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12《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2给物体分类-导学案-冀人版(2017)

给物体分类
【学习目标】
1.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2.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
1.用多种感官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认识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怎样给水果蔬菜分类?
2.货架上的商品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
3.可以按照什么给物体进行分类?
4.物体有什么外部特征?
5.书包里的物品如何分类会使我们很快找到呢?
二、达标检测
1.同学们能根据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对果蔬进行分类。
2.物体分类是___的重要方法。
3.分类就是根据___把物体进行分类。
4.除了按___分类,还可以按物品的___进行分类。
5.什么是分类?。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9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9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9 给物体分类》是冀人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对物体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一)教材地位本课时在科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面“认识物体”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物体分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和生活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材内容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玩具、文具、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不同特征。
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可以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分类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方法,培养分类能力。
(三)教材特点1. 联系生活实际教材选取的物体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方法引导教材通过问题引导和活动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 强调实践操作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物体进行分类,在实践中加深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名称、形状、颜色等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对物体特征的感知能力。
但对于如何系统地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分类标准的选择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
(二)认知能力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善于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具体的操作来学习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和培养。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给物体分类 冀教版

到二个果蔬
师:果蔬凌乱太难找,怎样才能找的又快又全?Leabharlann 板书:给物体分类学生:摆放整齐
分类分类
探究与发现
给果蔬分类
1掌握观察方法
教师给出活动的目的(PPT):观察果蔬的外部特征,比较他们的不同。根据不同给果蔬分类,把分类结果画图或贴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看PPT了解活动的目的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活动目的
教师出示一个小组的果蔬特征的表格
3)学生们找果蔬的相同的地方,说一说想怎样分类?
小组内这个环节能说出果蔬的相同点,
说明对果蔬的特征了解并且为下个环节做铺垫。
4)小组给果蔬分类
老师在小组活动时进行巡视指导
4)学生们根据刚才的分类标准在小组内给果蔬分类,填写分类的表格
5)小组汇报,得出结论学生汇报小组内的分类结果,得出结论。给果蔬分类的方法有大小、颜色、形状、表面光滑程度、轻重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从考眼力的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究。然后提供丰富的果蔬,充分让学生观察,根据特征给果蔬分类。并运用所学知识会对周围的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考眼力游戏导入
师生谈话,喜欢游戏吗?做一下考眼力的游戏。
师:教师出示凌乱的果蔬图片,让学生找其中的一学生聚精会神的看图片,找果蔬分类
3能对物体的分类感兴趣,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了解科学分类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多种感官、从外观不同的角度对物体分类,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香蕉、黄瓜、荔枝、西红柿大小、橘子、芒果,菠
萝、苦瓜、西瓜,报告单。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2《给物体分类》冀教版.doc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科学知识目标: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
2、能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物体分类。
3、能简要描述探究过程、陈述结论,并与同学们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物体的分类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和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多种水果3、打卬的超市物品小图贴。
(让学生到黑板上分类帖)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一一脏乱的房间。
1、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2、教师打卬出房间物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
3、板书一一给物体分类。
活动一:创设情境,在分类的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一)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你们喜欢的小伙伴,你们瞧,有积木、皮球、还有橡皮泥呢!我们要和这些小伙伴共同走进美妙的科学世界,去认识大自然中很多美好的物体,如果你们很高兴就向老师招招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拿出一个有水果、蔬菜洞的纸箱(学生摸一摸,猜一猜)2、吹气球分类()3>最后延伸超市小贴图,帖黑板上。
1.你们看,老师把它们分别放在了你们的学具盘里,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能把这些小伙伴分分类吗?再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好吗?2.学生分小组活动3.学生反馈:(1)按材料分:把纸做的放在一起,塑料做的放在一起;(2)按颜色分:把红色的分在一起,黄色的分在一起,花的放在一块;(3)按形状分:把长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象柱子似的放在一块,球放在一起;(4)按大小分: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教师小结:你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问题驱动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小丽到超市买饮料,她发现一个现象:超市把饮料类的放在一块儿,水果类在一块儿,小食品类的放在一块,肉类的在一•块儿,蔬菜的在一块儿。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能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3、了解科学分类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能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小游戏——找不同
观察图片中的图形,找出两幅图中不一样的,说一说是哪方面不同。
总结:物体有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特点,观察物体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游戏——水果分类
将香蕉、苹果、西瓜、樱桃、橙子、黄瓜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按颜色:黄色、红色、绿色按形状:圆形、条形
我们发现根据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结果也不同。
2、项目:分一分
材料:各种颜色、形状的塑料片、纸片、木片共十块。
内容:观察物体的特征,制定分类标准给物体分类学生小组活动
交流展示:介绍本组的分类标准及结果按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按软硬分类……
(展示时注意指导学生发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3、拓展:帮小动物分类
老虎、鱼、蚂蚁、鸟、海豚、蝴蝶、大象可以怎样分类?
4、应用: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到分类
例如:商场、超市的货架,书桌的整理等。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物体 12 给物体分类》_2

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6根铅笔、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分类:出示按准备好的6支铅笔,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选择分类标准,给铅笔分类。
3、学生示范分类:学生上台展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
4、引导学生总结分类过程:(1)观察对象特征
(2)找出相同点和不同(3)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4)依据标准分类
三、拓展练习
1、提供8根小棒,让学生尝试分类。
2、全班交流。
四、小结全课
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

一年级科学教案——给物体分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物体,如水果、文具、玩具等,用于教学演示。
2. 学生准备自己的学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物体,如水果、文具、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学具,互相观察。
二、探究与发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实践与操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物体,学生独立进行分类。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分享分类的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分类的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5分钟)教学内容:1. 学习物体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学习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物体之物体分类》教案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物体之物体分类》教案第一课时物体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物体分类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具准备:各种物体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高兴,还给你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二、小组活动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
3、想一想。
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
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要求a) 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行区分。
b) 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c) 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
d) 在教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相同的形体。
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1、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2、小游戏:找朋友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4、数学练习卡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是为我到康平送教下乡而进行的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