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0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新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新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5、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 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 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6、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 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 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 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 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 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把几天后 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 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 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 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 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 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解题技巧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解题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连续思考和实践的科目,对于孩子来说,学好数学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对于二年级下第四单元的学习,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数学解题技巧。

下面将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和专注。

一、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想提高孩子的数学解题技巧,首先就需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式。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1.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在孩子进行数学题目练习时,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和指导,让孩子自己思考解题方式和方法。

孩子可以对数学题目进行分析,将题目中的数据和信息提取出来,并尝试各种方式解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提供多种解题方式数学学习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

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解题技巧,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多种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帮助孩子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3.鼓励孩子探索和实践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和实践的科目,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和实践机会,帮助孩子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提高解题能力。

二、合理选题和强化练习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选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想提高孩子的数学解题技巧,就需要合理选题,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进行学习和练习。

具体做法如下:1.合理选题数学学习中,选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要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来说,可以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让孩子进行分析解决。

2.强化练习数学学习要重视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强化练习的机会,让孩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

奇怪的算式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根据推理的方法来确定算式中的数字分加法算式谜、减法算式谜、乘法算式谜几种。

范例解析例1 填出方框里的数。

分析9加几个位上是3十位上哪两个数相加得8。

解等。

例2 填出右边算式方框里的数。

分析18减几得9十位上24 661 7。

解例3 右面的算式中只有五个数字已些出补上其他的数字分析先填哪一个呢做这一类题目要善于发现问题的突破口。

从百位进位来看和的千位数只能是1从十位相加来看进位到百位也只能进1。

因此□2□的百位是9和的百位是0。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找到了这道题目的突破口。

再从1576 21121 8得出算式例4 在下面的加法算式中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的数字相同求这个算式分析千位上的“边”是进位得来所以“边” 1其次从个位知道“看”“看”的末位数字还是“看”所以“看” 0因此推出想想看想×110 算算看算×110 所以和数“边算边看”是11的倍数因而“算”2。

进而推出想想121-22 99。

所求的算式是990220 1210。

例5 下面的算式由01……9十个数字组成已写出三个数字补上其他数字。

分析这一算式有十个数字分别是01……9这十个数字因此这个算式中所有数字各不相同解题时要充分利用着一点为了说明的方便用英文字母A、B、C、D、E、F来表示要填的数字很明显A 1。

解题的突破口是确定BB可以是7或9因为F至少是3所以十位相加后一定要进位如果B是9C将是2就出现数字的重复因此B只能是7C是0。

现在还没有用上的数字是9653其中只有6是双数因此个位上D和E 必定是单数只能是D 9E 3因此也确定了F 6这个算式如右所示。

例6 如图是一个动物式子不同的动物? 聿煌 氖 智肽阆胍幌胨阋凰阏庑┒ 锔鞔 砟男┦ ?图3-15 分析这个式子从哪里下手解答呢根据两个一位数相加和只能满十的特点首先推出公鸡等于“1”。

然后又根据两熊猫相加和仍然是熊猫推出熊猫只能等于“0”。

小学二年级数学答题规范与考试技巧孩子平时要注意

小学二年级数学答题规范与考试技巧孩子平时要注意

小学二年级数学答题规范与考试技巧,孩子平时要注意!解题格式与卷面规范,是数学中锦上添花的东西。

一份书写工整、规范的答卷会给任何一位阅卷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扣分。

现在将一些应当注意的卷面规范写给即将考试的孩子与家长们:关于题型1、答卷不能用铅笔,红笔。

一般要求为黑色签字笔。

作图用铅笔,图形辅助线需用铅笔、虚线。

2、【选择题】、【填空题】只写最后结果,无需写出计算过程在试卷上。

3、【计算题(非方程)】开头写上“解:原式=”【计算题(解方程)】开头写上“解:”,等号上下对齐计算题不能直接写出结果,至少需写三步再给出答案。

4、【解答题】开头写“解:”,最后写“答”:,每步有“小标题”。

解答题中的计算,可以写出算式后直接写出算式结果,不用写出算式的计算过程。

列方程做的应用题可以列出方程后,直接写出方程的解。

解答题务必分步去写过程。

并且要保证过程详尽,该体现在卷面上的要点,不要轻易跳过。

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题目,分步去写可以得到分步的分数。

解答题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给的。

9个细节1、一道数学题结果要不要带单位,题目要不要进行单位换算,是数学审题的“头等大事”。

2、只需要字体工整,不需要字写的多么好看,就可以让一份答卷看起来赏心悦目。

而整齐的卷面,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短期习得的。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只要愿意,每个学生都可以把卷面写的很整洁。

