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级洁净区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 1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STP-VP-0002-00)验证方案审批目录1.概述 (4)2.验证目的 (4)3.验证对象 (4)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4)5.依据标准 (4)6.验证时间计划 (5)7.验证容 (5)8.再验证周期 (7)9.偏差或变更说明 (7)10.结果分析及评价 (7)11.附件 (7)1 概述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部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公司选购的臭氧发生器是以空气为气源的箱式臭氧发生器,为洁净区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方法是利用空调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净化空调系统的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消毒时,打开臭氧发生器,臭氧灭菌浓度在开机45min后,达到10ppm以上。
2 验证目的通过对臭氧发生器进行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及性能确认。
来确认臭氧发生器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臭氧对洁净室(区)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
3 验证对象设备名称:臭氧发生器设备型号:HY-017-100A/HY-005-10A设备编号:Y4SB008/H3SB001制造厂:佳环电器科技安装地点:车间空调机房/微生物室空调机房技术参数:4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5 依据标准5.1 依据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版)《药品GMP指南》(2010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6 验证时间计划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时间:从2014 年12月10 日至2015 年01 月15 日。
(整理)V-D-004洁净厂房紫外线消毒验证方案.

目录1. 概述 (1)2. 验证目的 (2)3. 职责 (2)3.1验证委员会 (2)3.2工程部 (2)3.3生产部 (2)3.4质量部 (3)4. 验证内容 (3)4.1验证条件 (3)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3)4.1.2 验证所需的试验条件 (3)4.2验证步骤 (4)4.2.1 消毒前的准备 (4)4.2.2 紫外线照射消毒 (5)4.2.3 消毒效果确认 (5)4.3拟订再验证周期,起草洁净厂房紫外线消毒程序 (6)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6)5. 附件 (6)1.概述紫外线灭菌灯(简称紫外灯)主要用于洁净工作台、层流罩、物料传递窗、风淋室乃至整个洁净房间的消毒,其特点是:①紫外线波长为136~390nm,以253.7nm的杀菌力最强,但紫外线穿透力极弱,只适用于表面杀菌;②紫外灯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以点燃100h的输出功率为额定输出功率,把紫外灯点到70%额定功率的点灯时间定为平均寿命,紫外灯使用超过平均寿命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必须更换,国产紫外灯“平均寿命一般为2000h;③紫外灯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菌大40~50;④紫外灯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准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⑤紫外线强度要求在操作面上达40uW/cm2以上。
2.验证目的为确认紫外线灭菌灯能够对洁净厂房进行有效的消毒,确定紫外灯的使用寿命,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附件1),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3.职责3.1验证委员会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6.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工程部1.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

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D级洁净区是指在无菌要求相对较低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和生产的区域。
臭氧消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具有高效、快速、无残留物等特点。
以下是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步骤一:准备工作1. 确定消毒区域:根据D级洁净区的大小和布局,确定要进行臭氧消毒的区域。
2. 清洁准备:先进行彻底清洁,包括清理表面上的灰尘、杂物和污垢。
步骤二:臭氧消毒操作1. 操作要求:确保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臭氧。
2. 设备准备:确保臭氧发生器和相应配套设备的正常工作。
3. 操作流程: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臭氧消毒操作,包括设定消毒时间和臭氧浓度等参数。
步骤三:消毒效果评估1. 采样:在臭氧消毒后的区域进行采样,可以采用空气、表面和物品样品等不同类型的采样方法。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例如使用菌落计数法或PCR等方法评估消毒效果。
步骤四:消毒周期验证1. 设定消毒周期:根据消毒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消毒频率和周期。
2. 验证方法:定期进行消毒效果验证,可以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 5749-2006、GMP等要求进行。
3. 调整周期:根据验证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消毒周期进行调整,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1. 消毒过程中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直接接触高浓度臭氧。
2. 确保使用的臭氧发生器以及配套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维护。
3. 在操作前,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消毒操作的相关培训。
以上是D级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验证方案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议在实施方案前咨询专业机构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
D级洁净区设备清洗验证

验证报告编号D级洁净区设备清洗验证报告
目录
1. 验证方案审批
1.1 验证方案起草
1.2 验证方案批准
1.3 验证方案实施
2. 验证报告审批
2.1 验证报告的起草
2.2 验证报告的批准
3. 概述
4. 目的
5. 合格标准
5.1 活性组分残留量
5.2 pH值
5.3 电导率
5.4 微生物限度
6. 取样方法
6.1 擦拭法
6.2 洗液法
7. 测试方法
8. 检测结果
9. 验证结论
1/3
1.验证方案审批
验证报告审批
2.
