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1为政以德(教师版)

合集下载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同步练习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同步练习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D、富.之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于颛臾..而附益之 D、季氏将有事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的来源与孔子的言论无关的一项是()A、祸起萧墙B、舍本逐末C、分崩离析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一课为政以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一课为政以德含答案

错误! 第一课为政以德在人们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个性沉稳、天资聪颖、坚强固执的思想家。

他的灵魂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

读到“是谓大同”,你也许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于丹说:“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

”没有色彩,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够想象没有这位哲人的世界吗?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聆听先贤的教诲,沐浴经典的光辉。

错误![课标要求] 1.背诵2.1、2。

3、13.6章和16.1章中“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 耻;节用而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 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的为政者的基本素 质是什么. [发展要求] 1.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沦为平民。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很出色。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系统地从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习。

他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三十而立”,自30岁开始,他独立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创办了私学,开始收徒讲学。

相传,他的弟子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

高中 一 为政以德论论语名师导航 选修 试题(共8页)

高中 一 为政以德论论语名师导航 选修 试题(共8页)

一为政以德名师(mínɡ shī)导航内容感知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伦有序、重礼、融洽、和谐的社会,因此他要求以德治国。

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一共之〞,统治者只要实行德政,就能受到人民拥护。

为此,孔子反对对人民进展横征暴敛和严刑杀戮:“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认为,“德〞不仅可以调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内部的关系,甚而至于可以用来处理邦国之间的关系:“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那么安之。

〞根底梳理一、重要字词1.字音字形颛.臾〔zhuān〕社稷.〔jì〕虎兕.出于柙.〔sì〕〔xiá〕龟玉毁于椟.中〔dú〕聚敛.〔liǎn〕偃.〔yǎn〕2.通假字居其所而众星一共..之〔通“拱〞,环抱,环绕〕道.之以政〔通“导〞,训导〕道.HY之国〔通“导〞,治理〕无乃尔是过与.〔通“欤〞,语气词〕3.重要词语齐.之以刑〔整治,HY〕有耻且格.〔至,来。

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子适.卫,冉有仆.〔适:往,到。

仆:驾驭(jiàyù)车马,赶车〕子曰:“庶.矣哉!〞〔众多〕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增加〕年.饥,用缺乏,如之何(收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亲近〕使民敬、忠以劝.〔努力〕举.善而教不能,那么劝〔任用〕尚.德哉假设人〔崇尚〕4.词类活用曰:“富.之。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裕〕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敬.事而信.〔敬: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信:名词活用为动词,遵守信誉〕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来〕既来之,那么安.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5.成语积累既来之,那么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排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高二语文:《论语》之《为政以德》课后练习苏教版(通用)

高二语文:《论语》之《为政以德》课后练习苏教版(通用)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累积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A、庶民遮盖摭拾...C、案牍渎职..甘蔗.B牛犊买椟还珠..、颛臾吉祥揣摩水流湍急....D 、郾城都江堰消声匿迹揠苗滋长....2、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助)...、齐之以刑(齐全)使民敬、忠以劝(努力)B..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以内(宫门照壁)....、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怪)D..3、以下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同样,③④同样B、①②同样,③④不一样C、①②不一样,③④同样D、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4、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羿善射举善而教不可以、富之C..D.)民无信不立.季氏富于周公.5、以下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①曰:“富之。

” ②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 / ②④ / ⑤⑧/ ⑥B、①④⑦ /②③⑥ /⑤⑧C、①②⑤ / ③④⑦ / ⑥⑧D、①④⑤ /②③⑧ /⑥⑦6、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A..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7、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B)8、以下句子停留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无乃 / 尔是 / 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 是过/ 与D、无乃 / 尔/ 是/ 过与9、以下各句句式与其余三句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兵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以下成语的根源与孔子的言论没关的一项为哪一项(B)A、祸起萧墙B、因小失大C、土崩瓦解D、既来之,则安之1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首创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为政以德》同步练习

《为政以德》同步练习

《为政以德》同步练习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lùn)仆人(pú)何以伐为(wéi)B.社稷(jì) 颛臾(zhuān) 买椟还珠(dú)C.虎兕(sì) 大禹(yǔ) 分崩离析(bènɡ)D.后羿(yì) 聚敛(jiǎn) 偃仰啸歌(yǎn)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求!无乃尔是过与D.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区别B.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离开C.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劝:努力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若:像,如同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4)子为政,焉用杀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相同,(3)和(4)不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不同5.《论语》这部书是_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是记录______时期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全书共__________篇;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方面。

宋代朱熹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编为“四书”。

6.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民无信不立。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

(3)________,则安之。

(4)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一课+为政以德+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一课+为政以德+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课 为政以德⊙第二课 克己复礼⊙第三课 待贾而沽⊙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一课为政以德在人们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个性沉稳、天资聪颖、坚强固执的思想家。

他的灵魂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

读到“是谓大同”,你也许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

于丹说:“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

”没有色彩,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你能够想象没有这位哲人的世界吗?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走进《论语》,聆听先贤的教诲,沐浴经典的光辉。

[对应学生用书P1]1.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沦为平民。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很出色。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系统地从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习。

他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三十而立”,自30岁开始,他独立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创办了私学,开始收徒讲学。

相传,他的弟子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

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课标要求] 1.背诵2.1、2.3、13.6章和16.1章中“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 耻;节用而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 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的为政者的基本素 质是什么。

