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的特 征。 (3)命题学习: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 (特殊命题和一般命题)
二、认知同化过程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 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 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 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 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 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可以对 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
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 或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 题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 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 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 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积极主动性。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又称象征 性再现表象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其中最 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 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而可以是抽象的、间接 性的和任意性的。借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 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 及其以后的中通过自己的探 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活动可以沿着认知表征 方式的发展顺序来展开,把动作性表征、映象 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不同的经验形式有 机地结合起来
1.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 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惩。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第六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事件图式
它是指对多次与我们发生联系的典型活 动及其顺序的表征。如对三角形全等的一 般证法,通常是先找出要求哪两个三角形 全等,然后再看要证全等尚缺哪些条件, 接着是找出这些条件,最后得出证明。与 自然范畴图式有些相似的是,在事件图式 中,当面对一个事件时,那些基本水平的 信息似乎更容易被激活。这提醒我们,在 教学中要注意典型的作用,包括典型事例 、典型活动等。
一般领域策略的获 得
•获得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似乎比较困难。 这在那些试图教授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及调 查学生如何获得和使用一般策略的研究中 出现过。针对这种现象,有些国家开展了 很多研究,如80年代委内瑞拉的“奥德赛” 计划(Adams,1986)就试图发展学生 的一般思维技能,它从“推理的基础”到 “创造性思维”都做了详细的安排。但它 的结果却不能使人信服。由此可见,对一 般领域程序性知识获得的研究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
•如果你是该老师: 这些学生“知道”的历史知识是什么? 他们的信条是什么?这些信条又如何影响 他们的学习? 什么原因导致他们顽固地使用机械记忆 的方法? 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历史? 如果采用新方法,那你认为它会不会影 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征。 如要表征一则新闻,需要注意的是“时间 ”、“地点”、“人物”、“经过”等。 学生如果对各种文本图式都较熟悉的话, 这对无疑对他们阅读时把握文章整体意思 是有好处的。
二、学习的结果:知识的分类 学习的结果:
– 学习机制
二、学习的结果:知识的分类 学习的结果:
–程序性知识的维度划分
–第一个维度是特殊领域与一般领域 –第二个维度是根据程序性知识执行的自动化程度来划分的。 特殊领域策略 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自动化基本技能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总结

2018/12/26
13
2018/12/26
14
2.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
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途径、
结果的认知,即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
学习结果
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是情境整体的领悟。
学习过程★
根据预期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
形成“目标—对象—手段”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 构,即整体的认知地图。
2018/12/26
41
2018/12/26
教师的任务(教学设计) 引起动机;说明目标 引起、维持、提高学生的 注意力 加强学习指导;刺激回忆 组织学生复习;作业
提供线索;教会检索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把知识与 其它知识联系 引出反应,如测验、操作、 作业;提供反馈
35
三、学习的条件:P176
1.内部条件:学习者--主观 已有的技能、能力、知识、态度、认知策略等 2.外部条件:学习的环境--客观 教学设计是关键 说明: 内部条件不同,外部条件也应作相应改变; 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外部条件;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习条件,尤其是 外部条件。
2018/12/26 36
小结: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实质: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 忆,概括,操作,反馈8个阶段 学习的要素:学习者,刺激情境,记忆,反 应; 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 学习的水平: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 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 题的学习 学习的结果: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018/12/26 32
一、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在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
教育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人类是一种有意识的动物,而人的认知能力是学习的关键。
因此,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中,重点放在了课堂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操作自己的认知过程来解决问题。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是一个由大量的认知过
程构成的个体。
学习者会使用基于注意力,记忆和知识存储等认知过程来处理教育信息,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因此,这个理论中的教育重点是如何激活信息加工过程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另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区分了学生的差异。
这种差
异不仅可以从基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历史,还可以从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和情况来设计教育方案和课程,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关注。
当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采取了许多有益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和材料进行教学。
让学生保持积极的体验,并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使他们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訂立清晰的課程目標對學習效果至關重要。
只有
當學生明確知道他們該學習什麽,以及該達到哪種表現水平時,他們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且更有可能成功地學習。
总的来说,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非常实用和重要的
教育理论,它不仅可以适用于学校教育,而且可以应用到职业
培训、社区教育等众多领域。
只要我们明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并加以实践,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迎接更好的未来。
教育心理学06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ppt课件

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 形、形成认知结构;
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 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不是受已成习惯所支配的,而是受主体 的预期所引导。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意义:
克服了以往学习理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而推演到 人的学习的种种缺陷,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 学习各种知识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理论;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 上;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 视认知结构的形成,注重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内在 动机、独立性与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
(1)“接竿问题”实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叠箱问题”实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 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