2.2 验证报告的批准
3. 概述
D级洁净区的生产设备,配制罐、输液管道、灌装机等;使用完后,按清洗操作规程SOP PR- 345-01、PR-346-01进行及时清洗和消毒,在试生产时连续三批进行清洗验证。
4. 目的
设备清洗的目的是证明按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清洗后的设备没有来自上批产品所带来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从而给患者提供安全,纯净,有效的药品。
5.合格标准
5.1 活性组分残留量:活性成份≤10ppm(百万分之一)
甘油≤0.1%
5.2 酸碱度:与中国药典一致相符
5.3 性状:无色澄清液体
6. 取样方法
6.1 洗液法:输液管道等难以用擦拭法取样的可采用洗液法取样,设备清洗干净后,用纯化水淋洗收集淋洗液。
7. 测试方法
7.1活性残留组分:化学方法
7.2 酸碱度:按中国药典酸碱度测定法
8. 检测结果*
9. 验证结论
生产部经理日期
质管部经理日期。
(整理)V-D-004洁净厂房紫外线消毒验证方案.

(整理)V-D-004洁净厂房紫外线消毒验证方案.目录1. 概述 (1)2. 验证目的 (2)3. 职责 (2)3.1验证委员会 (2)3.2工程部 (2)3.3生产部 (2)3.4质量部 (3)4. 验证内容 (3)4.1验证条件 (3)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3)4.1.2 验证所需的试验条件 (3)4.2验证步骤 (4)4.2.1 消毒前的准备 (4)4.2.2 紫外线照射消毒 (5)4.2.3 消毒效果确认 (5)4.3拟订再验证周期,起草洁净厂房紫外线消毒程序 (6)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6)5. 附件 (6)1.概述紫外线灭菌灯(简称紫外灯)主要用于洁净工作台、层流罩、物料传递窗、风淋室乃至整个洁净房间的消毒,其特点是:①紫外线波长为136~390nm,以253.7nm的杀菌力最强,但紫外线穿透力极弱,只适用于表面杀菌;②紫外灯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以点燃100h的输出功率为额定输出功率,把紫外灯点到70%额定功率的点灯时间定为平均寿命,紫外灯使用超过平均寿命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必须更换,国产紫外灯“平均寿命一般为2000h;③紫外灯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菌大40~50;④紫外灯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准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⑤紫外线强度要求在操作面上达40uW/cm2以上。
2.验证目的为确认紫外线灭菌灯能够对洁净厂房进行有效的消毒,确定紫外灯的使用寿命,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附件1),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3.职责3.1验证委员会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6.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洁净服清洗效果、存放周期验证方案

洁净服清洗效果、存放周期验证方案文件编号:版本号:A/0方案制定方案审核方案批准验证小组人员名单文件变更历史目录1.概述----------------------------------------------------52.验证目的------------------------------------------------53.验证范围------------------------------------------------54.验证合格标准--------------------------------------------55.参考资料------------------------------------------------56.人员培训情况--------------------------------------------57.验证内容------------------------------------------------58.偏差及变更处理------------------------------------------69.再验证--------------------------------------------------610.验证报告-----------------------------------------------711.验证结果与评价-----------------------------------------712.附件---------------------------------------------------81.概述本公司的洁净服主要是用于生产口罩时穿戴,生产环境是D级洁净区;生产的口罩分为非无菌型和无菌型两类,无菌型口罩生产结束后会进环氧乙烷灭菌。
