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800字(四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800字(四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00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800字(四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留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诞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盼望和要求。

把握这些以后,就可以打算实行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劝说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00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800字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学问(详见《预习检测》)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抱负人格的核心“仁”,思索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抱负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三、教学难点思索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四、课时支配:3课时五、课型:多媒体授课六、教学方法:启发、探究七、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好,今日我们学习《语文》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文简洁,9个小节,就几句话,也没有几个文字。

所以今日的课尽可能轻松。

想同学们已经做了很好的预习,由于同学是最聪慧的,最自觉的。

对吧?即使没有预习,也不要紧,据说这样的同学更聪慧,只要现在抓紧看一眼,就全部明白了。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敬重同学共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同学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同学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布满才智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渐渐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气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才智……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或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篇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下午的自习时间,刚刚开会结束的我匆匆赶往教室。

“老师,李乘风把颜丙庥的数学课本扔到楼下了!”一走进教室,值日班长张天骄同学就跑过来对我说。

“李乘风为什么要把别人的书扔下去?”“李乘风和颜丙庥说话,颜丙庥在做作业,不想和他说话。

结果李乘风就把颜丙庥的书扔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听着值日班长的汇报,我已经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李乘风,十一班名人也。

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上午作业下午交,天天上学常迟到。

老师上课他睡觉,自习时间他打闹。

可应该怎么办呢?稍作思考,我想出了一个办法。

“乘风,是你把同桌的书扔的?”我走到李乘风的座位前,轻轻地说。

“老师,我不小心扔的”。

这个孩子倒没有撒谎。

我于是拍了拍他壮实的肩膀,“那你就去捡上来。

”我的话刚说完,他就快速地往楼下跑去。

李乘风,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做什么事情从不想后果,常做错事常后悔,常后悔而又不改正。

“颜丙庥,他给你扔了几次书?”我转过头去,严肃地问道。

“老师,有三四次吧!我做作业,他特别烦人地乱说话。

”颜丙庥抬起了头,满脸堆满了委屈。

唉!谁愿意和这样的孩子同桌呢?这次一定要好好地惩罚一下他。

“老师,我把书捡回来了。

”李乘风气喘吁吁地说着。

“乘风,速度还挺快!很可惜,你的书也不小心被你的同桌扔下去了。

”我漫不经心地说道。

李乘风把嘴张得很大,随即扭过头向楼下跑去。

一个体重二百三十多斤的同学,在短短时间内,就从一楼到三楼跑了两个回合,也应该是一次强度不小的锻炼吧。

这一事件没有就到此结束,我紧接着召开了一次班会。

首先由李乘风同学谈了谈个人的认识与感受,让他去切实地体会一下这个捡书的过程。

然后由其他同学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

我们不希望别人给自己制造麻烦,那就不要给别人制造麻烦。

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2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2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精选2篇(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古老而深刻的箴言,它告诫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要谨慎行事,要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为出发点,不去伤害或迫害别人。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和关爱。

当我们感受到这种待遇时,我们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然而,如果我们对他人没有同样的态度,却蔑视、排斥或欺负他们,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共情和人性,这对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以平等和友善的方式相待。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我们希望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如何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呢?我们不能通过压迫和剥夺他人的权利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应该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困难。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而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他人,让他们也陷入困境,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同情心和善良。

面对他人的苦难,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温暖和鼓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在与他人相处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只有我们以善良和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够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相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用善良和友善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为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谢谢大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精选2篇(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箴言。

它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将自己不希望被施加的伤害和压力加诸于他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一种道德规范,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不去对他们做自己不愿意被对待的事情。

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到许多不同的情境中,包括道德、法律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本文将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进行探讨,展示它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与应用。

首先,道德层面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是我们对待他人的基本准则。

在道德规范中,我们被教导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不去侵犯他们的自由和自主权。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对他人进行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以及言语上的侮辱或虐待。

比如,我们不应该盗窃他人的财物,不应该恶意诋毁他人的名誉,不应该以嘲笑或挖苦来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秉持这样的原则来行动,那么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与互助。

同时,在法律层面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也是司法体系中的指导原则之一。

法律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与约束,旨在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

