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与美学
艺术设计与美学理论

艺术设计与美学理论艺术设计是通过美学理论为基础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与美学理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图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等等,都需要有艺术设计师的参与。
那么,什么是美学理论呢?美学理论是研究美、艺术、审美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它包含了一系列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概念,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美学理论的出现使我们对美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艺术设计则是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
艺术设计师需要了解美学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色彩、线条、形状、光影等等。
在艺术设计中,艺术设计师要通过这些要素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艺术设计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作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第一段至此结束,以下进行分论述]色彩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不同颜色的组合可以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服装设计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则代表着沉静和深度。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黄色的灯光可以给人带来温馨和舒适的感觉,而绿色的装饰可以带来清新和自然的氛围。
艺术设计师需要理解不同颜色的作用,将其运用到设计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意图。
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也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而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这些元素的运用可以让设计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利用曲线来表现美感和柔美,利用直线来表现稳定和刚强。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不同的形状来表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如欧式建筑通常采用圆形和曲线,而现代建筑则注重方形和直线。
光影光影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运用光亮与阴影,可以让设计作品更加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室内设计中,利用光线的角度和强度来突出房间的主要元素,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
在工业设计中,利用光影效果来凸显出产品的造型和设计感。
总结艺术设计与美学理论密切相关,合理地运用美学理论中的元素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美学与设计:我的艺术设计作品

美学与设计:我的艺术设计作品作为一个AI助手,我无法直接观看或评价实际的艺术设计作品。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美学与设计的一般性信息和观点。
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哲学领域,涉及审美经验、美的本质和美的
原则等。
设计是应用美学原则创建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产品或
作品的过程。
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美学和设计原则通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
一些观点,可用于评价和思考您的艺术设计作品:
1. 美感:艺术设计作品中的美感可以体现为视觉上的吸引力和与观
众的情感共鸣。
色彩搭配、构图、线条和形状等元素可以影响美感的
体验。
2. 创新性: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通常展示着独特和创新的概念、思
考方式或技术应用。
能否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或提供新的观点,是评价设计作品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功能性:在设计作品中,功能性指的是作品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
目标和需求。
艺术设计作品通常通过功能和美感的结合,为用户提供
实用又令人愉悦的体验。
4. 原创性:艺术设计作品的原创性是评价其独特性和独特风格的一
个重要指标。
其独特性可以体现在创意概念、设计元素的选择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等方面。
5. 传达意义: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通常能够传递特定的意义、信息或情感。
艺术设计作品可以通过符号、图像或象征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和对话。
总而言之,尽管作为AI助手我无法直接看到设计作品,但以上观点可以帮助您思考和评价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
另外,与他人分享您的作品,并从他们的反馈中获得更多启发也是一个好的方式。
艺术美学与当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探讨——评《当代艺术设计与美学研究》

