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目录1.概述2.验证范围3.验证目的4.验证参考文件5.验证小组名单6.验证小组职责7.验证内容8.结论与评价9.再验证周期1.概述1.1.本公司的洁净区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拟定用于洁净区表面消毒的有三种消毒剂:75%乙醇、0.1%新洁尔灭溶液、2%甲酚皂溶液。
本次验证方案将选用以上3 种消毒剂分别进行验证试验。
1.3.作用对象一样的消毒剂每月轮换使用,避免表面微生物产生耐药菌株。
在利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利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的不少于5分钟。
1.4.为了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力,通过实验室考察部分和现场考察部分分别进行验证。
实验室考察部分,定量悬浮试验法适用于浸泡或液封方式的消毒方法;表面实验法适用于擦拭或喷洒方式的消毒方法。
洁净区设施表面材质有不锈钢、镀锌板及玻璃三种,故表面试验法选用不锈钢载片、镀锌板及玻璃载片模拟洁净区设施表面进行验证试验。
现场考察试验部分选择冻干车间的配液间(C级洁净区)、灌装间(A/B级洁净区)、灌装间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前和消毒后分别进行取样,测定其微生物数量。
1.5.A/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需经0.22〃n除菌过滤。
2.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区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地漏、推车、桌椅等表面以及操作人员双手(手套)的消毒等。
3.验证目的通过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的确认,科学制订消毒程序,以保证各洁净级别的操作间及设备外表面、人员手部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消毒能够达到消毒防止污染的效果。
4.验证参考文件《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现代医药工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与验证技术》。
5.验证小组名单6.验证小组职责7.验证内容7.1.验证前参与实施验证的人员必须已经接受本方案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5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8.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内容8.1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8.1.1 菌悬液配制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0~35 ℃培养18~24 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于23~28 ℃培养24~48 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 含菌数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 ℃培养5~7 d,加入3~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管口带有无菌棉花的无菌毛细吸管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 含菌数(孢子数)100 cfu 的菌(孢子)悬液。
试验菌悬液应在24 h 内使用。
8.1.2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8.1.2.1 设置三组平行试验,如下图所示分组用量(ml)菌悬液培养基 3.0%过氧化氢水溶液0.9%氯化钠溶液A 1 100 10 0B 0 1 10 100C 1 100 0 18.1.2.2 根据验证菌的特性,分别选择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分别于30~35 ℃培养72 h、23~28 ℃培养120 h,记录各平皿上菌落数。
8.1.2.3 每步操作应充分震荡混合,并将每组混合液分为两组,将上述样品混合后,采用薄膜过滤法,按《微生物检查SOP》进行操作,检查微生物数量。
8.1.2.4 回收率的计算要求C组的回收率大于70%时,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可认为有效。
8.1.2.5 不符合评估标准,为不合格。
依据数据分析原因,以便总结经验,对验证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8.1.2.6 依据验证检测记录进行项目结果评估。
见附录4《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结果与评估》。
8.2 消毒剂微生物挑战试验8.2.1用已校验的1 mL 移液管吸取<100 cfu/mL 菌悬液,分别接种至含消毒液10ml的试管中,盖紧试管塞,振荡,室温放置10 min后,将试管内消毒液转至含培养基100ml的瓶中,振荡混匀,采用薄膜过滤法,按《微生物检查SOP》进行操作,检查微生物数量。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新)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新) 编号:版次: ?新订 ?修订实施日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存档地点: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目录一、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二、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记录三、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报告四、验证证书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起草人: 起草日期: 年月日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月日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目录1. 概述2(验证目的3. 验证内容4. 验证组织5. 验证实施步骤6. 验证的主要依据7(验证合格标准8(再验证周期9(附件9.1 杀灭细菌试验结果记录 9.2 表面微生物监测点 9.3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监测结果记录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1. 概述1.1 洁净区用消毒剂对顶部、墙面、设备表面、操作台、地面、地漏、及非灭菌容器具表面等进行消毒,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防止微生物在药品生产环境中产生污染及交叉污染,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工艺卫生要求,最终保证药品质量。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级别B、C、D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对象如下图所示: 分为A、消毒剂名称使用对象75%乙醇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表面、手部2%戊二醛顶部、墙面、操作台、设备外表面、地面、地漏、手部 0.1%新洁尔灭溶液顶部、墙面、操作台、设备外表面、地面、地漏、手部0.5%洗必泰溶液顶部、墙面、操作台、设备外表面、地面、地漏、手部84消毒液顶部、墙面、操作台、设备外表面、地面、地漏、手部1.2 本公司产品为无菌制剂,为防止交叉污染,确认用此消毒剂消毒后生产环境内物体表面不残留控制菌和目的菌,保证我们使用的消毒剂能够对目的菌起到强抑制作用,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必须对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2. 验证目的确认按照洁净区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能够达到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3. 验证内容本验证在按照洁净区规定的清洁、消毒SOP要求清洁、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进行现场消毒考察试验,通过对细菌总数和致病菌的杀灭效果和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
