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1. Holliday-Segar公式:
补液总量(ml)= 100ml/每千克体重/天× 体重(kg)
这是最常用的儿科补液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体重大于10kg的情况。
2.同时考虑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公式:
补液总量(ml)= 1000ml/m²/天× 体表面积(m²)
体表面积可以根据Du Bois公式计算:
这个公式适用于儿童体重在10kg以下或者肥胖儿童。
3.考虑液体丢失量的公式:
补液总量(ml)= 润肠液体需求 + 皮肤液体需求 + 应急液体需求 + 输液需求
a.润肠液体需求:
这是指儿童口服补液的液体需求。
根据润肠剂包装上的说明计算。
b.皮肤液体需求:
一般情况下,每天的皮肤失水量为60-100ml/m²/天。
根据体表面积
计算。
c.应急液体需求: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腹泻、高热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应急
补液。
d.输液需求:
如果儿童体液丢失较多,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输液速率和时间。
这些是一些常用的儿科补液计算公式,但是具体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补液,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补液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儿童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一文掌握:13 类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一文掌握:13类儿科常用计算公式1.尿量每日尿量(mL)=(年龄-1)×100+4002.体重1~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0岁:体重(kg)=年龄(岁)×3+23.身高2~10岁身高(cm)=(年龄× 6.5)+764.胸围胸围(cm)=头围+年龄-15.血压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mmHg)=2/3收缩压6.呼吸、脉搏7.体表面积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 1.05儿童体表面积(m2)=0.007184×身高(cm)0.725×体重(kg)0.425儿童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8.液体疗法1周内新生儿血浆渗透压=5+ 1.86×血清钠(mmoL)+ 2.8×尿素氮(mg/dL)+葡萄糖(mmol)÷185%碳酸氢钠(mL)=(-BE)×0.5×体重(kg)5%碳酸氢钠(mL)=[22-实际碳酸氢盐(mmol)]×0.5×体重(kg)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需水量(L)=0.6×体重(kg)×[(患儿血清钠mmol/L÷140)-1]低钠血症所需钠mmol=[130-测得血钠(mmol/L)]×体重(kg)×0.3所需3%氯化钠(mL)=[(125-血清钠)mmol/L×0.6×体重(kg)]÷0.5注:3%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mL提高血钠10mmol/L。
9.阴离子间隙-)]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10.生理需要量11.泌尿系统肾衰指数=[尿钠(mmol/L)×血浆肌酐(μmol/L)]÷尿肌酐(μmol/L)滤过钠排泄分数=尿钠(mmol/L)×血浆肌酐(μmol/L)÷血清钠(mmol/L)尿肌酐(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肌酐(Cr)×每分钟尿量(mL/min)÷血Cr浓度Schwartz计算公式测算CCr=身高(cm)÷血Cr(μmol/L)×K值注:K值2岁以下为39.8,2~12岁为48.6矫正GFR(肾小球率过滤)=实际GFR× 1.73÷小儿体表面积(m2)12.2岁以上气管导管内径和深度说明:有囊导管比无囊导管内径小0.5~1mm(号),婴幼儿一般选择无囊导管,年长儿选择有囊导管,经鼻插管深度比经口增加约3cm。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1. Clark公式
Clark公式是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公式为:药物剂量
= 体重× 成人剂量 / 70。
其中体重的单位为千克,成人剂量的单位为
毫克。
这个公式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但主要用于体重超过10公斤的儿童。
2. Young公式
Young公式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公式为:药物剂量 = (年龄 + 1)× 成人剂量。
这个公式适用于体重超过10公斤的儿童。
3. Fried公式
4. Allon公式
Allon公式是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公式为:药
物剂量 = 体重× 年龄× 成人剂量 / 56、这个公式适用于体重超过
10公斤的儿童。
这些公式都是根据统计数据和临床实践总结得出的,但仍然存在一定
的误差。
因此,在使用这些公式计算药物剂量时,医生还需要根据具体情
况进行调整,比如考虑儿童的生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肝功能等因素。
此外,对于婴儿的剂量计算,通常使用婴儿的体重和年龄来确定。
婴
儿的体重通常以千克为单位,年龄以月为单位。
在计算婴儿的剂量时,需
要特别注意药物的稀释和给药方式,以确保婴儿能够安全地接受药物治疗。
总结起来,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包括Clark公式、Young公式、Fried公式和Allon公式等。
这些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参考,但医
生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调整,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一、计算年龄
1、按月计算:实际年龄=出生年份的实际月份减去该年月份
2、按天计算:实际年龄=出生日期的实际天数减去该年的当前日期
二、体重计算
1、体质重:体质重=155cm-60cm×(体重/身高)
2、全身总脂肪:全身总脂肪=体质重×体脂肪率
3、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4、标准体重:标准体重=身高-105
三、身高计算
1、平均身高:平均身高=([父母身高的平均值+0.5X(父亲身高-母亲身高)]*0.9+[父母身高的平均值-0.5X(父亲身高-母亲身高)]*0.1)/2
2、进行判断:当年龄(岁)-当前身高(厘米)<5时,身高可以正常发育,否则身高发育减退,需要进一步观察。
3、身高评估:
(1)正常曲线:50%-90%
(2)落后曲线:10%-50%
(3)垂后曲线:<10%
四、腹围计算
1、腹围指数:腹围指数=腹围(cm)/胸围(cm)、腰围(cm)的平均值
2、腹围判断标准:
(1)正常腹围:腹围指数=0.35-0.5
(2)超重腹围:腹围指数=0.5-0.8
(3)肥胖腹围:腹围指数>0.8
五、血压计算
1、血压计算:
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60)/1.2
2、血压判断标准:。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2~12岁:体重=年龄2+8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2、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2/3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100~110=500~550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执业医师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2~12岁:年龄X2+8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前3个月等于后9个月),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前3个月与后9个月都增长6cm,故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
