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合集下载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精选.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精选.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医疗器械-消毒剂效果验证方案

医疗器械-消毒剂效果验证方案

..思悦科技发展消毒剂验证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日期: 日期: 日期:页脚文件编号:3 技.PZ.19-131 概述 2 验证目的 3 验证容 3.1 采样时间 3.2 采样方法 3.3 检测方法 3.4 检测记录 3.5 检测结果 4 验证结论目录版本/更改:A/04文件编号:3 技.PZ.19-13版本/更改:A/0验证小组组长姓名消毒剂验证方案职务/职称部门具体工作 容组员1 概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手工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手部卫生达不 到要求,含菌量较高,当手触到产品时,手上大量的细菌也会随着手传播到产品上,造 成产品污染。

因此,要对手的卫生进行有效控制并验证,对手部进行消毒杀菌的有效方 法,以保证实现在正常条件下,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菌医疗器械产品。

公司手消毒使用 含 0.1%的笨扎溴铵和 75%的酒精;接触产品的器械使用 75%酒精。

2 验证目的制订本方案目的在于分析评价操作人员手的卫生状况对产品带来初始污染的影响, 以确认最佳消毒剂、消毒间隔时间及消毒剂更换周期。

3 验证容3.1 采样时间:分四次采样,第一次在洗完手后立即采样,第二次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第三次在连续工作 2h 后采样,第四次在连续工作 4h 后采样。

3.2 采样方法:对生产人员手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泡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双手指曲面,从 指根到指瑞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 ,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签,将 棉签放入 10 mL 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送检。

3.3 检测方法:将已采集的样品在 6h 送检,将供试剂(不同倍数稀释液样品)分别注入 2 个培养4文件编号:3 技.PZ.19-13版本/更改:A/0皿(每皿各 1ml),每 1 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 15ml,混匀,凝固后,与 30-35℃倒置培养 72 小时,计数。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2)3.4 检测记录:对生产人员连续三天进行监测,选不同工序五人进行检测。

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消毒剂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公司手消毒使用含0.1%的笨扎溴铵和75%的酒精;医用手套及接触产品的器械使用75%酒精。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方法如下: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瑞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3检测方法:3.1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份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教。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平板上菌落数x稀释倍数细菌总数(cfu/cm2)=采样面积3.2致病菌的检侧:3.2.1金黄色荀萄球菌检讲:(1)增菌、分离取采样液lmL,接种于5mL SCDLP液体培养基中,于36℃±1℃增渭24h。

取l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

(2)观察菌落特征:在血珠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金黄色、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成荀萄状排列的球菌。

(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触酶、葡萄糖发酵、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者即为金黄色菊萄球菌。

l)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于36℃±1℃培养24h,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

2)血浆凝固试验:①玻片法:沽净玻片一端滴一滴灭菌生理盐水,另一端滴一滴血浆.用白金耳挑取菌落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匀,5m内观察有无固体颗粒状物,若血桨出现凝块,生理盐水均匀浑浊为阳性,两者均混浊为阴性。

②试管法:吸取1:4新鲜血0.5mL,放在灭菌小试管中,再加入等量待检菌24h肉汤培养物,混匀后放入36℃±1℃孵箱中.同时以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肉汤培养物作对照,每30s观察一次,6h内出现凝块者为阳性。

(完整版)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完整版)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目录1. 引言 (3)1.1 概述 (3)1.2 验证目的 (3)1.3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 (3)略1.引言1.1概述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洁净车间包括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器具均应进行消毒,消毒效果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前必须验证消毒方法的适应性和消毒效果。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1.2确保洁净区按照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能够达到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1.3 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1.3.11.3.21.3.2.1验证委员会职责1.3.2.1.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1.3.2.1.2负责协调验证的各项工作,保证本方案规定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1.3.2.1.3负责验证数据及方法审核;1.3.2.1.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1.3.2.1.3负责再验证周期的制定;1.3.2.1.6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1.3.2.2生产管理部职责1.3.2.2.1制定验证方案;1.3.2.2.2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1.3.2.2.3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并作好记录,收集、归纳并评估结果。

