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教育人们行为准
则的一条基本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这句话富含深刻的哲理,其背后的智慧与道德原则,
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意义是尊重他人,它是儒家道德观念的
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一个人,只有具备尊重他人的品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中合格的一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行为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恕道。

恕道即包容,包括了宽容、宽厚、宽容的含义。

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能
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
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

人们总是会有缺点,会有不足。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不足,理解
他人的过错。

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不足,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能立足于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喜好。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个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真正地与他人相处融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复杂,教
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
个世界上,立足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容。 ──[黎巴嫩]纪伯伦
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
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
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读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音。
Fán 樊 迟
Gāo yáo
皋 陶
hóng wǎng 弘 毅 枉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 法官,后常为狱官或 狱神的代称。
文句翻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 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中,能够使 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 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 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 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钓鱼的哲学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
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 钓都毫无收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是一个以己字开头,以人字结尾的八字成语,它是一个复句式成语,且是一个不常用成语,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的意思,出处,用法等。

【成语释义】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感情色彩】中性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成语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双语例句
1.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自《《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
2. Confucius said: " do not impose on others what you yourself do not desire.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 The only law that all our constituent cultures would generally recognize is the Golden Rule.
我们全部的立宪文化能够普遍认可的唯一法律就是这样一个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义: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欲:想要,希望。

施:加。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出处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

何等一法?所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

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想做。

勿:不要。

施:施加。

于:介词,在。

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己:自己的意思。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告诉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要懂得将心比心多多换位的为他人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释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戒之语[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其它使用]◎你不愿意别人爱上你的太太,别人同样地不愿意你爱上他的太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成语解释: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典故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成语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2)一词多义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出典] 《论语卫灵公》注:1、出处:(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1)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点教师版
一、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立;使……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
称许,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
....:大概;还;忧虑;
兼词,之乎
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
坚强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
..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
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