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量表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准码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准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是一种用来评估痴呆症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工具。
该指标由加拿大病理学家Hachinski等人于1975年提出,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评分,来帮助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疾病。
准确的评估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一共包括11个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评分,可以得出一个总分,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越严重。
这些项目包括:突然发作,认知障碍,周期性加重或波动性,情感变化,运动障碍,老年起病,心衰,高血压,脑梗死要比多梗塞更严重,治疗改善情况和静脉损伤。
针对每个项目,患者可以得到0或者1分,总分范围为0-11分。
根据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的总分,可以将患者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总分为0-3分的患者属于非缺血性痴呆症,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总分为4-7分的患者可能有轻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建议及早进行治疗。
总分为8-11分的患者则可能有中度至重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医生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并及时进行治疗。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篇示例: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 HIS)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患有多发缺血性卒中的一种工具,也被称为准码。
该指数量表包含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HIS缺血指数量表的内容和作用。
HIS缺血指数量表是由加拿大神经学家Vladimir Hachinski博士等人于1975年首次提出的,最初是用来协助鉴别血管性病变引起的痴呆症。
之后,HIS也被广泛应用于卒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
MoCA量表

MoCA量表——诊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重大突破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张微微6月13日-15日,2008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会上,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的张微微教授专门就筛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量表)进行了介绍,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研讨。
MoCA量表是诊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重大突破,其在我国的推广与使用对于推动我国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性疾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专家希望通过对MoCA量表的全方位介绍,来逐步普及其应用。
近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持续走高。
我国有700万例卒中患者,每年新发病例250万,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此外,卒中的发病在我国已有年轻化趋势,45岁左右的患者已超过了患者总数的10%。
因此,我国卒中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加强卒中预防和治疗已势在必行。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大多数卒中患者伴随认知功能损害,而且这一观点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接受。
防治认知功能损害,迫在眉睫。
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早期测查,早期干预,有助于防止或延缓卒中的发展,这就需要简便、快速的MCI专用筛查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种当前在国际上被推荐且已经多国循证医学验证的MCI筛查量表——MoCA量表。
一、MoCA量表介绍1.背景概述MoCA量表是一种对MCI进行快速筛查的评定工具。
是由纳斯尔丁(Nasreddine) 等根据临床经验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认知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制定的,于2004年11月确定最终版本。
该量表现已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16种语言版本,我国也已发布了MoCA(中文版)量表。
MoCA量表评定了许多不同的认知领域,包括: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和定向力。
测查的基本原则是在安静的环境下,以患者没有抑制性心理,意识清楚为最基本前提。
完成MoCA测试大约需要10分钟。
脑卒中评定量表

第十章脑卒中评定量表?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说明:一、本分类系经全国脑防办专家、在京专家和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代表讨论,由王新德执笔,综合成此《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二、按病程发展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发作(发作后3周内症状消失),进行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仅列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未列入。
三、括号内数字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0版《国家疾病分类》的编号。
1.脑卒中结局评定的基本模式-ICF?2001年5月2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根据近20年来的研究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并经会员国一致通过了一项WHA54.21决议:在会员国使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a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aning,disablityandhealth,简称ICF)。
从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有关“功能”、“残疾”和“健康”概念的新模式(图1-1) 一、身体的构成成分、活动和参与能力1.身体的构成成分在这里包括身体的“结构”和“功能”。
“身体结构”是指身体的解剖部位,如器官、肢体及其组成部分。
“身体功能”是指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如精神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排泄功能、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功能等。
2.活动能力是指个体执行一项任务和行动的能力,如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完成一般任务和要求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个体的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
3.参与能力指的是投人到一种生活情景中,如家庭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和相处关系的能力、接受教育和工作就业的能力、参与社会和社区生活的能力等。
图1-1WHO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概念的新模式在ICF出台之前,有关康复医学的效果评定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在使用ICIDH的年代,就己经逐步明确了不能只以“残损”(impairment)水平的积分改善来评定康复医疗的效果,而强调在“残疾”(disability)和“残障”(handicap)水平上积分的改善。
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常用量表评定

