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 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C. 分子与H+结合成 ,O原子的杂化类型未发生改变
D. 离子空间结构:正四面体形
3.氰气的化学式为 ,结构式为 ,其性质与卤素气体单质相似,氰气可用于有机合成、制农药,也可用作消毒、杀虫的熏蒸剂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所有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 键
20.分析第ⅡA族和第ⅢA族,第ⅤA族和第ⅥA族第一电离能出现逆反的原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应该为正四面体形,例如甲烷、四氯化碳等。
故选B。
2.A
【详解】A.通过公式计算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 ,所以二者的孤电子对数目不相等,故A错误;
A. 属于非极性分子
B.分子的极性:
C. 是非极性分子,在 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D.由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确定 分子中N原子是 杂化,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15.据预测,到2040年我国煤炭消费仍将占能源结构的三分之一左右。H2S在催化活性炭(AC)表面的迁移,对煤的清洁和综合应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机理如图所示,其中ad表示物种的吸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氰气分子中 键的键长大于 键的键长
C.1个氰气分子中含有3个 键和4个 键
D. 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4.如图所示,小黑球表示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小白球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 杂化的只有①③
A.简单离子半径:r(W)>r(Z)>r(Y)
B.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1、υ=∆E/h=(2.034⨯10-18 J) / (6.626⨯10-34 J⋅s)=3.070⨯1015 /s; λ=hc/∆E= (6.626⨯10-34 J⋅s ⨯2.998⨯108 m/s ) / (2.034⨯10-18 J)= 9.766⨯10-8 m2、∆υ≥ h/2πm∆x = (6.626⨯10-34 kg⋅m2/s) / (2⨯3.14⨯9.11⨯10-31 kg⨯1⨯10-10m)=1.16⨯106 m/s。
其中1 J=1(kg⋅m2)/s2, h=6.626⨯10-34 (kg⋅m2)/s3、(1) λ=h/p=h/mυ=(6.626⨯10-34 kg⋅m2/s) / (0.010 kg⨯1.0⨯103 m/s)=6.626⨯10-35 m,此波长太小,可忽略;(2)∆υ≈h/4πm∆υ =(6.626⨯10-34 kg⋅m2/s) / (4⨯3.14⨯0.010 kg⨯1.0⨯10-3 m/s)= 5.27⨯10-30 m,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以忽略,即能准确测定。
4、He+只有1个电子,与H原子一样,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此3s与3p轨道能量相等。
而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n和l决定,故Ar+中的3s与3p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n=3、l=2、m=0,即3d z2轨道。
6、(1)不合理,因为l只能小于n;(2)不合理,因为l=0时m只能等于0;(3)不合理,因为l只能取小于n的值;(4)合理7、(1)≥3;(2)4≥l≥1;(3)m=08、14Si:1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40Z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Mo: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或[Kr]4d55s1;79Au:4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1,或[Xe]4f145d106s1;9、3s2:第三周期、IIA族、s区,最高氧化值为II;4s24p1:第四周期、IIIA 族、p区,最高氧化值为III;3d54s2:第四周期、VIIB族、d区,最高氧化值为VII;4d105s2:第五周期、IIB族、ds区,最高氧化值为II;10、(1)3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s24p3,失去3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族;(2)47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5s1或[Kr]4d105s1,失去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或[Kr]4d10,属第五周期,I B族;(3)5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或[Kr]4d105s25p5,得到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或[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 A族。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硫酸盐(含2-4SO 、4HSO -)气溶胶是 PM2.5的成分之一。
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有 H 2O 参与B .NO 2是生成硫酸盐的还原剂C .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D .该过程中有硫氧键生成 答案:B【详解】A .根据图示中各微粒的构造可知,该过程有H 2O 参与,选项A 正确;B .根据图示的转化过程,NO 2转化为HNO 2,N 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则NO 2的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选项B 不正确;C .硫酸盐(含SO 24-、HSO 4-)气溶胶中含有HSO 4-,转化过程有水参与,则HSO 4-在水中可电离生成H +和SO 24-,则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选项C 正确;D .根据图示转化过程中,由SO 23-转化为HSO 4-,根据图示对照,有硫氧键生成,选项D 正确;答案选B 。
2.科学研究表明,PCl 5在气态条件下为分子形态,在熔融条件下能发生电离: 2PCl 5PCl +4+PCl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Cl 5分子中的化学键为极性键B .PCl 5在熔融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导电性C .PCl +4呈正四面体构型 D .PCl -6中P 只用3s 、3p 轨道参与成键答案:D【详解】A .PCl 5分子中的化学键为P-Cl ,为极性共价键,A 说法正确;B.PCl5在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生成PCl+4、PCl-6,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一定的导电性,B说法正确;C.PCl+4中心P原子为sp3杂化,四个氯原子呈正四面体构型,C说法正确;D.PCl-6中心P原子,孤电子对数=12(5+1-1×6)=0,有6条共价键,用3s、3p、3d轨道参与成键,D说法错误;答案为D。