2.验证目的验证在D级洁净区使用的洁净服清洗效果和清洗后保存有效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D级洁净区厂房清洁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D级洁净厂房清洁消毒验证编码:JH-YZ-005-R03方案起草时间:年月日方案审核:时间:年月日方案批准:时间:年月日实施时间:目录1.概述2.验证时间3.验证地点4.验证目的5.验证小组成员6.执行文件7.验证合格标准8.验证方法8.1清洁消毒方法8.2取样方法9.验证结果及评定10.批准11.再验证周期D级洁净厂房清洁消毒效果验证方案1.概述:D级级洁净厂房包括原料药精烘包装生产区域,固体制剂洁净区。
本次验证主要针对D级洁净区清洁消毒方法的确定,由于固体制剂车间人员较多,以固体制剂车间洁净区作为再验证对象。
2.验证时间:2013年1月15日-2013年1月23日3.验证地点:固体制剂车间洁净区。
4.验证目的:确认D级洁净厂房清洁消毒效果满足生产的需求。
5.验证小组:组长:组员:6.执行文件:D级洁净厂房清洁消毒管理规程更衣室清洁管理规程D级洁净厂房清洁消毒效果分项评估报告7.验证合格标准:8.验证方法:8.1清洁消毒方法:将固体制剂车间洁净区按《D级级洁净厂房清洁消毒管理规程》,对洁净区按更换品种时的清洁消毒方法对厂房内顶棚、灯具表面、墙面、门、玻璃表面、地面进行清洁后,用75%乙醇或0.2%新洁尔灭溶液将所有的表面进行擦试消毒后,打开臭氧消毒器定时1.5小时后,通风1小时,通知化验室取样一次,以后每间隔三天取样一次,共取样三次,分别测试三次取样结果。
8.2取样方法:8.2.1表面细菌:8.2.1.1取样位置:根据固体制剂车间的生产清场情况,采用生产工具清洁间、清洁工具清洁间、手消毒缓冲间为取样房间,取回风口对角或侧面离地面约0.8-1米的墙面为采样点。
8.2.1.2取样时,每一个选样点用灭菌棉签沾取灭菌0.9%氯化钠溶液擦试选定的墙面5×5cm2,将棉签放入已盛有10ml灭菌0.9%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5分钟后用1ml灭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ml振荡液注入两个Φ90mm已注入普通营养琼脂的培养皿中,于30-350C培养2天,数细菌数,计算后按平均值计算。
洁净区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消毒效果验证方案一、验证目的本验证方案旨在确保洁净区的消毒效果符合预期,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生产环境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二、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公司洁净区内所有表面、设备和工艺过程的消毒效果。
三、验证方法1.表面消毒效果验证:采用涂抹法或擦拭法对洁净区内表面进行采样,然后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消毒前后微生物数量变化,判断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2.设备消毒效果验证:对洁净区内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微生物培养,评估消毒效果。
3.工艺过程消毒效果验证:在工艺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关键控制点进行采样和微生物培养,以评估整个工艺流程的消毒效果。
四、验证周期与频次1.验证周期: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验证。
2.频次:对于关键区域和设备,如高风险工艺设备、高污染风险区域等,应适当增加采样频次,以确保消毒效果持续有效。
五、验证结果判定标准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判断消毒前后微生物数量变化,以确定消毒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具体标准如下:1.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减少90%以上,表明消毒效果良好;2.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减少80%-90%,表明消毒效果一般;3.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减少低于80%,表明消毒效果不达标。
六、异常处理与改进措施1.当验证结果不符合预期标准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消毒处理,并重新进行验证。
2.对于长期不符合标准的区域或设备,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消毒技能和意识。
3.针对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消毒操作和程序。
七、验证报告编制与存档1.每次验证结束后,应编制详细的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方法、结果和判定标准等信息。
2.验证报告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存档,以备查阅和审计。
同时,将验证报告上传至公司内部共享平台,方便员工随时了解洁净区的消毒情况。