而不少法律条文和法律原则正是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而产生的。

比如,刑法中对盗窃、故意伤害等行为的定罪,便是出于对他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护。

而民法中对误导、欺诈行为的追究,也是为了维护公平交易与诚信原则。

这些法律的存在与落实是为了让人们明确地意识到不受到侵害的重要性,并给予他们必要的保护。

此外,人际关系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同样至关重要。

无论是家庭、友情还是工作关系,相互尊重和关怀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如果我们对待他人时不去伤害他们,诚实守信,那么我们也会获得相同的优待与关心。

这种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环境能够带来更好的工作氛围、家庭和睦以及友谊长存。

相反,如果我们对他人施加恶意或伤害,不仅会破坏关系,还会导致紧张、矛盾甚至断交。

总结来说,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从道德、法律还是人际关系角度看,这一原则都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对待他人,远离冲突和矛盾,建立和谐与互助的社会氛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800字发言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800字发言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800字发言稿
【总体议程】
尊敬的朋友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一同发表我的演讲,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题。

【议程正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源自众多优秀的先驱和睿智的思想家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句古老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把对他人的尊重和道德准则概括的极为精辟。

它提醒我们,我们不应该施加于他人自己所不欲受的事物,也不该做出调换自己不想作出的耻辱行为。

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对自己或他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正反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正是因为我们不想接受自己不认可的一些行为,我们也不应该将之施加至他人之上。

传统文化中有着“量力而为”两个经典概念,意思是:不能超出自我能力、智慧的控制,不能非理不情施加于别人,也不能侵犯别人权利。

没有人希望自己遭受不可接受的行为,因此,也不能施加于他人!
古人认为,只有在有责任心的社会精神下,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的社会;在今天的社会,重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道德准则,能够提醒世人耻于用自己不赞成的方式去影响别人,从而遏止不良行为向社会蔓延,维护正义正信念!
【总结】
朋友们,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优秀的道德准则,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它都会提醒我们行动前先思考,以做出利他的行为,林林总总的事物把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谢谢大家!。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演讲稿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演讲稿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演讲稿篇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下午的自习时间,刚刚开会结束的我匆匆赶往教室。

“老师,李乘风把颜丙庥的数学课本扔到楼下了!”一走进教室,值日班长张天骄同学就跑过来对我说。

“李乘风为什么要把别人的书扔下去?”“李乘风和颜丙庥说话,颜丙庥在做作业,不想和他说话。

结果李乘风就把颜丙庥的书扔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听着值日班长的汇报,我已经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李乘风,十一班名人也。

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上午作业下午交,天天上学常迟到。

老师上课他睡觉,自习时间他打闹。

可应该怎么办呢?稍作思考,我想出了一个办法。

“乘风,是你把同桌的书扔的?”我走到李乘风的座位前,轻轻地说。

“老师,我不小心扔的”。

这个孩子倒没有撒谎。

我于是拍了拍他壮实的肩膀,“那你就去捡上来。

”我的话刚说完,他就快速地往楼下跑去。

李乘风,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做什么事情从不想后果,常做错事常后悔,常后悔而又不改正。

“颜丙庥,他给你扔了几次书?”我转过头去,严肃地问道。

“老师,有三四次吧!我做作业,他特别烦人地乱说话。

”颜丙庥抬起了头,满脸堆满了委屈。

唉!谁愿意和这样的孩子同桌呢?这次一定要好好地惩罚一下他。

“老师,我把书捡回来了。

”李乘风气喘吁吁地说着。

“乘风,速度还挺快!很可惜,你的书也不小心被你的同桌扔下去了。

”我漫不经心地说道。

李乘风把嘴张得很大,随即扭过头向楼下跑去。

一个体重二百三十多斤的同学,在短短时间内,就从一楼到三楼跑了两个回合,也应该是一次强度不小的锻炼吧。

这一事件没有就到此结束,我紧接着召开了一次班会。

首先由李乘风同学谈了谈个人的认识与感受,让他去切实地体会一下这个捡书的过程。

然后由其他同学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

我们不希望别人给自己制造麻烦,那就不要给别人制造麻烦。

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6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6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6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据我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终身奉行的忠恕之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我的心推及别人;自我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我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我,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我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忙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我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

