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报告
锅炉测试报告

锅炉热工试验报告锅炉型号锅炉制造单位锅炉出厂编号试验地点试验日期试验单位试验负责人试验参加人员燃料化验单位编制、计算审核批准锅炉热工试验报告1.任务及目的要求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受公司的委托,于年月日对该公司使用的型锅炉(产品编号:)进行热工测试。
测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于2009年1月24日颁布,并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质检特函〔2008〕264号文《关于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所有在用工业锅炉实际运行能效状况进行普查,并客观记录相关数据。
测试目的:通过对锅炉热效率的测试,掌握在用锅炉的热效率和能耗情况,评介该锅炉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2.试验依据a)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b)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3.项目概况4.锅炉设计参数及实际燃料特性锅炉设计相关参数见表1实际燃料特性见表2表1 锅炉设计基本参数(一)锅炉设计参数1 锅炉额定蒸发量D ed t/h 设计取定2 给水温度t gs℃设计取定3 给水压力P gs MPa 设计取定4 额定蒸汽温度t bq℃设计取定5 额定蒸汽压力P bq MPa 设计取定6 冷空气温度t lk℃设计取定7 排污率ρ% 设计取定8 排烟温度t py℃计算9 燃料消耗量 B kg/h 计算10 锅炉效率η% 计算(二)设计燃料特性(收到基元素成份)1 收到基碳C ar% 设计燃料数据2 收到基氢H ar% 设计燃料数据3 收到基氧O ar% 设计燃料数据4 收到基氮N ar% 设计燃料数据5 收到基硫S ar% 设计燃料数据6 收到基水分W ar% 设计燃料数据7 收到基灰分A ar% 设计燃料数据8 可燃基挥发分V r% 设计燃料数据9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v,ar kJ/kg 设计燃料数据表2实际燃料特性实际燃料特性(收到基元素成份)工况一工况二1 收到基碳C ar% 化验数据2 收到基氢H ar% 化验数据3 收到基氧O ar% 化验数据4 收到基氮N ar% 化验数据5 收到基硫S ar% 化验数据6 收到基水分W ar% 化验数据7 收到基灰分A ar% 化验数据8 可燃基挥发分V r% 化验数据9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v,ar kJ/kg 化验数据5.试验工况说明及结果分析1. 试验条件本次热工测试在锅炉车间现场进行,测试期间锅炉运行正常,负荷稳定,燃烧良好。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方案

5.9.低负荷运行磨煤机内煤量相对较少,振动较大,应通知巡检加强对磨煤机的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或调换磨煤机运行,及时调整磨煤机加载力和反加载力。
5.10.低负荷运行时,禁止锅炉受热面吹灰。
5.11.试验期间,应做好事故预想,如发生锅炉熄火,则按照MFT原则进行处理。
锅炉设计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为35%BMCR。
1.2.锅炉主要参数
表格1
锅炉负荷
单位
BMCR
BRL即汽机TMCR
主汽流量
t/h
1196
1139
主汽出口温度
℃
541
541
主汽出口压力
MPa
17.5
17.42
再热蒸汽流量
t/h
999
955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
541
541
再热蒸汽出口压力
MPa
4.011
3.834
4.5. 各给煤机的给煤量及先停运哪一层燃烧器应根据机组负荷和汽温的变化情况决定。负荷降到保留燃烧器三层相邻喷嘴在运行,且每台磨煤机出力降到70%以上。尽量保证锅炉前后墙磨煤机投煤量一致、热负荷均匀、减小烟温偏差。当观察到出现不稳定的燃烧迹象时(如火焰脉动,火焰亮度下降, 炉膛负压波动大);应及时停止减负荷,保证锅炉燃烧稳定,记录锅炉各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最小的不投油稳燃负荷工况。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方案
批 准:
审 核:
初 审:
编 制:
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 发电部
2010年11月25日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方案
1 .
