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点教师版一、通假字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2、举直错.诸枉:通“措”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二、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意动,认为……有利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动,使……立;使……通达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形做动,远离三、特殊句式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宾语前置)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状语后置)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词,之乎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使……通达、9、樊迟未达.:明白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13、死而后已.:停止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贫困;安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完整版人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古老而智慧的格言。

它提醒我们待人以善、宽容和尊重。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这一准则指引着我们做人的原则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从个人、社会和全球层面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和影响。

一、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味着要以同样的尊重和关怀对待他人,就如我们期望他人对待我们一样。

这意味着要避免对他人实施冒犯、侵犯或伤害,以及避免对他人进行不公正的行为。

例如,在个人交往中,我们不应当盗窃他人的财物、背叛他人的信任、诽谤他人的名誉或对他人施加身体暴力。

只有通过认识到他人也像我们一样有尊严和权利,我们才能建立积极、健康又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我们在社会互动中实行公正和公平,避免对他人肆意批评和指责。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基于别人的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来歧视或排斥他人。

我们应该避免以任何形式的不公平对待他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学校还是社交圈中。

只有保持平等和包容,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都感到被尊重和受到关注。

三、全球层面在全球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我们在国际关系中遵循国际法律和道义准则。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以任何形式对他国实施侵略、武力或经济压迫。

我们应该尊重他国的主权和人民的权利,维护国际秩序与平衡。

只有通过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我们才能建立起共赢的国际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总结起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全球层面,我们都应该以善待他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并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繁荣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我们将这一原则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意思及出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意思及出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及出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卫灵公》字义欲:想做;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于:介词,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意译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里解释的对方,以原文:己,知己,不分彼此,(所以:解释为对方)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应该是恕吧。

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这句话成为儒家人士自以为豪,认为可盖世的格言。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完整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知识点教师版
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 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 立;使 ... 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
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_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
词,之乎
8 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
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重点词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文言知识归纳和人文拓展)完美修改版.概要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容。 ──[黎巴嫩]纪伯伦
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 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
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不讲仁德的人就被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
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读出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音。
Fán 樊 迟
Gāo yáo
皋 陶
hóng wǎng 弘 毅 枉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 法官,后常为狱官或 狱神的代称。
文句翻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 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中,能够使 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 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 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 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 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钓鱼的哲学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两人都大有收
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这些人怎么 钓都毫无收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特殊的语言更好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峙统一的奥秘。而 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 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 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 得到一种鄙弃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4-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推荐,选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 提出,举出 (3)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全,整个
-5-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 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 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 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 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词梳理1.字音字形①雍.(yōnɡ) ②皋陶..(Gāo yáo) ③譬.(pì) ④弘.毅(hónɡ) ⑤枉.(wǎnɡ) 2.通假举要①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 ③知.者利仁:“知”通“智”,精明 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迅速,敏捷。

引申为“聪明、机智” ③使民如承.大祭:承担 ④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惠,救助 ⑤尧舜其犹病.诸:担忧 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 (2)一词多义①归⎩⎪⎨⎪⎧ 秦伯归.女五人:出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臣请完璧归.赵:归还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归聚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事情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事故,变故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事业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做,从事、实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侍奉,服侍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起,抬起举.类迩而见义远:提出,举出知理而后可以举.兵:发动,出动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推荐,选拔戍卒叫,函谷举.:攻克,占领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全,都(3)词类活用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

后“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正直。

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②不仁者远.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④不可以长处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⑤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利于 ⑥尧舜其犹病.诸: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4)古今异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古义:贫困。

今义:大约。

4.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 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精选可编辑ppt
12
施仁后会如何?
• 天下归仁
• 在邦无怨,在家 无怨。
• 我欲仁,斯仁至 矣。
• 仁者安仁,智者 利仁。源自精选可编辑ppt13仁者
昌耀
人生困窘如在一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 前后都见血迹。 仁者之叹不独于这血的事实, 尤在无可畏避的血的义务。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 这就是宽恕。
精选可编辑ppt
──马克吐温 3
孙叔敖埋蛇的故事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
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
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 曰:“恐他人又
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
若“仁”仅仅局限在由“孝悌”所规定的家庭、
亲族范围之内,其意义必然极其有限,所以,以“孝
弟”为“本”的“仁”终而被推至于“爱人”的阔大
境界。可以看到,此处的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爱人”
正是“泛爱众”(《论语·学而》)之意。只有从“亲
亲”推论至“爱人”方才完成了对于“仁”的建构,
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
精选可编辑ppt
14
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 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 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 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 活中运用“仁”学。
精选可编辑ppt
15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
我们就不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会有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点教师版
一、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
2、举直错.诸枉: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
二、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
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动,认为……有利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使动,使……立;使……通达
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形做动,远离
三、特殊句式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宾语前置)
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
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状语后置)
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
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
称许,赞许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
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7、尧舜其犹病诸
....:大概;还;忧虑;
兼词,之乎
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
使……通达、
9、樊迟未达.:明白
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
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
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
坚强
13、死而后已.:停止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
..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
己;成就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贫困;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