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精选.
消毒剂验证方案

项目名称:消毒剂有效性验证方案起草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目录1.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3)2. 概述 (3)3. 验证目的 (3)4. 验证的范围 (3)5. 判定标准 (3)6. 验证周期 (4)7. 验证的具体操作及取样方法 (4)8. 检验方法与结果计算 (5)9. 异常情况处理 (5)10. 总结 (6)11. 附件 (6)1.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2.概述洁净室的清洁和消毒是清除微生物的主要手段,必须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彻底性,因此必须对洁净室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洁净室消毒效果的验证是以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方法考察洁净室人员的手部、操作间、设备、器具应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后的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剂使用的有效性,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环境保障。
3.验证目的通过对0.2%新洁尔灭和75%医用酒精消毒剂,对人员双手消毒、设备外表面及容器、生产场地的消毒效的验证,证明该消毒剂使用效果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4.验证的范围4.1.洁净室人员手、操作间(工作台、设备表面、墙壁、地板)、器具所使用的各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证。
4.2.洁净室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手部消毒时间间隔的验证。
5.判定标准5.1.判定依据: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5.2.验证的具体内容及可接受标准:6.验证周期消毒液更换周期为1个月1次,每月底进行1次采样,一次采样的采样周期为3天,重复1个更换周期,以确定消毒液更换周期的有效性。
7.验证的具体操作及取样方法7.1.试验前准备:7.1.1.器具准备:所有与菌检试验有关的器具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备用。
7.1.2.试剂及培养基:7.1.3.取15mL试管27支,每支加入10mL 0.9%氯化钠溶液,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备用。
7.1.4.按照无菌操作方法,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备用。
7.2.生产人员手的消毒及取样7.2.1.洗手:7.2.2.将手伸进感应区,湿润双手。
医疗器械-消毒剂效果验证方案

..思悦科技发展消毒剂验证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日期: 日期: 日期:页脚文件编号:3 技.PZ.19-131 概述 2 验证目的 3 验证容 3.1 采样时间 3.2 采样方法 3.3 检测方法 3.4 检测记录 3.5 检测结果 4 验证结论目录版本/更改:A/04文件编号:3 技.PZ.19-13版本/更改:A/0验证小组组长姓名消毒剂验证方案职务/职称部门具体工作 容组员1 概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手工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手部卫生达不 到要求,含菌量较高,当手触到产品时,手上大量的细菌也会随着手传播到产品上,造 成产品污染。
因此,要对手的卫生进行有效控制并验证,对手部进行消毒杀菌的有效方 法,以保证实现在正常条件下,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菌医疗器械产品。
公司手消毒使用 含 0.1%的笨扎溴铵和 75%的酒精;接触产品的器械使用 75%酒精。
2 验证目的制订本方案目的在于分析评价操作人员手的卫生状况对产品带来初始污染的影响, 以确认最佳消毒剂、消毒间隔时间及消毒剂更换周期。
3 验证容3.1 采样时间:分四次采样,第一次在洗完手后立即采样,第二次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第三次在连续工作 2h 后采样,第四次在连续工作 4h 后采样。
3.2 采样方法:对生产人员手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泡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双手指曲面,从 指根到指瑞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 ,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签,将 棉签放入 10 mL 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送检。
3.3 检测方法:将已采集的样品在 6h 送检,将供试剂(不同倍数稀释液样品)分别注入 2 个培养4文件编号:3 技.PZ.19-13版本/更改:A/0皿(每皿各 1ml),每 1 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 15ml,混匀,凝固后,与 30-35℃倒置培养 72 小时,计数。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2)3.4 检测记录:对生产人员连续三天进行监测,选不同工序五人进行检测。
5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8.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内容8.1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8.1.1 菌悬液配制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0~35 ℃培养18~24 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于23~28 ℃培养24~48 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 含菌数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 ℃培养5~7 d,加入3~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管口带有无菌棉花的无菌毛细吸管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 含菌数(孢子数)100 cfu 的菌(孢子)悬液。
试验菌悬液应在24 h 内使用。
8.1.2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8.1.2.1 设置三组平行试验,如下图所示分组用量(ml)菌悬液培养基 3.0%过氧化氢水溶液0.9%氯化钠溶液A 1 100 10 0B 0 1 10 100C 1 100 0 18.1.2.2 根据验证菌的特性,分别选择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分别于30~35 ℃培养72 h、23~28 ℃培养120 h,记录各平皿上菌落数。
