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一看二模五查

合集下载

茶叶品质鉴定方法

茶叶品质鉴定方法

茶叶品质鉴定方法茶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具有清香、清爽、降脂、解渴、提神等功效。

然而市场上面临着许多不同品质的茶叶,质优、次优、劣质茶云集其中。

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高质量的茶叶,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茶叶品质鉴定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茶叶外观特征来判断其品质。

好的茶叶外观条索紧结,颜色鲜绿,叶片完整光滑,呈现出新鲜的感觉。

叶色沉润是好茶叶的重要特征,茶叶叶色暗沉、泛黄呈现生长不良的情况,可能存在过度虫害或者贮存不当等问题,这样的茶叶品质可能较差。

同时,茶叶的水分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好茶叶水分适度,不会过于干燥或者潮湿。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茶叶干香和冲泡香来判断其品质。

好的茶叶干香香气浓郁持久,鲜活欢快,如果干香明显衰退,甚至没有香气,显示茶叶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在冲泡香气方面,好的茶叶具有持久而丰富的花果香气,没有异味。

而劣质茶叶冲泡后常常会呈现出焦糊味、酸味等异常香气,这是由于茶叶的品质不佳或者加工不当引起的。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尝味来鉴定茶叶品质。

好的茶叶口感丰满清爽,能够让人感受到茶叶的甘香。

口味鲜爽、滋味醇厚的茶叶通常品质较好。

而次优茶叶口感单薄,茶汤味淡,泡出的茶汤不令人满意。

劣质茶叶则常常呈现出苦涩、酸辣、异味等不正常口感,消费者应予以警惕。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茶叶残渣的鉴别来判断茶叶品质。

好的茶叶残渣松散、完整,通常为均匀的芽叶片状。

茶叶残渣过多或者破碎不齐,可能意味着茶叶加工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损伤,茶叶的质量较差。

而劣质茶叶的残渣常常呈现出杂质较多的情况,如木屑、铁针、红云石等,这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不洁净或者质量控制不严导致的。

在鉴定茶叶品质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如茶叶色差仪、挥发性成分仪等来进行精确检测。

这些仪器设备可以通过测量茶叶的颜色、挥发性成分来评估茶叶的品质。

然而,这些仪器设备价格较高,一般消费者很难使用。

总之,茶叶品质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可以通过观察外观、闻香、尝味、检查茶叶残渣等方式来进行初步判断。

五步审评茶叶好坏

五步审评茶叶好坏

五步审评茶叶好坏*导读:喝茶是爱茶之人的初级阶段,喝茶到一定境界就是品了,下面就向您说一说专业的评茶师是如何来审评茶叶的。

一评干茶对于专业的评茶……喝茶是爱茶之人的初级阶段,喝茶到一定境界就是品了,下面就向您说一说专业的评茶师是如何来审评茶叶的。

一评干茶对于专业的评茶师来说,干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东西,他们可以从干茶中分别出这款茶属于什么茶。

然后再从干茶的干香中可以初步了解到,这款茶的后期存储是否得当。

而干茶的条索更是能够让他们分辨这款茶的原料等级,以及加工过程中揉捻塑性的好坏,至于干茶的色泽就是一款茶品质的直接体现之一。

二看汤色冲泡之后,茶汤的汤色其实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

平常喝茶怎么会去注意这个,但评茶师却能从汤色的明暗、清浊度以及颜色的深浅判断一款茶的好坏。

三嗅香气茶香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子,因为我们平常喝茶来说,最为直接感受的就是滋味和香气。

香气的高与低、纯正与否、持久度如何?评茶师可以从热嗅、温嗅和冷嗅来判断,这一步可是能够直接判断一款茶的真实价值的地方。

四尝滋味滋味不用说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入口的口感好坏才是一款茶最为直接的评判。

茶汤滋味是浓是淡,是甜是苦,是否生津回甘?这些都是体现一款茶的好坏最为直接的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毕竟好喝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五看叶底泡完之后的叶底也不容忽视,毕竟叶底是不会骗人的,翻弄叶底,从它的厚度、柔软度和匀整度等都可以看出这款茶最为真实的一面。

至于你是不是传说中的古树茶,还是传说中的纯料茶,一看叶底见分晓。

可见,专业评茶师可以从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全面地去审评一款茶,我们也可以效仿,享受品茶之乐。

