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摸索

合集下载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发布时间:2021-11-08T01:11:27.23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闫炜[导读] 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环保达标排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情况济宁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摘要: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环保达标排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情况。

关键词:负荷;燃烧前言:本文所探讨的机组是济宁市高新区某一民生热源点,还负责对辖区内企业供汽。

由于供暖季结束后,供热首站停运,外用汽单位无计划停止用汽,造成锅炉运行负荷过低,机组外供汽压力过高,时常开启对空排汽泄压,这是对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所以摸索低负荷下安全、经济的运行控制方式,积累低负荷运行控制的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一、电厂现状:该电厂为背压式高温高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配备24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具有最大 180t/h 外供蒸汽的能力;另配备供热面积达150万平米的高温水供热首站一座。

主要系统有热力系统、燃料输送系统、除灰渣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电气系统、热工系统、烟气脱硫脱硝系统、35KV电气升压站和并网线路、供热首站等。

机组正常运行“一运一备”。

二、系统简介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型布置。

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蜗壳式绝热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光管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二组空气预热器。

1、锅炉主要技术参数序号名称单位技术参数1额定蒸发量T/h2202额定蒸汽压力MPa9.83额定蒸汽温度℃5404给水温度℃2155排烟温度℃1366燃料消耗量t/h31.5517锅炉计算热效率%90.162、燃料特性煤种含碳量Cy%含氢量Hy%含氧量Oy%含氮量Ny%含硫量Sy%含灰量Ay%含水量Wy%挥发份Vy%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烟煤49.27 3.43 6.10.63 1.9830.098.5>20.0195693、水循环系统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吊挂管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则依次经炉侧包墙、前、后包墙、低温过热器、一级减温器、屏式过热器、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集汽集箱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锅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

锅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

#4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试行)一、上煤要求(发电部2011-3-21已下发给燃料):为最大量掺烧劣质煤,结合目前来煤情况、机组负荷、锅炉燃烧情况,计划调整每天的入炉煤热值,具体要求如下:1、为保证二期大量掺烧褐煤及低负荷锅炉稳燃,要求22时至次日5时,#4炉混配煤中褐煤的比例在40%左右。

2、为满足高峰时段抢负荷的要求,要求每天16时至22时燃煤热值比白班燃煤热值上调100-200卡。

3、#4炉A、C、D、E磨可以混配煤泥。

4、按照以上要求混配,全天各个时段入炉煤的热值要求:二、减负荷及低负荷运行调整注意事项:1、计划低负荷稳燃时间段22时至次日4时。

2、值长与燃料沟通了解上煤情况,当煤质达到7.5T/10MW以下,逐渐自上而下停磨,保持下4层粉运行。

3、停止第五层粉前,如有开底部风调整再热汽温习惯的停磨前先关闭,之后根据汽温情况适当调整。

4、保证下3层粉带基本负荷,第四层粉调峰。

如D磨火检闪烁保证D磨煤量不低于50T/h,同时可开大D层燃料风。

5、注意监视分隔屏金属壁温,如偏差较大,可采用开CC、DD层风及开底部风,达到提高汽温和消除左右侧偏差的效果。

6、锅炉风量不宜过大,暂定控制总风量1500~1650T/h,对应氧量控制在5.5左右,二次风箱差压控制在金属壁温不超限的最低值。

7、二期摆角对调整再热汽温影响不大,摆角最高不宜超过60%。

8、主汽压滑压运行,暂定滑压至13Mpa,能否继续滑压有待继续试验。

9、经过精心调整,主汽温达到额定参数没问题,再热汽温最低也能到达510℃以上。

附件1第 1页共 4页。

低负荷锅炉稳燃分析孙嘉科

低负荷锅炉稳燃分析孙嘉科

低负荷锅炉稳燃分析孙嘉科发布时间:2021-10-20T05:28:11.325Z 来源:《河南电力》2021年6期作者:孙嘉科[导读] 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燃烧稳定性低于额定负荷,因此,低负荷锅炉稳定燃烧非常重要。

(国家能源集团重庆恒泰发电有限公司重庆市万盛经开区 400800)摘要:随着近年来发电厂装机容量迅速上升,以及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局部区域用电负荷与装机容量增速不成正比,导致各电厂经常低负荷运行,甚至出现深度调峰,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的火电企业尤为突出。