有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他们没有办法走到一齐,他们都是好人,都是善良的人,都没存坏心眼。

都特愿意为别人带来欢乐和幸福。

可就是不巧,你爱了他不爱,他爱了你不爱,怎样办呢?别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具体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当自我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想自我是否愿意遇到这事,如果自我不愿意,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一样类的。

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我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

你所有的思想,最终都会回到你自我的身上。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

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

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

自我所厌恶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多简单的道理。

可是千百年来,又有谁能做到?谁敢说,自我从来没有把自我所不喜欢的施加在别人身上?从老庄到孔孟,各大教派中的人也没有一个敢这样保证。

纵使大家都明白这样做是对的,尽管大家都明白这是真理,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是一种美德,可依然无人可及。

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

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欢乐就像空中飞舞的蒲公英,拼命抓,怎样也抓不住;停下来,它却鬼使神差的落在你的手里,想要握住,却又飞走了。

无论它要飞到那里,希望它最终落到每个人的心中。

这叫“己所欲,施于人”,嘿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在任何一块领域都很有哲理的名言,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在人际交往这一方面是很缺乏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因为太有自己的“原则”另外加上我的“善意”变得与同学们背道而驰的学生。

廖能进入到我们学校来读书是很难得的,他从小就叛逆,甚至老是打架,以至于没有学校敢轻易收他,但是他又是一个很有自己思想的学生,所以他的行为举止,处世态度都给人一副少年老成的感觉。

经过对他的了解,他的过去,他在同学们当中的影响力,我想我可以将他培养成我的得力助手。

于是军训完毕后,当选新班干之前,我找了他谈话,我表达了我对他的器重态度,问他有没有想要做的职位,当时他说:“老师,只要你觉得什么职位适合我,我就能做好。

”有了他这句话,我更相信我没看错人,于是选班干的时候我任命他为我班副班长兼纪律委员,以及他也被推选为他们宿舍的舍长。

经过一周后,班上的一切事物慢慢步上正轨,廖的能力我也是有目共睹。

于是我老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夸奖他。

可是第二周后班上就开始有同学闹抗议,甚至想找人打廖,起初我没有了解事情的缘由就把那些闹抗议的学生批评的一顿,我认为管理班级的纪律是廖的权利,廖没有做错。

后来有更多的学生来找我诉苦,也有家长打电话给我反应,我才彻底的了解了廖的处事方法。

他自己上课讲话,或老是拍打自己的同学就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把那些上课讲话的同学的名字登好后,下课就找那些同学受处罚,有罚男生握着拳头做俯卧撑的,有罚女生蛙跳的……他的处罚方法都不是这些城里孩子能受得了的。

之后我反复找他谈话,更他讲班干部的职责是要在以身作则,要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为同学服务,为班级做贡献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相应的权利,可是他就坚持自己的方法,更有甚者不断说服我接受他的方法。

几次谈话我都未能改变他的想法,没办法,可能就像同学们说的廖老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我之前太过分放纵他了。

我于是想把他的职务撤了,可是他猜到我有此想法后就叫同学过来给我带话,还说他找我有事,在哪等我,我当时本来就心情不好,听了这番话后,我就纳闷了,到底我是老师,还是他是老师?我当晚也没去找他,本来想之后再找时间跟他好好谈谈的,没料到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在班上对着我喊着,他不干了,副班长,纪律委员,舍长他都不干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尊敬的教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恰巧昨天上课的时候教员也有提到这句话,今天就由我和大家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一点浅薄理解。

早在2500年前,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告诉子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具体含义。

前一句话是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它和咱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一直奉行的一个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因果循环:你种下什么因,收获的就是什么果。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
你「自食其果」。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新婚。

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率领数万群众,夜以继日地治水。

在这个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经过13年的奋战,最终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业。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

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将水引至大海,与己有利,与人无害。

而你的方法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

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和白圭这两个人的治水方法来看,大禹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效仿的。

以上呢就是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点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请教员和同学们批评指正,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