1.3.2.3质量管理部职责1.3.2.3.1制订验证确认检测项目;1.3.2.3.2负责取样、检验并出据检验报告;1.3.2.3.3确定验证周期。

1.3.2.4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生产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消毒剂。

2. 相关文件3.1 操作方法待生产结束后按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对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进行清洁、消毒后分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以确定消毒的效果。

选择操作间的墙面、地面、操作人员手部、设备外壁以及操作台最难清洁的地方作为取样点。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设计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设计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一早起床,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心情格外舒畅。

今天,我要写一份关于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的方案。

想到这里,我立刻精神抖擞,开始梳理思路。

1.消毒剂选择杀菌能力:选择具有高效杀菌能力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酒精等;安全性:选择对人体和环境相对安全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等;便捷性:选择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的消毒剂,如酒精、碘伏等。

2.消毒效力测试方法平板计数法:将消毒剂作用于微生物平板,观察杀菌效果;环境模拟法:模拟实际环境,将消毒剂作用于物体表面,观察杀菌效果;动物实验法:对动物进行消毒处理,观察其抗感染能力。

3.消毒效力评价指标杀菌率: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消毒速度:消毒剂达到杀菌效果所需时间;持久性:消毒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杀菌效果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消毒剂的有效期验证。

消毒剂的有效期关系到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我们需要对其有效期进行严格测试。

1.有效期测试方法加速试验法:将消毒剂置于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观察其性能变化;实际储存法:将消毒剂储存在实际环境中,定期检测其性能;质量变化法:通过检测消毒剂的质量变化,判断其有效期。

2.有效期评价指标性能稳定性: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保持性能不变的能力;安全性: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有效期:消毒剂保持杀菌效果的时间。

1.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需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和适用场景;按照说明书使用,确保消毒效果;注意消毒剂的安全存放,防止误食、误用;使用后对环境进行清洁,避免污染。

2.消毒剂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上常见的消毒剂品牌和产品;比较不同品牌消毒剂的价格、性能和售后服务;选择性价比高的消毒剂。

3.消毒剂推广与应用加强消毒剂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消毒剂的认识;针对不同场景,推广合适的消毒剂产品;政府部门加强对消毒剂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至此,一份完整的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终于完成。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感到十分欣慰。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验证方案要点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验证方案要点

1.概述2.验证范围3.验证目的4.验证参考文件5.验证小组名单6.验证小组职责7.验证内容8.结论与评价9.再验证周期1.概述1.1.本公司的洁净区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拟定用于洁净区表面消毒的有三种消毒剂:75%乙醇、0.1%新洁尔灭溶液、2%甲酚皂溶液。

本次验证方案将选用以上3种消毒剂分别进行验证试验。

1.3.作用对象一样的消毒剂每月轮换使用,避免表面微生物产生耐药菌株。

在利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利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的不少于5分钟。

1.4.为了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力,通过实验室考察部分和现场考察部分分别进行验证。

实验室考察部分,定量悬浮试验法适用于浸泡或液封方式的消毒方法;表面实验法适用于擦拭或喷洒方式的消毒方法。

洁净区设施表面材质有不锈钢、镀锌板及玻璃三种,故表面试验法选用不锈钢载片、镀锌板及玻璃载片模拟洁净区设施表面进行验证试验。

现场考察试验部分选择冻干车间的配液间(C级洁净区)、灌装间(A/B级洁净区)、灌装间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前和消毒后分别进行取样,测定其微生物数量。

1.5.A/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需经0.22pm除菌过滤。

2.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区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地漏、推车、桌椅等表面以及操作人员双手(手套)的消毒等。

3.验证目的通过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的确认,科学制订消毒程序,以保证各洁净级别的操作间及设备外表面、人员手部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消毒能够达到消毒防止污染的效果。

4.验证参考文件《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现代医药工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与验证技术》。

5.验证小组名单6.验证小组职责7.验证内容7.1.验证前参与实施验证的人员必须已经接受本方案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见附表1。

