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

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

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生物必修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促进学生成绩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 课程概述生物必修一是高中生物学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知识。

3. 研究目标本课程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了解生态学和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4. 教学内容4.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细胞理论和细胞结构-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确定生物体的分类方法和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2. 生物实验和科学方法- 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结果的表达和推论4.3.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规- 物种形成和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4.4. 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植物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免疫系统和疾病防治4.5. 生态学和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平衡的调控机制-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变异- 遗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5.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和示范: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展示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群体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资料和互联网资源的使用:辅助教学、拓宽知识面。

6. 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 学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各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和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一生物学课程大纲

高一生物学课程大纲

高一生物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一生物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生命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注重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2. 课程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认识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2. 细胞的结构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3. 细胞的代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的作用和本质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4. 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应用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6. 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7.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8. 基因的本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9.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和特点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应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监测、预防10.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 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 细胞的分子组成讲授、实验、讨论2 细胞的结构讲授、实验、讨论3 细胞的代谢(一)讲授、实验、讨论4 细胞的代谢(二)讲授、实验、讨论5 细胞的增殖讲授、实验、讨论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6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讲授、实验、讨论7 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讲授、实验、讨论8 遗传因子的发现(二)讲授、实验、讨论9 阶段复习与测试复习、测试1 0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讲授、实验、讨论1 1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二)讲授、实验、讨论1 2 基因的本质(一)讲授、实验、讨论1 3 基因的本质(二)讲授、实验、讨论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 4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讲授、实验、讨论1 5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二)讲授、实验、讨论1 6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讲授、实验、讨论1 7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二)讲授、实验、讨论1 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讲授、实验、讨论1 9 生物与环境(一)讲授、实验、讨论2 0 生物与环境(二)讲授、实验、讨论21总复习复习、讨论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2期末考试测试2五、考核成绩与考试形式1.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高中生物课程大纲

高中生物课程大纲

高中生物课程大纲第一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章主要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包括生物的定义、组成、分类、进化理论、细胞理论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了解生物学的范畴和研究对象,并能够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细胞学说对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细胞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以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

第三章:遗传与生殖本章主要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遗传性状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遗传现象的发生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了解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植物生长发育本章主要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在环境中的适应策略。

第五章:动物生理与生态本章主要介绍动物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包括动物的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系统。

同时,还会介绍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的维持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动物的生理过程和适应策略,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章:人体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人体的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和人体的疾病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以及人体健康的维护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第七章: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本章主要介绍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药物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用,以及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本章主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措施,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现实意义。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纲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纲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纲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1.3 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和功能1.4 细胞的核结构和功能1.5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6 细胞的代谢作用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1 生物膜的组成2.2 生物膜的结构和特性2.3 生物膜的功能2.4 生物膜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2.5 生物膜的信号传导机制三、细胞代谢3.1 细胞的能量与物质转化3.2 糖代谢的基本过程3.3 脂代谢的基本过程3.4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3.5 能量的供应和维持四、细胞的遗传物质4.1 DNA的结构和功能4.2 RNA的结构和功能4.3 遗传信息的复制与传递4.4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4.5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五、细胞的分裂和分化5.1 细胞周期和控制5.2 细胞的有丝分裂5.3 细胞的减数分裂和配子形成5.4 细胞分化与组织发育六、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6.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6.2 生物进化的证据6.3 生物进化的机制6.4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七、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7.1 DNA的提取和分离7.2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7.3 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7.4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八、人体生物学8.1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系统8.2 人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8.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大纲,希望能够帮助你系统地了解和学习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促进科技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你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祝你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一、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一份高中生物课程纲要,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为高中生物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生物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形成科学的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伦理观念。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子遗传与生物进化生物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细胞与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分裂及其调控组织、器官与器官系统生物的生长与发育生长与代谢发育与调控生殖与生殖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转换生物的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与能量传递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生物适应与环境因素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以下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通过提问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讨论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物现象和数据,提供直观的图像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和生物模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四、评估方式在评估方面,应采用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习的情况和能力。

高一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

作为高一生物学课程的开始,本文将对高一生物学的大纲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细胞1. 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等特征。

2. 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和遗传物质。

3. 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的有无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

第二章: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核酸遗传物质的发现和遗传信息传递等内容。

2.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功能。

3.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包括转录、翻译和基因调控等内容。

4. 进化与自然选择:探讨物种的起源和进化,以及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与分类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意义。

