外层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称为_离子线_。13、富燃焰,燃助比_大于_化学计量配比值,具有_还原性_。

三、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带状光谱形成的机理。

答:原子结合成分子中发出的或两个以上原子的集团发出的,通常呈带状分布,是分子光谱产生。

2、紫外—可见光谱理想的光源是什么,常用的光源有哪几种?

答:紫外光源是氢灯或者氘灯;可见光源是碘钨灯或钨灯。

3、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产生。

答:基于试样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4、元素的原子化。

答: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辐射的基态原子的过程,为元素的原子化。

5、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机理。

答: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其基本原理是是朗伯-比尔吸收定律, 即在一定的吸收光程下, 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

6、单色器构成和作用。

答:将光源发出的光分离成所需要的单色光的器件称为单色器。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物镜和出射狭缝构成。其中色散元件是关键部件,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入射狭缝用于限制杂散光进入单色器,准直镜将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后进入色散元件。物镜将出自色散元件的平行光聚焦于出口狭缝。出射狭缝用于限制通带宽度。

将光源发出的光分离成所需要的单色光的器件称为单色器。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物镜和出射狭缝构成。其中色散元件是关键部件,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入射狭缝用于限制杂散光进入单色器,准直镜将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后进入色散元件。物镜将出自色散元件的平行光聚焦于出口狭缝。出射狭缝用于限制通带宽度。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意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1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2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3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如棱镜或光栅;

4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5出射狭缝。

7、原子化方式有哪几种?

答:火焰原子吸收法,非火焰原子吸收法,冷原子吸收法

8、双光束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机理。

答:将光源分为两光束,一束光通过火焰原子化蒸汽,经单色器到光电检测器上,另一束不通过火焰,通过空白池作参比光速,然后将试样光束及参比光束交替通过单色器到检测系统,这样可以检测出两束光强度之比,双光束仪器可消除火焰背景和光源波动的影响,准确度和灵敏度都高,但系统复杂,价格昂贵

仪器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光谱组成

答: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一一由原子的吸收或者发射所形成的光谱是原子光谱,原子光谱是线光谱;由分子的吸收或者发光所形成的光谱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过程。

答:试样以一定速率被燃气和助燃气带入火焰原子化器中,当从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出的某种元素的特征性锐线光以一定的强度通过火焰时,火焰蒸汽相中该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可对其特征性锐线光产生共振吸收,使光线减弱。火焰中基态原子的数目越多,浓度越大,吸光程度也越大,所以根据其吸收光度即可测定试样中待测的元素的含量。

3、无火焰原子化装置及原子化过程。

答: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四阶段进行程序升温。

干燥:在灰化或原子化过程中,为了防止试样突然沸腾或者渗入石墨炉壁中的试液激烈蒸发而引起飞溅,必须预干燥,温度一般在100℃左右,每微升试液的干燥时间为1~2s。

灰化:为了除去共存的有机物或低沸点无机物烟雾的干扰,灰化时间与试样量成正比。一般低于600°C时大部分元素不会损失,所以灰化温度应适当高一些时间短一些。

原子化:一般原子化温度每提高100%,信号峰提高百分之几。

净化:试样热分解的残留物有时会附着在石墨炉的两端,对下次样品的测定存留着记忆效应,产生影响,故应在每次测定之后升高温度,并通入惰性气体“洗涤”,以使高温石墨炉内部净化。4、紫外—可见光谱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

答:(1)入射波长:通常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入射波长——最大吸收原则。若有干扰,采用“干扰最小,吸收最大”原则。

(2)狭缝宽度:狭缝太小,入射光强减弱,测定灵敏度降低;狭缝太宽,入射光的单色性降低。

一般为试样吸收峰的半宽度的十分之一。

(3)吸光度值:一般选A:0.2-0.8,当T=36.8% A-0.434时,吸光度测量误差最小。调整A

的方法:A=εbc

①选择不同的吸收池厚度(改变b)