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 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智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 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 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一、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有意 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
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U6)几个重要概念⏹认知⏹表象⏹表征⏹结构⏹图式(Schema 格式)⏹同化和顺应⏹发展认知派学习理论⏹完形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接受同化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维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的奠基人⏹从“似动”、“错觉”研究入手⏹研究局限于知觉领域⏹提出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2.苛勒⏹Köhler苛勒(1887—1967),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要研究了知觉规律,提出知觉的格式塔原则;还进行了猿猴行为的研究,提出动物学习的顿悟理论。
194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卡夫卡⏹考夫卡·库尔特(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
⏹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
黑猩猩学习实验问题⏹为什么桑戴克的实验中,猫表现出试误规律;而苛勒的实验中,黑猩猩却表现出顿悟?⏹顿悟是一中什么样的体验?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神经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三、主要评价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托尔曼简介⏹托尔曼(1836—1959),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源自于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思考、探索和实验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它提出了带领学习者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学习者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并将知识连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上,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正确互联。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在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构建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运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者使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表达和解释新的学习内容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够将新知识巧妙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这意味着教学者需要了解学习者的个人特点,以便向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学习风格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技巧。
通过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同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者必须自己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不仅要被“灌输”新的知识,而是要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索和尝试掌握新技能。
教学者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构建知识、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成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原则包括了许多重要内容,其中包括:1. 学习者是主体: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求学习者能够自主地学习并构建知识结构。
2. 知识重要:重视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供实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的课程设计,以展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独立思考:鼓励学习者在学习中自主探索,量身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辨析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4. 多样化教学:要求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爱好。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
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
结果;
12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
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 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
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
8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运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 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 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 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设”的思索。动物解决 问题的过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一些假设,并抛弃一些错误的 假说。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 会出现。 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 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 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 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
托尔曼提出的。托尔曼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但他是一位受格式塔学说 影响的行为主义者,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 述动物的行为,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 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行为主义、
符号完形学说或与预期说。
学习认知-目的说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直接的联 结,而是存在一种中间变量。学习的结果也不是对一种刺激的反应,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学习不仅有理解和领悟等高级分析综合形式,而且也 有尝试等基本的分析综合形式,完全否定尝试的形式是不合 适的。
13
高斯的故事
高斯6岁时,老师问班上的同学说谁能最先算出1+2+3 +4+5+6+7+8+9+10的总和。小高斯几秒钟就举了手。 “你怎样这么快就算出来的?”老师问。高斯说:“如果我 按1加2加3这样算下去会费很多时间,可是,一加10等于11, 2加9等于11,3加8等于11,等等——总共有5个11。答案是 55。”
23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1914— )是 美国纽约 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 学教授。 主要关注学校学习理论的 研究,同 时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也 有研究。1976年获得美国 心理学会 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
简约成一条原理
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一)讲授教学的特点与性质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 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讲授教学。 特点:①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 ②大量利用例证 ③演绎形式进行 ④有序列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比较
学习内容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以定论的形式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 传授给学生;内 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 化 和推论,自己参与得 出结论
思维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
演绎的:从一 归纳的:由特殊发现 般的理解到特殊 一般 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自行发现为主
接受学习=机械学习? 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 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二)讲授教学的原则与技术
1、逐渐分化原则
应首先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 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12
(四)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知功能在 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也启迪了后来的认知 派学习理论家们。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看成是积 极主动的和有目的的过程,也是正确的。
2、缺点
无法科学地解释内心格式塔的来源,而只是把它视为“原 始智慧”的结果,将经验的组织作用归功于脑的先念本能, 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二、认知同化过程
(一)有意义学习的基础是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