艺术美学与当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探讨——评《当代艺术设计
与美学研究》
王依睿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学刊》
【年(卷),期】2024()5
【摘要】艺术美学与艺术设计之间有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对艺术设计的精神价值以及对设计智慧的探求,都需要通过对艺术美学的探究来实现。
艺术设计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集合了包括文化、生活、经济、科技等因素在内的诸多方面。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语境中,要使当代艺术设计更具创新性与审美价值,应当立足艺术美学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这也是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向。
【总页数】1页(PI0029-I0029)
【作者】王依睿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0
【相关文献】
1.美学视角下的艺术设计造型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艺术设计造型与美学研究》
2.设计美学在艺术设计多元化教学中的发展——评《艺术设计与美学》
3.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解读——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探索》
4.美学视角下的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评《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探究》5.城市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当代城市建设中的艺术设计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艺术设计与美学(04026)重点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详细资料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伽利略一一科学家。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培根一一科学家。
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岀“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一一科学家。
笛卡尔二元论逻辑;牛顿一一科学家。
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麦克斯伟科学家。
电磁理论;阿尔文?托夫勒一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塞尚一一印象派画家。
现代艺术之父;莫奈一一印象派画家。
《阿尔让特依大桥》修拉一一印象派画家。
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一一立体主义画家。
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金兹堡一一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和时代》艾尔?利兹斯基一一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
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杜斯伯格一一“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蒙德里安一一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
《红黄蓝》系列油画里特维德一一“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
《红蓝椅子》鲍姆伽通一一德国哲学家。
书籍《美学》康德一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一一德国哲学家彼得托齐纳一一捷克设计师,提岀技术美学的概念;鲍列夫苏联美学家;泽姆佩尔一一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一一“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拉斯金一一英国艺术理论家。
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莫里斯一一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
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帧第一书);设计、《乔叟集》(书籍装史上第一次提岀整体设计概念;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沙利文一一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提岀“形式服从功能”;斐迪南?保时捷一一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岀“大众汽车”、“甲壳虫”;弗兰克?皮克一一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和工业协会主席;“七人集团”一一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性建筑”;吉奥?庞蒂一一30年代意大利最富才华的设计师、建筑师、教育家,意大利设计师协会创始人。
艺术、设计与美学重要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与美学重要参考文献[德]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德]T.W.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人民出版社,2008。
[英]奥斯本:《鉴赏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法]安娜·埃诺:《符号学简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法]乔治–埃利亚、萨尔法蒂:《话语分析基础知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法]罗兰·巴特:《S/Z》,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法]罗兰·巴特:《文之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商务印书馆,1995。
[德]瓦尔特·比梅尔:《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商务印书馆,1999。
[德]汉斯·贝尔廷等:《艺术史终结了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美]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德]恩斯特·贝勒尔:《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美]特里·巴雷特:《影像艺术批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英]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
[加]朗·伯内特:《视觉文化——图像、媒介与想象力》,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美]史蒂文·布拉萨:《景观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美] 杜威:《艺术即经验》,商务印书馆,2005。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法]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上、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法]雅克·德里达:《书写与差异》,三联书店,2001。
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的完美结合艺术设计创意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和设计来传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而美学则关注美的原则和规律,探索人类对美的认知和感受。
当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相结合时,将产生出更加卓越、深远的作品和体验。
第一章:创意的力量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力,它激发着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
艺术家通过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和个性。
在艺术设计中,创意是引导设计过程的灯塔,决定了作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第二章:美学的智慧美学研究美的原则和规律,追求美的本质和特征。
美学家通过探索艺术、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感,提炼出美的概念和理论。
美学的智慧启发了艺术家对美的认知和创造,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思考和指导。
第三章:完美结合的艺术设计当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相结合时,作品展现出完美的和谐与平衡。
艺术家通过运用美学的原则来构思和呈现作品,使其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同时,创意的引导使得作品独特且有创造性,呈现出艺术家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第四章:美学的体验美学的体验是艺术设计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过程。
通过欣赏艺术品,观众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美的魅力和内涵。
艺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观众欣赏和欣赏作品,更是要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让他们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第五章: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的应用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不仅仅存在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中,也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建筑设计中,艺术设计创意可以赋予建筑物独特的风格和美感;在产品设计中,艺术设计创意可以打造出具有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的产品;在数字媒体设计中,艺术设计创意可以创造出富有创新性和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
结论: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众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和体验。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和设计的结晶,更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通过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的融合,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拓展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艺术设计创意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将继续引领艺术和设计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艺术设计与美学

艺术设计与美学艺术设计与美学是紧密相连的两个领域,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审美享受和创造空间。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艺术设计与美学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的定义与特点艺术设计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创造性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和结构的组织,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它可以涵盖各种领域,如绘画、雕塑、建筑、服装等。
艺术设计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独特性:艺术设计强调独特性和创造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才华,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 表达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它可以通过形状、色彩和材料等元素传达艺术家的内心体验。
3. 视觉冲击:艺术设计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创新,创造出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第二部分:美学的概念与原则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美的原则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什么是美以及美的特征和价值。
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设计中的美和审美体验。
1. 美的定义:美学试图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它认为美是一种令人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受,具有秩序、谐调和完整性。
2. 审美原则:美学提出了一些审美原则,如对称性、比例、和谐、节奏等,这些原则可以指导艺术设计师创造出更具美感的作品。
第三部分:艺术设计与美学的关系艺术设计和美学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艺术设计可以通过运用美学原则和理论,创造出更有艺术性和美感的作品。
美学理论也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审美的指导和启示。
1. 形式与美感:艺术设计通过形状、颜色、纹理和材料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
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些形式所传达的美。
2.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艺术家通过触发观众的情感、思考和联想,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
第四部分:艺术设计与美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艺术设计和美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于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建筑设计的艺术与美学

