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调整及低负荷稳燃报告
燃烧器调试报告

燃烧器调试报告一、前言本次燃烧器调试工作旨在确保燃烧器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
调试工作涵盖了燃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测试、参数调整以及运行状态监测等方面。
二、燃烧器基本信息燃烧器型号:_____生产厂家:_____安装位置:_____燃料类型:_____三、调试准备工作1、技术资料准备收集了燃烧器的技术手册、安装说明书、操作指南等相关资料,为调试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工具和仪器准备准备了必要的调试工具,如扳手、螺丝刀、万用表等,以及专业的检测仪器,如烟气分析仪、温度计、压力计等。
3、安全措施落实在调试现场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确保调试人员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同时,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四、调试过程1、外观检查首先对燃烧器的外观进行了检查,包括燃烧器本体、燃料管道、风道、电气连接等部分,确保没有明显的损伤、变形和泄漏现象。
2、电气系统检查对燃烧器的电气系统进行了测试,检查了电源供应、控制线路、传感器信号等,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3、燃料系统调试(1)燃料供应压力调整通过调节燃料泵的出口压力,使燃料供应压力稳定在设计范围内。
(2)燃料流量调节根据燃烧器的负荷需求,调整燃料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燃料流量,保证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4、风道系统调试(1)风量调节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或风道阀门的开度,调整风量大小,使其满足燃烧器的燃烧要求。
(2)风道压力平衡检查风道内各部分的压力分布,确保压力平衡,避免出现局部压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5、点火系统调试(1)点火电极间距调整对点火电极的间距进行了仔细调整,确保点火能量充足,点火成功率高。
(2)点火变压器测试检测点火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为点火提供足够的能量。
6、燃烧调整(1)火焰形态观察在燃烧器运行过程中,观察火焰的形态、颜色和长度,判断燃烧是否充分、稳定。
在低负荷运行时如何保证电站锅炉稳定性燃烧

在低负荷运行时如何保证电站锅炉稳定性燃烧对于低负荷时煤粉火炬稳定着火,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强化着火。
内因,即从燃料本身着手,想办法降低其所需着火热,使其尽早着火燃烧。
外因,即从强化外部烟气对煤粉气流的加热作用。
一、从内因方面强化着火的措施例如减小煤粉颗粒细度,使单位重量的煤粉颗粒与高温烟气接触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着火;采用较低的一次风率和一次风速,相应于每公斤煤粉所需加热的总介质量减少了,煤粉气流所需的着火热减少。
有利于煤粉的着火。
但是,一次风速又不能过低,否则会由于煤粉着火燃烧初期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是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阻碍着火燃烧的继续发展。
同时,一次风量还必须满足输粉的要求,否则会造成输送煤粉的管道堵塞。
因此,对应于一种煤种,有一个一次风率的最佳值。
提高煤粉气流的初温可减少着火热。
在燃用低挥发份煤时,采用高温的预热空气作为一次风来输送煤份,使煤粉有利于着火。
二、从外因方面强化着火的措施如在炉内水冷壁下部敷设卫燃带,是高温火焰散热量减少来提高燃烧区域的温度,有利于煤粉的着火燃烧。
但是,敷设卫燃带的面积又不能过大。
否则易使燃烧区域的温度过高而造成水冷壁结焦的现象发生。
对于四角切圆的煤粉炉,假想切圆越大,由于四角支撑。
上游的高温火焰能尽早加热下游的煤粉气流,有利于煤粉的着火燃烧。
但假想的切圆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水冷壁的结焦。
对于旋流燃烧器,旋流强度越大,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气流中心区形成负压,是远处高温烟气回流量越大,与中部煤粉气流混合加热煤粉使其着火容易。
但应注意不要旋转过强,否则气流离开燃烧器后便会贴着墙运动,既飞边。
就会造成燃烧器喷口烧坏,也会使燃烧器周围结焦。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
因控制适当的漩流强度。
使气流成为开放气流。