1、认知结构: 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 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2、同化: 同化的结果一方面是获得新知识的心理意义,另一方 面是原来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二)三种不同的同化模式
按照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分: 1、下位学习
4
第一节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二、符号学习理论
三、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5
一、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苛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6
韦特海墨:将完形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并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先就读于茶 理斯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 理学,从师于斯图姆夫。
苛勒: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1887 年苛勒出生于爱沙尼亚,曾先后就读于杜宾根大学、波恩大学 和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期间师从斯图姆夫。
考夫卡:1886年3月18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他1903年进爱丁堡大 学接受教育,1904年开始在柏林大学修习哲学和心理学,1909 年获哲学博土学位。1910年到法兰克福大学,与韦特墨、苛勒 合作进行似动现象研究,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
15
托尔曼
(二)经典实验---迷宫实验
16
(三)基本观点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盲目的。 ▪ 期待:指个体根据已有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准备状 态,是一种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知观念。 ▪ 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 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期待,完全是认知性的,而不是盲 目的。
22
三、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1、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 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对指导教学实践 有重要参考价值。 2、按照学习顿悟说的观点,教师需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为主, 而不是要求学生盲目地、单纯地联系或重复。 3、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一个构成因素,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 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时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参数一种积极的 期待。 4、认知地图就是现代认知学所说的认知结构,形成学生良好的认 知结构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加强对学 生良好的认知地图的构建。
17
▪ 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 托尔曼用“符号”这一术语来表示有机体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问关于对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意义的认知则是 对符号意义的认知,所谓学习也就是习得符号及其意义。 ▪ 认知地图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 一张地图的模型。
▪ 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 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推断引起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构成的;
2、对学习过程和学生内心活动很重视。
3、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4、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3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 认知学习理论的早期代表有格式塔学派和托尔曼,其后朝着 两个方向发展: ▪ 一个是新结构主义(认知结构理论):如皮亚杰、布鲁纳、 奥苏贝尔以及个人建构主义; ▪ 另一个是认知主义(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如西蒙、安德 森和加涅等。
2、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1)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重点部分 (2)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提供一种 框架 (3)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以便更 好地建立联系
7
(二)经典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8
(2)“叠箱问题”实验
9
(三)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 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来源于它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学习 者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 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通常是从一种混乱的 、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所以说, 学习过程也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认知学习理论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科学技术背景
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2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人类学习过程中不能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 1、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发生是学生积极地认知,是主动的。 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学习是由心理
10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 学习在于发生一种完形的组织,并非各部分间的 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 程。
11
3、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实现的。 ▪ 学习不是依靠“尝试”,而是由于“完形”的出现, 由于顿悟突然地实现的。
顿悟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对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理 解,另一方面是利用心智的作用,即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 填补内心格式塔的缺口或缺陷。
2、整体协调原则 强调要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加以重新组合,以促使 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
{
蔬 菜
豌豆 萝卜 西红柿 土豆
植物的果实 植物的根
3、序列原则 强调前面出现的知识应该为后面出现的知识提供基础。 4、巩固原则 强调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必须掌握以前学过的内容,确保学 生为新的学习作好准备。
实验组(延迟奖赏组) 在前11天里也进行了学 习,只不过没有表现出 来,所以称为“潜伏学 习”。这说明,动物在 无强化的条件下也能进 行学习,外在强化不是 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
21
(四)评价
1、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 学习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 机械的错误观点。 2、他将刺激—反应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结合起来,使 得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3、他富有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用实验的方式对 联结派学习理论进行批评,并引申出对学习的认知解释,这 个研究范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4、托尔曼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的认知 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三)先行组织者策略
1、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概念 即在开始学习新任务之前,向学生呈现一种概括水平高 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引导性材料,它可以同时与原有知识和 新知识发生关联,从而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架设起一 座“桥梁”,使新知识更好地与原有观念联系起来,促使 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其中的引导性材料即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概念的发展: 组织者既可在新材料之前,也可在新材料之后呈现;概括 水平既可高于,也可低于新材料的概括性水平。
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 的教学。”
这条原理是奥苏 贝尔整个理论体 系的核心
主要内容
一、有意义学习
二、认知同化过程 三、接受学习 四、理论简评
一、有意义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标准
1、实质: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 立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 2、标准:
实质性联系,指新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原有的表象和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非任意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的联系 是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