这种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对锅炉燃烧的稳定性是一种考验,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对机组的效率有较大影响。

本文通过多个影响锅炉燃烧的因素来浅谈如何在低负荷段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低负荷;劣质煤;集中燃烧1 背景介绍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局部区域用电负荷与装机容量增速不成正比,导致各电厂经常低负荷运行,甚至出现深度调峰,由于调峰需要,工厂机组夜间经常带低负荷运行。

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燃烧稳定性低于额定负荷,因此,低负荷锅炉稳定燃烧非常重要。

2低负荷燃烧方式工厂在低负荷(低于180MW负荷以下)运行时,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为ABC底层燃烧方式,一种为BCD集中燃烧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从锅炉布局、经济性两方面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2.1锅炉布局就锅炉布局来讲,ABC三层燃烧器在炉膛底部紧密排列,而C层与D层之间夹有CC,DD两层二次风,距离相对较远。

因此,同样条件下,低负荷使用ABC燃烧较BCD而言,相对燃烧稳定性更佳,火焰燃烧更为集中。

下部燃烧器区域火焰温度得到提高,增强着火稳定性,有利于底火的着火和火焰的传播,同时,底层火焰良好的燃烧状态又促进上层煤粉的着火与稳燃。

2.2 经济性能就经济性而言,使用BCD燃烧器使蒸汽温度上升,要优于ABC燃烧方式。

使用BCD燃烧大概能比ABC燃烧方式时再热气温上升10度左右。

在低负荷运行时如何保证电站锅炉稳定性燃烧

在低负荷运行时如何保证电站锅炉稳定性燃烧

在低负荷运行时如何保证电站锅炉稳定性燃烧对于低负荷时煤粉火炬稳定着火,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强化着火。

内因,即从燃料本身着手,想办法降低其所需着火热,使其尽早着火燃烧。

外因,即从强化外部烟气对煤粉气流的加热作用。

一、从内因方面强化着火的措施例如减小煤粉颗粒细度,使单位重量的煤粉颗粒与高温烟气接触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着火;采用较低的一次风率和一次风速,相应于每公斤煤粉所需加热的总介质量减少了,煤粉气流所需的着火热减少。

有利于煤粉的着火。

但是,一次风速又不能过低,否则会由于煤粉着火燃烧初期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是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阻碍着火燃烧的继续发展。

同时,一次风量还必须满足输粉的要求,否则会造成输送煤粉的管道堵塞。

因此,对应于一种煤种,有一个一次风率的最佳值。

提高煤粉气流的初温可减少着火热。

在燃用低挥发份煤时,采用高温的预热空气作为一次风来输送煤份,使煤粉有利于着火。

二、从外因方面强化着火的措施如在炉内水冷壁下部敷设卫燃带,是高温火焰散热量减少来提高燃烧区域的温度,有利于煤粉的着火燃烧。

但是,敷设卫燃带的面积又不能过大。

否则易使燃烧区域的温度过高而造成水冷壁结焦的现象发生。

对于四角切圆的煤粉炉,假想切圆越大,由于四角支撑。

上游的高温火焰能尽早加热下游的煤粉气流,有利于煤粉的着火燃烧。

但假想的切圆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水冷壁的结焦。

对于旋流燃烧器,旋流强度越大,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流中心区形成负压,是远处高温烟气回流量越大,与中部煤粉气流混合加热煤粉使其着火容易。

但应注意不要旋转过强,否则气流离开燃烧器后便会贴着墙运动,既飞边。

就会造成燃烧器喷口烧坏,也会使燃烧器周围结焦。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

因控制适当的漩流强度。

使气流成为开放气流。

对于四角切圆燃烧的锅炉,喷口形状采用竖直矩形喷口,是向火侧接触面积大,刚性差,在假想切圆相同的情况下,实际切圆大,易着火,但也要注意结焦问题。

对于运行中的锅炉,在低负荷时,要尽量停用上排喷燃器,采用下层喷燃器维持锅炉运行,这样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相对长一些,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