8.1.2.3 每步操作应充分震荡混合,并将每组混合液分为两组,将上述样品混合后,采用薄膜过滤法,按《微生物检查SOP》进行操作,检查微生物数量。
8.1.2.4 回收率的计算要求C组的回收率大于70%时,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可认为有效。
8.1.2.5 不符合评估标准,为不合格。
依据数据分析原因,以便总结经验,对验证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8.1.2.6 依据验证检测记录进行项目结果评估。
见附录4《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结果与评估》。
8.2 消毒剂微生物挑战试验8.2.1用已校验的1 mL 移液管吸取<100 cfu/mL 菌悬液,分别接种至含消毒液10ml的试管中,盖紧试管塞,振荡,室温放置10 min后,将试管内消毒液转至含培养基100ml的瓶中,振荡混匀,采用薄膜过滤法,按《微生物检查SOP》进行操作,检查微生物数量。
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消毒过程确认方案文件编号: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消毒剂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公司手消毒使用含0.1%的笨扎溴铵和75%的酒精;医用手套及接触产品的器械使用75%酒精。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方法如下: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 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瑞往返涂擦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3 检测方法:3 . 1 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 次,用无菌吸份吸取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 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 ,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 ,计数菌落教。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平板上菌落数x 稀释倍数细菌总数( cfu/cm2)=采样面积3.2 致病菌的检侧:3.2.1金黄色荀萄球菌检讲:(1)增菌、分离取采样液lmL ,接种于5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于36 ℃±1℃增渭24h。
取l 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 ℃±1℃培养24h 。
(2)观察菌落特征:在血珠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金黄色、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成荀萄状排列的球菌。
(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触酶、葡萄糖发酵、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者即为金黄色菊萄球菌。
l )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于36 ℃±1℃培养24h ,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
2 )血浆凝固试验:①玻片法:沽净玻片一端滴一滴灭菌生理盐水,另一端滴一滴血浆.用白金耳挑取菌落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匀,5m 内观察有无固体颗粒状物,若血桨出现凝块,生理盐水均匀浑浊为阳性,两者均混浊为阴性。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第 1 页共 6 页
文件名称: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文件编码:SOP-VP-021-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日期日期日期
颁发部门质量部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部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
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
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
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
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
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
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
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
4.1消毒剂种类:
DC/Shen guo.P.CO.,LTD/GMP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

消毒剂效果验证报告文件编号: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XXXX有限公司目录一、验证方案1. 验证目的2. 验证范围3. 验证依据4.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5. 验证方案6. 验证结论7. 验证时间8. 验证周期二、验证报告1. 验证目的2. 验证范围3. 验证依据4.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5. 验证方案5.1验证方法5.2样品收集5.3验证数据6. 验证结论7. 验证时间8. 验证周期验证方案1. 验证目的确认洁净车间的操作间及设备外表面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消毒能够达到清洁、防止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2. 验证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车间。
3. 验证依据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4.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姓名职务职责管代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批准质量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质量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起草,并负责验证过程中现场的监控化验员负责消毒剂的配置和样品的取样和检测生产部负责安排方案中的生产操作5. 验证方案对75%乙醇、0.1%新洁尔灭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细菌学监测,计算手污染菌落数。