②改变称样量,稀释浓度。(改变c)

5、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空心阴极灯,是一种阴极成空心圆柱形的气体放电管,阴极和阳极密封于玻璃管中,管内充有低压惰性气体, 结构如下:

6、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特点。

石墨炉原子化器,又称高温石墨管原子化器。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好、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的无焰原子化器。

优点:(1)效率高:原子化器工作温度高、升温速度快。(2)灵敏度高(3)试样用量小(4)分析试样范围广(5)可用纯标准试样来分析不同组成的试样:减少了化学干扰,测定结果几乎与试样组成无关。

(6)可在原子化器中在线处理试样,采用程序升温控制,可选择性蒸发除去试样中某些成分,改变机体组成,有利于消除其他干扰,并且具有分析黏性液态试样的能力。

(7)较火焰法安全,可用于放射性及有毒物质的分析,无需燃气,可在密闭的条件下操作。

缺点:(1)分析速度慢,分析成本高。石墨管容易被污染,而且使用周期短,需经常更换。(2)背景吸收信号大,基体干扰也比较大。

(3)分析重复性不如火焰法,分析精密度差。所以在火焰法能满足你的检测精度的前提下尽量用火焰法。

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荧光光谱法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 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拉曼光谱法Ram 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 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ES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 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质谱分析法MS 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分离 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液相色谱中常使用甲醇、乙腈和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这三种溶剂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2、库仑分析法的基本依据是法拉第电解定律。 3、气相色谱实验中,当柱温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当载气的流速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D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气相色谱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C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使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乙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C ) A. 环己烷、乙烷、甲苯; B. 甲苯、环己烷、乙烷; C. 乙烷、环己烷、甲苯; D. 乙烷、甲苯、环己烷 4、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和联苯的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A ) A. 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联苯; B. 葛根素、联苯、对羟基苯甲醛; C. 对羟基苯甲醛、葛根素、联苯; D. 联苯、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 5、库仑滴定法滴定终点的判断方式为(B ) A. 指示剂变色法; B. 电位法; C. 电流法 D. 都可以 三、判断题 1、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的分离效果。(√) 2、电位滴定测定食醋含量实验中电位突越点与使用酸碱滴定法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一致(×) 四、简答题 1、气相色谱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答:气相色谱一般有如下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外标法、归一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2、归一化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应用?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 A. 伏安分析法 B. 电位分析法 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 B. C1-活度 C. AgCl活度 D.Ag+和C1-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 B. 一定浓度的H+ 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 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 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 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 D.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好 13.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 D. 标准加入法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选择性系数可以用来估计( B )。 A. 电极的检测极限 B. 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二者均有 D. 电极的响应时间 15.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1-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C )。 A. Pt电极 B. Au电极 C. Ag电极 D. Zn电极 16.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13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7.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0.5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8. 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0.2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0.02000 m/learning/CourseImports/yycj/cr325/Data/FONT>苯甲酸溶液。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pH = 8.22,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pH = 4.18,则苯甲酸的Ka为( B )。 A. 6.0×10-9 B. 6.6××10-5 C. 6.6××10-9 D. 数据少无法确定 19. 当金属插人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B )。 A. 液接电位 B. 电极电位 C. 电动势 D. 膜电位 20. 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C )。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 2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 )。