1.1设备系统概述
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1×330MW空冷供热机组锅炉是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 司按引进的美国B&W公司RB锅炉技术设计制造的产品,符合ASME标准。本锅炉为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锅筒锅炉。设计燃料为褐煤,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制粉系统,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并配置B&W标准的双调风DRB-XCL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固态排渣,单炉膛平衡通风,全钢构架悬吊结构,尾部烟道倒L型布置。本锅炉采用钢构架结构,在尾部竖井下设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发布时间:2021-11-08T01:11:27.23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闫炜[导读] 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环保达标排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情况济宁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摘要: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环保达标排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情况。
关键词:负荷;燃烧前言:本文所探讨的机组是济宁市高新区某一民生热源点,还负责对辖区内企业供汽。
由于供暖季结束后,供热首站停运,外用汽单位无计划停止用汽,造成锅炉运行负荷过低,机组外供汽压力过高,时常开启对空排汽泄压,这是对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所以摸索低负荷下安全、经济的运行控制方式,积累低负荷运行控制的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一、电厂现状:该电厂为背压式高温高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配备24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具有最大 180t/h 外供蒸汽的能力;另配备供热面积达150万平米的高温水供热首站一座。
主要系统有热力系统、燃料输送系统、除灰渣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电气系统、热工系统、烟气脱硫脱硝系统、35KV电气升压站和并网线路、供热首站等。
机组正常运行“一运一备”。
二、系统简介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型布置。
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蜗壳式绝热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光管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二组空气预热器。
1、锅炉主要技术参数序号名称单位技术参数1额定蒸发量T/h2202额定蒸汽压力MPa9.83额定蒸汽温度℃5404给水温度℃2155排烟温度℃1366燃料消耗量t/h31.5517锅炉计算热效率%90.162、燃料特性煤种含碳量Cy%含氢量Hy%含氧量Oy%含氮量Ny%含硫量Sy%含灰量Ay%含水量Wy%挥发份Vy%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烟煤49.27 3.43 6.10.63 1.9830.098.5>20.0195693、水循环系统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吊挂管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则依次经炉侧包墙、前、后包墙、低温过热器、一级减温器、屏式过热器、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集汽集箱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锅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

#4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试行)一、上煤要求(发电部2011-3-21已下发给燃料):为最大量掺烧劣质煤,结合目前来煤情况、机组负荷、锅炉燃烧情况,计划调整每天的入炉煤热值,具体要求如下:1、为保证二期大量掺烧褐煤及低负荷锅炉稳燃,要求22时至次日5时,#4炉混配煤中褐煤的比例在40%左右。
2、为满足高峰时段抢负荷的要求,要求每天16时至22时燃煤热值比白班燃煤热值上调100-200卡。
3、#4炉A、C、D、E磨可以混配煤泥。
4、按照以上要求混配,全天各个时段入炉煤的热值要求:二、减负荷及低负荷运行调整注意事项:1、计划低负荷稳燃时间段22时至次日4时。
2、值长与燃料沟通了解上煤情况,当煤质达到7.5T/10MW以下,逐渐自上而下停磨,保持下4层粉运行。
3、停止第五层粉前,如有开底部风调整再热汽温习惯的停磨前先关闭,之后根据汽温情况适当调整。
4、保证下3层粉带基本负荷,第四层粉调峰。
如D磨火检闪烁保证D磨煤量不低于50T/h,同时可开大D层燃料风。
5、注意监视分隔屏金属壁温,如偏差较大,可采用开CC、DD层风及开底部风,达到提高汽温和消除左右侧偏差的效果。
6、锅炉风量不宜过大,暂定控制总风量1500~1650T/h,对应氧量控制在5.5左右,二次风箱差压控制在金属壁温不超限的最低值。
7、二期摆角对调整再热汽温影响不大,摆角最高不宜超过60%。
8、主汽压滑压运行,暂定滑压至13Mpa,能否继续滑压有待继续试验。
9、经过精心调整,主汽温达到额定参数没问题,再热汽温最低也能到达510℃以上。
附件1第 1页共 4页。
锅炉实验报告

锅炉实验报告锅炉实验报告引言:锅炉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工作流体(通常是水)的设备。
它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锅炉的一系列实验,探究锅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进一步了解锅炉的运行机制。
实验一:锅炉燃料燃烧性能测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燃料的燃烧性能。
我们选择了煤、天然气和柴油作为燃料,通过调节燃料供给量和空气供给量,观察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燃烧产物的排放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煤燃烧产生的温度最高,柴油次之,天然气最低。