对于四角切圆燃烧的锅炉,喷口形状采用竖直矩形喷口,是向火侧接触面积大,刚性差,在假想切圆相同的情况下,实际切圆大,易着火,但也要注意结焦问题。
对于运行中的锅炉,在低负荷时,要尽量停用上排喷燃器,采用下层喷燃器维持锅炉运行,这样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相对长一些,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
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措施

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措施前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锅炉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锅炉的负荷是衡量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锅炉在运行时如果负荷低,将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需要采用一系列稳燃技术措施,以减少燃料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同时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负荷锅炉稳燃技术措施合理选择锅炉类型首先,应根据不同的锅炉用途和负荷大小合理选择锅炉类型。
在选型时要考虑到锅炉额定输出功率,以及不同燃料热值等因素对锅炉所需的燃料量的影响。
优化燃烧系统设计针对不同的锅炉类型,应进行燃烧系统设计优化,以减少锅炉的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对于大型电厂和化工厂等高负荷锅炉,应采用复合式燃烧技术以增强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在低负荷下的污染物排放。
对于低负荷小型锅炉,应优化燃烧系统的结构,改变供氧方式,增强混合效果。
加强试运行与调试在新建锅炉或进行重大改造时,应当开展详细的试运行及调试工作。
试运行应覆盖不同负荷下的锅炉运行情况,同时需要注意燃烧情况、温度变化、排放浓度等参数。
在调试时要密切关注低负荷下的稳燃情况,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保障锅炉安全运行。
加强监测与管理在锅炉使用中,应加强对锅炉的监控及管理工作。
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时,要做好焚烧控制和污染物处理设备的管理,确保焚烧控制的稳定性和污染物的排放达标。
增强人员技能在锅炉低负荷稳燃过程中,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
因此,应加强对锅炉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能力和素质。
结论在锅炉低负荷稳燃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锅炉类型和负荷大小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只有选择合适的锅炉类型、进行燃烧系统和监测管理优化、加强试运行及调试、培训操作人员等方面更加细致周到的工作,才能够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降低锅炉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低负荷稳燃的调整

点 是 这 四个 测 点 的 平 均 值 所 得 , 由 于校 验 的 原 而 因导 致 这 四个 测 点 偏 差 过 大 , 大 的 为 1 . % , 最 32
而最 小 的为 0 3 , 均 下 来 的 氧 量 在 3 ~4 .% 平 % %
经 验 , 负 荷 情 况 下 投 运 煤 粉 层 的周 界 风 开 度 以 低
21 0 0年 1 2月 第 1 3卷 第 l 2期
21 0 0,Vo ,1 l 3,N . 2 o 1
贵 州 电力 技 术
GUI ZHOU ELECT C OW ER RI P TECHNoLoGY
专 题 研讨
S e i Re o s p c M p t
文章编 号 :0 8- 8 X( 0 0 1 0 7 0 1 0 0 3 2 1 )2— 0 8— 2
二 次 风 的配 风 方 式 尽 可 能 采 用 均 等 配 风 , 在 降 负 荷 后 , 地 观 察 煤 粉 气 流 的着 火 情 况 , 整 就 调
量而 熄 火 的情 况 。
12 提 高煤 粉浓度 .
13 合 理调 整二次 风配 风方式 .
前 的氧 量 其 实 一 直 维 持 在 1 以下 , 低 氧 量 燃 % 过
烧 导致 了 低负 荷 灭 火 的 发 生 。故 此 , 新 校 对 氧 重 量 测 点 , 利 用 机 组 大 修 期 间 , 增 加 2个 氧 量 并 另
测 点 以 提 高 测 量 的 准 确 度 。 自此 再 未 发 生 低 氧
中图分 类号 :K 2 T 2
文 献标识码 : B
低 负 荷 稳 燃 的调 整
卢 韬
