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假设法
假设法

假设法1.假设法的概念。
假设法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一些数据做适当的改变,然后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实行计算和推理,再根据计算所得数据与原数据的差异实行修正和还原,最后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方法。
假设法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实际上也是转化方法的一种。
2.假设法的重要意义。
假设法实际上是根据原来的数据、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做一些数据的改变,把原问题转化成新的问题,而且新的问题易于理解和解决,是一种迂回战术,表面上看解题的步骤变多了,但实际上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有利于计算和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推理水平。
3.假设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相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鸡兔同笼问题,逻辑推理问题,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问题中都有应用。
4.假设法的教学。
假设法的教学,对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水平、逻辑思维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数据实行假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要思考它与已掌握的什么知识相关系,用什么思想方法或者模型来解决,然后想方设法把它转化成数量关系明确而且易于理解的已有的知识。
案例1:(1)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男生和女生共有36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男生和女生共有36人,其中男生人数的 是女生人数的2倍。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第(1)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非常清楚且易于理解,既能够用方程解决,也能够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计算。
第(2)题,数量关系与第(1)题有类似的地方,但又稍复杂,可看作是第(1)题的变型题。
两个数量无法直接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因而无法直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32如果用算术方法,可这样想: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在不改变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关系前提下,可假设男生有3人,那么3的三分之二是2,2除以2等于1,因而女生有1人,所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假设法)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假设法)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永春十五、假设法1.假设法的概念。
假设法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一些数据做适当的改变,然后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再根据计算所得数据与原数据的差异进行修正和还原,最后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方法。
假设法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实际上也是转化方法的一种。
2.假设法的重要意义。
假设法实际上是根据原来的数据、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做一些数据的改变,把原问题转化成新的问题,而且新的问题易于理解和解决,是一种迂回战术,表面上看解题的步骤变多了,但实际上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有利于计算和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假设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鸡兔同笼问题,逻辑推理问题,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问题中都有应用。
4.假设法的教学。
假设法的教学,对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数据进行假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要思考它与已掌握的什么知识有关系,用什么思想方法或者模型来解决,然后想方设法把它转化成数量关系明确而且易于理解的已有的知识。
案例1:(1)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男生和女生共有36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男生和女生共有36人,其中男生人数的是女生人数的2倍。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第(1)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非常清楚且易于理解,既可以用方程解决,也可以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计算。
第(2)题,数量关系与第(1)题有类似的地方,但又稍复杂,可看作是第(1)题的变型题。
两个数量无法直接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因而无法直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如果用算术方法,可这样想: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在不改变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关系前提下,可假设男生有3人,那么3的三分之二是2,2除以2等于1,因而女生有1人,所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
五年级假设法解题

专题四:假设法解题姓名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
例如假设未知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一未知条件为一合理数,但不影响解题结果;还可以把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假设出来等。
从而对已知条件适当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再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推算,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将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能帮助孩子优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水平。