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
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4.1消毒剂种类:75%乙醇;0.2%新洁尔灭;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臭氧;媒酚皂;84消毒液。
4. 2消毒对象:洁净区的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等。
4. 3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各种清洁对象按相应的清洗消毒规程操作后,用预先湿润的无菌棉签擦抹清洁对象表面任意位置25cm2,将擦拭后的棉签置入加有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中,振摇15min,取1ml浸出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药典法),计算菌落数。
4.4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标准:4.4.1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在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后:①各洁净区域的臭氧浓度≥12ppm(标准10~15 ppm)。
②生物指示剂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583株,菌液浓度1×107个/ml)挑战性试验检查不得有细菌生长。
臭氧灭菌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4.2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评价标准:菌落数<60CFU/25cm24.4.3设备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标准:菌落数≤50CFU/25cm24.4.4车间门、窗、墙清洗消毒评价标准:菌落数≤50CFU/25cm24.4.5地面、地漏清洗消毒评价标准:4.4.6洁具清洗消毒评价标准:菌落数≤120CFU/25cm24.5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的验证确认:4.5.1洁净区空气消毒: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见本文4.4.1。
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一早起床,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心情格外舒畅。
今天,我要写一份关于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的方案。
想到这里,我立刻精神抖擞,开始梳理思路。
1.消毒剂选择杀菌能力:选择具有高效杀菌能力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酒精等;安全性:选择对人体和环境相对安全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等;便捷性:选择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的消毒剂,如酒精、碘伏等。
2.消毒效力测试方法平板计数法:将消毒剂作用于微生物平板,观察杀菌效果;环境模拟法:模拟实际环境,将消毒剂作用于物体表面,观察杀菌效果;动物实验法:对动物进行消毒处理,观察其抗感染能力。
3.消毒效力评价指标杀菌率: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消毒速度:消毒剂达到杀菌效果所需时间;持久性:消毒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杀菌效果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消毒剂的有效期验证。
消毒剂的有效期关系到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我们需要对其有效期进行严格测试。
1.有效期测试方法加速试验法:将消毒剂置于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观察其性能变化;实际储存法:将消毒剂储存在实际环境中,定期检测其性能;质量变化法:通过检测消毒剂的质量变化,判断其有效期。
2.有效期评价指标性能稳定性: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保持性能不变的能力;安全性: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有效期:消毒剂保持杀菌效果的时间。
1.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需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和适用场景;按照说明书使用,确保消毒效果;注意消毒剂的安全存放,防止误食、误用;使用后对环境进行清洁,避免污染。
2.消毒剂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上常见的消毒剂品牌和产品;比较不同品牌消毒剂的价格、性能和售后服务;选择性价比高的消毒剂。
3.消毒剂推广与应用加强消毒剂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消毒剂的认识;针对不同场景,推广合适的消毒剂产品;政府部门加强对消毒剂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至此,一份完整的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终于完成。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感到十分欣慰。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最新)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目录1. 引言 (3)1.1 概述 (3)1.2 验证目的 (3)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 (3)略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到达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洁净车间包括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器具均应进行消毒,消毒效果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前必须验证消毒方法的适应性和消毒效果。