3.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改进措施,应在验证报告中特别说明,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验证文件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 清洁消毒程序、消毒剂种类及使用范围、验证原理、验证人员及职责
4. 验证内容
5. 验证实施步骤
6. 可接受限度标准
7.验证实施
8.验证结论判定
9.验证周期
10.附录
10.1 验证取样记录
10.2 验证检测结果记录
1.概述
公司新建厂房包括口服固体车间、软乳膏剂车间(激素类、非激素类)、***原料药车间,车间洁净区级别为D级。
针对洁净区域的清洁消毒程序已经建立,在新厂房投入正常运行之前,有必要对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验证,防止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以及交叉污染,保证药品质量。
本方案拟通过连续三个周期的洁净区清洁消毒后取样进行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2.验证目的
对洁净区内地漏、传递柜、墙面、顶栅、地面、操作台等按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进行相应检测,确认清洁消毒效果能够达到预定要求,符合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从而验证相关清洁消毒程序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3. 清洁消毒程序、消毒剂种类及使用范围、验证原理、验证人员及职责:
3.1待验证清洁消毒程序:
3.2消毒剂种类及使用范围:
3.3验证原理:
本次验证采用棉签擦拭法取样,对清洁后洁净区墙面、地面、操作台面、传递柜、等表面进行取样,检测微生物残留,将所得结果和可接受限度标准进行比较,如果检测结果均低于可接受的残留限度,证明有关清洁消毒程序是科学、有效和安全的。
3.4验证人员及职责:
4. 验证内容:
本方案拟连续三个周期对清洁后的固体车间、两个软乳膏剂车间、***原料药车间洁净区进行表面擦拭取样,考察残留微生物,将检测结果与可接受的限度标准进行比较,若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则可证实清洁消毒程序的有效性及稳定性,相关操作程序可行。
反之,则需对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改进并重新验证确认。
因洁净区设备均单独进行了设备的清洁验证,所以,本验证只针对洁净区内除设备表面外的其他表面取样检测。
5. 验证实施步骤
5.1 验证前提条件
5.1.1 生产车间厂房按规范要求设计、建造并已峻工;纯化水系统已完成性能确认并正常运行供水;车间洁净区空调净化系统已完成性能确认,静态检测各项指标(温度、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尘埃粒子、沉降菌、照度)均达到D级洁净区的要求。
5.1.2 车间操作人员均有健康档案,均经过GMP知识、岗位操作SOP、设备及洁净区清洁SOP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5.1.3 验证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经过校验并在校验有效期内。
5.2清洁和消毒:
按“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完毕15分钟后进行取样。
5.3取样计划:
5.3.1取样位置确定:
每个洁净车间内主要操作间及易污染辅助功能间的地面、墙面、门把手、地漏盖、传递柜内壁各选择一定代表性的取样点进行擦拭取样。
详见下表:
取样点及样品编号一览表
5.3.2取样规程:
5.3.2.1取样工具:无菌锥形瓶、脱脂棉签、剪刀。
5.3.2.2取样操作步骤:洁净区清洁后,经目检合格后执行取样。
取样时将棉签用灭菌生理盐水润湿后,在前述各取样点部位擦拭,每个棉签擦拭25cm2,每份样品擦拭4支棉签共100cm2的面积,然后将棉签头剪下投入锥形瓶中,送检。
5.4检测项目及方法:
将保留了4个棉签头的无菌锥形瓶移至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加入灭菌生理盐水
20ml,振摇洗涤10分钟。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吸取棉签洗涤水0.2ml均匀涂在每个培养皿的培养基上,接种5个培养皿,30~35℃培养72小时,计数,即得。
6. 可接受限度标准:
7.验证实施:
在各车间设备清洁验证时同步进行验证,将取样及检测结果记录于附表1、附表2中。
8.验证结论判定:
当上述每个车间的所有验证样品的微生物限度均在可接受限度标准内时,判定该车间洁净区清洁消毒效果合格,当连续三个周期的消毒效果均合格时,判定该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效果验证合格,说明制定的清洁程序可靠,作出结论,提交验证报告。
9. 验证周期:
根据验证结果提出验证周期建议。
10.附录:
10.1 洁净区消毒验证取样记录
10.2 洁净区消毒验证检测结果记录
附表1、洁净区消毒验证取样记录
附表2、洁净区消毒验证检测结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