《仪器分析》练习答案

仪器分析 一、选择题 1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为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常选用氢气作为载气,其主要的原因就是 ( 3 ) (1)氢气容易获得(2)氢气不与被测物反应 (3)氢气的热传导率(热导分数)大(4)氢气的纯度高 2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之一,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 3 ) (1)分离有机化合物(2)依据保留值作定性分析 (3)分离与分析兼有(4)依据峰面积作定量分析 3 当用硅胶-十八烷为固定相, 甲醇与水(75:25)为流动相, 对下列哪一种化合物时, 保留时间最长? ( 4 ) (1) 苯(2) 甲苯(3) 萘(4) 蒽 4 应用GC方法来测定痕量含溴的化合物, 宜选用的检测器为( 3 ) (1)热导池检测器(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电子捕获检测器(4)火焰光度检测器 5 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就是( 1 ) (1) 分离度(2) 保留值(3) 相对保留值(4) 峰面积 6 气-液相色谱中,其分离原理就是( 2 ) (1) 吸附平衡(2) 分配平衡 (3) 离子交换平衡(4) 渗透平衡 7 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4 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就是 ( 3 ) (1) 增加1 倍(2) 增加3 倍(3) 增加2 倍(4) 增加1、7 倍 8 有机化合物价电子产生的跃迁中,所需能量最小的就是( 4 ) (1)σ→σ*(2)σ→π* (3)π→π* (4)n→π* 9下列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中,C=C吸收峰波数最大的就是( 1 ) (1) (2) (3) (4) 10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中,苯环的E吸收带λmax最大的就是( 1 ) 11由于共轭双键中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 2 ) (1)B吸收带(2)K吸收带(3)R吸收带(4)E吸收带 12 直线形分子的振动形式有多少种?( 3 )

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

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荧光光谱法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拉曼光谱法Ram 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ES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 质谱分析法MS 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 分离 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 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气相色谱法GC 分析原理: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由于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关,是定性依据;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关反气相色谱法IGC 分析原理:探针分子保留值的变化取决于它和作为固定相的聚合物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谱图的表示方法:探针分子比保留体积的对数值随柱温倒数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探针分子保留值与温度的关系提供聚合物的热力学参数裂解气相色谱法PGC 分析原理: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瞬间裂解,可获得具有一定特征的碎片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谱图的指纹性或特征碎片峰,表征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几何构型凝胶色谱法GPC 分析原理:样品通过凝胶柱时,按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不同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热重法TG 分析原理:在控温环境中,样品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的重量分数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曲线陡降处为样品失重区,平台区为样品的热稳定区热差分析DTA 分析原理:样品与参比物处于同一控温环境中,由于二者导热系数不同产生温差,记录温度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 谱图的表示方法:温差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提供聚合物热转变温度及各种热效应的信息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 分析原理:样品与参比物处于同一控温环境中,记录维持温差为零时,所需能量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 谱图的表示方法:热量或其变化率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提供聚合物热转变温度及各种热效应的信息静态热―力分析TMA 分析原理:样品在恒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形变值随温度或时间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热转变温度和力学状态

仪器分析实验思考题答案合集汇编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 1、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是由那些组分组成,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氯化钠,柠檬酸钠,冰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是提高离子强度,柠檬酸钠是掩蔽一些干扰离子,冰醋和氢氧化钠形成缓冲溶液,维持体系PH值稳定!2、测量氟离子标准系列溶液的电动势时,为什么测定顺序要从低含量到高含量? 答:测什么一般都是从低到高,每测一个你都冲洗电极吗,不冲洗的话,从低到高,比从高到低,影响小。还有就是防止测到高浓度的溶液使电极超出使用范围。 3、测定F-浓度时为什么要控制在测定F-离子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答:因为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与部分F-离子形成HF或HF2-,会降低F-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LaF3 薄膜与OH-离子发生反应而使溶液中F-离子浓度增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测定有影响。氟电极的适用酸度范围为pH=5~6,测定浓度在10^0~10^-6 mol/L范围内,△φM与lgC F-呈线性响应,电极的检测下限在10-7 mol/L左右。 二、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1、如何进行纯物质色谱的定性分析? 色谱无法对未知纯物质定性分析(这里所谓未知就是你对它的分子组成、结构一无所知),除非你已经知道它可能是某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之一,那么你可以用这几种物质的标准品和待分析的纯物质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照,保留时间相同,则证明是同种物质。 为色谱峰面积; A i 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甲醇)=1.62、f(乙醇)=1.65、f(正丙醇)=1.05、f(正f i 丁醇)=0.87 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 2、制作标准曲线和进行其他条件试验时,加入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等试 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