茶叶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茶叶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茶叶的检测与质量控制茶叶是一种广泛嗜爱和流行的饮品,它不仅具有美味的口感,还具备多种健康益处。

然而,不同品种和产地的茶叶质量存在差异,因此茶叶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茶叶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茶叶的安全和品质。

一、茶叶的检测方法1. 外观检测外观检测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一种茶叶检测方法。

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颜色和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品质。

优质茶叶一般具有完整、匀整、紧结的外观,颜色鲜亮,大小均匀。

2. 香气检测香气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闻茶叶的香气,可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度和是否存在异常。

正宗的茶叶香气纯正、持久,没有任何杂质或异味。

3. 水浸提取物检测水浸提取物检测是一种常用的茶叶成分检测方法。

通过将茶叶浸泡在水中,再将提取液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茶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如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茶叶的苦涩度、味道和口感。

4. 农药残留检测茶叶的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农药残留检测是茶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茶叶中是否含有农药及其残留量,以保证茶叶的安全性。

二、茶叶的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的种植管理良好的茶叶质量离不开种植环境的良好管理。

农民应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包括正确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茶树的健康生长和茶叶的质量。

2. 规范的采摘方法茶叶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对茶叶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茶叶成熟期间,农民应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采取适宜的采摘时间和方法,以确保茶叶的鲜嫩度和营养成分的保存。

3. 精细的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对茶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制茶过程包括摘采、杀青、揉捻、烘干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掌握恰当的时间和工艺,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4. 严格的质量检验茶叶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原料茶叶和成品茶叶进行严格把关。

通过抽样检测,可以确保茶叶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茶叶产品出厂检验(高级评茶员)

茶叶产品出厂检验(高级评茶员)
GB/T144561993 绿茶
GB/T13738.1- 第一套红碎 1997 茶 GB/T13738.2- 第二套红碎 1992 茶 GB/T13738.4- 第四套红碎 1992 茶 NY/T456-2001 茉莉花茶
粉末和碎茶检验方法 原理 按一定的操作规程,用规定的孔 径筛,筛分出各种茶叶试样中的 粉末和碎茶。
一、感官品质检验


感官品质检验主要是确定茶叶产品的质量 等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参见其 他章节。 感官检验方法: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NY/T787-2004)和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14487-1993)
二、茶叶水分检验


什么是水分? 在常压条件下,茶叶经规定的温度加热 至恒重时的质量损失,称为水分。 茶叶中水分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茶叶贮藏 保鲜。
茶叶 B 花茶和花色茶等应 标注 B B
5
6 7
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和保存期 贮来自方法BB8
9 10
质量等级
产品标准号 批号
B
B
11
12 备注
食用方法
热量和营养素 B表示必须标注内容。


食品名称
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 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 无上述规定的名称时,必须使用不使消费者 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俗名。 在使用“创新名称”、“奇特名称”、“牌号 名称”或“商标名称”时,必须同时使用2.1.1 条中规定的任意一个名称。 为避免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 理状态和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称前附加或 在食品名称后注明相应的词或短语。
主要茶叶产品水分含量标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标准值,≤,% NY5244-2004 无公害食品 7.0(碧螺春7.5,茉莉花茶 茶叶 8.5,砖茶14.0)

茶叶审评程序

茶叶审评程序

茶叶审评程序主讲刘小华所谓评茶,实际上指的是感官评茶。

感官评茶又称之为茶叶感官检验。

是由评茶员通过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按规范程序和确定方法,(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NY/T787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对茶样分项进行审评,写出评语,同时评定分数、评语和评分综合的结论,从而就能比较正确的反映该茶样的品质特征,和在同类产品中比较其品质的差异和高低。

一茶叶审评的方法茶叶品质的优劣,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是根据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通过感官审评来决定的。

茶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项目,即干看外形湿看内质共分五项因子审评法。

二审评茶叶的程序▪1、取样▪取样又称扦样、抽样、采样,是从一批茶叶中抽取基本能代表整批毛茶或成品茶质量的最低数量的样茶,作为审评茶叶品质优劣和检验其理化指标的依据。