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措施

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措施

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措施前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锅炉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锅炉的负荷是衡量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锅炉在运行时如果负荷低,将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需要采用一系列稳燃技术措施,以减少燃料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同时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负荷锅炉稳燃技术措施合理选择锅炉类型首先,应根据不同的锅炉用途和负荷大小合理选择锅炉类型。

在选型时要考虑到锅炉额定输出功率,以及不同燃料热值等因素对锅炉所需的燃料量的影响。

优化燃烧系统设计针对不同的锅炉类型,应进行燃烧系统设计优化,以减少锅炉的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对于大型电厂和化工厂等高负荷锅炉,应采用复合式燃烧技术以增强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在低负荷下的污染物排放。

对于低负荷小型锅炉,应优化燃烧系统的结构,改变供氧方式,增强混合效果。

加强试运行与调试在新建锅炉或进行重大改造时,应当开展详细的试运行及调试工作。

试运行应覆盖不同负荷下的锅炉运行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燃烧情况、温度变化、排放浓度等参数。

在调试时要密切关注低负荷下的稳燃情况,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保障锅炉安全运行。

加强监测与管理在锅炉使用中,应加强对锅炉的监控及管理工作。

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时,要做好焚烧控制和污染物处理设备的管理,确保焚烧控制的稳定性和污染物的排放达标。

增强人员技能在锅炉低负荷稳燃过程中,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

因此,应加强对锅炉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能力和素质。

结论在锅炉低负荷稳燃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锅炉类型和负荷大小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只有选择合适的锅炉类型、进行燃烧系统和监测管理优化、加强试运行及调试、培训操作人员等方面更加细致周到的工作,才能够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降低锅炉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基于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有效应用

基于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有效应用

基于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有效应用摘要: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是科技前沿的全新技术,本文将围绕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能源和成本、提高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四个方面,探讨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能源节约引言: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是一种针对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燃烧效率和稳定性的技术。

传统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由于燃料供应不足、燃烧温度降低等因素,容易出现不完全燃烧、火焰不稳定、燃烧振荡等问题,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通过优化燃烧系统设计、改进燃烧控制策略以及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能够在低负荷运行时保持燃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1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意义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燃烧不稳定、效率低下,导致能源的浪费和排放物的增加。

而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通过优化燃烧系统设计和燃烧控制策略,实现燃烧的稳定和高效,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锅炉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锅炉排放物的生成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低负荷运行时,传统锅炉易出现燃烧不稳定、火焰失稳等问题,影响锅炉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通过燃烧控制和优化设计,能够在低负荷运行时保持燃烧的稳定性,提高锅炉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

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应用需要涉及燃烧系统设计、控制技术和传感器等领域的创新。

这将推动锅炉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锅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2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有效应用分析2.1提高燃烧效率基于新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有效应用的第一点是提高燃烧效率。

传统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往往存在燃烧不完全、燃烧温度下降等问题,其燃烧效率通常在70%到80%左右,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

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

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摘要:时代在发展中,技术在进步,锅炉在以往的低负荷运行时,时常会出现燃烧不稳定现象,进而出现灭火、爆燃等状况,不利于锅炉的供热的稳定性。

因此,在新时代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对锅炉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从多方入手来保证各环节操作的规范性,从而有效维持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

本文通过分析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的原理,提出维持锅炉低负荷稳燃的具体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锅炉;低负荷稳燃;稳燃原理;具体措施随着人们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火电稳定性越来越受到相关技术人员的关注,保证锅炉低负荷稳定燃烧是保证各火电厂发电量、生产效益的前提条件。

如何开展有效的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从锅炉低负荷运行环节来分析,针对不同环节提出有效的模式优化方法,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定性,以此来提高各火电厂的生产效益,满足人们多样性的用电需求。

一、锅炉低负荷稳燃原理目前,我厂采用的是旋流燃烧技术,相比直流燃烧技术具有更大的燃烧稳定性,这种锅炉运行方式能给火电厂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电力资源。

本文将对锅炉低负荷稳燃原理进行探究,就以旋流煤粉燃烧器w火焰为例。

这种锅炉在一次风时将煤粉通过拱上送到炉膛内,二次风一般分为两股分布在一次风外围,同时在二次风途径上设置轴向可调节叶片,从而让二次风旋转入炉。

同时该锅炉在提供二次风同时,还可以提供分级风,由分级风挡板调节风量大小,利用不同风次的相互带动作用,来为锅炉构建一个旋流燃烧器,从而增加锅炉燃烧热,提高锅炉低负荷燃烧稳定性。