仪器分析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 1. 什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四个阶段?” 分析化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为:(1)经验分析化学阶段:分析化学在19世纪末以前,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任务的完成主要凭借的是经验。(2)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所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主要是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即所谓化学分析法。与经典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定性分析系统、重量法、容量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比色法,溶液反应,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这是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的主要特征。(3)现代分析化学阶段:以仪器分析为主,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化学计量学、传感器过程控制、自动化分析、专家系统、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以及分析化学微型化带来的微电子学,集微光学和微工程学等。(4)分析科学阶段:以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技术(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医学的、数学的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需要加以表征、鉴别或测定的化学组份(包括无机和有机组份)。 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为:(1)19世纪末20世纪初溶液化学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反应平衡)理论的建立,为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经典分析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实现了从“手艺”到“科学”的飞跃,这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大变革。(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许多新技术(如X射线、原子光谱、极谱、红外光谱、放射性等)的广泛应用,使分析化学家拥有了一系列以测量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分析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也大大加快。(3)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改善,客观上对分析化学提出了许多空前的要求,同时又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了许多空前的可能性。分析化学逐渐突破原有的框框,开始介入形态、能态、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等的测量。 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一、分析的方法不同: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 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是基于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是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的特点:1.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 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2. 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4.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 仪器分析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三、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严格的。a. 仪器分析方 法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式样处理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试样的处理、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 器 分 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 OH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C.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保持垂直 B.保持水平 C.紧靠恒温槽内壁 D.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玻璃电极 B.甘汞电极 C.铂黑电极 D.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低周档 B.高周档 C.×102档 D.×103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电桥两端电压 B.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 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 lg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仪器分析原理_第一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仪器分析原理》第1章至第3章(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非光谱分析法:基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平行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表明测定数据的再现性。精密度用偏差來表示。偏差数值越小,说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3、光致激发:分子或离子等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后,再以紫外或可见光的形式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4、紫外—可见光光谱:也叫分子吸收光谱,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5、选择性地吸收: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这就是物质对光选挥性吸收的基础。 6、试剂空白:当试剂、显色剂有吸收而试液无色时,以不加试液的试剂、显色剂按照操作步骤配成参比溶液,即为试剂空白。 7、配对池:吸收池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化学腐蚀或受摩擦的程度不同,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的本底吸光度有差异,差异最小的同一规格的吸收池称之为配对池。 8、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吸收激发能后产生的谱线。 9、自吸变宽:在空心阴极灯中,激发态原子发射出的光,被阴极周围的同类基态原子所吸收的自吸现象,也会使谱线变宽,同时也使发生强度减,弱致使标准曲线弯曲。 10、所谓光谱通带:光谱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谱所包含的波长范围。选择光谱通带,实际上就是选择单色器的狭缝宽度,这在待测元素共振线附近存在干扰时尤为重更。 11、光谱分析法:是物质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了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包括发射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 12、灵敏度: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该变量。 13、分子的振动能:与光谱的产生有关,相邻两个振动能级相距,可以给出价健特性等结构信息。 14、红外光谱:如果一个分子获得的能量小于,只能发生转动能级的跃迁,如果分子吸收红外光线,则能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这样得到的光谱就是红外光谱。 15、线光谱:又处于气相的单个原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锐线,线宽大约为10-4A 16、溶剂空白:当显色剂,试剂在测定波长下都无吸收时,用纯溶剂作参比溶液。 17、吸收池:放式样的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容器械,常用石英或熔融石英、玻璃。 18、离子线:离子的外层电子从到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 19、压力变宽:气体压力升高,粒子之间相互碰撞的机会越高,碰撞引起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稍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 卷答案(B) 学号姓名院 (系)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9分,答在试卷上) 1.在测定AsO33-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_I2_。实验中, 将阴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防止阴极产物干扰, 在套管中应加足Na2SO4_溶液, 其作用是_导电。 2.液相色谱分析法常使用的化学键合反相色谱填充柱是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或 ODS(C18) ,分离原理是疏水作用,常使用极性溶剂(如水- 甲醇)流动相,分析分离难挥发弱极性类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在试卷上) 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是: ( 4 ) (1)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棒作阳极,内充氮气; (2) 待测元素作阳极,铂棒作阴极,内充氩气; (3)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 (4)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惰性气体。 2 关于直流电弧,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1) (1) 直流电弧是一种自吸性很强、不稳定的光源; (2) 直流电弧的检出限比交流电弧差; (3) 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比交流电弧低;