取样是否有代表性,是保证茶叶质量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

2、把盘▪把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

审评干茶外形,首先应查对样茶,判明茶类、花色、名称、产地等,然后扦取有代表性的样茶。

审评毛茶需取样250g~500 g,审评精茶需取样200g~250g。

▪把盘有两种方法即直观法和筛转法。

审评干茶外形时一般采用筛转法,就是将样茶放入审评盘中,左手大拇指后半部堵住小缺口,双手持盘对角边沿,运用手势作顺时针回旋转动或颠扬,使审评盘内的茶叶均匀地按粗细、大小、长短、轻重等不同呈有次序的分布,即通常所说的按上、中、下三层分布。

回旋筛转使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一般条索或颗粒比较粗松、形状比较长大、身骨比较轻飘的茶叶在上层,叫面张茶或上段茶;细紧重实的茶叶集中在中层,叫中段茶,俗称腰档或肚货;体形较小的碎茶、片末茶都沉在下层,叫下段茶或下身茶。

干评一般先看面张茶和下身茶,然后看中段茶。

看外形因子即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对比样茶评上、中、下三档茶叶的拼配比例是否恰当和相符、是否平伏、匀齐、不脱档。

[精品]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精品]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精品]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目前茶叶产品感官审评主要根据国家标准中对各类茶叶品质特征的描述和要求以及实物标准样和贸易样等,对拟检产品进行审评,评价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外观和内质。

外观审评主要通过对茶叶形状的大小、松紧、嫩度、匀度、平滑程度茶叶颜色以及光泽度等的观察来判断茶叶产品是否符合其茶类的品质要求以及判定其在该茶类中所处的档次级别。

内质的审评则主要根据茶叶香气类型以及浓度高低。

茶汤颜色及明亮程度。

滋味鲜爽度、浓度、厚度及强度、以及叶底的颜色和老嫩匀整度等观察或品尝来判断。

茶叶感官审评过程包括取样、把盘、外观评价和开汤审评内质和结果分析五个部分。

这些过程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评茶师及相关辅助人员在评茶室内共同完成。

茶叶审评——精选推荐

茶叶审评——精选推荐

茶叶审评1、茶叶审评⽅法:(1)、感官审评:对样审评和⾮对样审评。

对样审评分为单轨评茶(对照参照样进⾏单个茶样的评定)、双轨评茶(当两个茶样品质⽐较接近时,对照茶样进⾏两个茶样品质的评定)。

(2)、理化检验: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

2、审评室要求:(1)、空⽓新鲜,⽆异味(2)、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光斑),⾃然光充⾜。

(3)、评茶室要⼲燥,如有条件安装除湿机。

(4)、评茶室要安静。

(5)、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3、评茶⼈员要求:(1)、在评茶之前,评茶⼈员不得抽烟、⾷⽤⾟辣、有刺激性⽓味的⾷物;(2)、评茶⼈员不得施脂粉,⽤⾹⽔,以免影响评茶的准确性;(3)、评茶⼈员应保持个⼈和评茶室环境的整洁。

(4)、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评茶术语的应⽤。

4、泡茶⽔温⼀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

5、⼤众绿茶、红茶、黄茶、⽩茶、花茶:3g,150ml,茶⽔⽐为1:50。

乌龙茶:5g,110ml ,茶⽔⽐为1:22。

⿊茶、紧压茶:5g,250ml,茶⽔⽐为1:50 。

普洱茶: 3g,150ml,茶⽔⽐为1:50 。

6 、感官审评分:⼲茶审评【⼲看外形(形状、⾊泽、整碎、净度)】和开汤审评【湿评内质(汤⾊、滋味、⾹⽓、叶底)】,评定茶叶品质时应两者兼评。

评茶程序:把盘→称样→开汤→计时→过滤→看汤⾊→嗅⾹⽓→尝滋味→评叶底。

7 、称取茶样3g,由低级到⾼级,由左到右,投⼊审评杯。

8、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采制技术(采摘标准、⽅法、时间,加⼯技术等)鲜叶质量(栽培管理、肥培措施、⽣态环境、品种差异等)。