这是因为煤的燃烧热值较高,燃烧产生的热量更多。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气体排放量较大,而天然气燃烧几乎没有烟尘排放,柴油燃烧排放量介于两者之间。
这说明不同燃料的燃烧性能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实验二:锅炉热效率测试热效率是衡量锅炉能量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测量锅炉的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计算出锅炉的热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锅炉的热效率与燃料的热值和燃烧过程中的损失密切相关。
热值越高的燃料,其热效率也相对较高。
同时,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会有烟气、废气和热辐射等损失,这些损失会降低锅炉的热效率。
因此,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需要优化燃烧过程,减少能量损失。
实验三:锅炉水质测试锅炉水质对锅炉的运行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通过对锅炉水质的测试,了解水质对锅炉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水中的溶解氧、硅酸盐和硫酸盐等物质会对锅炉产生不良影响。
溶解氧会导致锅炉金属部件的腐蚀,硅酸盐和硫酸盐会在高温下形成沉积物,影响锅炉的传热效果。
因此,保持锅炉水质的良好状态对于锅炉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锅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同燃料的燃烧性能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锅炉的热效率与燃料的热值和燃烧过程中的损失密切相关,提高热效率需要优化燃烧过程。
锅炉水质对锅炉的运行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是确保锅炉正常运行的关键。
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报告

编号:TC/RD-H Y-#11TS-QB018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批准:审核:编写:工程名称:新疆天业2X 300MV机组工程项目名称:#11机组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编制日期:2011.02.15 ________________目录1项目名称 02系统简介 03试验目的 (3)4试验依据 (3)5试验仪器仪表 (3)6试验条件 (3)7试验方法 (6)8测试项目 (6)9试验结果与分析 (6)10结论 (8)1项目名称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
2系统简介2.1 主要设备简介本炉系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25/17.5-M886型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的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单炉膛、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燃烧器摆动调温、水冷连续排渣锅炉;全钢架结构,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系统。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煤种,B-MCRT况)2.3.1 水循环系统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到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省煤器汇集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则依次经炉过热器、包墙、低温过热器、分隔屏、低温过热器、大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2.3.2 过热蒸汽调温系统过热蒸汽调温系统分二级,第一级喷水减温布置在低过出口至分隔屏进口的汇总管上,第二级喷水减温布置在后屏过热器出口,用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
233 再热蒸汽调温系统再热汽温主要采用摆动燃烧器喷嘴角度来调节,低温再热器入口设有事故减温水,作为辅助调温。
2.3.4 锅炉的压力安全保护装置本炉汽包上装有3套安全阀,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装有2套安全阀,1只压力泄放阀,再热器进、出口管道分别装有2套和3套安全阀,所有安全阀均为纯机械弹簧式。
深度调峰中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研究

深度调峰中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研究发表时间:2019-06-26T11:29:27.7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王学敏[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电网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用电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连续生产的工业用电比重逐年下降,而城乡居民用电、市政商业等用电比重逐步上升,同时特高压的投运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峰谷差加大,调峰压力增大。
(京能集团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7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电网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用电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连续生产的工业用电比重逐年下降,而城乡居民用电、市政商业等用电比重逐步上升,同时特高压的投运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峰谷差加大,调峰压力增大。
关键词:深度调峰;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1低负荷稳燃原理切向燃烧锅炉由于其煤种适应性广、稳燃性能好等特点,在我国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燃烧方式基本上采用了直流煤粉燃烧器,所以本文将以直流煤粉燃烧为例讨论切向燃烧锅炉的低负荷稳燃问题。