用“假设法”解题,关键是找准与假设的情境相对应的数据和数量关系,并能通过对假定内容和数据与原题的比较,求出正确的答案。
1、2元一张和5元一张人民币共63张,合计171元,问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2、光华玻璃厂委托运输公司包运2000块玻璃,每块运输费0.4元,如损坏一块,要赔偿损失费7元,结果运输公司得到运费711.2元,问运输公司损失玻璃多少块?3、体育杨老师买回4个篮球和5个排球,一共用去185元,一个篮球比一个排球贵8元,篮球与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4、陈红和王刚进行射击比赛,约定每击中一发得20分,脱靶一发扣12分,两人各打了10发,共得208分,其中陈红比王刚多64分,问陈红、王刚各中了几发?5、某工程队有甲、乙两台挖土机,甲机先挖4小时,然后两机一起挖10小时,总共挖土600立方米。
已知甲机比乙机每小时多挖6立方米,问甲机比乙机一共多挖多少立方米?6、张会计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零钱,求两种票面额的零钱各有多少张?7、鸡兔同笼,已知头共有50个,脚共有17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8、育才小学举行数学竞赛,试卷共有15题,做对一题得8分,不做得0分,每做错一题倒扣4分,小勇共得72分,他做对了几题?9、老师和学生共100人去植树,老师每人栽3棵树,学生平均每3个人栽1棵,一共栽100棵树,问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10、某场足球比赛售出30元,40元,50元的门票共200张,收入7800元,其中40元和50元的张数相等,每种票各售出多少张?。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第八讲 假设法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第八讲假设法假设法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
通过假设一些条件或规则,可以简化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下面,我们来探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中的假设法。
在数学中,假设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假设法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假设条件,通过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推理,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假设法常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一个有关购物的问题中,如果我们需要计算购物总价,可以假设每件商品的价格,并进行计算。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假设”来得到最终结果。
其次,假设法也常应用于解决数学题目。
当我们遇到一道数学题目时,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复杂,我们可以通过假设一些简化的条件来帮助解题。
以解方程为例,当方程较为复杂时,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值作为未知数,从而简化方程的求解过程。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题目,假设法还经常被用于验证或推论数学定理。
通过合理的假设条件,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结论,从而加深对数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使用假设法时,我们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假设的条件要合理,不要违背已知条件或数学规律。
其次,要善于发现规律和特点,从而能够制定合理的假设。
最后,要进行反证或检验,确保所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或数学规律。
假设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假设一些条件或规则,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假设法,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多地运用推理和假设,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假设条件,并鼓励他们进行验证和推导,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假设法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思维工具。
通过假设一些条件或规则,可以简化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假设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之假设法解题

2
5
几小时可以返回?
4、一条铁路,修完 800 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 3 少 200 千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5
5、某修路对三天修完了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 多 150 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2 少 100
3
5
米,第三天修了 1950 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6、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 96 人。抽一班人数的 3 ,二班人数的 3 ,组成 66 人的鼓号
14、师徒两人各加工一批两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多 1 ,而徒弟加工零件的时间比 3
师傅多 1 ,那么,师傅的工作效率比徒弟高百分之几? 8
15、东方小学六(1)班举行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 85 分,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3 , 4
女生平均分比男生平均分多 7 分。六(1)班男生平均分是多少?
16、A、B 两种商品售价相同,已知 A 商品赚了 1 ,B 商品亏了 1 ,两者合算共亏 2 元,求
5
5
每种商品的成本价?
17、甲、乙两种商品,甲的成本价是乙的 1 2 倍,出售时甲得利 20%,乙亏损 25%,两者核 3
算还得利 20 元,求甲、乙两种商品的成本价?
18、修一段路,甲工程队单独修 75 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修 50 天完成,现在由两个工程队 合修,中途甲工程队临时支援别的工程几天,结果整段修了 40 天才完工,甲工程队中途离
5、 把发生的事件假设为未发生的事件。
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 100,已知甲数的 1 等于乙数的 1 等于丙数的一半。甲、乙、
3
5
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 300 米,12 天修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 20%, 实际几天可以修完?