应用旋流燃烧技术来维持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该种锅炉二次风途径上的轴向叶片倾斜角度与分级风开度关系到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需要技术人员能控制好锅炉的内部结构,避免因设备原因而导致锅炉不能完成稳燃操作。

其次,旋流燃烧强度具有可调性,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不同煤粉的品质,对旋流强度做好调解,以便更好更轻松的保持稳燃状态。

浅谈低负荷阶段锅炉的燃烧调整

浅谈低负荷阶段锅炉的燃烧调整

浅谈低负荷阶段锅炉的燃烧调整摘要】本文通过对低负荷阶段锅炉燃烧稳定性分析,结合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锅炉现状,针对运行人员调整方式,研究稳定燃烧的相关措施,有效指导运行人员正确稳当操作,达到低负荷阶段锅炉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

【关键字】低负荷;锅炉;燃烧调整1引言随着我国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山西省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电力消费增速减缓,新能源发电并网比例扩大,进一步挖掘火电机组调峰潜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要求“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全面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2017年10月19日,为落实国家能源局、山西省政府相关电力体制改革要求,激励发电企业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山西能源监管办印发《山西电力风火深度调峰市场操作细则》。

因此,火电机组持续低负荷运行或者深度调峰在今后将成为常态。

2 机组概况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选用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G1164/17.5-Ⅱ12型锅炉。

该锅炉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固态排渣、Ⅱ型、半露天布置、自然循环汽包炉。

锅炉采用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燃烧设备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每角燃烧器共布置17层喷口,包括有6层一次风喷口,7层二次风喷口,4层单独布置的顶二次风(SOFA)喷口。

制粉系统为双进双出钢球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单台炉配有3台磨煤机和6台给煤机。

3 锅炉低负荷运行时影响燃烧的因素分析3.1 锅炉本身的影响低负荷运行时,炉膛内火焰充满度低,燃烧微弱,炉膛温度低,抗干扰能力弱,内部细小的扰动就会影响炉内燃烧,严重时造成锅炉灭火。

3.2 煤质的影响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设计煤种为蒙煤,为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竞价上网能力,正常运行中采用高热值煤与经济煤种合理掺烧的方式,在低负荷阶段,煤种参配不合理,挥发分较低、水分较大时,煤种燃烧滞后,炉内热分布不均,就容易造成锅炉灭火,威胁机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摸索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对电厂300 MW机组低负荷稳燃参与系统调峰进行了摸索试验,最低稳燃负荷达到15 MW,并对安全性、燃烧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锅炉低负荷稳燃调峰0前言湘潭电厂一期2×300 MW机组,锅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引进美国CE公司技术生产的HG-1025/18.2-WM10型锅炉。

采用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配4台DTM350/700钢球磨煤机。

设计燃用贫煤与无烟煤的混煤,燃料特性见表1,锅炉设计效率91. 6%。

1锅炉燃烧系统布置锅炉采用双通道和WR组合燃烧器,由上、下2部分组成(见图1),上部为3只宽调节比WR燃烧器,可以上下摆20°,下部为固定部分,由2只双通道燃烧器组成。

一、二次风同心切圆,假象切圆直径Φ878 mm;三次风高位布置于燃烧器上,亦不摆动,竖直方向向下与水平面成7°角,水平方向与一、二次风旋向相反,且与一、二次风中心线成19°夹角,用来平衡气流残余旋转,减小汽温左、右偏差(见图2)。

2台锅炉在燃烧区均敷设卫燃带,敷设的方式不一样(见图3),1号炉为间断型均匀布置,是按厂家设计敷设后除掉一部分形成,总面积为150~160 m2,目的是减少卫燃带的面积,拉大块与块之间的距离,防止大块焦渣搭桥。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锅炉稳燃性较好,炉膛内有轻微结焦。