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确保洁净区按照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能够到达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到达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1.3 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1.3.1.2.2.1验证委员会职责.2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2负责协调验证的各项工作,保证本方案规定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2负责验证数据及方法审核;.2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2.负责再验证周期的制定;.2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2.2生产管理部职责.2制定验证方案;.2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2.2.3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并作好记录,收集、归纳并评估结果。
.2.3质量管理部职责.2制订验证确认检测项目;.2负责取样、检验并出据检验报告;.2确定验证周期。
.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生产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消毒剂。
2. 相关文件3.1 操作方法待生产结束后按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对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进行清洁、消毒后分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以确定消毒的效果。
选择操作间的墙面、地面、操作人员手部、设备外壁以及操作台最难清洁的地方作为取样点。
3.2 取样方法:棉签取样法取样人员用经过灭菌处理的生理盐水润湿经过灭菌处理的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将棉签按在取样外表上,用力使其稍弯曲,按图A,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外表。
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消毒剂效力验证方案

分发号:消毒剂效力验证方案目录1.概述2.验证目的3.验证人员4.验证内容4.1 验证准备4.2 中和剂毒性和效力试验4.3 消毒剂最佳消毒杀菌效果的时间确认4.4 消毒剂效力特性试验4.5 表面试验确认5. 偏差分析6. 再验证周期7. 最终评价及验证报告8. 验证记录9. 时间进度表分发号:1.概述: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评价,是以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后,测定残留的微生物数量,以杀灭率表示结果,对消毒剂杀灭效果进行评价。
为了准确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在消毒试验中要求选择加入适当的中和剂。
中和剂的作用就是不仅能及时中止消毒剂的杀菌作用,而中和剂本身及其与消毒剂的反应产物应对微生物无抑菌或杀菌作用,且对微生物的生长无影响。
2. 验证目的:通过特定的微生物与某消毒剂在规定的使用浓度下,接触规定的时间后,对微生物进行培养计数,考察消毒剂的消毒、杀菌效果。
3. 验证人员:4. 验证内容:4.1 验证准备:试验均需在百级层流保护下进行验证试验。
4.1.1 试验所用消毒剂:4.1.2试验所用菌种:所用菌种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所检定所提供。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胞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株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4.1.5菌液制备:4.1.5.1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经33℃培养23小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肉汤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约10-5~10-7之间,约为50~100cfu/ml,备用。
4.1.5.2将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经33℃培养23小时的生孢梭菌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分发号:的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10-5~10-7之间,约为50~100cfu/ml,混匀备用。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目录1. 目的 (2)2. 范围 (2)3. 参考文件 (2)4. 职责 (2)5. 验证计划 (2)6. 验证内容 (2)7. 验证实施 (2)8. 验证周期 (4)9. 验证结论 (4)1.目的通过对消毒剂的选择及消毒效果进行验证,以确定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更换周期,使消毒效果始终保持有效性和稳定性。
2.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洁净车间、检验室无菌操作人员用于手部消毒的消毒剂型。
3.参考文件3.1.GB15979-2002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3.2.《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4.职责4.1.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批准。
4.2.质量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协调验证过程,保证验证顺利完成,对验证进行总结和评价。
4.3.生产员:负责方案的实施。
4.4.检验员:负责验证方案起草,质量控制和检测,出具相关记录和报告,验证用耗材、试剂、表单等的准备工作。
5.验证计划5.1.75%酒精溶液消毒效果确认,实施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5.2.0.2%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效果确认,实施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6.验证内容6.1.75%酒精溶液消毒后手部细菌数;6.2.0.2% 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后手部细菌数。
7.验证实施7.1.验证前准备工作操作人员按照洁净区7步洗手法将手洗干净,再将手烘干后取样;再使用喷壶喷出消毒液,双手均匀搓开,晾干后再次取样。
7.1.1.检验器具、试剂: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生化培养箱、可调移液器、微生物限度过滤系统、微孔过滤膜(0.45μm)、培养皿、培养基、PBS缓冲液。
7.1.2.实验用品准备培养基的配制:见《培养基配制记录》实验用品处理:将微生物限度仪泵头、移液枪头、镊子,放入不锈钢灭菌盒或用牛皮纸包扎好。