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以后超过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5.牙齿:12个月后尚未出牙视为异常,2.5岁出齐。
两岁内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恒牙6岁萌出称六龄齿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后囟生后6-8周闭合;骨缝生后3-4个月闭合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粉4.4克加温开水30ml,或8.8克加60ml(重量比为1:7)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为100kcal/kg,每日需水150ml/kg。
一般市售婴儿配方奶粉1g供能5kcal,则婴儿每日需配方奶粉20g/kg;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故婴儿需8%糖牛奶100ml/kg。
如一名3月大婴儿,6kg,每日需8%糖牛奶600ml,每日需水900ml,除去全牛奶外,还需分次供水300ml。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 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身高公式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身高公式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身高公式身高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儿科医生常常需要通过计算公式来判断儿童的正常生长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儿科身高计算公式。
1. T>2年以上儿童身高估计公式(仅适用于白种人)在使用此公式时,需先计算出儿童的骨龄(Bone Age)。
身高(cm)= 4.051 ×骨龄(岁) + 64.705这个公式主要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儿童,且仅适用于白种人种群。
当然,对于其他种族的儿童,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
2. 0~36个月婴幼儿身高百分位公式(男性)对于0到36个月的男性婴幼儿,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身高的百分位数:身高百分位 = (身高 - 平均身高) / 标准差其中,平均身高和标准差的数值可以根据相关儿童生长曲线表来确定。
3. 0~36个月婴幼儿身高百分位公式(女性)对于0到36个月的女性婴幼儿,我们可以使用和男性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身高的百分位数。
4. 身高预测计算公式(5岁及以上儿童)对于5岁及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估计成年后的身高:男性:预测身高(cm)= (父亲身高 + 母亲身高 + 13) / 2女性:预测身高(cm)= (父亲身高 + 母亲身高 - 13) / 2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父母身高的平均值来预测孩子的成年身高。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身高的单位必须一致(cm或英寸)。
总结:儿科学计算公式对于评估儿童的身高发育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公式,医生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生长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这些身高计算公式仅作为参考,因为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是独特的,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准确评估儿童的身高发育,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在临床上进行综合判断。
在使用这些计算公式时,请尽量寻找相关研究或者专业指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儿科医生或专业人士应该才能够更好地解读和应用这些公式。
2020年医用临床儿科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

2020年医用临床儿科常用计算公式(完整版)为了记住儿科临床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提醒:公式只是参考,临床是有变化的。
1. 尿量每日尿量(mL) = (年龄-1) ×100 + 4002. 体重1~6 岁:体重(kg) = 年龄(岁) ×2 + 87~10 岁:体重(kg) = 年龄(岁) ×3 + 23. 身高2~10 岁身高(cm) = (年龄×6.5) + 764. 胸围胸围(cm) = 头围+ 年龄-15. 血压收缩压(mmHg) = 80 + (年龄×2)舒张压(mmHg) = 2/3 收缩压6. 呼吸、脉搏7. 体表面积体重≤30 Kg 儿童体表面积(m2) = 体重(kg) ×0.035 + 0.1体重>30 Kg 儿童体表面积 (m2) = [体重(kg)-30] ×0.02 + 1.05儿童体表面积 (m2) = 0.007184 ×身高(cm) 0.725 ×体重(kg)0.425儿童体表面积 (m2) = 0.0061×身高(cm) + 0.0128 ×体重(kg) -0.15298. 液体疗法1 周内新生儿血浆渗透压= 5 + 1.86 ×血清钠(mmoL) + 2.8 ×尿素氮(mg/dL) + 葡萄糖(mmol) ÷185% 碳酸氢钠(mL) = (-BE) ×0.5 ×体重(kg)5% 碳酸氢钠(mL) = [ 22-实际碳酸氢盐(mmol)] ×0.5 ×体重(kg)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需水量(L) = 0.6 ×体重(kg) ×[ (患儿血清钠mmol/L÷140) -1 ]低钠血症所需钠mmol = [ 130-测得血钠(mmol/L) ]×体重(kg) ×0.3所需3% 氯化钠(mL) = [ (125-血清钠) mmol/L ×0.6 ×体重(kg) ] ÷0.5注:3% 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mL 提高血钠10 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儿科常用计算公式
、
1.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6×=(月龄-6)×;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6kg),1岁时为3倍(9kg);2岁时为4倍(12kg);2~12岁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年龄×2kg+8kg.
2.小儿身高计算公式
足月胎儿出生时平均身高50cm;6个月以内小儿身高=出生身高+月龄×;7~12个月小儿身高=出生身高+月龄×岁时小儿身高75cm;2岁小儿身高85cm.
3.小儿药物计算方式
按体重计算,按年龄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
按年龄计算:给药剂量=年龄×g或mg/岁计算。
按体重计算法:每次或日给药剂量=体重(kg)×mg(g)/kg.
按体表面积计算法:<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