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考美学00037

合集下载

美学00037简答题+名词解释(史上最全吐血整理)笔记小抄

美学00037简答题+名词解释(史上最全吐血整理)笔记小抄

26.意象的生成: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两者合为一体就是意象。

(1)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和客体在审美状态下交融的动态心理过程(2)意象生成过程中,意向与想象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27.“悟”:(1)“悟”指的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主体在“悟”中终于克服了艺术品中符号与之间的矛盾,进而通过意象重建直接把握了其内在意蕴。

28.巫术说:(1)是20世纪一种关于艺术和审美发的理论,其主要依据是秦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

(2)这种学说认为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因巫术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29.席勒的《美育书简》(1)席勒的《美育书简》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在这部著作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26、审美意识:(1)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2)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等。

27、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1)这是西方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标志着作为审美邢台的诞生。

(1分)(2)罗森克兰兹把丑和美并列起来,认为丑不仅是美的陪衬物,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分)28、审美理解的多义性:审美对象的意义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

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不能通过逻辑推理.而必须通过直观来把握,因此其意义就显得含蓄而丰富。

29、以道制欲:“以道制欲”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主张。

(1分)所谓“道”,是指感性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原则,指“理”。

(1分)美育就是通过生命的原则去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

26.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时间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题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2分)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

00037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5.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多项选择题(完整版)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多项选择题(完整版)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费希纳,弗洛伊德,荣格,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牡丹亭》,《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生成性;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生成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艺术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超功利性;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诞)。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美学00037 第一章绪论 章节练习题

美学00037 第一章绪论 章节练习题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关系是()A.完全等同B.平行关系C.后者以前者为基础D.前者以后者为基础答案:D解析: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

分值:1.02.开启了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的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发展阶段,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开启了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他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主张美学思考应当超越美的具体事物去寻求“美本身”,即所谓理念。

分值:1.03.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65年B.1750年C.1745年D.1730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学科发展。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嘉通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分值:1.04.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A.感性学B.理性学C.逻辑学D.艺术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学科发展。

鲍姆嘉通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1750年,他出版了首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题为 Aesthetica,意为“感性学”,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

分值:1.05.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A.中江肇民B.花之安C.今道友信D.小尾郊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学科发展。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 1883 年从西文翻译的《维氏美学》出版,该书用“美学”一词翻译 Asthetik,对中国学界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一翻译被中国学界接受以后逐渐约定俗成,被沿用至今。

分值:1.06.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美的规律B.审美经验C.审美活动D.艺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学的研究对象。

黑格尔的《美学》一书第一卷一开始讨论美学名称时就认为美学应该是艺术哲学。

在他的美学体系中,虽然也研究美的本质,但只是指艺术美,在他看来,自然美缺少精神性,因而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

自考美学00037 单选题 1-7章全

自考美学00037  单选题 1-7章全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觉解)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界)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艺术境界)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00037美学题库

00037美学题库

1.结合实阴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

2.结合实例谈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4.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5.如何认识“味无可争”这一观点?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英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7.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入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8.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活动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9.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型。

10.试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11论述审美形态与语的关系。

12.试述审美形与文化的关系。

13.举例说明优忧和蟻高的关系。

14.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

15.论述丑成为特殊审姜形的原因。

16.论述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17.试述审美经验的理论发展过程。

18.分析审美经验的主盟特征。

19.试述审美经验各构成要家的特点和作用20.审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21.试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22.论述艺不意象的主要特征。

23.例说明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24.艺术意象是如何生成的?25.论述艺术局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26.试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27.结合我国古代美育思想说明育的基本行点。

28.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29.筒述美学史上对黄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性看法。

30.怎样理解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31.简述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32.简述美学学科的孕育和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33.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34.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35.简述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36.简述审美关系的特点。

37.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什么?38.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39.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40.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41.简述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42.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00037美学考点-名词解释

00037美学考点-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抽象:是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

艺术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

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人产生快乐,都有“娱乐”的功能。

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化育:主张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

00037《美学》笔记

00037《美学》笔记

00037《美学》笔记1.绪论1.美学的学科属性1.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的发展历史1.美学发展经过: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个阶段。

2.审美意识审美意识(识记):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3.美学思想1.美学思想(识记):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重点)(领会):1.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依靠具体的审美活动来体现,而是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4.美学学科1.美学创立的标志(识记):1.有专门、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2.有独立、区别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美学之父:鲍姆加通。

1750 年出版《美学》。

创立感性学(即美学),对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存在某些负面作用。

2.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应用)1.我们认为,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2.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如下理由: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2.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领会)(1)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立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2.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识记)1.美学是一种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1.代表人物:柏拉图。