3.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乙醇能够任意比例与水互溶答案:A【详解】A. 氮气中是氮氮三键,键能大于氧气的,所以氮气稳定,A选;B. 溴和碘的状态和熔沸点有关、熔沸和晶体类型点有关、溴和碘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碘的分子间作用力强于溴的,熔沸点高于溴的,B不选;C. 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已经达到稳定结构,其原子即分子,不存在共价键,化学性质稳定但与键能无关,C不选;D. 乙醇能够任意比例与水互溶,是因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和键能无关,D不选;答案选A。
无机化学答案 第2章分子对称性与分子结构-习题答案

aA2 =1/24 [1×1×4+8×1×1+3×1×0+6×(-1)×0+ 6×(-1)×2]=0
aE =1/24 [1×2×4+8×(-1)×1+3×2×0+6×0×0+6×0×2]=0
aT1 =1/24 [1×3×4+8×0×1+3×(-1)×0+6×1×0+6×(-1)×2]=0
4
aT2 =1/4 [1×3×4+8×0×1+3×(-1)×0+6×(-1)×0+6×1×2]=1 得Γ=A1 ⊕ T2
T2
3
0
-1 -1
1
(x , y , z)
(xy , xz , yz)
以CH4的 4 条杂化轨道为基(分别记为r1、r2、r 3、r 4),依据Td点群的对称元素对其进行
操作,得可约表示Γ:
Td
E
8C3
3C2
6S4
6σd
Γ
4
1
0
0
2
r 1、r2、r 3、r 4
用群分解公式将Γ约化:
aA1 =1/24(1×1×4+8×1×1+3×1×0+6×1×0+6×1×2)=1
2.5 [MA2B2]2-呈平面四边形构型时属D2h点群,含有对称元素:C2、2C2'、σh、i、2σv。[MA2B2]2 -呈四面体构型时属C2v点群,含有对称元素:C2、2σv。
2.6 C4h点群比D4h点群缺少 4 条垂直于主轴的C2'旋转轴。D4h点群的例子有配离子PtCl42-,C4h 点群例子有:
B
C
A
C
A
B
C2v
C
B
A
B
A
C
C2v
C
B
A
A
B
C
D2h
高二化学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基础巩固习题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基础巩固习题一、选择题1.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
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立体构型相似,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B.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C.H3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D.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2.当H原子和F原子沿z轴结合成HF分子时,F原子和H原子中对称性不一致的轨道是()A.1s B.2sC.2p x D.2p z3.下列现象与化学键有关的是()A.F2、Cl2、Br2、I2单质的熔点依次升高B.H2O的沸点远高于H2S的沸点C.H2O在高温下也难分解D.干冰汽化4.374 ℃、22.1 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A.显中性,pH等于7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C.显酸性,pH小于7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5.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火山爆发,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COS),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结合周期表知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羰基硫分子为非极性分子B.羰基硫分子的电子式为C.羰基硫沸点比CO2高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6.由短周期前10号元素组成的物质T和X,有如图所示的转化。
X不稳定,易分解。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使该转化成功进行,Y可以是酸性KMnO4溶液B.等物质的量的T、X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均为N AC.X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个数是T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个数的2倍D .T 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X 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7.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从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a .HOCH 2CH 2CH 2OH b .CH 3CH 2CH 2OH c .CH 3CH 2COOCH 3 d .HOCH 2CH(OH)CH 2OH A .d >a >b >c B .c >d >a >b C .d >b >c >a D .c >d >b >a 8.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两个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B .分子中若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C .Cl 原子p 轨道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故Cl 原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π键D .乙烷分子中只存在σ键,即6个C H -键和1个C C -键都为σ键,不存在π键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B .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C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D .N 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10.研究表明:H 2O 2具有立体结构,两个氢原子像在一本半展开的书的两页纸上,两页纸面的夹角为94°,氧原子在书的夹缝上,O—H 键与O—O 键之间的夹角为97°。
02 分子结构(练习题)

4、只有第一、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才可形成π 键。
5、键的极性越大,键就越强。
6、NH3 的离解能总和大于 N2 的键离解能,但 NH3 容易氧化,N2 则很困难。这是因为衡量一个分 子的反应性,主要是看打破第一个键所需的能量,而不是打破所有键的总能量。
7、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也可存在着离子键。
5、什么叫杂化?原子轨道为什么要杂化?
