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鉴定茶叶品质更好

合集下载

科学评价茶叶品质的量化指标

科学评价茶叶品质的量化指标

科学评价茶叶品质的量化指标茶叶的常规理化检验包括:水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总灰分、纤维素、蛋白质、色素、维生素等,这些指标表明着茶叶的质量。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指标。

水分:茶叶中的水分是茶叶要求的主要成分,与后期的贮藏密切相关。

当含水率小于5%时,水分子以单分子层存在,与茶成分分子结合,就好像表面蒙上一层水膜,将茶成分和空气中的氧隔绝,这样物质不容易被氧化,因此这种含有单分子层的茶叶就不易氧化变质,是较为稳定的;当含水率大于6%时,则会加速茶叶品质的变化,如普洱茶、晒青茶、黑茶的水分超过7%,后期茶叶品质仍在不断变化之中。

水浸出物: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

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可溶性糖、水溶果胶、水溶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蛋白、无机盐等。

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

一般情况下,大叶种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于小叶种,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于红茶。

游离氨基酸:目前发现的茶叶中的氨基酸有26种,除了20种蛋白质氨基酸存在于游离氨基酸中,另外还检出6种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γ–氨基丁酸、豆叶氨酸、谷氨酰甲胺、天冬酰乙胺、β–丙氨酸)。

茶氨酸(L-Theanine)是茶树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氨基酸,在其他植物中十分罕见,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不同而不同。

茶氨酸在干茶中占总重量的1%-2%,占游离氨基酸含量的50%左右。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茶氨酸为白色针状体,易溶于水,具有甜味和鲜爽味,是茶叶的滋味组分。

在茶汤中,茶氨酸的浸出率可达80%,对绿茶滋味具有重要作用,与绿茶滋味等级的相关系数达0.787~0.876。

茶多酚:茶多酚含量占茶叶原料干物质的15%-30%,其含量因茶树品种、产地、季节、原料老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六大茶类审评方法

六大茶类审评方法

茶叶审评1、茶叶审评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2、审评用具审评盘、审茶杯、审茶碗、叶底盘、样茶称、计时器、网匙、茶匙、汤杯、茶渣桶(吐茶桶)、烧水壶。

3、评茶程序3.1把盘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拿住倒茶缺口,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3.2开汤将审评杯碗洗净,称取茶样投入审评杯,以沸滚适度的开水冲泡满杯,按审评时间将茶汤滤入审评碗。

开汤后先嗅香气,快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审评绿茶时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3.3嗅香气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高低;温嗅:辨别香气优次;冷嗅:辨别香气持久程度。

3.4看汤色审评汤色要及时,茶汤混入茶渣残叶时,应用网匙捞出.并用茶匙在碗里绕一圈,使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再以汤色所呈现的深浅、明暗、清浊评出优次。

3.5尝滋味取一汤匙茶汤吸入口内,使茶汤在舌头循环滚动。

茶汤温度以50 C为宜。

3.6评叶底主要以视觉和触觉判别叶底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等。

4、茶叶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茶叶审评包括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

五项目: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八因子: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六大茶类(精茶)审评方法1、乌龙茶1.1外形条索:以紧结重实为佳,粗松轻飘细小为次。

闽北乌龙茶条索为直条紧结沉重,叶端扭曲折皱,有“外实中空”与“蜻蜓头”、“青蛙腿”、“三节色”的描述。

闽南乌龙茶条索为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

色泽:评比颜色、枯润、鲜暗,以鲜活油润为好,死红枯暗为次。

以品种不同有油润、青绿、乌褐、绿中带金黄等色泽。

色泽呈红茶颜色,乌黑油润则发酵过度;如叶蒂和条索青绿且带青闷气则萎凋不足,称之“叶饱”;色泽枯暗则晒青过度,称之“叶缺”;色暗绿则凉青不足,俗称积水,即“梗饱”;梗枯干则凉青过度,称之为“梗缺”;色泽枯黄、黄片、朴多则杀青过度,称之“锅饱”。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6. 品种:不同的茶叶品种也有其独特的分级标准。例如,绿茶常根据茶叶的嫩度、芽叶比 例等进行分级,红茶则根据叶底颜色、香气等进行分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茶叶的等级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并且茶叶的等级标准也会随着市场 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在购买茶叶时,最好参考茶叶的原产地、品牌 、口碑等综合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等级标准。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茶叶的分等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茶叶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茶叶分 等级的常见标准:
1. 外形:茶叶的外形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茶叶的整体形状、大小、卷曲度等都会影响 其等级。一般来说,外形整齐、均匀、紧凑的茶叶更受青睐。
2. 叶片完整度:茶叶的叶片完整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完整、无碎片的叶片通常被认为是 高品质的茶叶。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3. 颜色:茶叶的颜色也会影响其等级。一般来说,颜色鲜艳、均匀的茶叶被认为是高品质 的。
4. 香气:茶叶的香气是评判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香气浓郁、持久的茶叶通常被认为 是高品质的。
5. 叶底:叶底是指泡好的茶叶在杯底的表现。一般来说,叶底嫩绿、均匀、

审评茶叶的优劣

审评茶叶的优劣

目前仍然以感观为主,理化检验为辅。

感观审评鉴定法,是以人的视,嗅,触觉等感官,视其外形,叶底和茶汤的色泽,尝其滋味,嗅其香气,综合提出审评意见。

理发审评鉴定法,是以各种仪器测定茶叶内含的水分,灰分,茶末比例和紧压茶的含梗量。

在审评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红茶,绿茶,花茶的审评(1)评干茶1、整碎(匀度):将有代表性的样茶二两左右倒入审评盘中,双手合盘循着一定方向旋转数圈,使不同形状的茶叶在盘中分出层次。