消毒剂效力验证方案

消毒剂效力验证方案

分发号:消毒剂效力验证方案目录1.概述2.验证目的3.验证人员4.验证内容4.1 验证准备4.2 中和剂毒性和效力试验4.3 消毒剂最佳消毒杀菌效果的时间确认4.4 消毒剂效力特性试验4.5 表面试验确认5. 偏差分析6. 再验证周期7. 最终评价及验证报告8. 验证记录9. 时间进度表分发号:1.概述: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评价,是以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后,测定残留的微生物数量,以杀灭率表示结果,对消毒剂杀灭效果进行评价。

为了准确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在消毒试验中要求选择加入适当的中和剂。

中和剂的作用就是不仅能及时中止消毒剂的杀菌作用,而中和剂本身及其与消毒剂的反应产物应对微生物无抑菌或杀菌作用,且对微生物的生长无影响。

2. 验证目的:通过特定的微生物与某消毒剂在规定的使用浓度下,接触规定的时间后,对微生物进行培养计数,考察消毒剂的消毒、杀菌效果。

3. 验证人员:4. 验证内容:4.1 验证准备:试验均需在百级层流保护下进行验证试验。

4.1.1 试验所用消毒剂:4.1.2试验所用菌种:所用菌种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所检定所提供。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胞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株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4.1.5菌液制备:4.1.5.1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经33℃培养23小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肉汤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约10-5~10-7之间,约为50~100cfu/ml,备用。

4.1.5.2将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经33℃培养23小时的生孢梭菌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分发号:的培养物1ml,加9ml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10-5~10-7之间,约为50~100cfu/ml,混匀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因为消毒体系中残留的消毒剂,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可导致对杀菌效果偏高的错误判断,甚至产生假阴性结果。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可排除残留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从而使试验获得正确结果。

中和法是指在消毒剂与微生物作用到达规定时间的终点时,取样加于适宜种类和浓度的中和剂中,将残留消毒剂迅速中和,使其不再持续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本试验中所使用的中和剂必须既能有效抑制消毒剂的杀菌性(中和剂的效力试验)同时又不削弱微生物活力的恢复(中和剂的毒性试验)。

②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用稀释剂将试验菌制成5×105~5×106cfu/ml的的菌悬液备用。

准备无菌试管6支,按表一试验操作步骤表分组进行操作。

各组试昝充分震荡放置于振荡器震荡至少20秒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然后移取Iml混合液到平皿中做平皿计数,轻轻转动平皿以使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散开来,每组做两皿平皿,并做好标记。

平皿在层流台下吹干,倒置于37℃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

具体结果见附件一中和剂中和效力评估测试记录表一中和剂效力、毒性确认试验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分组试验操作试验目的试验结果判断A 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稀释液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消毒剂对试验菌有无杀灭或抑制能力。

应无试验菌生长或极少数菌落生长B 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残留消毒液被中和后受到消毒剂作用后的试验菌是否能恢复生长。

B组菌落数比C、D、E组少,并符合下列要求:A组平均菌落数 B组平均菌落数0 >5X(1~10) >X+5Y(>10) >Y+0.5YC 4.5ml中和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 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中和剂是否抑菌。

D 4.5ml中和产物液+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 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观察中和产物,或未被完全中和的残留消毒剂对试验菌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影响。

E 4.5ml稀释液+0.5ml菌悬液作用10min 取0.5ml作用液 4.5ml稀释液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作为菌数对照F 分别吸取1ml中和剂和1ml灭菌0.9%氯化钠溶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作阴性对照应无菌落生长备注若菌落太多不能计数,则移取1ml上述混合物,到9ml灭菌注射的生理盐水中(稀释10倍),充分振荡后再移取1ml做平皿计数。

试验结果符合上述所有条件,所测中和剂才可判为合格。

3.3消毒剂杀菌效率确认(定量悬浮试验)。

3.3.1 原理将定量的细菌悬液加入消毒剂溶液中,作用一定时间。

去除残留的消毒剂影响后,以上液定量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经培养后计算其菌落数。