6、说明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并指出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画出成键示意图(用短线表示
成键):H2S、BeH2、OF2、BF3、CCl4、NF3、CHCl3 7、现有几种双原子分子 Li2、Be2、B2 和 O2-离子.
(1) 写出它们的分子轨道表示式
(2) 计算它们的键级,指出哪个最稳定,哪个最不稳定
A.P2 B.As2 C.S8 D.C2
17、下列那种分子不可能以固体存在?
A.OCl2 B.NO2 C.OF2 D.都不可能
18、下列那种化合物中实际上没有氢键? A.H3BO3 B.C2H6 C.N2H4 D.都没有氢键
19、下列那种关于物质内部范德华力的说法是错的
A.非极性分子的物质没有取向力
B. NaF > F2 > HCl > HF > HI
C.NaF > HF > HI > HCl > F2
D.NaF > HF > HCl > HI > F2
26、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l2 Br2 ICl He B. ICl Cl2 Br2 He
C. Br2 ICl Cl2 He
);色散力最大的为(
),最小的为
(
)。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上册 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所有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2.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A. NHB. PH3C. H3O+D. OF23.下列微粒中,含有孤电子对的是()A. SiH4B. H2OC. CH4D. NH4.下列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 Na2OB. NaOHC. CaBr2D. HF5.下列各组物质两种含氧酸中,前者比后者酸性弱的是()A. H2SO4和H2SO3B. (HO)2RO2和(HO)2RO3C. HNO3和HNO2D. H2SiO3和H4SiO46.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 BeCl2与BF3B. CO2与SO2C. CCl4与NH3D. C2H2和C2H47.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体的概念,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据上述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A. SO2和O3B. CO2和NO2C. CS2和NO2D. PCl3和BF38.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A.直线形sp杂化B.三角形sp2杂化C.三角锥形sp2杂化D.三角锥形sp3杂化9.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A.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B.氯化氢溶于水C.溴化氢与氨反应D.锌和稀H2SO4反应10.下列物质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 CO2,H2SB. C2H4,CH4C. Cl2,C2H2D. NH3,HCl1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B.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C.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D.杂化轨道中不一定有一个电子12.氨分子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B. 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C. 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D.氨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13.有机物具有手性,发生下列反应后,分子仍有手性的是()①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②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③发生水解反应④发生消去反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4.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D. 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15.氨分子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B. 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C. 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D.氨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二、双选题16.(多选)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内部一定会存在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内部不一定全是共价键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D.离子化合物的内部可能存在共价键17.(多选)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的是()A. F2、Cl2、Br2、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D.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18.(多选)在有机物分子中,当一个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常在某些物理性质、化学变化或生化反应中表现出奇特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合Cl 2的形成,说明共价键形成的条件。