( 南 电厂 , 州 盘 县 盘 贵 5 30 ) 55 5
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

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摘要:时代在发展中,技术在进步,锅炉在以往的低负荷运行时,时常会出现燃烧不稳定现象,进而出现灭火、爆燃等状况,不利于锅炉的供热的稳定性。
因此,在新时代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对锅炉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从多方入手来保证各环节操作的规范性,从而有效维持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
本文通过分析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的原理,提出维持锅炉低负荷稳燃的具体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锅炉;低负荷稳燃;稳燃原理;具体措施随着人们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火电稳定性越来越受到相关技术人员的关注,保证锅炉低负荷稳定燃烧是保证各火电厂发电量、生产效益的前提条件。
如何开展有效的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从锅炉低负荷运行环节来分析,针对不同环节提出有效的模式优化方法,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定性,以此来提高各火电厂的生产效益,满足人们多样性的用电需求。
一、锅炉低负荷稳燃原理目前,我厂采用的是旋流燃烧技术,相比直流燃烧技术具有更大的燃烧稳定性,这种锅炉运行方式能给火电厂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电力资源。
本文将对锅炉低负荷稳燃原理进行探究,就以旋流煤粉燃烧器w火焰为例。
这种锅炉在一次风时将煤粉通过拱上送到炉膛内,二次风一般分为两股分布在一次风外围,同时在二次风途径上设置轴向可调节叶片,从而让二次风旋转入炉。
同时该锅炉在提供二次风同时,还可以提供分级风,由分级风挡板调节风量大小,利用不同风次的相互带动作用,来为锅炉构建一个旋流燃烧器,从而增加锅炉燃烧热,提高锅炉低负荷燃烧稳定性。
应用旋流燃烧技术来维持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该种锅炉二次风途径上的轴向叶片倾斜角度与分级风开度关系到锅炉低负荷稳燃状态,需要技术人员能控制好锅炉的内部结构,避免因设备原因而导致锅炉不能完成稳燃操作。
其次,旋流燃烧强度具有可调性,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不同煤粉的品质,对旋流强度做好调解,以便更好更轻松的保持稳燃状态。
浅谈低负荷阶段锅炉的燃烧调整

浅谈低负荷阶段锅炉的燃烧调整摘要】本文通过对低负荷阶段锅炉燃烧稳定性分析,结合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锅炉现状,针对运行人员调整方式,研究稳定燃烧的相关措施,有效指导运行人员正确稳当操作,达到低负荷阶段锅炉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
【关键字】低负荷;锅炉;燃烧调整1引言随着我国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山西省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电力消费增速减缓,新能源发电并网比例扩大,进一步挖掘火电机组调峰潜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要求“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全面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2017年10月19日,为落实国家能源局、山西省政府相关电力体制改革要求,激励发电企业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山西能源监管办印发《山西电力风火深度调峰市场操作细则》。
因此,火电机组持续低负荷运行或者深度调峰在今后将成为常态。
2 机组概况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选用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G1164/17.5-Ⅱ12型锅炉。
该锅炉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固态排渣、Ⅱ型、半露天布置、自然循环汽包炉。
锅炉采用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燃烧设备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每角燃烧器共布置17层喷口,包括有6层一次风喷口,7层二次风喷口,4层单独布置的顶二次风(SOFA)喷口。