(4) 直流电弧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3.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 是:(4 ) (1) 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和电子; (3) 离子和中性原子; (4) 离子,电子和中性原子。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__(1)___而得到消除。 (1). 通入氮气; (2). 通入氧气; (3). 加入硫酸钠固体;(4). 加入动物胶。 5. 在化合物 R-CO-H(Ⅰ),R-CO-Cl(Ⅱ),R-CO-F(Ⅲ)和R-CO-NH2(Ⅳ)中,羧 基伸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 为: ( 3 ) (1) Ⅳ>Ⅲ>Ⅱ> Ⅰ; (2) Ⅲ>Ⅱ>Ⅳ>Ⅰ; (3) Ⅲ>Ⅱ>Ⅰ> Ⅳ; (4) Ⅰ>Ⅱ>Ⅲ>Ⅳ. 6..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 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 ( 2 ) (1)保留值; (2)分配系数; (3)扩散速度; (4)传质速率。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1.就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答:不能。因为玻璃电极的内阻(50MΩ~500MΩ)很高,若采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其电位,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时,若检流计的灵敏度为10-9A(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玻璃电极的内阻108Ω,当这微小电流流经电极时,由于电压降所引起的电动势测量误差可 达:△E=IV=10-9×108=0、1V,它相当于1、7个pH单位的误差。因此不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2.已知=0、10,若试样溶液中F-浓度为1、 0×10-2mol/L时,允许测定误差为5%,问溶液允许的最大pH(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为多少? 解:离子电极选择性误差用下式表示与计算:

即: -离子选择电极插入50、00ml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与甘汞电极(为3.将一支ClO 4

负极)组成电池。25℃时测得电动势为358、7mV,加入1、00ml NaClO 标准溶液(0、 4 -浓度。 0500mol/L)后,电动势变成346、1mV。求待测溶液中ClO 4 解: -为阴离子,但该离子选择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因此S为负值。注意:此题中虽然ClO 4 4、用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有什么优点?需注意什么问题?使用TISAB有何作用? 答: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优点就是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定量分析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特别就是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离子强度须保持一致。使用TISAB的作用为: ①保持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总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恒定;② 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 5、某pH值的标度每改变一个pH单位,相当于电位的改变为60mV,用响应斜率为53mV/pH的玻璃电极来测定pH为5、00的溶液,分别用pH2、00及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标定,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各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用pH2、00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 ΔE =53×(5、00-2、00)=159(mV) 实际测到的pH为: 2、00+2、65=4、65pH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3)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第8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8-1】解释下列名词。 (1)核磁共振波谱法;(2)弛豫过程;(3)磁各向异性;(4)双照射去耦法;(5)奥弗豪泽效应(NOE);(6)n+1规律;(7)一级图谱;(8)耦合常数J。 答:(1)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外磁场作用下,某些有磁矩的原子核能产生核自旋能级分裂。当用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分子时,如果其能量大小刚好等于某原子核相邻两个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则原子核将从低自旋能级跃迁到高自旋能级,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以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场强度)作图,所得图谱即为核磁共振波谱。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 (2)弛豫过程:指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受到外界瞬时扰动后,经一定时间必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态,系统所经历的这一过程。 (3)磁各向异性:指物质的磁性随方向而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弱磁体的磁化率及铁磁体的磁化曲线随磁化方向而变。 (4)双照射去耦法:书P176。 (5)奥弗豪泽效应(NOE):当一个强的射频场加到一组核上,使其中一个或多个跃迁被饱和,这时在空间相邻近的另一组核的共振信号的积分强度会因此而改变,这一现象被称为核奥弗豪泽效应。 (6)n+1规律:受耦合作用而产生的谱线裂分数为n+1,n表示产生耦合的原子核的数目。 (7)一级图谱:相互耦合的两个核组的共振频率之差v?与它们之间的耦合常数J之比v?/J>10的图谱。 (8)耦合常数J:核与核之间以价电子为媒介相互耦合引起谱线分裂的现象称为自旋裂分。由于自旋裂分形成的多重峰中相邻两峰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自旋——自旋耦合常数,用J表示。耦合常数用来表征两核之间耦合作用的大小,具有频率的因次,单位是赫兹。 【8-2】指出下列原子核中,哪些核的自旋量子数为零、为整数和半整数。 1 1H,2 1 H,4 2 He,12 6 C,13 6 C,14 7 N,15 7 N,16 8 O,19 9 F,31 15 P。 答:I=0:12 6C,16 8 O,4 2 He; I=1/2:1 1H,13 6 C,19 9 F,31 15 P,15 7 N; I=1:2 1H,14 7 N。 【8-3】在核磁共振中,为什么一般都要将试样以适当的形式配制成黏度不大的、浓度合适的溶液来测定?答:黏度太大的话做出来的图谱裂分很差,峰形也不尖锐,比较丑。 【8-4】对于300MHz的核磁共振仪,其超导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特(斯拉)?