共价键为什么有饱和性共价键形成的条件:原子中必须有单电子,而且成单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共价键有饱和性是因为:一个原子的一个成单电子只能与另一个成单电子配对,形成一个共价单键。
一个原子有几个成单电子便与几个自旋相反的成单电子配对成键。
电子配对后,便不再具有成单电子了,若再有单电子与之靠近,也不能成键了。
例如:每一个Cl 原子有一个带有单电子的p 轨道,相互以头碰头的形式重叠可以形成共价单键,且只能形成一个单键。
3、 画出下列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式并指出何者是键,何者是键,何者是配位键。
H HHΖ?δδσσσPN I I IΖ?δδσσσN N N H H H H σσσσσ 膦PH 3, 三碘化氮NI 3 肼N 2H 4(N —H 单键)c C c H H HH σσσσσπ N NN O O o O H σσσσσππππ,乙烯, 四氧化二氮(有双键)。
"4.PCl 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键角略小于10928,SiCl 4是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PCl 3分子时,磷原子的一个3s 轨道和三个 3p 轨道采取sp 3杂化。
在四个sp 3杂化轨道中,有一个杂化轨道被一对孤电子对所占据,剩下的三个杂化轨道为三个成单电子占据,占据一个sp 3杂化轨道的一对孤电子对,由于它不参加成键作用,电子云较密集于磷原子的周围,因此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所占据的杂化轨道有排斥作用,为不等性杂化,所以键角略小于109°28′。
而在SiCl 4分子中,为等性杂化,没有不参加成键的孤电子对,四个杂化轨道都为四个成单电子占据,不存在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所占据杂化轨道的排斥作用,所以键角为109°28′。
5. 判断下列物种的几何构型,并指出中心原子采取何种杂化方式。
(1) AsF 4 (2) XeOF 3 (3) SF 5 (4) Cl 2CO(5) HO 2 (6) HNO 3 (7) I 3 (8) I 3分子式杂化方式 电子对构型 分子构型:AsF 4sp 3d三角双锥四角锥XeOF 3sp 3d三角双锥四角锥SF 5sp 3d|三角双锥三角双锥Cl 2COsp 2平面正三角形C OClCl平面三角形HO 2 sp 3 角形O OH|HNO 3sp 2 平面正三角形N OOOH平面三角形I 3 sp 3 四面体角形 I 3-sp 3d|三角双锥直线形6、 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写出下列各分子的分子构型,并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分子式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电子对数《 电子对构型分子构型CH 44正四面体正四面体在CH 4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 3等性杂化,所以CH 4为正四面体。
CS 2 2:直线型直线型在CS 2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 等性杂化,所以CS 2为直线形BF 3 3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硼原子采取sp 2等性杂化,所以BF 3w 为三角形NF 3|4四面体三角锥形氮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有一对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占据的杂化轨道有排斥作用,所以NF 3为三角锥形。
7、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言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尽可能准确的几何形状: (1) PCl 3 (2) PCl 5 (3) SF 2 (4) SF 4 (5) SF 6 (6) ClF 3 (7) IF 4-(8) ICl 2 (9) PH 4 (10) CO 32-(11) OF 2 (12) XeF 47.;分子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电子对数电子对构型 分子构型 PCl 34235=+ 正四面体 三角锥 ?PCl 5 5255=+ 三角双锥 三角双锥 SF 2 4226=+ 四面体角形 SF 45246=+ ?三角双锥 四角锥形SF 6 6266=+ 正八面体 正八面体 ClF 35237=+ 三角双锥 直线性 }IF 4-62147=++ 正八面体 平面四方形 ICl 242127=-+ 正四面体角形PH 4 42145=-+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CO 32-32204=++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OF 24226=+ 正四面体 角形 ~XeF 46248=+ 正八面体平面四方形(1) 氮、磷、砷、锑的氢化物的键角为什么从上到下变小(2) 为什么NH 3的键角是107,NF 3的键角是,而PH 3的键角是,PF 3的键角是⑴从氮到锑,电负性减小,中心原子吸引共价电子对的能力减弱,键合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减小,所以键角从上到下变小。
⑵ 虽然中心原子都是N 原子,但由于配位原子F 的电负性比H 的电负性大,吸引共价电子对的能力强,使NF 3中的共价电子对偏向配位原子而远离中心原子,因此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减小,键角随之减小。