9、影响茶叶形状的因素:品种、栽培条件、采摘质量、制茶⼯艺技术、贮藏条件。

10、茶叶储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氧⽓、光线及其卫⽣条件。

11、茶叶⾊泽有⾊物质的分类包括:脂溶性:叶绿素,类胡萝⼘素⽔溶性:黄酮类、花青素、叶绿素转化产物、多酚类氧化产物。

12、绿茶⾊泽的化学组成:(1)、⼲茶⾊泽及叶底⾊泽:脂溶性⾊素为主。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
茶叶品质审评
茶叶品质审评
1.感官审评: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2.内质审评: 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3.审评品质的依据:八大因子 干评:色泽、形状、整碎度、匀净度 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1)色泽(光泽度、色度) 绿茶:嫩绿、翠绿、黄绿、深绿、墨绿等 红茶:乌润、乌黑、栗褐、栗红等 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色泽差的茶叶,看上去带有一种枯死的感觉,无光 色泽差的茶叶,看上去带有一种枯死的感觉, 泽的茶叶,呈暗形、颗粒状、片形、条形等等
(3)整碎度:条索的完整程度 以完整,少断碎为好。 以完整,少断碎为好。 (4)匀净度:茶叶的匀度和净度 以均匀,无杂物为好。 以均匀,无杂物为好。
(5)汤色:茶汤的颜色,即茶叶中内含成 茶汤的颜色, 茶汤的颜色 分溶解在茶汤中所呈现的色彩。 分溶解在茶汤中所呈现的色彩。 汤色本身的正常色、茶汤的亮度、 汤的清 汤色本身的正常色、茶汤的亮度、茶汤的清 澈度。即茶汤的性质 深浅、明暗和清浊。 汤的性质、 澈度。即茶汤的性质、深浅、明暗和清浊。 以清透明亮为好,浑浊不清为劣。
茶汤“正常色 茶汤“正常色”
如: 绿茶: 汤绿叶,或绿中略带黄、明亮; 绿茶:绿汤绿叶,或绿中略带黄、明亮; 红茶:红汤红叶,汤色红艳而明亮; 红茶:红汤红叶,汤色红艳而明亮; 红叶 青茶:橙黄明亮; 青茶:橙黄明亮; 黄茶:黄汤黄叶,黄而明亮; 黄茶:黄汤黄叶,黄而明亮; 白茶:浅黄而明亮,清淡; 白茶:浅黄而明亮,清淡; 黑茶:红浓明亮, 橙黄明亮 黑茶:红浓明亮,或橙黄明亮。
审评茶汤滋味的优次 审评茶汤滋味的优次
以: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及纯异 浓淡、强弱、鲜滞、爽涩、 评定优次。 评定优次。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 茶汤的适宜温度: 50℃左右。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为5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一看二摸五查
喝茶讲究“一看二摸三闻四泡五查”,所以,最先便是闻其香。

闻其茶香纯正无异味,观其汤色清新透亮,品其汤味鲜醇回甘。

以普洱茶为例,首先要判断是否为好品质的普洱熟茶,先看干茶的颜色,整体色泽偏向乌褐色,颜色较暗,对于初学者来说,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差距。

事实上,普洱熟茶虽然色泽偏暗,但仍然能够从中获取品质的相关信息。

普洱熟茶的外观,首要条索紧实,整体看上去无论茶叶条形、色泽较为统一的为上;其次,普洱熟茶的色泽以油润有光为好。

茶叶表层的油润,实际上是茶叶内含物质附着在茶叶表面所带来的光暗。

此外,还能带之闻一闻干茶的气味,普洱熟茶香气较为沉郁,不像绿茶那般清爽活泼。

好的普洱熟茶,干茶的香气应当是熟果香或陈香为主,整体自然清晰。

开汤后,普洱熟茶的香气以熟果香或焦糖香浓郁为好,香气寡淡或带异味的,则需要谨慎品饮,以防止质量上的不足或缺陷。

接下来可以摸一摸茶叶,看干湿程度。

茶叶的干湿度很重要,干的才好。

放在手中感觉有一定分量,品种不错。

如果放在手中感觉比较轻,那品质可能不好。

之后就可以看泡茶汤,数数可冲泡次数。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冲泡。

冲泡后先看芽叶是否整齐均匀,然后,品尝茶的味道是否充满新鲜感,当然更要看看是否耐泡。

许多茶三泡综合口感最香,可以冲到四泡以上。

可谓是香气耐泡、留香持久。

五查即可以比对茶叶色泽,好的发酵茶会呈现青蛙皮似的光泽,也可以检查检查叶片是否整齐,是否混有茶梗、茶角或者其他杂物,最好取点样品冲泡,正常现象是叶片舒展顺畅,慢慢下沉,汤色纯净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