设施及接触产品的器具使用75%乙醇、0.2%新洁尔灭处理前后采集微生物培养标本,计算尘降菌菌落数。
5.1 验证材料:75%乙醇、新洁尔灭5.2 验证方法:采用擦拭法,检查表面细菌总数应≤10cfu/cm²,生产工人手细菌菌落总数≤300cfu/每只手。
5.3 验证内容:5.3.1 手监测:5.3.1.1监测对象及分组:将洁净室人员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为5人次,整个实验共10人次,75%乙醇、0.1%新洁尔灭处理组为5人次,流动水处理组为5人次。
监测记录表组别75%乙醇手消毒组0.1%新洁尔灭手消毒组流动水组方法在缓冲走廊挤手消毒器内0.1%新洁尔灭于手掌内搓手,均匀涂抹手心、手背及手指皮肤,待其自然干燥,约2 min后再留取手指培养标本,并观察被检者有无皮肤反应。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
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
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4.1消毒剂种类:75%乙醇;0.2%新洁尔灭;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臭氧;媒酚皂;84消毒液。
4. 2消毒对象:洁净区的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等。
4. 3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各种清洁对象按相应的清洗消毒规程操作后,用预先湿润的无菌棉签擦抹清洁对象表面任意位置25cm2,将擦拭后的棉签置入加有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中,振摇15min,取1ml浸出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药典法),计算菌落数。
4.4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标准:4.4.1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在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后:①各洁净区域的臭氧浓度≥12ppm(标准10~15 ppm)。
②生物指示剂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583株,菌液浓度1×107个/ml)挑战性试验检查不得有细菌生长。
臭氧灭菌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4.2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评价标准:菌落数<60CFU/25cm24.4.3设备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标准:菌落数≤50CFU/25cm24.4.4车间门、窗、墙清洗消毒评价标准:菌落数≤50CFU/25cm24.4.5地面、地漏清洗消毒评价标准:4.4.6洁具清洗消毒评价标准:菌落数≤120CFU/25cm24.5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的验证确认:4.5.1洁净区空气消毒: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见本文4.4.1。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验证机构: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第 1 页共 9 页文件类别及编号:SZH2014-A 版本:A/0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1.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适用范围 ................................................... 2 3 责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验证确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验证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验证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机构: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第 2 页共 9 页文件类别及编号:SZH2014-A 版本:A/0一、目的验证消毒剂消毒效果能否符合我公司洁净区消毒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洁净区环境空气消毒、物料器具消毒及手部消毒效果的验证。
三、责任3.1 QA验证小组负责起草验证方案,负责协调验证活动,并在验证结束后对验证数据进行总结与评价以及书写验证报告,发生偏差时对偏差进行调查。
3.2 验证委员会委员负责审核验证方案;验证委员会副主任(QA负责人)负责批准验证方案及签发验证报告。
3.3 QC验证人员负责所有试验用品的准备与消毒,负责实施验证方案。
四、验证确认4.1文件的检查确认检查并确认以下文件是否现行版本并放置于工作现场:《工艺卫生管理规定》;《化学品管理规程》;《人员手部细菌总数检测操作指引》;《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规程》;《洁净区清洁消毒效果检测操作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因为消毒体系中残留的消毒剂,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可导致对杀菌效果偏高的错误判断,甚至产生假阴性结果。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可排除残留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从而使试验获得正确结果。
中和法是指在消毒剂与微生物作用到达规定时间的终点时,取样加于适宜种类和浓度的中和剂中,将残留消毒剂迅速中和,使其不再持续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本试验中所使用的中和剂必须既能有效抑制消毒剂的杀菌性(中和剂的效力试验)同时又不削弱微生物活力的恢复(中和剂的毒性试验)。
②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用稀释剂将试验菌制成5×105~5×106cfu/ml的的菌悬液备用。
准备无菌试管6支,按表一试验操作步骤表分组进行操作。
各组试昝充分震荡放置于振荡器震荡至少20秒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然后移取Iml混合液到平皿中做平皿计数,轻轻转动平皿以使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散开来,每组做两皿平皿,并做好标记。
平皿在层流台下吹干,倒置于37℃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
具体结果见附件一中和剂中和效力评估测试记录表一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试验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分组试验操作试验目的试验结果判断A 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稀释液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消毒剂对试验菌有无杀灭或抑制能力。