而PH 3的键角小于PF 3是因为P 原子有d 轨道,当遇上电负性比它小的元素时,键合电子对间斥力较小,键角较小。
/10、判断下列各对化合物中,键的极性大小:(1) ZnO 和 ZnS (2) BCl 3 和 InCl 3 (3) HI 和 HCl (4) H 2S 和 H 2Se(5) NH 3 和 NF 3 (6) AsH 3 和 NH 3 (7) IBr 和 ICl (8) H 2O 和 OF 2⑴ ZnO >ZnS ⑵ BCl 3<InCl 3; ⑶ HI <HCl ⑷ H 2S >H 2Se ⑸ NH 3<NF 3(锥形分子,键角小,分子极性强); ⑹AsH 3<NH 3 ⑺ IBr <ICl ⑻H 2O <OF 2 11、 判断下列各组分子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作用力。
(即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1) 苯和CCl 4 ; 色散力(2) 甲醇和水;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氢键 (3) HBr 和HBr ;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4) CO 2 和水; 诱导力 色散力#(5) NaCl 和水;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12、根据分子结构,判断下列化合物中,有无氢键存在,如果存在氢键,是分子间氢键,还是分子内氢键(1) NH 3 , 分子间氢键 (2) C 6H 6 无(3) H 3BO 3 分子间氢键 (4) HNO 3 分子内氢键 (5) C 2H 6 无13、说明 CHO HO和CHOOH 两种化合物溶、沸点的高低及其原因。
`解:对位的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得溶沸点升高。
邻位的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得溶沸点降低。
14、 根据离子半径比值推测下列物质的晶体各属于何种类型KBr ,属NaCl 型 CsI ,属CsCl 型 NaI ,属NaCl 型BeO 属ZnS 型15、列出下列物质的离子极化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MgCl 2,NaCl , AlCl 3,SiCl 4《解: SiCl 4>AlCl 3>MgCl 2>NaCl16、 结合下列物质,讨论它们的键性有何不同。
Cl 2, HCl ,AgI ,NaF 解:Cl 2 共价键,无极性HCl 共价键AgI 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极性较小 NaF 离子键 极性较大从上至下,极性逐渐增大,从共价键过渡到离子键。
17、 (1) 若Cs 离子的r 6 = 169pm 、n = 12,试计算八配位时Cs 离子的半径;;(2) 若Li 离子的r 6 = 60pm 、n = 5,试计算四配位时Li 离子的半径。
(1)n=8时 r cs+=169×=172pm (2)r Li+=60×=18、实验测得某些离子型二元化合物的熔点为: 化合物: NaF NaCl NaBr NaI KCl 熔点:(℃) 992 801 747 662 768 化合物: RbCl CsCl CaO BaO 熔点:(℃) 717 638 2570 1920试从晶格能的变化来讨论化合物的熔点随离子半径、离子电荷等变化的规律。
]18. 熔点:CaO>BaO>NaF >NaCl>KCl>NaBr>NaI>RbCl>CsCl 它们都是典型的离子晶体,正负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
熔点:NaCl>KClr Na+>r K+离子电荷越高,正负离子间的核间距越短,晶格能越负,这也说明离子键越牢,离子化合物越稳定,熔点越高。
19、估计下列化合物熔点和硬度变化的次序:KCl MgO MgS SiC NaClSiC(原子晶体)>MgO(离子晶体)>NaCl (离子晶体)>KCl(离子晶体)>MgS(离子晶体向共价键过渡)20、*21、试解释:(1) NaCl和AgCl的阳离子都是1价离子,为什么NaCl易溶于水,而AgCl难溶于水(2) 为什么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从BeCO3 BaCO3不断升高(3) 预测在室温下LiF是否溶于水,解释你的结论。
20. ⑴Ag+和Na+电荷相同,但Ag+是18e构型,Na+是8e构型,18e构型具有较强的极化力。
向共价键过渡,溶解度较小。
所以NaCl易溶于水而AgCl难溶于水。
⑵从Be2+到Ba2+,电荷数相同,但离子半径越来越大,所以极化力越来越弱,而极化力越弱。
极化力强使M—O共价性增强,C—O被破坏,较易断裂,碳酸盐热分解温度降低。
所以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从BeCO3→BaCO3不断升高。
⑶易溶于水。
虽然Li+离子半径比较小,具有强的极化力,但F-离子为8电子构型,较稳定,且半径小,变性性小,为典型离子型化合物,室温下LiF易溶于水。
21、下列各对离子中,哪一个极化能力大,为什么&(1) K和Ag(2) Li和Be2(3) K和Li(4) Ti II和Ti IV(5) Cu2和Ca221.(1)Ag+>K +前者属18e,后者属8e(2)Be2+>Li+前者半径比后者小,且电荷高(3)Li+>K+前者半径比后者小(4)TiⅣ>TiⅡ前者电荷比后者高(5)Cu2+>Ca2+前者属(9-17)e,后者属8e22、估计下列物质分别属于哪一类晶体。
(1)BBr3,熔点-46℃分子晶体(2)KI,熔点880℃离子晶体}(3)Si,熔点1423℃原子晶体23、怎样用能带理论说明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23. 从能带理论观点,一般固体都有能带结构,一般金属导体的价电子能带是半满的或价电子能带虽是全满,但有空的能带,而且两个能带能量间隔很小,彼此能发生部分重叠,当外来电场存在时,能带中有未充满电子,很容易导电,而满带中的价电子可以部分进入空的能带,因而也能导电。
绝缘体不导电,因为它的价电子都在满带,导带是空的,而且满带顶与导带底之间的能量间隔大,在外电场作用下,满带中的电子不能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故不能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