由于我厂坚持了吹灰,锅炉运行平稳。

2号锅炉,是锅炉厂与我厂技术人员经过讨论,根据1号锅炉的经验,采用“品”字形间断布置的,总面积约150m2,实际运行中,2号锅炉较1号锅炉结焦程度更轻,多为疏松浅色焦,锅炉主汽温较低,后来不得不在试生产期间将上3层一次风火嘴向上摆动5°,炉膛吹灰时主汽温下降明显,锅炉燃烧不如1号锅炉稳定。

2低负荷稳燃摸索情况2.1摸索试验过程
我厂1,2号机组在试生产阶段,均由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主持做了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

1号机组锅炉试验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为171 MW,2号锅炉为165 MW,分别为MCR的51.8%和50%。

为进一步了解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我厂技术人员利用调峰停机的机会,于1999年2月22日至23日在1号锅炉上进行了低负荷稳燃的摸索,结果是机组出力150 MW时,锅炉不投油稳定运行了2 h,为MCR的45.5%,基本合乎设计要求。

在摸索试验过程中,A,B,C,D4层给粉机运行,开始时给粉机转速指令依次为38,40,12,9,由于炉膛热负荷缓慢下降,给粉量不变则机组出力逐步减小,因此在22时45分,22时50分,22时55分,23时55分均稍微增加了给粉机转速指令,保持机组负荷在147~150 MW之间,至23日0时46分,试验时间达126 min,锅炉运行仍然稳定。

后来准备继续降负荷,进一步考验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但当时已是凌晨,系统负荷很低,调度要求尽快停机,我们不得不停止这一工作,快降负荷停机。

结束时给粉机
转速指令A,B,C,D层依次是38,40,16,10。

试验期间,煤粉仓粉位始终在2.0 m以上,2台汽动给水泵运行,高加解列,给水温度在149~152℃之间,减温水量自动调节。

2.2摸索试验时主要参数1999年2月22日晚高峰后(300 MW),开始滑参数降负荷,22时10分,机组负荷以机炉协调方式减至170 MW,因机炉协调控制设计区为180 MW至300 MW,此时退出协调,手动减负荷,22时40分,机组负荷至151 MW,试验开始记时。

表2为试验过程中的主要参数。

由表3可以看出,试验煤质与设计煤种煤质相近,特别是低位发热量非常接近,从可燃基挥发分看来,试验煤质好一点,但从灰分看来,试验煤质又稍差一点,因此,2种煤应认为是很接近的。

2.4试验配风方式
本次试验二次风配风方式接近均匀配风,双通道稳燃器腰部风仍保持有较大开度,上层42%,下层45%,所有火嘴周界风均开启,开度在31%~37%之间。

炉膛燃烧为富氧燃烧,前期省煤器出口烟气氧量为8.5%~9.5%,后期省煤器出口烟气氧量为8.0%~8.6%。

一次风压为3.96 kPa,较中、高负荷运行时(4.05~4.15 kPa)稍低,一次风速变化不大。

二次总风压为1.12 kPa,二次风与炉膛差压为0.56 kPa,这与锅炉中、高负荷运行时比(二次风总风压1.33 kPa,二次风与炉膛差压为0.58~0.6kPa)二次总风压低一些,但二次风与炉膛差压仍在正常范围。

整个试验过程中,炉膛负压在-50Pa左右轻微摆动,烟气氧量
波动较小,锅炉燃烧较为平稳。

2.5自动投入情况
锅炉运行时,通常有5套自动方式,即给粉自动、引风自动、汽包水位自动、主汽温度自动、再热汽温度自动。

在低负荷试验期间,只有给粉自动没有投入,由人工手动控制,其它自动方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投入并且调节品质较好,只有汽包水位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1次波动,但未解列自动控制,过、再热汽温一直在530~540℃之间。

2.6受热面壁温情况
摸索过程中,经不断监视,汽包壁温差较小,上、下壁最大差值不超过15℃,顶棚过热器壁温在319~345℃之间,低温过热器壁温在358~369℃之间,分隔屏过热器壁温在414~445℃之间,后屏过热器壁温在462~505℃之间,末级过热器壁温在504~552℃之间,没有反常的高温或低温现象,高温点温度也未超过温度允许值。