制粉系统为双进双出钢球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单台炉配有3台磨煤机和6台给煤机。
3 锅炉低负荷运行时影响燃烧的因素分析3.1 锅炉本身的影响低负荷运行时,炉膛内火焰充满度低,燃烧微弱,炉膛温度低,抗干扰能力弱,内部细小的扰动就会影响炉内燃烧,严重时造成锅炉灭火。
3.2 煤质的影响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设计煤种为蒙煤,为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竞价上网能力,正常运行中采用高热值煤与经济煤种合理掺烧的方式,在低负荷阶段,煤种参配不合理,挥发分较低、水分较大时,煤种燃烧滞后,炉内热分布不均,就容易造成锅炉灭火,威胁机组安全。
燃烧器调试报告(一)2024

燃烧器调试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燃烧器调试的报告,旨在详细描述燃烧器调试的过程和结果。
燃烧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稳定、高效的工作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经过对燃烧器的仔细调试和检测,我们成功解决了燃烧器的一些问题,实现了其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
正文:一、燃烧器的预调试工作1.1 理解燃烧器的工作原理1.2 检查燃烧器的进气系统1.3 检测燃烧器的燃料系统1.4 观察燃烧器的火焰状态1.5 测量燃烧器的排放指标二、排查燃烧器故障2.1 检查燃烧器的电气系统2.2 检测燃烧器的点火系统2.3 分析燃烧器的温度条件2.4 检查燃烧器的燃烧品质2.5 分析燃烧器的机械系统运行情况三、调整燃烧器的参数3.1 针对燃烧器的进气量进行调整3.2 针对燃烧器的燃料量进行调整3.3 调整燃烧器的供氧量3.4 优化燃烧器的点火时间3.5 调整燃烧器的燃烧温度四、燃烧器的安全性检测4.1 检测燃烧器的泄漏情况4.2 测试燃烧器的自动保护系统4.3 检查燃烧器的排烟系统4.4 测试燃烧器的启动和停止过程4.5 检验燃烧器的燃烧安全性指标五、燃烧器调试结果5.1 燃烧器稳定工作,符合预期要求5.2 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达到了预期目标5.3 燃烧器的排放指标符合相关环保标准5.4 燃烧器的自动保护系统正常工作5.5 燃烧器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可以投入生产使用总结:通过对燃烧器的仔细调试和检测,我们成功解决了燃烧器的一些问题,实现了其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
燃烧器的预调试工作、排查故障、参数调整和安全性检测等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对于保证燃烧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将继续跟踪燃烧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稳定的工作。
低热值煤掺烧稳燃及防治结焦措施

低负荷稳燃及防治结焦措施二期分厂开始大量掺烧低热值、低挥发分的燃煤,为保证机组在低负荷时的稳燃,防止锅炉灭火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措施: 机组在低负荷时应注意锅炉的稳燃,配风原则采用均等配风配风,各磨煤机出力尽量均等,保持炉内燃烧工况稳定,尤其是最下层制粉系统的出力,尽量保证出力在50~70t/h。
(1)油枪中心风油枪中心风根据锅炉燃烧情况,可逐渐关小,目前开度为50%,运行人员根据燃烧情况及机组负荷逐渐关小至20%~30%,操作时应缓慢。
(2)煤粉周界风煤粉周界风是提高煤粉气流的刚性,在低负荷时,周界风量过大将增加煤粉的着火热,造成煤粉气流着火困难,所以在低负荷时,减小周界风开度,降低煤粉气流的着火热,挡板开度关至5%~10%,防止燃烧器烧坏。
(3)燃烧器上部偏臵二次风偏臵二次风在燃烧不稳定时,尽量关小该挡板,缩小火球,该挡板开度关至30%~40%,缩小火球半径。
(4)燃烧器下部辅助风使用该挡板控制炉膛氧量,保证锅炉的稳定燃烧,各层风门挡板开度尽量一致。
最下层制粉系统运行时下部辅助风开度控制在80%以内。
(5)锅炉氧量锅炉氧量根据机组负荷进行控制,锅炉负荷550MW~500MW,适当降低锅炉氧量,提高锅炉温度,控制氧量在5~5.5%,当各层挡板调整完毕后,氧量不能满足运行需要时,适当开启上部备用制粉系统的二次风挡板。
(6)SOFA、CCOFA锅炉燃烧不稳定时,如受热面不超温的情况下,可以关小SOFA、CCOFA风挡板,保证炉膛燃烧区域的氧量,提高炉膛温度,保证燃烧。
(7)中间点过热度在保证各级受热面不超温的前提下,水冷壁出口温度留有充足的保护余量时(不应有报警值),尽可能的提高中间点温度,以提高炉膛温度,达到稳燃的效果。