高中语文第1课为政以德活页规范训练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1课为政以德活页规范训练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1课为政以德活页规范训练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第1课为政以德活页规范训练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语(lùn)仆.人(pú)何以伐为.(wéi)B.社稷.(jì) 颛.臾(zhān)买椟.还珠(dú)C.虎兕.(ì) 大禹.(yǔ)分崩.离析(bènɡ)D.后羿.(yì) 聚敛.(jiǎn)偃.仰啸歌(yǎn)解析A项“论〞应读“lún〞。

C项“崩〞应读“bēnɡ〞。

D项“敛〞应读“liǎn〞。

答案 B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求!无乃尔是过与D.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解析A项“共〞通“拱〞,环抱,环绕;B项“道〞通“导〞,治理;C项“与〞通“欤〞,语气词。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3分)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区别B.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离开C.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劝:努力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若:像,如同解析A项格:至,来。

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B项去:去掉。

D项若:指示代词,这。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1)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4)子为政,焉.用杀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相同,(3)和(4)不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不同解析(1)于:在,介词。

(2)于:向,介词.(3)焉:什么,代词。

(4)焉:哪里,副词.答案 D.《论语》这部书是_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是记录______时期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全书共__________篇;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方面。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含答案)

第一课 为政以德 学案(含答案)

第一课为政以德学案(含答案)第一课第一课为政以德为政以德1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生平言论的汇集,对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都有许多深刻.精辟的见解,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当今,论语也有“东方圣经”之称。

孔子在立身处世.治学修身.为政治国等方面的理论和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他的“尚德”思想对于青年学子锻造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勤奋.自强不息.仁厚博爱的品格,温.良.恭.俭.让的优雅气度,将有很大帮助。

2关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先秦时有“六艺”学习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配有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中称为“六经”此“经”与后来的“经”不同。

西汉时尊儒,将儒家经典称为“经”,设“五经博士”研究传习,由于“乐”失传,所以称“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东汉时加论语孝经,成为“七经”。

唐时,将礼分成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将“春秋三传”列入“七经”之中,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称“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后又增加论语孝经尔雅,成为“二经”。

宋时又加孟子,成为“三经”。

清代有三经注疏,将原文及前人的注疏合刻,成为儒家经典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

南宋朱熹又将“三礼”合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章,加上论语孟子称“四书”,又将易诗书礼春秋称为“五经”,加以“章句”注疏.“集注”综合前人评价,成为“四书五经”。

3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1字音识记1冉有仆p2道千乘shn之国3龟玉毁于椟d中4则将焉用彼b相矣5固而近于费b6邦分崩bn离析而不能守7必偃yn8江山社稷j2重要词语1齐之以刑整治,整顿2有耻且格至,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才能信任(统治者)。】
C.无乃尔是过与?【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如果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贵呢?如果百姓不富足,您又怎能一个人富足呢?】
8.【A应为“而且会心悦诚服地归顺”,C应为“老百姓信任他(统治者)”,应为“这恐怕要责备你们吧!”】
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
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
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是君子就得像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5.B【①介词,②用;连词,表目的,来;③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子欲善而民善矣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⑸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⑺,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身正/虽令不从
⑻,。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
⑼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孝慈,则忠
《<论语>选读》课课练01为政以德【教师答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


⑵道之以政

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中]


⑶无乃尔是过与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子
活用类型
句子
活用类型
⑴齐之以刑
形作使动
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
疑宾前
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政以德何以伐为B.既富矣,又何加焉既来之,则安之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敬事而信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B【A动词,治理/句开语气助词,表疑问,呢;B均为时间副词,已经或…之后;C动词,信任/动词,守信;D连词,表假设,如果/副词,一定】
6.C【C,于是,就,其余为连词,却】
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如之何其彻也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俱不得其死然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A【表反问语气,…呢;其余为第三人称代词,代人或代物】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D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制来整治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有很高的品格。】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
9.A【B应为“并且勤勉努力”;C这个人真是个君子,这个人真崇尚道德;D如果盲人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跌倒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政”措施的一项()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庶(众多)矣哉!
B.使(让)民以时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
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有若对曰:“盍(何不)彻乎?”
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
2.A【B使(役使,驱使),相(扶盲人走路的人);C攻(声讨,批判);D劝(勤勉努力)】
名作意动
⑵曰:“富之。”
形作使动
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
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形作使动
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
动词作使动
⑼既来之,则安之
形作使动
⑸于斯三者何先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民免而无耻
状后
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状后
⑷君子哉若人!
主语后置
⑸使民以时
状后
⑸尚德哉若人!
主语后置
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状后
⑹既庶矣,又何加焉
疑宾前
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状后
⑺于斯三者何先
疑宾前
⑻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⑻固而近于费
状后
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省略句
⑼季氏富于周公
状后
⑽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
⑽君孰与不足
疑宾前
⑾何以伐为
A.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B.①举善而教不能②足食,足兵,民信之
C.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①临之以庄,则敬②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
10.B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⑵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于斯三者何先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3.D【①量词,个、种、项;②…的人;③④名词后表停顿,不译】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没有羞耻心
不要脸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之)为
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动武
有事情
既来之,则安之
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下心来
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类型
句子
类型
⑴为政以德
状后
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状后
⑵道之以政
状后
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状后
⑶齐之以刑
状后
⑶临之以庄
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②使民以时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④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4.B【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按照;③连词,表并列,并且;④连词,表目的,来】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道之以政②则修文德以来之③是社稷之臣也④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