2.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遗传特征等分类方法。

3. 动物的分类:分类介绍动物的门、纲和目等分类单位。

4. 植物的分类:分类介绍植物的门、纲和目等分类单位。

5. 微生物的分类:分类介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第四章: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活活动1. 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根、茎、叶等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包括植物的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和叶的光合作用等过程。

3. 植物的繁殖:介绍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

4. 植物的适应与生存: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策略。

第五章: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活动1. 动物的器官和组织:介绍动物的运动器官、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等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呼吸和循环:包括动物的呼吸过程、循环系统和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行为:介绍动物的神经系统、行为和动物的适应与生存等内容。

4.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包括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胚胎发育和生殖行为等内容。

高一生物教学大纲

高一生物教学大纲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不能无限增大
2.有丝分裂
3.无丝分裂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的分化
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细胞的分化和意义
2.细胞的全能性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一性。
1.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2.比较叶绿体和线粒体形态分布
3.细胞间之间的协调配合
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5.课后练习
1.授课2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并学会观察几种细胞。
2.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同。
3.描述细胞学学说建立的过程。
4.通过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比可以尝试了解哲学的矛盾观。
1.使用显微镜观测几种细胞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4.课后练习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3.解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4.课后练习
1.授课1个课时
2.练习讲解和知识梳理1个课时
细胞中的无机物
1.知道水和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2.正确理解多种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认识,更好为我们以后的有氧运动提供一套快速补充能量的方法。
1.比较细胞中水的种类
2.细胞中的无机盐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大纲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一提纲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一提纲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一提纲高中生物必修一提纲:生物科技行业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病毒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真核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细胞学说的建立,XXX(XXX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评价方式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标准
1、学生自我评价:以章节“自我检测”、自我总结为主,结合自己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在完成作业、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科竞赛等方面的表现,赋予评价。
4、讲授和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炼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和笔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校本作业、报告、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以核心概念、原理、生理过程为核心,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高一生物课程纲要
生物组
2017年8月25日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程纲要
学校
名称
新密矿区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一
设计教师
翟萌萌、付海燕
适用
年级
高一
总课时
33
设计日期
2017年8月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子与细胞》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第一个必修模块。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而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包括科学家访谈,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等部分。
二、学生分析: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答练习等;并且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时除了能够完成对问题的回答,还能够提出反问甚至是自己独特的见解等。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生物基础薄弱,上课不够积极主动,学习任务完成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在课堂活动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进行分组讨论时,可让他们与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一组且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使他们尽早能提高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安排: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课时]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学习目标: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完成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6个必做实验。
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因课时限制,该教法用于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实验等。
3、模型方法:以模型来表征概念、判断、推理过程,对核心的概念、原理、规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构建实物模型、具象模型和思想模型加以解决。
3、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实用教具,以提高实验和探究性教学的效率。
4、其它资源:
期刊:《课程·教材·教法》,《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教学》等。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录像、实验模型等。
二、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表现性学习目标、学习建议、课前准备区、课中学习区、课后互助区,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教学安排: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课时]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课时]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课时]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课时]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1课时述细胞学说的建立;列举细胞的多样性;举例说出几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明细胞核贮存遗传信息;描述细胞骨架的作用;说出细胞深胶的功能。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有条件可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一章:走进细胞
3课时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6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5课时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课时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9课时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5课时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后的“思考与练习”,《学程评价》的“目标达标检测”。




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能达到:
1、通过比较和模型分析的方法,阐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通过生物建模和实验的方法,解释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信息传递.
3、体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4、基于对生命本质的理解,逐步养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互惠的教育意义。
作业情况:是否上交;是否独立完成;是否错题纠正;是否有测试分析报告等。
考试成绩(80%):单元综合练习(10分)、期中、期末考试(70分)
导课[1课时]:解读必修一的《课程纲要》、把握教材的整体。
第一章:走进细胞
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教师评价:
平时成绩(20%):包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以及学生自我检测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考勤(5分)、实践活动(5分)、作业(10分)
学习态度:①预习情况(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本);②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③学习笔记(课堂、课后)。
教学安排:
第1节 细胞膜[1课时]
第2节 细胞器[3课时]
第3节 细胞核[1课时]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学习目标: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简述生物膜的结构;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