2.代表思想:他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美本身,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美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卷(课程代码 00037)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意境所升华的是A.意象B.拟象C.物境D.情境2.“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起源B.本质C.功能D.特质3.在形式美的原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规律是A.整齐划B.对比调和C.均衡对称D.多样统一4.马克思指出:“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A.他律性B.有限无功利性C.自律性D.最高功利性5.原始人在身体上刻痕、刺纹、穿耳、穿鼻等装饰活动;属于A.固定装饰B.自我装饰C.自我修饰D.非固定性装饰6.中国古典美学中提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实质上都揭示了审美对象的A.实体性B.非实体性C.开放性D.非开放性7.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康德C.黑格尔D.马克思8.古希腊的悲剧常被称为A.人生悲剧B.命运悲剧C.性格悲剧D.社会悲剧9.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形成于A.古代社会B.中世纪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10.喜剧有两种基本形式,即A.暴露与歌颂B.滑稽与嘲笑C.讽刺与幽默D.揭露与批判11.审美理解的特点是A.直观性B.随意性C.非理性D.多义性12.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A.情感B.想象C.理性D.感知13.现代阐释学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伸的A.艺术作品中B.审美对象中C.社会生活中D.审美经验中14.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因素是A.感受力B.想象力C.观察力D.表达力15.最早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划分艺术形态的美学家是A.雅克・德里达B.苏珊・朗格C.阿尔贝・加托D.克莱夫・贝尔16.“期待视界”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A.先在结构 D.心理结构C.无意识结构D.潜意识结构17.梁启超认为,美育就是A.人格教育B.艺术教育C.趣味教育D.道德教育18.审美教育的实践基础是A.教育活动B.道德活动C.艺术活动D.审美活动19.在儒家的美育观中,实质上更强调A.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道德教化D.才艺培养20.与一般的教育方式相比,美育最显著的特点是A.诉诸感性B.化性起伪C.理性直观D.陶养性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包括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内在意蕴层D.意象世界层E.意境超验层22.从不同角度提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的某种本能的学者有A.德谟克里特B.博克C.达尔文D.弗洛伊德E.柏拉图23.从总体上来看,美学家们划分艺术类型的主要依据是A.艺术与现实的关系B.艺术与作者的关系C.艺术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D.艺术的起源E.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24.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他认为要体现这一原则,文艺就必须具有A.真实性B.形象性C.理解性D.想象性E.情感性25.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对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学家有A.蔡元培B.王国维C.梁启超D.宗白华E.李泽厚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小题。

第26、27小题每题3分,第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26.审美体验27.荒诞28.有意味的形式29.虚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0.简述意象的结构。

31.简述审美趣味的标准。

32.简述悲剧的特征。

33.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34.简述蔡元培的美育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3分,共26分)35.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36.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根据这段话,论述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2.C3.D4.C5.A6.C7.C8.B9.D 10.C11.D 12.A 13.D 14.B 15.C 16.A 17.C 18.D 19.C 2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BDE 22.ABCD 23.ACE 24.ABE 25.ABC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小题。

第26、27小题每题3分,第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26.(1)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独特精神状态。

(1分)(2)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

(2分)27.(1)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1分)(2)荒诞的本义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它的形式是怪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诞不真。

(2分)28.(1)克莱夫贝尔提出;(1分)(2)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1分)(3)意味指这种纯形式背后变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1分)(4)突出了审美本质,但脱离了人类实践和社会历史发展,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1分)29. (1)排除功利杂念,集中精神;(1分)(2)超越知性逻辑;(1分)(3)进入感性直觉的状态;(1分)(4)使日常的“自我”暂时隐退与丧失,却能在审美状态中以虛空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

(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0. (1)作为一种心理存在的审美表象系统。

(2分)(2)“意”指主体在审美时代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 “意”借“象”而成形。

(2分)(3)“象”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象”以“意”为自己的灵魂。

(2分)31.(1)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审美趣味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3分)(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要提高我们的审美趣味,就要提高我们的审美理想。

(3分)32. (1) 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分)(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与超越。

(2分)(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2分)33.(1)艺术鉴赏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品、悟。

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2分)(2)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奔的个性。

(2分)(3)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力对意境的感悟。

(2分)34.(1)蔡元培是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美学家,也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

(1分)(2)他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2分)(3)他十分推崇美育的价值,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党;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他把美育看成是提升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激发创造力的动力。

(3 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3分,共26分)35. (1)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2)在人生实践中,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使必然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3)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才成为现实的审美主体,对象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客体。

【评分参考】(1) (2) (3)各3分,意思相近也给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酌情加1~4分,共13分。

36. (1)从审美对象角度看,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与对象实际存在不发生利害关系。

(2)从审美主体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产生审美愉悦,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3)审美经验是一种非功利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

【评分参考】(1) (2) (3)各3分,视其与具体审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酌情加1~4分,共1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