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4.3.2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应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抗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防冻措施:太阳能热水器常用防冻方法:冬季在晴天时,可以正常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当气温低于—6℃时,每天最好少量、多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
尤其在睡觉前和起床后,放少量水以使管道内的水流动,依靠水温来增加管道温度。
气温越低越要多放水,以防上、下水管路冻堵。
太阳能热水器滴水防冻方法:如第二天气温在—6℃以下,晚上用完热水后,将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上满水。
此后在喷头或水龙头下接一水盆,把热水阀松开一点,使其慢慢滴水,以保持管道内水的流动,一般一晚上一盆水的流量可避免管路冻堵。
太阳能热水器的放空防冻方法:如果遇到阴天或下雪时尽量将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用完,将太阳能热水器放空,并保持混水阀常开,这样就不会使管道冻堵了。
太阳能热水器伴热带防冻方法:可加装伴热带彻底解决管路冻堵问题。
如果管路冻堵,气温回升后一般即可自动疏通,但多次冻堵容易使管道冻裂。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防结露措施:(三):太阳能热水系统防过热措施:1,具有防过热功能的太阳能承压水箱2,设置储热水箱和热平衡水箱3,用遮荫网盖住一部分真空管(四):太阳能热水系统防雷措施:1、如果楼房没有避雷设施,最好不要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如果一定要安装,应在距楼顶太阳能热水器水平方向1米左右处安装2根高度为2米左右的等高避雷针或1根高度为3米左右的独立避雷针,而且避雷针针体应直接入地。
在有避雷设施的楼房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也应注意防雷。
要减少雷击隐患,应适当降低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位置,或加高避雷针的高度。
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热水器至少应低于避雷针60厘米,并与其保持1米左右的安全距离,热水器的金属架应做接地处理。
如果热水器已处于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内,则不宜将热水器的金属外壳与屋顶上其他金属体相连接。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标准-2023最新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建筑设计 (5)4.1一般规定 (5)4.2规划设计 (5)4.3建筑设计 (5)4.4结构设计 (7)4.5电气设计 (8)5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9)5.1一般规定 (9)5.2系统分类 (9)5.3集热器 (10)5.4贮热水箱 (12)5.5循环泵 (13)5.6管路 (14)5.7辅助热源 (15)5.8热交换器 (15)5.9防过热和防冻 (16)5.10运行控制 (16)6施工安装与调试 (18)6.1一般规定 (18)6.2基座 (18)6.3支架 (19)6.4集热器 (19)6.5贮热水箱 (19)6.6管路 (20)6.7辅助加热设备 (20)6.8电气与自动控制系统 (20)6.9水压试验与冲洗 (20)6.10系统调试 (21)7工程验收 (22)7.1一般规定 (22)7.2分项工程验收 (22)7.3竣工验收 (23)8运行与维护 (24)8.1一般规定 (24)8.2安全检查 (24)8.3系统维护 (24)9节能环保效益评估 (26)9.1一般规定 (26)9.2系统节能环保效益评估 (26)9.3系统实际运行的效益评估 (26)9.4系统效益的定期检测、长期监测和性能分级评估 (26)本标准用词说明 (28)1总则1.0.1为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与民用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使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节能高效、与建筑协调统一,保证工程质量,结合山东省地方特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既有民用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
1.0.3新建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工程应纳入建筑工程管理,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1.0.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二)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二)4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4.1一般规定4.1.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1.2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安装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其类型、色泽和安装位置,并应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4.1.3太阳能集热器的规格宜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4.1.4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和其他部位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一并设计。
4.1.5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
4.2系统分类与选择4.2.1太阳能热水系统按供热水范围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集中供热水系统;2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3分散供热水系统。
4.2.2太阳能热水系统按系统运行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自然循环系统;2强制循环系统;3直流式系统。
4.2.3太阳能热水系统按生活热水与集热器内传热工质的关系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直接系统;2间接系统。
4.2.4太阳能热水系统按辅助能源设备安装位置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内置加热系统;2外置加热系统。
4.2.5太阳能热水系统按辅助能源启动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全日自动启动系统;2定时自动启动系统;3按需手动启动系统。
4.2.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类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及使用要求按表4.2.6进行选择。
4.3技术要求4.3.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性能应满足相关太阳能产品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的要求,系统中集热器、贮水箱、支架等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年。
4.3.2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应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抗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4.3.3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种类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热水用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系统相关标准

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系统国家相关标准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系统国家相关标准汇总GB/T18713-200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GB/T17581-199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NY/514-2002家用太阳热水器储水箱GB/T18708-2002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方式NY/T343-1998家用太阳热水器技术条件NY/T6510-2002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安装、运行维护技术规范NY/T513-2002家用太阳热水器电辅助热源GB/T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T123936-1991太阳能热水用术语06K503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与安装06SS128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GB/T17049—2005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NY/T343—1998家用太阳热水器技术条件GB/T6424—200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19141—2003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18708—2002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GB/T18974—2003太阳集热器热性能室内试验方法NY/T759—2003承压式家用太阳热水器技术条件NY/T651—2002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安装、运行维护技术规范HJ/T362-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太阳能集热器HJ/T363-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GB/T4271-2007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T20095-2006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规范GB/T12915—91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实验方法GB/T50495—2009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加热的环保节能设施,广泛应用于家庭热水供应、工业生产热水等领域。
为了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进行探讨,分析系统原理、组成部分、安装要求、维护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概述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是为了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而制定的,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标准应涵盖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储存装置、热水循环系统等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以及对系统的安装、验收、使用和维护的规定。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及组成部分1. 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对太阳能进行吸收、转换,将热能传递给热水储存装置,再通过热水循环系统供应热水。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储存装置和热水循环系统。
2. 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光热转换效率、耐老化性能、抗风压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倾角以及清洁和维护要求也应在技术标准中明确规定。