建筑设计的艺术与美学建筑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和科学的学科,旨在创造宜居、美观且具有功能性的建筑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与美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艺术与美学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一、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艺术是建筑设计的灵魂,通过对形式、空间和材料的运用,赋予了建筑以独特的审美价值。
建筑师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建筑转化为可见的艺术品,使其具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美感。
同时,艺术也帮助建筑师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使建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达力。
例子一:某个城市的现代艺术中心采用了创新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外观成为城市的地标。
设计师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建筑外形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呈现出现代艺术的独特氛围。
这座艺术中心的设计不仅仅满足了功能需求,还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将建筑变成了一件艺术品,使其成为当地的文化象征。
二、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美学是关于美的研究与理论,是审美价值和美的规律的探究。
在建筑设计中,美学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比例、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
通过运用美学原则,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建筑作品,为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例子二:一座豪宅的设计采用了优美的比例和对称的布局,使得建筑外观显得平衡和谐。
同时,设计师选用了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赋予建筑以品质感和质感。
整体上,这座豪宅通过美学的手法,呈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氛围,使居住者能够享受到美的享受。
三、艺术与美学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艺术与美学在实际的建筑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住宅建筑、商业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可以通过艺术与美学的应用,提升建筑的价值和形象。
例子三:一座新建的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艺术与美学的要素。
图书馆外观采用了现代的建筑形式,通过线条的运用和形式的变化,呈现出动态和时尚的感觉。
内部空间布局合理,考虑到了光线的利用和通风的要求,使学生可以舒适地学习和阅读。
整体设计通过艺术与美学的手法,使图书馆成为了一处兼具功能和美感的学习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与美学刘子川考试大纲艺术设计与美学每章重点作者:刘子川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现代设计与美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的诞生;了解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了解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及特征;本章重点:设计美学的界定和特性。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2、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3、设计美学三、考核知识点(一)现代设计的诞生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三)设计美学的界定。
四、考核要求(一)现代设计的诞生1. 识记:现代科学观的建立、基于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总景观。
2. 领会:基于机器文明的现代艺术。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诞生的综合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l. 领会: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点。
2.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传统工艺美术的稳定性和地域性。
3. 综合应用:他们各自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现代设计美术的界定1. 识记: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
2. 领会:现代设计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类别。
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掌握现代设计诞生的过程;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掌握功能主义的形成;对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阐述,使学生了解到功能主义在欧洲的具体体现;对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美国不同的体现。
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欧洲体系和美国体系。
本章难点:这两大体系产生的环境以及对世界设计发展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1、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2、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各国的发展3、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4、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5、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三、考核知识点(一)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相关现代设计运动的特征。
(二)“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特点、“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的特点。
(三)欧洲现代主义设计体系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四)美国现代主义设计体系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四、考核要求(一)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1. 识记:工艺美术运动和相关现代设计运动的概念与内容。
2. 领会:这些运动产生的原因。
3. 简单应用:这些运动在各国的表现特征。
4. 综合应用:现代设计运动在欧洲各国发生的背景和美学文化因素分析。
(二)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1. 识记:两所学校办学的内容。
2. 领会:两所学校对现代设计教育观念。
3. 简单应用:两所学校办学的特征与意义。
4.综合应用:两所学校对现代设计理念的不同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1. 识记:欧洲设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领会:欧洲设计体系在其主要国家的不同表现。
3. 综合应用:为什么欧洲体系在其内部也有很多的差异。
(四)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1. 识记: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2. 领会:美国设计体系产生的原因。
3. 综合应用:欧美两种设计体系异同及其原因。
第三章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本章重点: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的内容和特征。
本章难点: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1、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2、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3、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三、考核知识点(一)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
(二)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的具体表现。
(三)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
四、考核要求(一)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1. 识记: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2. 领会: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内容及其背景。
3. 综合应用:后工业经济时代对设计、美学思想的要求。
(二)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1. 领会: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
2.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三)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1. 领会: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的内容和特征2. 简单应用: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的案例分析。
3. 综合应用: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的原因以及未来趋势。
第四章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研究,认识中国设计的历史、现代中国设计中传统文化情结,以及怎样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本章重点:现代中国设计中传统文化情结。
本章难点:怎样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二、课程内容1、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2、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3、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三、考核知识点(一)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二)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四、考核要求(一)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1. 识记: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历史发展过程。
2. 领会: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历史的背景。
(二)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1. 识记:传统文化情结的内容和特征2. 领会:传统文化情结的内容和特征的背景。
3. 综合应用:传统文化情结的内容和特征的现代设计应用。
(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1. 领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问题所在。
2. 简单应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具体案例分析。
第五章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
通过对当代设计美学的学习现代设计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能从当代设计观的建立、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当代设计美学观、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等方面对当代设计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章重点:当代设计美学的内容和层次。
本章难点:怎样甄别当代优秀的设计美学,并在设计实践中运用它们。
二、课程内容1、当代设计观的建立2、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3、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4、当代设计美学观5、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6、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三、考核知识点(一)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二)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三)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四)当代设计美学观(五)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六)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四、考核要求(一)当代设计观的建立1. 识记:当代设计观的内容。
2. 领会:当代设计观建立的背景。
(二)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1. 识记: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2. 简单应用: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的具体应用分析。
(三)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1. 领会: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2. 简单应用: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的具体案例说明。
(四)当代设计美学观1. 识记:当代设计美学观的概念。
2. 领会:通过设计案例来具体阐述当代设计美学观。
(五)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1. 识记: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的概念和内容2. 领会: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的关系。
3. 简单应用: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
4. 综合应用:大众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具体影响(六)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1. 识记: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内容。
2. 简单应用: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的具体设计案例分析。
3. 综合应用: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
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指定使用教材:《艺术设计与美学》刘子川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
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
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是考核考生对设计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考生运用设计美学理论分析现代设计现象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设计美学》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设计美学,要以《设计原理》为基础,结合课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通过自身设计创作灵感的涌现来反思设计美学的影响。
(3)多看一些相关的美学理论著作,如荷加斯《美的分析》,鲍列夫《美学》,迈耶《视觉美学》,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斯可拉顿《建筑美学》,板仓寿郎《服饰美学》等等。
(4)可通过搜索国外设计理论网站获取最新相关资料的方法来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针对重点章(第一、五章)、次重点章(第二、三章)和一般章(第四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6、8、8、5、5,即总学时不少于32。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史料,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
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
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