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当堂检测
(1)天下归仁——
赞许 (7)尧舜其犹病诸——
担忧
(2)为仁由己——
靠 (8)能近取譬——
比方
(3)请问其目——
详情 (9)士不可以不弘毅—
广大,坚强
(4)回虽不敏——
资质愚钝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贫困
(5)请事斯语矣——
实行 (11)克己复礼为仁——
实现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字
02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 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 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 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 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 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 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 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 此办理。”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 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够聚在 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 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接下来,请大家集体读第四章节“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 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 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 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一、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上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 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 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 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
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 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别是 仁。仁的本质则是“爱人”,父行父道爱 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有个学生问什么 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 颜渊》)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 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 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 ,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 ”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
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
到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缺点,以宽容之心看自己,以豁达 之心微笑面对生活,我们便会与欢乐相伴,与幸福相随。 微小的缺点也是美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修身名句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
——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赏读: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 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 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
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
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
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
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
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 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地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 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 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和道德标准,不要以不合理的方式对待他人。
人际关系
03
这句话还可以被理解为人际关系中的准则,帮助人们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社会中的体现
政治
在政治领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可以帮助政府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的 权利和利益。
教育
在学校和家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 ,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层面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促进社会和 谐,增强社会凝聚力。
我们应该积极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
01
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不断 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
02
积极倡导和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可以让我们
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更好的公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处和本意
出处
出自《论语-卫灵公》第12章,是孔子对子贡所说的一句话。
本意
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引申含义
尊重他人
0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感
受,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道德准则
02
这句话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提醒人们要遵循社会规范
• 结构: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学原理和机制 • 人际交往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必要性 • 如何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改善人际关系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局限性 • 结论与展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14 人教课标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14 人教课标版

文花 枝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她呀,就是一个普通的 女孩子,她叫文花枝。
文花枝是湖南一青年旅行 社的导游,2005 年 8 月 28 日,在带团途中遭遇 车祸,车上人员 6 人伤亡, 14人重伤、8人轻伤.她身受重伤,全身多处骨折,数 度昏迷,身处险境,当营救人员想先把坐在车门口第 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来时,她却没有忘记一名导游 的神圣职责,高呼“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 你们先救游客。”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 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 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表现了一个普通导游不 怕牺牲、先人后己的忘我境界。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 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施仁后会如何? • 天下归仁 • 在邦无怨,在 家无怨。 • 我欲仁,斯仁 至矣。 • 仁者安仁,智 者利仁。
总结:学以致用。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 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 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 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 ,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 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 仁德而牺牲性命。”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 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 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 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 :‘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 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 :'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着哪些值得弘扬的 思想精华?对我们有何启示?请谈一谈自己 的看法。
(1)克己复礼:不管在什么时候,必须考虑到 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必须对自己 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结合自 己的实际来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无条件 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 人的心。(结合自己实际来谈)

整体感知: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 谈谈“仁”的内涵(谈谈你对孔子 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
自处: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处世: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 本信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 被表述为“恕”或“宽恕”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15则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 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一下两个问题的提 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仲 弓问仁) 爱人。 (3.樊迟问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夫仁者,……)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 “礼”的关系?
(1)“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2)“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 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 “仁”是目的,“礼”是手段,是为实现“仁” 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所以“仁”仍 是核心。
《论语》选读之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通过翻译重点句子,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 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 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 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 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 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 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 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 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课外延伸
看看我们身边的“仁”。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 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 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 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 难道靠别人吗?”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为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爱人; “恕”。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及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心 “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格
古代大夫的家族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 ”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 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 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 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 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 要仁,仁就来了。
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
•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 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 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 便自己。
像上述这样的事情,在你身边发生过吗?
给别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绰号;乱扔 垃圾;随地吐痰;因自己不满,把气撒在别 人身上;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等。
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现上 述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1、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 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 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 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 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 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 会议上,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所要建 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论语-卫灵公十五》有一 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 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 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仁”仅仅局限在由“孝弟”所规定的家庭、亲族范
围之内,其意义必然极其有限,所以,以“孝弟”为“本” 的“仁”终而被推至于“爱人”的阔大境界。可以看到,此 处的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爱人”正是“泛爱众”(《论 语·学而》)之意。只有从“亲亲”推论至“爱人”方才完 成了对于“仁”的建构,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一个人对其家人的态度 来推断他对别人态度的,要是他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我们就不 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会有好的个人品质。
.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 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 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 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譬如在《史记.齐太公世 家》中,齐桓公就曾经问过管仲,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谁 可以当未来的宰相?管仲说,为了讨好君主,易牙杀了自己的孩 子,开方背叛了自己的父母,竖刁挥刀自宫,这都不是正常的人 做得出来的事情,所以他们三个人都不合适。齐桓公不听,后来 果然死于这三人之手。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
这就是宽恕。
──马克吐温
.
11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容。
──[黎巴嫩]纪伯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 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 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 也。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
水,而能攻坚者又莫甚于水。
15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 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
17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 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 不是很遥远吗?”
. ——《孔子世家》21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者
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富
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种境
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久困则为
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
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滥矣”(《论
语卫灵公》),小人处在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
了。同样,没有达到仁这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
富贵安乐中,会骄淫佚乐,丧失本心。孟子所说
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是仁者,根本
是做不到的。
.
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内措 涵施
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
效 果

.
10
4、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 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 《弟子规》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
.
18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 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 仁德而牺牲性命。”
.
19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 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 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 他就实行)。”
《论语》选读第四课
.
1



仁就像一块磁铁,
自】
吸引思想相近、志 不 己
同道合的,排斥其 要 不
他不同类的。如果 加 愿
你想结交仁慈、慷 在 承
慨的人,自己也必 别 受
须先成为这样的人, 人 的
种什么因,收什么 身 ,
果。你所有的思想, 上
最后都会回到你自 。
己的身上。
.
2
.
3
1、小组合作,疏通文字。(10分钟)
2、整合文本材料,说说孔子关于“仁”的内涵。 (什么是仁?如何施行仁?施仁后会如何?)
3、联系现实,你认为怎样践行“仁”?
4、结合材料,你是如何评价孔子的道德观的?
.
4
.
5
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
己及人,这个人的爱心基本上就形成了。反过来,一个中国人,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我们就认为他失去了自己的仁爱 之本,没有人相信他再会去爱别人。
.
20
补充资料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 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宪问》
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 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 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 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
14
孙叔敖埋蛇的故事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
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
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 曰:“恐他人又
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
报之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
国人信其仁也.
.
水,终无形状,装在盆中是圆
的,流到溪流是长的,这样柔
软的东西却是可以滴水穿石。
心胸宽广,平静柔和却坚强
有力的地方,就是生活在天堂。
心胸狭隘,快意恩仇和刚强难
调的心,就是生活在地狱。
.
12
.
13
阅读1、2、3、4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
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 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 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 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 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 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