(8)磨煤机调整磨煤机出口分离器温度应尽可能的提高,提高煤粉燃烧的初温,磨煤机热风调节门全开,分离器出口温度可控制在75℃~100℃之间,燃烧不稳定时,严禁随意增加煤量及一次风量,关小旁路风挡板开度,降低一次风速,提高煤粉浓度,稳定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2×600MW机组2号机组启动调试合同编号: TPRI/T8-CA-001-2004A
报告名称: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2×600MW机组2号机组燃烧调整及低负荷稳燃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锅炉专业负责人: 王红雨
主要工作人员:王红雨周广仁佟强赵景涛
项目起迄时间:2004年3月~2005年1月
报告编写:王红雨
报告校阅: 周广仁
审核: 李续军
批准:
摘要
本报告主要叙述华能沁北电厂2号机组锅炉燃烧优化调整及低负荷稳燃试验的情况。
经过对煤粉细度、过量空气系数(氧量)及喷燃器一、二次风率及二、三次风门等因素的调整,2号锅炉炉内燃烧稳定、不结渣、不超温,运行方式合理,锅炉达到设计参数并带满负荷进入168小时试运行。
调整后,入炉煤煤质灰份偏高,热值偏低的情况下,投入C、D、E、F四台偏置磨煤机,2号锅炉维持303MW连续运行4小时,炉膛压力和炉内燃烧工况基本稳定。
关键词:燃烧调整投油低负荷稳燃
目录
1.概述
2.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3.试运中的燃烧调整
4.低负荷稳燃试验
5.结论
1 概述
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2×600MW 超临界机组锅炉系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巴布科克-日立公司及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合作设计、联合制造的DG1900/25.4-II1型单炉膛、一次再热,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
机组进入整套试运行带负荷后,着手对2号锅炉进行了初步燃烧优化调整。
调整后2号锅炉炉内燃烧稳定、不结渣、不超温,锅炉达到设计参数并带满负荷进入168小时试运行。
利用锅炉带低负荷的机会,断油全烧煤运行,进行了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
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试验于2004年11月23日2:08至6:08进行,平均负荷303MW,锅炉连续运行4小时,运行中炉内燃烧基本稳定。
2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2.1系统简介
一期工程锅炉系DG1900/25.4-II1型单炉膛、一次再热,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
锅炉全钢构架,固态排渣,平衡通风,露天布置。
炉膛宽19419.2mm,深15456.8mm,高度67000mm。
炉膛四周为全焊式膜式水冷壁,由下部螺旋盘绕上升水冷壁和上部垂直上升水冷壁组成。
沿烟气流程依次布置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
竖井为双烟道结构,前/后烟道深分别为6604/8331.2mm,前烟道布置低温再热器、后烟道布置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其后布置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设计主要参数见表1。
锅炉设计燃用晋南、晋东南地区贫煤、烟煤的混合煤种,煤质及灰成分特性见表2。
燃烧器布置图见图1。
2.2燃烧系统及燃料
锅炉采用ZGM113型中速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锅炉配6台磨煤机,其中1台备用。
配24只HT-NR3低NOx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
燃烧器分三层布置在炉膛前、后墙上,上部布置有12只燃烬风(SAP和AAP)喷口,每台磨煤机对应前墙或后墙的一层燃烧器。
燃烧器设计参数见表3。
设计煤粉细度为200目筛通过率80%(R75=20%)。
锅炉设24只简单机械雾化点火油枪,12只蒸汽雾化启动油枪。
燃油为轻柴油,燃油特性见表4。
点火油枪位于三次风通道,出力250kg/h,每只HT-NR3燃烧器装有1支点火油枪用于点火。
启动油枪位于煤粉燃烧器的中心,出力3200~4700 kg/h,锅炉前墙中、下层和锅炉后墙中层装有启动油枪用于暖炉和低负荷稳燃。
每只油枪配有自身的高能点火器,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不大于45%B-MCR。
表1 锅炉设计主要参数(设计煤种)
图1 燃烧器布置图表2 煤质及灰成分特性
表 3 燃烧器设计参数
表4 燃油特性
每台锅炉配置2台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轴流式引风机,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生产的2台轴流式送风机和2台一次风机。