2.7低负荷运行安全性讨论
参考文献〔1〕指出:石门电厂锅炉在100 MW负荷运行时,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我厂锅炉为同一厂家引进同一技术生产的同一类型锅炉,因此,我厂锅炉的运行安全性也应该没有问题。

3分析总结3.11号锅炉于1997年底投运,经过1 a多的摸索,运行人员逐渐掌握了锅炉的特性,锅炉运行趋于稳定,加上热工控制和表计的完善,使绝大部分仪表能正确可靠投入,自动投入
率较高,调节品质较好,这为低负荷稳燃试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3.2锅炉试验时,入炉煤质与设计煤种颇为接近,使这次摸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入炉煤V daf比设计煤高3.57%,这对燃烧是有利的,其燃烧稳定性应比设计煤种好。

但入炉煤A ar比设计煤种高4.16%,这一点又削弱了挥发分高的优势。

由于资料的缺乏和试验条件的局限,无法将两者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有个量化的比较,一般来说,挥发分的影响要更明显和直接,在低负荷时更是如此,通常在运行中,煤质是不确定的,也可能是频繁变动的,在变煤质或烧劣质煤时,锅炉稳燃能力肯定要差一些。

3.3锅炉试验时,二次风配风方式接近均匀配风,对锅炉燃烧而言,在能保证汽温的前提下,缩腰形配风对稳定性和经济性均较有利,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低负荷运行时可以挖潜的地方。

3.4双通道稳燃器的稳燃性未发挥设想的作用。

其一,腰部风仍保持一定的开度,目的是防止火嘴过热变形,在低负荷时,本应关小或全关腰部风,增加回流高温烟气量并减弱对高温烟气的冷却,因锅炉燃烧稳定,故没有采取这一措施;其二,高速蒸汽射流未投入运行,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即炉内燃烧稳定,还不必要投入高速射流蒸汽来卷吸更多的高温烟气。

这2点,在以后机组深度调峰、锅炉更低负荷运行时将得到验证,这也是很重要的潜在的低负荷稳燃能力。

不过,这2点作用到底如何,也有待验证。

3.5卫燃带的影响。

1号锅炉试生产期,卫燃带敷设修改为图3a 的形式,在后来约1 a的运行中,卫燃带已有部分掉落,但未明显
影响锅炉燃烧。

在1号锅炉1999年6月大修后,卫燃带敷设已参考了2号炉的经验修改,并且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因此大修后的1号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未经试验。

就目前运行情况而言,锅炉有结焦,且为牛屎状夹小颗粒状,小颗粒颜色较深,估计灰渣含碳量偏高,从这点来说,卫燃带的改造至少不能说是成功的,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有待进一步试验。

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通过摸索,对我厂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有了较深的了解,在煤质较好、较稳定的时候,只要主、辅设备健康,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还是比较优秀的,300 MW机组真能达到这样的调峰水平的话,这对电力走向市场,缓解电网峰谷差大、调峰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

就目前情况而言,锅炉深度调峰能力是有很大潜力的。

但是,深度调峰要实施的话,还会面临一些问题,就火电厂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2点:a.低负荷调峰的安全性,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虽然锅炉的水循环、辅助设备、汽包及受热面等是安全的,但炉内燃烧处于一个准稳定状态,受煤质、设备、人员调整的影响较大,稍一疏忽,导致锅炉黑火,将对电网和电厂造成巨大损失,100次调峰,只要出1次事,其危害就是致命的,如果锅炉负荷高一些,锅炉运行的保险系数就大一些,火电厂的风险就小一些,这也就是火电厂的领导和运行人员不愿深度调峰的一个重要原因,调峰负荷在170 MW以下时,运行人员就有一种无形的心理障碍;b.电厂低负荷调峰的经济性,机组出力小时,厂用电率增高,虽然调峰对整个电网是经济
的,但对火电厂来说,安全性降低,煤耗升高,人员付出增多却不能获得任何收益,火电厂的节能和整个电网的节能似乎是不一致的,火电厂参与调峰是相当被动的。

这里有一个协调的过程,应该在整个电网形成这样一种气氛或制定有关政策:人人愿调峰、人人争调峰。

这样,火电厂不仅能积极参与调峰,而且会集中各方面的经验和力量,将调峰技术不断推进,才有利于电能质量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