应无试验菌生长或极少数菌落生长B 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残留消毒液被中和后受到消毒剂作用后的试验菌是否能恢复生长。
B组菌落数比C、D、E组少,并符合下列要求:A组平均菌落数 B组平均菌落数0 >5X(1~10) >X+5Y(>10) >Y+0.5YC 4.5ml中和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 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中和剂是否抑菌。
D 4.5ml中和产物液+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 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中和产物,或未被完全中和的残留消毒剂对试验菌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影响。
E 4.5ml稀释液+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稀释液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作为菌数对照F 分别吸取1ml中和剂和1ml灭菌0.9%氯化钠溶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作阴性对照应无菌落生长备注若菌落太多不能计数,则移取1ml上述混合物,到9ml灭菌注射的生理盐水中(稀释10倍),充分振荡后再移取1ml做平皿计数。
试验结果符合上述所有条件,所测中和剂才可判为合格。
word.3.3消毒剂杀菌效率确认(定量悬浮试验)。
3.3.1 原理将定量的细菌悬液加入消毒剂溶液中,作用一定时间。
去除残留的消毒剂影响后,以上液定量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经培养后计算其菌落数。
与未经消毒剂作用的对照菌液平板计数相比较,计算出杀菌效率。
3.3.2菌悬液的制备用第三代的菌悬液按1:10用9ml的稀释剂稀释5次,计数培养,大约70-80之间,以获得10-4-10-6数量级的菌悬液。
将最终稀释的10-4、10-5、10-6三个数量级,即三个稀释梯度的菌悬液,各取2份1ml 均匀接种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计数。
将涂布的6块平板在37℃进行培养,7天后进行读数,以确认稀释浓度。
3.3.3试验方法: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加到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白色念珠菌23~28℃培养72 h后计数,其它菌液30~35℃培养48 h后计数。
记录每个梯度1.0ml样品的菌落数(a1,a2),a和a1的平均值都应处于30-300CFU之间。
记录结果见附件二3.3.4阳性对照:用稀释剂代替消毒剂,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
计算每一种挑战菌种的Log下降值,并记下消毒剂的浓度和各自的接触时间。
3.3.5杀灭对数值计算杀灭对数值(KL)=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对数值-试验组活菌浓度对数值3.3.6判定标准消毒剂对挑战菌的杀灭对数值≥3 判为合格。
3.3.7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符合接受标准,即在一定的接触时间内,消毒剂能够使挑战菌水平下降99.9%(下降3个对数单位),则表明消毒剂能够进行日常消毒使用3.4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现场考察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3.4.1采样计划汇总表3.4.2试验操作程序(1)随机取物体表而(设备表面、台面、门等),用规格板标定2块面积各为25cm 2的区块,一供消毒前采样,一供消毒后采样。
(2)消毒前,将无菌棉拭于含5ml 中和剂试管中沾湿,对一区块涂抹采样,横竖往返各8次。
采样后,将棉拭采样端剪入原中和剂试管内,漩涡混合仪震荡20s 或振打80次,作为消毒前样本。
(3)将配置好的消毒剂喷雾或涂擦于物体表面,保持湿润10分钟进行消毒。
消毒 后,将无菌棉签拭于中和剂试管中沾湿,并于试管壁上挤干后,对消毒区块涂抹采样, 横竖往返各8次。
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签拭采样端剪入原中和剂试管内,漩 涡混合仪震荡20s 或振打80次,作为消毒组样本。
擦拭法取样示意图(4)试验结束后,将用过的同批次中和剂各1.Oml 接种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
每份吸取1.Oml ,以琼脂倾注法接种平皿,每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放37℃恒温箱中培养48h ,观察最终结果。
(5)计算杀灭对数值。
杀灭对数值N=lg 消毒前平均菌落数 -lg 消毒后平均菌落数。
(6)判定标准消毒剂杀灭对数值≥3 判为合格。
(7)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符合接受标准,即在一定的接触时间内,消毒剂能够使菌落数水平下降99.9%(下降3个对数单位),则表明消毒剂能够进行日常消毒使用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4.1异常情况处理程序4.1.1日常监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4.2偏差或变更说明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和异常必须详细记录和说明,并经过调查分析和处理。
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质量保证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领导小组核对。
验证领导小组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确认该再验证周期。
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5.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5.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5.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5.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
6、再验证周期6.1质量保证部根据验证结果确定再验证周期。
6.2当环境监控的结果出现偏差时,应重新评估目前使用的消毒剂,必要时更换消毒剂的品种以及调整消毒剂的使用周期。
新消毒剂使用前均需经效果验证后方可使用。
附件一中和剂中和效力评估测试记录1.1.工作菌液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1word.1.2工作菌液大肠埃希菌为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3工作菌液为铜绿假单胞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4 工作菌液为伤寒杆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5工作菌液为枯草芽孢杆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