与未经消毒剂作用的对照菌液平板计数相比较,计算出杀菌效率。

3.3.2菌悬液的制备用第三代的菌悬液按1:10用9ml的稀释剂稀释5次,计数培养,大约70-80之间,以获得10-4-10-6数量级的菌悬液。

将最终稀释的10-4、10-5、10-6三个数量级,即三个稀释梯度的菌悬液,各取2份1ml 均匀接种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计数。

将涂布的6块平板在37℃进行培养,7天后进行读数,以确认稀释浓度。

3.3.3试验方法:4.5ml消毒剂+0.5ml菌悬液,作用10min,取0.5ml作用液,加到4.5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吸取1ml最终作用液于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白色念珠菌23~28℃培养72 h后计数,其它菌液30~35℃培养48 h后计数。

记录每个梯度1.0ml样品的菌落数(a1,a2),a和a1的平均值都应处于30-300CFU之间。

记录结果见附件二3.3.4阳性对照:用稀释剂代替消毒剂,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

计算每一种挑战菌种的Log下降值,并记下消毒剂的浓度和各自的接触时间。

3.3.5杀灭对数值计算杀灭对数值(KL)=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对数值-试验组活菌浓度对数值3.3.6判定标准消毒剂对挑战菌的杀灭对数值≥3 判为合格。

3.3.7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符合接受标准,即在一定的接触时间内,消毒剂能够使挑战菌水平下降99.9%(下降3个对数单位),则表明消毒剂能够进行日常消毒使用3.4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现场考察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3.4.1采样计划汇总表3.4.2试验操作程序(1)随机取物体表而(设备表面、台面、门等),用规格板标定2块面积各为25cm 2的区块,一供消毒前采样,一供消毒后采样。

(2)消毒前,将无菌棉拭于含5ml 中和剂试管中沾湿,对一区块涂抹采样,横竖往返各8次。

采样后,将棉拭采样端剪入原中和剂试管内,漩涡混合仪震荡20s 或振打80次,作为消毒前样本。

(3)将配置好的消毒剂喷雾或涂擦于物体表面,保持湿润10分钟进行消毒。

消毒 后,将无菌棉签拭于中和剂试管中沾湿,并于试管壁上挤干后,对消毒区块涂抹采样, 横竖往返各8次。

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签拭采样端剪入原中和剂试管内,漩 涡混合仪震荡20s 或振打80次,作为消毒组样本。

擦拭法取样示意图(4)试验结束后,将用过的同批次中和剂各1.Oml 接种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

每份吸取1.Oml ,以琼脂倾注法接种平皿,每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放37℃恒温箱中培养48h ,观察最终结果。

(5)计算杀灭对数值。

杀灭对数值N=lg 消毒前平均菌落数 -lg 消毒后平均菌落数。

(6)判定标准消毒剂杀灭对数值≥3 判为合格。

(7)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符合接受标准,即在一定的接触时间内,消毒剂能够使菌落数水平下降99.9%(下降3个对数单位),则表明消毒剂能够进行日常消毒使用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4.1异常情况处理程序4.1.1日常监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消毒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4.2偏差或变更说明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和异常必须详细记录和说明,并经过调查分析和处理。

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质量保证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领导小组核对。

验证领导小组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确认该再验证周期。

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5.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5.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5.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5.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

6、再验证周期6.1质量保证部根据验证结果确定再验证周期。

6.2当环境监控的结果出现偏差时,应重新评估目前使用的消毒剂,必要时更换消毒剂的品种以及调整消毒剂的使用周期。

新消毒剂使用前均需经效果验证后方可使用。

附件一中和剂中和效力评估测试记录1.1.工作菌液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11.2工作菌液大肠埃希菌为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11.3工作菌液为铜绿假单胞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21.4 工作菌液为伤寒杆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31.5工作菌液为枯草芽孢杆菌时,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第1组无菌生长,或仅有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数比第1组菌落数多,但比第3、4、5组菌落数少;第3、4、5组有相似菌落数生长,其每组间菌落数是误差率不超过15%;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