3、一道解答题不是完全做对才能得到分数。

把自己想到的思路都写上,只要正确,就可以得到分步的分数。

不要把解答题完全空下来。

每一分都很宝贵。

4、计算的结果若是一个大于1的分数,写成带分数与假分数都可(若分子相较分母过大,可考虑化成带分数,让人一眼能看出分数的大小)。

5、π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一定要取3.14代入计算。

6、一道题的最后一步若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比如2÷3:若题目对结果没有明确要求,就写成2/3;若要求结果是小数(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写成几位小数),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写成0.67;若要求结果是百分数,则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写作66.7%。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解题技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解题技巧

1.想数码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

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

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

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

正确答案是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

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

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取7有7+4,7+5,7+6;…………………………………………取10有九种 10+1,10+2,……10+9。

共为 1+3+5+7+9=25(种)。

思路二:两数不能相同。

如何快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

如何快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

如何快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很多小朋友失分最多的题,但其实,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也不是很多,所以,平时家长们可以多让孩子读题目,理解题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1、简单应用题(1) 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

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7 ) 解答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小学数学常用的16种思想方法 解题技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小学数学常用的16种思想方法 解题技巧

数学|小学数学常用的16种思想方法数学基础打得好,对将来的升学也有较大帮助。

但是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拦路虎”,掌握一些方法,这些就都不怕了。

1、对应思想方法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

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

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

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

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

小学1-6年级数学难点解析,附34个必考公式

小学1-6年级数学难点解析,附34个必考公式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

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法趣谈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调整法的意义。

我们看下面的点子图:
●●●●●●●
图3-16
它一共有二组,一组有5个点子,另一组有两个点子,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算式:5+2 = 7(个)。

现在问:怎样改变点子图,来表示算式2+5呢?我们可用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来改变。

如图所示:
这种通过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的操作过程,我们较做调整法。

2.调整法的用途,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范例解析]
例1右面正方形方格中的数字,怎样移动才能使横行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分析我们可从图中观察到:竖行三数的和都是6,它们相等,打上“√”号,而横行三数的和都不相等,因此,要调整位置的是横行的数字。

我们只要按照下面图3-19箭头所示进行交换调整,问题就得到解决。

说明凡是符合条件的横行或竖行打上“√”,可使问题一目了然,方便调整。

例2图中有“+”、“-”、“×”、“÷”四种运算符号。

移动这些符号,使每行每列的四种符号不相同。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3-20中只有从左数第二列符号与题目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先考虑列的情况,第一列多“+”号,缺“÷”号,而第三列多“÷”号缺“+”,如下图交换后,把符合条件的行与列打上“√”。

经过第一次交换后,图3-21中只有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不符合条件,而第三列多“×”号,缺“-”号,第四列多“-”号,缺“×”号,只要再按如图3-22交换就完全符合条件。

说明较复杂的方阵游戏,多调整几次,是可解决问题的,调整中不想走弯路,这就要靠智慧了。

例3把1~7这七个数填在图3-23中的小圆圈中,使每一
个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7。

分析此题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开始在小圆圈里任填1~7这七个数,
并且两个大圆周上的四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7。

如图3-24
的填法。

我们观察到,只要首先将2与7交换,就能使右边大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等于17。

这时,左边大圆周上四个数的和是:1+3+7+4 = 15比17少2,要使右边圆周上的四个数字的和不变,只要4与6交换即可。

第二种做法:首先在1~7这7个数字中选四个数字,
并且四个数的和等于17。

例如选(1+3+6+7 = 17)1,
3,6,7四数填在一个圆周上,其他三数任填在另一圆
周上的小圆圈里。

如果另一圆周上四个数字之和不等于
17,只要按前面调整的方法,只经过一此调整就行了。

如图3-25所示。

[思路技巧]
调整不是拼凑,它是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我们的观察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解题的重要手段。

[习题精选]
1.要使图3-26中每横行、每竖行都有四个不同的数,你能做到吗?
2.图3-27中每个五边形上五个数的和都是60,请你调整一下数的位置,使每个五边形上五个数的和都等于61。

3.把1-6六个数填在图3-28中的小圆圈中,使每一个大圆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为12。

4.把10、20、30、40、50填在图3-29中的圆圈内,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5.在图3-30中填上适当的数,使每横行、每竖行的三个数的和等于15。

如果你所填的数不是1-9这九个数,请将它调整调整成1-9这九个数。

6.在3-31中小圆圈里填上1、2、3、4、5、6这六个数,使每条线上3个小圆圈里的素的和都是9、10、11、12。

8.移动图3-33中的数字,使第二横行的三位数是第一横行三位数的2倍,第三横行的三位数是第一横行三位数的3倍。

图3-339.停车场中有8辆宣传车,如图3-34。

其中5两没有对号停车。

你能不能在车辆不出场
的情况下,帮他们按号停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