仪器分析思考题(附答案)概要

《仪器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经典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 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2.灵敏度和检测限有何联系? 灵敏度(sensitivity ,用S表示)是指改变单位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时引起该方法 检测器响应信号(吸光度、电极电位或峰面积等)的变化程度.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用□表示),又称为检测下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 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检出限既与检测器对待测物质的响应信号有关,又与空白值的波动程度有关。 检测限与灵敏度从不同侧面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检测能力,但它们并无直接的联系, 灵敏度不考虑噪声的影响,而检出限与信噪比有关,有着明确的统计意义。似乎灵 敏度越高,检出限就越低,但往往并非如此,因为灵敏度越高,噪声就越大,而检出限决定于信噪比。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试用范围: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

响 试用范围: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试用范围: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1.常用的光谱分析法有哪些? 分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射线荧光光谱法 2.简述狭缝的选择原则 狭缝越大,光强度越大,信噪比越好,读数越稳定, 但如果邻近有干扰线通过时会 降低灵敏度,标准曲线弯曲。 狭缝越小,光强度越弱,信噪比越差,读数不稳定, 但光的单色性好,测试的灵敏 度较高。 狭缝的选择原则:有保证只有分析线通过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较宽的狭缝以保证 较好的信噪比和读数稳定性。 第三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极性溶剂为什么会使n n*跃迁的吸收峰长移,却使n n*跃迁的吸收峰短移?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 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1. 对下列的物理量单位进行换算: (1) 150pm X射线的波数(cm-1); (2) 670.7nm Li线的频率(Hz); (3) 3300cm-1波数的波长(μm)。 2. 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Hz)、波数(cm-1)及光量子的能量(用电子伏eV、尔格erg及千卡/摩尔表示): (1) 波长为589.0nm的钠D线; (2) 在12.6μm的红外吸收峰。 3. 将波长为443nm的光通过折射率为1.329的甲醇溶液时,试计算: (1) 在甲醇溶液中的传播速度; (2) 频率; (3) 能量(J); (4) 周期(s)。 4. 辐射通过空气(n=1.00027)与某玻璃(n=1.7000)界面时,其反射损失的能量大约有多少? 5. 何谓光的二象性?何谓电磁波谱? 6. 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7. 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 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各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谱线? 2. 光谱仪的意义是什么?为何写出Mg285.2nm共振线的光谱线跃迁表达式? 3. 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中几种常用激发光源的工作原理、特性及适用范围。 4. 简述ICP光源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点? 5. 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件的作用如何? 6. 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的性能各用那些指标表示?各性能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7. 比较摄谱仪及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异同点? 8. 分析下列试样时应选用何种激发光源? ⑴矿石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⑵合金中铜的定量分析(0.x~x%); ⑶钢中锰的定量分析(0.0x~0.x%); ⑷头发中各元素的定量分析; ⑸水质调查中Cr、Mn、Cu、Fe、Zn、Pb的定量分析。 9. 影响原子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的因素是什么?产生谱线自吸及自蚀的原因是什么? 10. 解释下列名词:

仪器分析原理及参考解答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仪器分析原理》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光谱分析法。 利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2、紫外—可见光谱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机理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1)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其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其基本原理是朗伯-比尔吸收定律,即在一定的吸收光程下,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2)测量条件的选择如下: (1)入射波长:通常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入射波长——最大吸收原则。若有干扰,采用“干扰最小,吸收最大”原则。 (2)狭缝宽度:狭缝太小,入射光强减弱,测定灵敏度降低;狭缝太宽,入射光的单色性降低。一般为试样吸收峰的半宽度的十分之一。 (3)吸光度值:一般选A:0.2-0.8,当T=36.8% A-0.434时,吸光度测量误差最小。调整A的方法:A=εbc ①选择不同的吸收池厚度(改变b)。 ②改变称样量,稀释浓度(改变c)。 3、单色器构成和作用。 将光源发出的光分离成所需要的单色光的器件称为单色器。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物镜和出射狭缝构成。 入射狭缝用于限制杂散光进入单色器,准直镜将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后进入色散元件。色散元件是关键部件,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 物镜将出自色散元件的平行光聚焦于出口狭缝。 出射狭缝用于限制通带宽度。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意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1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2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3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如棱镜或光栅;

仪器分析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的保留时间。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是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和来评价色谱 柱效能,有时也用 表示柱效能。 4、色谱检测器按响应时间分类可分为型和型两种,前者的色谱图为 曲线,后者的色谱图为曲线。 5、高效液相色谱是以为流动相,一般叫做, 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 很大。 6、通过色谱柱的和之比叫阻滞因子, 用符号表示。 7、层析色谱中常用比移值表示。由于比移值Rf重现性较差,通常 用做对照。他表示与移行距离之比。 8、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设计的原则是、以达到 减少谱带变宽的目的。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___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5、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______。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6、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7、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和(C) 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9、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_____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0 、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11、对柱效能n,下列哪些说法正确_ ____ A. 柱长愈长,柱效能大; B.塔板高度增大,柱效能减小; C.指定色谱柱对所有物质柱效能相同; D.组分能否分离取决于n值的大小。 12、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时,是由于() A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少 B 色谱柱的选择性差 C 色谱柱的分辨率底 D 色谱柱的分配比小 E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高度大 13.用硅胶G的薄层层析法分离混合物中的偶氮苯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经2h展开后,测的偶氮苯斑点中心离原点的距离为9.5cm,其溶剂前沿距离为24.5cm。偶氮苯在此体系中的比移值R为()f A 0.56 B 0.49 C 0.45 D 0.25 E 0.39 14、气相色谱分析下列那个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 A 填料的粒度 B 载气得流速 C 填料粒度的均匀程度 D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E 色谱柱长 三、计算题 1、用一根2m长色谱柱将组分A、B分离,实验结果如下: 空气保留时间30s ;A峰保留时间230s;B峰保留时间250s;B峰底宽 25s。求: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A、B各自的分配比;相对保留值r;两峰的分离度R;若2,1将两峰完全分离,柱长应该是多少? 2、组分A和B在一1.8m长色谱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t'=3min18s,t'=3min2s,两组BA分峰的半宽分别为W=1.5mm和W=2.0mm,记录仪走纸速度为600mm/h,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