粗大而轻飘的浮在上面,细小的沉在盘底,中段的茶叶比较均匀一致。

中段茶越多,表明匀度越好。

反之,上面的粗大茶和盘底的细小茶占的比例大,则匀度差。

2、条索:条索的松紧,粗细,扁圆,轻重与鲜叶老嫩有直接关系。

紧结而重实的质量好,细而碎的质量差。

珠茶要求细圆紧结。

扁形茶要求扁平,光滑,挺直。

3、嫩度:茶叶的老嫩与茶叶品质有直接的关系。

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芽尖和白毫含量多的嫩度高,品质好。

4、色泽:红茶红褐或乌褐油润的质量好,枯褐或花黄的质量差;绿茶翠绿或银灰色(俗称起霜)有光的质量好,枯黄或暗褐的质量。

红茶含有较多的金黄芽尖,绿茶含有较多的白毫,均为高级茶。

花茶墨绿色的质量好,枯黄色的质量差。

5、净度:样茶中带有较多茶梗,叶柄,茶籽的,质量差。

夹有杂质,如泥沙,草木叶,竹片的质量更差。

正品茶不能含有杂质,副茶不能含有非茶类杂质。

6、干茶香:抓一把干茶,闻其香气,辩别茶香高低,同时检查有无霉,馊,烟,焦,酸味或其它异味。

(2)开汤评茶将混合均匀的样茶取出三克(花茶应除去残花)放入审盘中,用开水冲泡五分钟,将茶汤倒入另一茶碗中,泡过的茶叶倒入盘中,从以下四个项目鉴别质量。

1、香气:无异味并稍带较高火侯的烟焦气味为正常。

2、汤色:一般以浓厚明亮者为优,暗浑淡薄者较次。

3、滋味:浓厚醇和者为优,涩味很重者为次。

4、叶底:柔和鲜明者为优,粗硬者为次。

劣质茶的审评茶叶由于采制过程中或保管不善等原因,产生烟味,焦气味,酸,馊,霉以及其它异味和茶叶陈变等情况,均为次品茶或劣质茶。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检验方法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

“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

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

“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

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

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

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

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

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

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

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

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列举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列举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列举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茶类品质特征可以通过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和茶底等方面来评判,以下是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1. 外观:茶叶外观需要整齐、匀齐,色泽鲜艳,无杂质、碎屑等。

不同的茶类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如龙井茶的茶叶扁平而匀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铁观音茶的茶叶形状卷曲,色泽乌润,表面有银毫。

2. 香气:茶叶的香气需要清香、高雅,与不同品种的茶叶有着不同的香气特征,如绿茶的茶香清新、高雅,红茶的茶香浓郁、芳香。

3. 滋味:茶叶的滋味需要鲜爽、浓郁,不同品种的茶叶滋味有所不同,如普洱茶的滋味醇厚、甘润,龙井茶的滋味清新、鲜爽。

4. 汤色:茶叶的汤色需要澄清明亮、鲜艳,不同品种的茶叶汤色有所不同,如绿茶的汤色清澈明亮、翠绿欲滴,红茶的汤色红艳透亮。

5. 茶底:茶叶的茶底需要嫩绿、柔软、均匀,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底有所不同,如西湖龙井茶的茶底嫩绿柔软,铁观音茶的茶底紧实圆润。

6. 叶底:茶叶的叶底需要嫩绿、柔软、匀齐,不同品种的茶叶叶底有所不同,如绿茶的叶底嫩绿柔软、匀齐,红茶的叶底红艳柔软、匀齐。

以上是茶类品质特征的六大方面,不同品种的茶叶还有其它独
特的品质特征,如白毫银针茶的毫尖银白,兰花香型乌龙茶的兰花香气等。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如下1:
1.嫩度:看外观,嫩度好的茶叶锋苗白毫,嫩度差的茶叶表面白毫凸出。

2.条索:嫩度好的茶叶条索紧结平整,嫩度差的茶叶条索显得松散。

3.色泽:嫩度好的茶叶色泽一致,嫩度差的茶叶色泽不一。

4.整碎: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
次序的分层。

5.净度:嫩度好的茶叶不夹杂任何杂物,冲泡后茶汤显得非常干净。

6.气味:闻茶叶的气味,是否带有青草气、陈味、焦味、酸味等异味,如
果有就不要购买。

7.汤色:冲泡后看茶汤的颜色,好的绿茶呈嫩绿色,好的红茶呈棕黄色。

泡完的茶叶不要丢,仔细看一下就能看出茶叶好坏

泡完的茶叶不要丢,仔细看一下就能看出茶叶好坏

泡完的茶叶不要丢,仔细看一下就能看出茶叶好坏编辑和茶小白研习所茶评组的小伙伴们喝茶,刚开始总是会被某些茶的香气所吸引,然后就武断地认为这是款好茶。

每每这个时候,茶评组的小伙伴总是笑而不语,最后却总不忘在喝完后拿起叶底给你看,金口一开:“叶底不会说谎”。

(某款等级较高黄山毛峰叶底)是的,叶底不会说谎,每次看叶底的时候总能学到不少干货知识。

接下来就跟着编辑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

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

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标准一:看外形特征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① 叶底起泡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

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

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1)蛤蟆背,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图片是岩茶冲泡后的叶底图,红框内便是蛤蟆背)“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

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2)鱼子泡,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哪些方面鉴定茶叶品质更好
*导读:各种斗茶或茶王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的品质方面有
严格的要求。

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开汤评内质(香气……
各种斗茶或茶王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的品质方面有严格的
要求。

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开汤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评论,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在斗茶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品质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考察:
1.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2.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3.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4.色泽是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
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由色等。

5.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

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6.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

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7.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

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汤色随差数2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杭州**代挂号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8.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

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

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

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责编:李梦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