对于普通的直流燃烧器,一次风粉射流从一次风喷口射入炉膛后,只能靠从射流外侧卷吸炉内的高温烟气来提供着火供热,一次风粉混合物的火焰传播速度一般为1.5~6.0m/s,而一次风粉输送速度却是20~30m/s,因此在燃烧器喷嘴出口处稳定的着火只可能发生在一次风粉射流的边缘处,所以从理论上说,自由射流的外边界处速度梯度趋于零,几乎没有湍流扰动,传热传质的作用很差。
此外射流离开喷口后向外扩张,煤粉颗粒因惯性作用集中在射流内侧,射流获得的热量必须首先加热外侧的空气,然后才能对煤粉加热。
所以,普通单股直流燃烧器所形成射流的着火条件很差,它必须依靠上游邻角的火焰稳燃。
当锅炉负荷降低时,炉温下降,为了维持必要的煤粉混合物输送速度,一次风中的煤粉浓度将大为降低;对于切向燃烧锅炉来说,二次风速度也要降低,炉膛中火球的转动强度也逐渐减弱,以至于不投油最低负荷运行时,火球不能自行稳定燃烧,因此每个煤粉喷嘴必须具有自稳燃能力,而不是单单依靠邻角燃烧器燃油火焰的助燃。
300MW燃煤机组低负荷稳燃探讨

300MW燃煤机组低负荷稳燃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燃煤发电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资源之一,燃煤机组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燃煤机组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300MW燃煤机组中,低负荷稳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燃煤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燃烧效率较低,烟气中氧化物的排放较高,容易出现不稳定燃烧等问题。
为了提高燃煤机组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水平,研究低负荷稳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优化燃烧系统参数、改善燃烧稳定性和控制燃烧过程,可以有效解决低负荷运行时出现的问题,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性能。
对300MW燃煤机组低负荷稳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300MW燃煤机组低负荷稳燃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当前,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燃煤机组的低负荷运行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操作模式。
低负荷运行却面临着燃烧不稳定、烟气排放异常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效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实现300MW燃煤机组在低负荷运行状态下能够保持稳定燃烧,提高设备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通过对燃煤机组低负荷稳燃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为燃煤发电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低负荷稳燃的意义低负荷稳燃是燃煤机组运行中的重要问题,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低负荷运行时,燃煤机组的燃烧效率较低,易导致排放物增加。
稳定低负荷燃烧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物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2. 燃煤机组稳定性:低负荷运行时,燃煤机组容易出现不稳定燃烧的情况,影响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持低负荷稳燃可以确保燃煤机组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
3. 经济效益:低负荷稳燃可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减少机组的损耗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环境保护:稳定低负荷燃烧可以降低排放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试验
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编号:TC/RD-HY-#11TS-QB018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工程名称:新疆天业2×300MW机组工程
项目名称:#11机组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
编制日期:2011.02.15
目录
1项目名称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
2系统简介
2.1主要设备简介
本炉系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25/17.5-M886型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的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单炉膛、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燃烧器摆动调温、水冷连续排渣锅炉;全钢架结构,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系统。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煤种,B-MCR工况)
2.2煤质数据如下表:
2.3汽水系统特点
2.3.1水循环系统
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到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省煤器汇集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
则依次经炉过热器、包墙、低温过热器、分隔屏、低温过热器、大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2.3.2过热蒸汽调温系统
过热蒸汽调温系统分二级,第一级喷水减温布置在低过出口至分隔屏进口的汇总管上,第二级喷水减温布置在后屏过热器出口,用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
2.3.3再热蒸汽调温系统
再热汽温主要采用摆动燃烧器喷嘴角度来调节,低温再热器入口设有事故减温水,作为辅助调温。