与洁净服一起放入灭菌锅,经高压蒸汽121℃灭菌3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
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
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
4.1消毒剂种类:
75%乙醇;0.2%新洁尔灭;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臭氧;媒酚皂;84消毒液。
4. 2消毒对象:洁净区的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等。
4. 3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各种清洁对象按相应的清洗消毒规程操作后,用预先湿润的无菌棉签擦抹清洁对象表面任意位置25cm2,将擦拭后的棉签置入加有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中,振摇15min,取1ml浸出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药典法),计算菌落数。
4.4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4.4.1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后:
①各洁净区域的臭氧浓度≥12ppm(标准10~15 ppm)。
②生物指示剂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583株,菌液浓度1×107个/ml)
挑战性试验检查不得有细菌生长。
臭氧灭菌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4.2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60CFU/25cm2
4.4.3设备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4车间门、窗、墙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5地面、地漏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4.4.6洁具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菌落数≤120CFU/25cm2
4.5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的验证确认:
4.5.1洁净区空气消毒:
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见本文4.4.1。
洁净区空气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5.2工作人员手消毒效果验证确认:
4.5.2.1 常用消毒剂:
(1)75%乙醇
(2)洗必泰0.5%、70%乙醇、2%甘油混合液
(3)3%双氧水
4.5.2.2手消毒方法:
①洗手后在75%乙醇雾化喷淋15秒;
②洗手后在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中浸泡10min;
③洗手后用3%双氧水喷淋30秒;
4.5.2.3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评价标准:见本文4.4.2。
手清洗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见附件1。
4.5.3设备容器具等表面消毒效果验证确认:
4.5.3.1常用消毒剂:75%乙醇。
4.5.3.2消毒方法:
按设备、容器具等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晾干后,用预先润湿灭菌长纤维棉签均匀擦拭25㎝2,随即放入灭菌生理盐水采样瓶中,振摇15分钟,取样1ml照《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试验,评价标准:见本文4.4.3。
设备、容器具等清洗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见附件2。
4.5.4门、窗、墙消毒及消毒剂杀菌效果确认。
4.5.4.1常用消毒剂:4%媒酚皂液。
4.5.4.2消毒方法:按门、窗、墙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洗、消毒门、窗、墙。
10min后用预先润湿无菌长纤维棉签分别在车间清洗、消毒过的门、窗、墙任意三处擦拭25cm2,取样1ml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典法)。
评价标准:见本文4.4.4。
门、窗、墙清洗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见附件3。
4.5.5地面、地漏消毒及消毒剂杀菌效果确认。
4.5.5.1消毒剂:84消毒液、4%媒酚皂液。
4.5.5.2消毒方法:按地面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洗地面。
地面晾干后,用灭菌擦布分别蘸84液、4%媒酚皂液在颗粒充填室(30万级)和针剂浓配间(10万级)、针剂稀配间(万级)地面进行清洁消毒,10min后,在上述消毒区用润湿长纤维棉签擦拭25cm2。
按地漏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洗地漏。
每个地漏取新配制的消毒液200ml沿地漏壁均匀淋于盖板表面消毒液滞留于地漏水封处,滞留24小时与48小时,分别取样1ml送检。
(注:检测地漏:每种消毒液,对稀配室、浓配室、颗粒剂充填室各检测一个地漏。
)上述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查。
评价标准:见本文4.4.5。
地面、地漏消毒效果确认记录见附件4。
4.5.6洁具消毒效果验证确认:
4.5.6.1消毒剂:75%乙醇、4%媒酚皂、84消毒液。
4.5.6.2消毒方法:按洁具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洗、晾干。
取清洗消毒晾干后的抹布(9块),拖把(9把)分别在75%乙醇、巴氏液、4%媒酚皂液中各浸泡30分钟,淋干后,分别随机剪取25cm2布片放入无菌广口瓶内,加灭菌生理盐水100ml,振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典法),评价标准:见本文4.4.6。
洁具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见附件5。
4.6消毒周期确认:
依据上述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消毒效果,确定消毒周期,见附件6。
4.7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1)若出现个别检测项目不合格,应重新进行检测并分析原因。
(2)若属其他原因,应上报验证委员会,调整消毒剂种类或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
4.8验证结果及评定
验证小组应根据验证情况对各种清洗消毒剂的清洗消毒效果做出评价。
5.附件:
附件1:手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
附件2:设备容器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
附件3:门、窗、墙壁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
附件4 地面、地漏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
附件5:洁工具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确认记录
附件6:车间洁净区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消毒周期消毒剂对消毒对象的优化选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