用假设法解题

用假设法解题摘要:一、假设法解题的概念和原理1.假设法解题的定义2.假设法解题的基本原理二、假设法解题的具体步骤1.确定问题2.提出假设3.利用假设进行推理4.验证假设5.得出结论三、假设法解题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a.提高解题效率b.锻炼思维能力c.拓宽解题思路2.局限性a.适用范围有限b.结果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四、如何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假设法解题1.熟悉假设法解题的基本原理2.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3.注意总结经验,避免盲目尝试正文:假设法解题是一种通过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领域的问题,尤其在一些需要创新思维和灵活解题技巧的场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要运用假设法解题,首先需要明确问题,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已知条件。
接着,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这是解题的关键。
假设的提出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问题的分析。
假设应该具有可验证性,即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或推理来验证其是否成立。
在提出假设后,利用假设进行推理,从而得到可能的结论。
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推理过程要遵循逻辑规律,不能跳跃性地进行。
同时,要尽量保持假设的客观性,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推理过程中,可能需要反复验证假设,以确保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验证假设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实验、举例子、反证法等。
在验证假设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忽视细节。
假设法解题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效率,锻炼思维能力,拓宽解题思路。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适用范围有限,结果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等。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需要熟悉假设法解题的基本原理,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并注意总结经验,避免盲目尝试。
总之,假设法解题是一种实用的解题方法,通过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验证假设,我们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假设法解题(一)一、知识要点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
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例题1】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
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例题2】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
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
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8/9。
(250+5)÷(1+1-1/9)=135(台)250-125=115(台)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3.小明甲养的鸡和鸭共有100只,如果将鸡卖掉1/20,还比鸭多17只,小明家原来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例题3】师傅与徒弟两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3/8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4/7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零件多少个?【思路导航】假设师、徒两人都完成了4/7,一个能完成(105×4/7)=60个,和实际相差(60-49)=11个,这11个就是师傅完成将零件的3/8与完成加工零件的4/7相差的个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用假设法解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用假设法解题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用假设法解题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运用假设法的思路解应用题,先要根据题意假设未知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或者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其次,要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到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整。
例1: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与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来解答,即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脚的总数必然与条件矛盾,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假设全是鸡,那么相应的脚的总数应是2×35=70只,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4-70=24只。
减少的原因是把一只兔当作一只鸡时,要减少4-2=2只脚。
所以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练习一1,鸡与兔共有30只,共有脚7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2,鸡与兔共有20只,共有脚5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8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例2: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共27张,全计99元。
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是面值2元的人民币,那么27张人民币是2×27=54元,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9-54=45元,减少的原因是每把一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当作一张面5元的人民币,要减少5-2=3元,所以,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有45÷3=15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有 27-15=12张。
练习二1,孙佳有2分、5分硬币共40枚,一共是1元7角。