3. 热水储存装置热水储存装置是存储集热器采集的热能的设备,其容积、绝热性能、防腐蚀措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技术标准中予以规定,确保热水长时间储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输送管路、水泵、控制阀等设备,其设计及安装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热水能够稳定、高效地输送至热水使用设施。
三、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的安装要求1. 安装位置要求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阳光直射区域,避免遮挡和污染,同时要充分考虑集热器与热水储存装置、热水使用设施之间的布置。
2. 管路连接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路连接应采用热胀冷缩补偿措施,并确保管路连接牢固、密封性良好,以防止漏水和热能损失。
最新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

1 总则1. 0. 1 为使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布局合理、与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美观、风格统一,规范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制定本规范。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水和局部供热水的太阳热水系统。
改造既有建筑上已安装的太阳热水系统时,可参照执行。
1. 0. 3 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总称。
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0.2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包括住宅、宿舍、旅馆等建筑。
2.0.3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
包括教育建筑、办公建筑、科学教育建筑、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政法建筑、纪念建筑、园林景观建筑、宗教建筑、综合建筑。
2.0.4 低层住宅 low storey housing一层至三层的住宅建筑。
2.0.5 多层住宅 multifloor housing四层至六层的住宅建筑。
2.0.6 中高层住宅 mid-tall storey housing七层至九层的住宅建筑。
2.0.7 高层住宅 tall storey housing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2.0.8 高层建筑 tall building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大于24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
2.0.9 自然层数 natural storey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0 建筑高度 height of building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称。
2.0.11 地下室 basement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者为地下室。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 热水系统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当满足热水质量要求和供水量要求。
3. 热媒循环系统设计:太阳能热媒循环系统的设计应当满足热媒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要求。
4. 太阳能集热器的选型和布置:太阳能集热器应当选择适当的型号和布置方式,以达到最大的光热利用效率。
5. 热储罐的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储罐应当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稳定的热储能力。
6. 控制系统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应当可靠、稳定,并满足自动控制要求。
7. 安装和调试: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
8. 运行和维护: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应当定期检查和保养,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当考虑地方气候条件、建筑结构、供暖对象及其需求、节能要求等因素,以满足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求。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条文说明)中文词条名:·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系统分类与选择英文词条名:4.2.1 安装在民用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供热水范围分类,可分为:集中供热水系统、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和分散供热水系统等三大类。
集中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集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和集中的贮水箱供给一幢或几幢建筑物所需热水的系统。
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集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分散的贮水箱供给一幢建筑物所需热水的系统。
分散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分散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分散的贮水箱供给各个用户所需热水的小型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4.2.2 根据国家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GB/T 18713 中的规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系统运行方式分类,可分为:自然循环系统、强制循环系统和直流式系统等三类。
自然循环系统是仅利用传热工质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自然循环系统中,为了保证必要的热虹吸压头,贮水箱的下循环管应高于集热器的上循环管。
这种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附加动力。
强制循环系统是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 ( 或换热器 ) 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强制循环系统通常采用温差控制、光电控制及定时器控制等方式。
直流式系统是传热工质一次流过集热器加热后,进入贮水箱或用热水处的非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
直流式系统一般可采用非电控温控阀控制方式及温控器控制方式。
直流式系统通常也可称为定温放水系统。
实际上,某些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时是一种复合系统,即是上述几种运行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系统,例如由强制循环与定温放水组合而成的复合系统。
4.2.3 太阳能热水系统按生活热水与集热器内传热工质的关系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直接系统是指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直接加热水给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直接系统又称为单回路系统,或单循环系统。
间接系统是指在太阳能集热器中加热某种传热工质,再使该传热工质通过换热器加热水给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标准
1
1总则
1. 0. 1 为使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布局合理、与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美观、风格统一,规范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制定本规范。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水和局部供热水的太阳热水系统。
改造既有建筑上已安装的太阳热水系统时,可参照执行。
1. 0. 3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
2.0.1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总称。
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0.2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包括住宅、宿舍、旅馆等建筑。
2.0.3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
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
包括教育建筑、办公建筑、科学教育建筑、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政法建筑、纪念建筑、园林景观建筑、宗教建筑、综合建筑。
2.0.4低层住宅 low storey housing
一层至三层的住宅建筑。
2
2.0.5多层住宅 multifloor housing
四层至六层的住宅建筑。
2.0.6中高层住宅 mid-tall storey housing
七层至九层的住宅建筑。
2.0.7高层住宅 tall storey housing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2.0.8高层建筑 tall building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大于24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
2.0.9 自然层数 natural storey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0建筑高度 height of building
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称。
2.0.11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者为地下室。
2.0.12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
2.0.13设备层(间) mechanical floor(room)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变配电等的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入操作的空(房)间。
3
2.0.14 阳台 balcony
供使用者或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0.15 建筑平台 terrace
供使用者或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建筑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6日照间距 sunshine distance
为保证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前后两栋建筑物之间规定的距离。
2.0.17 平屋面 plane roof
屋面坡度小于20°的建筑屋面。
2.0.18 坡屋面 sloping roof
屋面坡度大于20°且小于90°的建筑屋面。
常见的坡屋面形式有单坡屋面、双坡屋面、四坡屋面和曼莎屋面等。
2.0.19管道井 pipe shaft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
2.0.20建筑工程 building engineering
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2.0.21建筑工程质量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