2.3.4锅炉的压力安全保护装置
本炉汽包上装有3套安全阀,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装有2套安全阀,1只压力泄放阀,再热器进、出口管道分别装有2套和3套安全阀,所有安全阀均为纯机械弹簧式。
2.3.5汽水系统容积
2.4燃烧系统
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采用上下浓淡分离一次风喷嘴和同心反切燃烧技术。
每角燃烧器共布置15层喷口,包括有5层一次风喷口,10层二次风喷口。
从下至上布置为AA-A-AB-B-BC-C-CD-D-DE-E-EE-OFA-SOFAⅠ-SOFAⅡ-SOFAⅢ,其中AB、BC、DE层喷口布置有油燃烧器。
OFA喷嘴及SOFA喷嘴为手动,单独摆动。
其它一、二次风喷嘴按协调控制系统给定的信号同步、成组上下摆动。
锅炉采用高能电火花点燃轻柴油,轻柴油点燃煤粉的二级点火方式。
全炉共12根油枪分三层布置在炉膛四角的燃烧器内,燃油用压力机械雾化。
本工程设有微油点火及稳燃系统,将A层四台煤粉燃烧器改造为兼有微油点火及稳燃功能的微油燃烧器,A制粉系统兼用暖风器加热方式。
煤燃烧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设计煤种BMCR工况,):
本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每台锅炉配置5台中速磨煤机,每台磨煤机出口分四根煤粉管道分别送至炉膛四角同一层燃烧器。
四台磨煤机运行即能满足锅炉最大出力时的燃煤消耗量,五台磨煤机中的任一台均可作为运行备用。
每台磨煤机配一台电子称重式给煤机。
本台炉配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两台,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两台,离心式一次风机两台,磨煤机离心式密封风机两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一台。
2.5点火用油
本期工程采用-20号轻柴油作为锅炉点火和助燃用油,燃油管道接自上期厂区供、回油母管。
电厂原有2个500m3轻油罐,油泵房中有65AY50x9型油泵2台,本期不增设油罐及油泵房设备。
3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考核锅炉断油稳燃能力是否达到锅炉厂家保证值≤35%BMCR(主蒸汽流量400t/h)
4试验依据
4.1《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1998版)》
4.2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4.3《锅炉运行规程(试行)》
4.4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纸
5试验仪器仪表
6试验条件
6.1一般条件
6.1.1试运指挥机构健全,明确岗位职责及联系制度,试运、检修人员上岗,整套启动方案措施已经过批准,并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1.2生产准备工作就绪,运行人员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按岗位配齐,运行规程及系统图经过审批生效,运行所需工具用品已准备齐全;
6.1.3质监中心站按“质监大纲”确认并同意进入整套启动试运阶段。
质监中心站提出的整改项目已按要求全部完成;
6.1.4必须在整套启动试运前完成的分部试运、调试和整定项目,均已全部完成并验收签证,分部试运技术资料齐全。
所有参加整套启动试运的设备和系统,均能满足试运要求,交运行人员代管;
6.1.5建筑、安装工程已验收合格,满足试运要求。
分部试运阶段发现的问题、缺陷已处理完毕。
分部试运中采取的临时措施已按设计恢复正常;
6.1.6已准备好试运用的水、煤、油;
6.1.7汽机、电气、热工、化学、燃料等专业已具备整套启动条件;
6.1.8试运区域清洁、无杂物,照明充足,道路畅通,不必要的临时设施已拆除;试运设备和系统与运行或施工设备和系统已采取安全隔离措;
6.1.9通讯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已投入使用;
6.1.10消防、保卫及医务人员应安排好,并进入现场值班。
6.2确认下列设备、系统具备整套启动条件:
7试验方法
试验前工作:检查和确认过热器、再热器的喷水减温装置投入灵活;检查和确认油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检查和确认机组的火焰监视系统和灭火保护装置性能良好;检查和确认厂用电切换装置正常投运。
试验前机组保持在可以稳定运行的负荷下,确认以上试验条件具备后,开始进行试验。
试验期间锅炉不吹灰、不打焦、不排污,不进行任何干扰试验进行的操作。
试验开始时以3%~10%额定负荷的幅度逐级降低锅炉负荷,并在每级负荷下保持15~30分钟,直至燃烧稳定的最低负荷。
降负荷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炉膛内燃料着火情况、炉膛负压、炉膛氧量,在每级负荷下需观测和记录锅炉各主要参数。
到达目标负荷后,稳定运行2小时以上,记录锅炉的运行状态参数,低负荷运行时,注意风量的调整,接近目标负荷时调节幅度要小要慢。
8测试项目
8.1原煤取样
试验期间在投运的给煤机处取样,每20分钟取样一次。
取样结束后,全部样品混合均匀,缩分成2份,一份做工业分析,一份为备份样品。
8.2炉膛稳定测量
通过燃烧器区域上部和下部的看火孔,用光学高温计每30分钟测量一遍炉膛温度,比较炉膛温度变化情况,判断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
8.3运行参数记录
试验开始后,记录机组DCS参数,每15分钟记录一次,直至试验工况结束,计算平均值。
9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时间为2010年11月8日8:00~10:00。
11月8日2:00机组负荷由300MW 开始缓慢下降,在负荷低于155MW时,火检信号闪烁较为频繁,再热汽温降为470℃,为安全起见,将负荷提升至165MW左右,燃烧工况基本稳定,此时锅炉主蒸汽流量为600t/h,对应机组负荷165MW,没有出现剧烈的火焰闪烁及炉膛温度大幅下降的不良状况,炉膛负压稳定,氧量波动正常。
9.1试验煤质
试验煤种的发热量与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的煤质相差较远,发热量较低。
9.2主要运行参数
9.3二次配风情况
由于火电机组普遍有调峰运行工况,该炉以后会经常在低负荷下运行,所以摸索低负荷下安全,经济的运行控制方式,积累低负荷运行控制的操作经验对电厂运行人员很有必要。
9.4炉膛温度测量
随着锅炉出力的降低,整个炉膛温度水平也相应下降,到达试验负荷主蒸汽流量500t/h时,通过炉膛燃烧区域所布置的观火孔对炉膛温度进行了测量,整个燃烧器区域炉膛温度分布较为均匀,炉膛温度在1100~1200℃,与试验开始相比,略有下降,但仍能保证炉膛的稳定。
10结论
锅炉燃用试验煤质,锅炉最低不投油出力500t/h,对应机组负荷为165MW,锅炉燃烧稳定,没有出现火焰闪烁,锅炉断油最低出力没有达到厂家保证的不大于35%BMCR(400t/h)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