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2,50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1只船,其中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
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3,小明参加猜谜比赛,共20道题,规定猜对一道得5分,猜错一道倒扣3分(不猜按错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便于计算的条件。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一)假设情节变化
解:假设篮球没有借出,足球借出一个,那么,可以把现有篮球的个数看作是3份数,把现有足球的个数看作2份数,两种球的总份数是:
3+2=5(份)
原来篮球的个数是:
原来足球的个数是:
21-12=9(个)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92吨,从甲场运出28吨后,乙场的存煤比甲场的4倍少6吨。
两场原来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从甲场运出的不是28吨,而是比28吨少6吨的22吨,那么,乙场的存煤数就正好是甲场的4倍,甲场的存煤是1份数,乙场的存煤是4
甲场原来存煤:
92-50=42(吨)
答略。
(二)假设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
例1有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85千克。
其中第一块地5亩,平均亩产粮食203千克。
如果第二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70千克,第二块地有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假设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都是170千克,则第一块地的平均亩产量比两块地的平均亩产多:
203-170=33(千克)
5亩地要多产:
33×5=165(千克)
两块地实际的平均亩产量比假设的平均亩产量多:
185-170=15(千克)
因为165千克中含有多少个15千克,两块地就一共有多少亩,所以两块地的亩数一共是:
165÷15=11(亩)
第二块地的亩数是:
11-5=6(亩)
答略。
解:此题可以有三种答案。
答:剩下的两根绳子一样长。
答:甲绳剩下的部分比乙绳剩下的部分长。
(3)假设两根绳子都比1米长。
任意假定为米,则甲绳剪去
答:乙绳剩下的部分比甲绳剩下的部分长。
例3一项工作,甲、乙两队单独做各需要10天完成,丙队单独做需要天完成。
在三队合做的过程中,甲队外出1天,丙队外出半天。
问三队合做完成这项工作实际用了几天(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甲没有外出,丙也未外出,也就是说,甲、乙、丙三个队的工作天数一样多,则三队合做的工作量可达到:
三队合做这项工作,实际用的天数是:
答略。
*例4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80天完成。
如果先由甲队单独做7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90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要用多少天(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甲队做72天后,乙队也做72天,则剩下的工程是:
乙队还需要做的时间是:
90-72=18(天)
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的时间是:
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的时间是:
答略。
(三)假设两个分率(或两个倍数)相同
*例1某商店上月购进的蓝墨水瓶数是黑墨水瓶数的3倍,每天平均卖出黑墨水45瓶,蓝墨水120瓶。
过了一段时间,黑墨水卖完了,蓝墨水还剩300瓶。
这个商店上月购进蓝墨水和黑墨水各多少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根据购进的蓝墨水是黑墨水的3倍,假设每天卖出的蓝墨水也是黑墨水的3倍,则每天卖出蓝墨水:
45×3=135(瓶)
这样,过些日子当黑墨水卖完时蓝墨水也会卖完。
实际上,蓝墨水剩下300瓶,这是因为实际比假设每天卖出的瓶数少:
135-120=15(瓶)
卖的天数:
300÷15=20(天)
购进黑墨水:
45×20=900(瓶)
购进蓝墨水:
900×3=2700(瓶)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机床厂今年一月份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甲厂完成计划的112%,乙厂完成计划的110%。
两厂共生产机床400台,比原计划超产40台。
两厂原计划各生产多少台机床(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两个厂一月份都完成计划的110%,则两个厂一月份共生产机床:
(400-40)×110%=396(台)
甲厂计划生产:
(400-396)÷(112%-110%)
=4÷2%
=200(台)
乙厂计划生产:
400-40-200=160(台)
答略。
(四)假设某个数量不比其他数量多或不比其他数量少
例1 某校三、四年级学生去植树。
三年级去150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比三年级人数的2倍少20人。
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假设四年级去的人数正好是三年级的2倍,而不是比三年级的2倍少20人,则两个年级去的人数正好是三年级人数的3倍。
两个年级去的人数是:
150×3=450(人)
因为实际上,四年级去的人数比三年级2倍少20人,所以两个年级去的实际人数是:
450-20=430(人)
答略。
*例2 甲、乙、丙三个乡都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化肥。
买好后,甲、丙两个乡都比乙乡多18吨,因此甲乡和丙乡各给乙乡1800元。
问每吨化肥的价格是多少元(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假设甲、丙两个乡买的化肥不比乙乡多18吨,而是与乙乡买的同样多,则应把多出来的2个18吨平均分。
平均分时每个乡多得:
18×2÷3=12(吨)
因为甲、丙两个乡都比乙乡多得18吨,而平均分时每个乡得12吨,所以乙乡实际比甲、丙两个乡都少:
18-12=6(吨)
每吨化肥的价格:
1800÷6=300(元)
答略。
(五)假设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
6-4=2(人)
全班人数是:
女生人数是:
答略。
*例2 学校运来红砖和青砖共9750块。
红砖用去20%,青砖用去1650块后,剩下的红砖和青砖的块数正好相等。
学校运来红砖、青砖各多少块(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少运来1650块青砖,则一共运来砖:
9750-1650=8100(块)
以运来的红砖的块数为标准量1,则剩下的红砖的分率是:
1-20%=80%
因为剩下的红砖的块数与青砖的块数正好相等,所以青砖的分率也是80%。
因为8100块中包括全部红砖和红砖的(1-20%)(青砖),所以8100块的对应分率是(1+1-20%)。
运来的红砖是:
(9750-1650)÷(1+1-20%)
=8100÷
=4500(块)
运来的青砖是:
9750-4500=5250(块)
答:运来红砖4500块,运来青砖5250块。
(六)假设某个数量扩大了或缩小了
例1 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个头、114只爪和脚。
鸡和兔各有多少只(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假设把鸡爪和兔子脚的只数都缩小2倍,则鸡爪数和鸡的头数一样多,兔的脚数是兔头数的2倍。
这样就可以认为,114÷2所得商中含有全部鸡的头数,也含有兔子头数2倍的数,而48中包含全部鸡的头数和兔子头数1倍的数。
所以兔的只数是:
114÷2-48=9(只)
鸡的只数是:
48-9=39(只)
答略。
解:假设把从甲、乙两堆煤里取出的煤的数量扩大4倍,则从两堆煤取出的总数量比原来的两堆煤多:
708×4-2268
=2832-2268
=564(千克)
甲堆煤的重量是:
乙堆煤的重量是:
2268-940=1328(千克)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