由刮板捞渣机将炉渣先输送至渣仓,然后由汽车运输的方式除渣。
采用人工小车接取磨煤机石子煤。
设置两台双室四电场干式静电除尘器,采用密相正压气力输送方式除灰。
3 试运中的燃烧调整
启动调试过程中,通过对带负荷后锅炉进行初步燃烧调整,使煤粉细度合格,省煤器出口氧量在正常范围,燃烧器喷口着火良好,炉内燃烧稳定、不结渣,受热面管壁不超温,锅炉达到设计参数并带满负荷进入168小时试运行。
调整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煤粉细度的调整。
(2)过量空气系数 (氧量)的调整。
(3)燃烧器一、二次风率及二、三次风门调整。
(4)各燃烧器的负荷分配调整。
3.1 煤粉细度调整
煤粉细利于燃烧,但会影响磨煤机出力,制粉电耗也会增加;煤粉粗,磨煤机出力增大,电耗虽小,而不利于燃烧,甚至引起炉内结渣。
为求得炉内燃烧的经济与安全性,应维持合理的煤粉细度。
就2号锅炉所燃用的煤质,设计煤粉细
度R
75=20%(R
90
≈13%)。
2号锅炉磨煤机启动前,根据1号锅炉煤粉较细的情况, 将各磨煤机出口分离器折向挡板由45°均调至50°。
由于磨煤机振动,磨辊加载力按设计曲线手动加载,加载力等于或小于设计值。
满负荷试运阶段对E磨进行了煤粉取样,分析结果如下:
12月7日 E磨出力33.7t/h,R
200=0.1% R
90
=4.9%;
12月10日 E磨出力42.6t/h, R
200=0% R
90
=4.5%;
12月14日 E磨出力54.7t/h, R
75=10.3%(R
90
≈5.3%)。
随着磨煤机出力增加,煤粉细度未有明显变化,目前的取样装置取样位置不甚合理,取样是否有代表性有待确认。
3.2 过量空气系数的调整
过量空气系数过大,排烟热损失及Nox排放量会增加,过小则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和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会增大。
一定负荷应对应一适宜的过量空气系
数,使 ( q
2 + q
3
+q
4
) 最小。
参照设计值,试运期间600MW负荷时锅炉省煤器
出口氧量维持2.8~3.0%。
3.3燃烧器一、二次风率及二、三次风门调整
本锅炉燃烧器设计为前、后墙对冲的HT-NR3低NO
X
燃烧器。
试运中磨煤机通风量维持55~60kNm3/h,据估算,600MW负荷省煤器出口氧量维持2.8~3.0%时,一次风率略低于设计一次风率,实际上二次风率增大了,这也符合该燃烧器的设计思想。
运行中二、三风门及风箱各层风门的调整原则:
(1)燃烧器二次风手动叠置挡板全开,维持入炉总风量或省煤器出口氧量前提下,不同层二次风量依据各层燃料量大小由大风箱各层风门控制。
根据过热汽温情况,适当调整上下层燃料量分配,进而调整不同层大风箱风门开度。
(2)燃烧器三次风门按设计的煤位/油位设定(投煤/油时)。
(3)就地风门已按设计初步调好,大风箱燃烬风门开度依汽温及Nox排放控制,须保持一定开度,满负荷时开度会增大。
(4)停运磨煤机层大风箱二次风门仅留约5%开度。
2号锅炉飞灰可燃物(灰库取样)和炉渣可燃物分别为:
12月10日,C fh=5.54/5.88%,C lz=0.69%;12月12日,C fh=5.31/4.6%。
炉渣可燃物较小,飞灰可燃物略偏大。
3.4 各燃烧器的负荷分配
试运中各喷燃器的负荷分配调整依据的原则:
(1)汽温许可的情况下,各层燃烧器的出力力求均匀,避免局部热负荷集中及各水冷壁管间过大的壁温偏差。
(2)依汽温情况适当调整上下层燃烧器的热负荷分配。
(3)前、后墙投运的燃烧器及其出力尽量匹配。
4 低负荷稳燃试验
2004年11月22日20:00,机组负荷410MW,2号机组首次断油全燃煤粉,投入C、D、E、F四台磨煤机(A磨因振动停止,B磨液压油站电机故障)。
23日0:20机组开始降负荷,按甲方要求,尝试进行了2号锅炉不投油低负荷稳燃试验。
2:06负荷降至300MW, 投C、D、E、F四台磨煤机,低负荷稳燃试验计时。
低负荷试验由23日2:08持续至6:08,平均负荷303MW,锅炉连续运行4小时,运行中炉内燃烧基本稳定。
锅炉运行主要参数见表5及表6,试验时入炉煤质特性见表7。
可看出,初步调整后,入炉煤无灰干燥基挥发分较设计煤略偏高,煤质灰份偏高,热值偏低,投入C、D、E、F四台磨煤机情况下,2号锅炉维持303MW连续运行4小时,炉膛压力和炉内燃烧工况基本稳定。
低负荷稳燃试验期间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壁未超温。
低负荷稳燃试验期间过热器减温水量略偏大,通过烟气挡板和汽温定值的适当调整,过热器减温水量还可减小。
5 结论
5.1初步调整后,各层燃烧器着火良好,炉内燃烧稳定、不结渣,受热面管壁不超温。
5.2调整后使锅炉达到设计参数并带满负荷进入168小时试运行。
5.3煤粉细度在设计值范围,入炉总风量(氧量)接近设计值,炉渣可燃物较小,飞灰可燃物略偏大。
5.4在入炉煤质与设计值略有偏差,投入C、D、E、F(偏置)四台磨煤机情况下,2号锅炉维持303MW连续4小时运行,炉内燃烧工况基本稳定。
5.5 303MW负荷运行时,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壁不超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