• 是目前被普遍采纳、省时方便、可信有效、内容较全面的 综合性脑卒中量表。
二、脑卒中常用量表及使用
NIHSS评分内容: • 除了“语言功能”亚项目外,所有检查项目都应记录该患者的第一反应,即 使后面的反应可能更好。
糖尿病
有
吸烟
有
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
心跳不规则
体重
明显超重或肥胖
运动
缺乏运动
卒中家族史有Biblioteka 存在3项及以上上述危险因素
评估结果
高危
既往有脑卒中(中风)病史 既往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
中危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之一者
二、脑卒中常用量表及使用 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Eye opening Verbal response Motor response
二、脑卒中常用量表及使用
NIHSS评分内容: 1b意识水平提问(年龄、当前的月份)
• 0=都正确 • 1=正确回答一个 • 2=两个都不正确或不能说
• 如果第一反应回答错误,随后自己纠正,回答正确,仍然记录第一反应 • 不能够提示患者,如再想一想等 • 不能说话的患者,可以通过书写记录结果 • 感觉性失语无法理解提问、昏迷等,记录2分 • 气管插管、气道损伤、麻醉、非失语导致的严重构音障碍和语言障碍,记录1分 • 1a项=3分,1b(意识水平提问)记录为2分
此项检查的时候记录3分
二、脑卒中常用量表及使用
NIHSS评分内容: 4面瘫(要求病人示齿、扬眉和闭眼)
• 0=正常 1=最小(鼻唇沟变平、微笑时不对称) • 2=部分(下面部完全或几乎完全瘫痪,中枢性瘫) • 3=完全(单或双侧瘫痪,上下面部缺乏运动,周围性瘫)
评估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量表

评估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量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的遵医行为对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对脑卒中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估,可以设计一份专门的量表,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份评估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量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评估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的量表1.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诊断时间:- 就诊科室:2. 遵医行为评估项目- 服药遵从度(包括用药剂量、时间和频率的正确性):- 生活方式改变遵从度(如饮食、运动等):- 康复训练遵从度(如物理康复、语言康复等):- 医疗观念接受程度(对医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康复信念(对康复的信心和坚持程度):3. 评分标准- 服药遵从度:(1分)从不遵医嘱;(2分)偶尔遵医嘱;(3分)大部分遵医嘱;(4分)完全遵医嘱。
- 生活方式改变遵从度:同上。
- 康复训练遵从度:同上。
- 医疗观念接受程度:(1分)拒绝医嘱;(2分)对医嘱有疑虑;(3分)基本认同医嘱;(4分)完全接受医嘱。
- 康复信念:(1分)完全没有信心;(2分)有些信心;(3分)有信心但不坚持;(4分)有信心且坚持。
二、量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量表的使用对象: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或护理人员。
2. 评估方式: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估。
3. 评估时间点:在脑卒中患者完成一定治疗和康复阶段后进行评估,以了解其遵医行为情况。
4. 评估结果分析:根据得分情况,分析患者遵医行为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5. 使用注意事项:评估过程中需注意患者个人隐私,尊重患者意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脑卒中的危害极大,常常导致患者的残疾甚至死亡。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脑卒中的分级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级标准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出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当前,脑卒中的分级标准主要分为NIHSS评分、ASPECTS评分、GCS评分、IMS I-II-III等级、TOAST分类等几种。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几种脑卒中的分级标准。
一、NIHSS评分NIHSS全称是国家卫生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它是一种评估中风严重程度的量表。
NIHSS评分范围是0-42分,一般来说,分数越高,说明中风越严重。
NIHSS评分项目包括意识水平、眼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面部瘫痪、偏瘫、感觉、运动、言语等9项内容。
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这几个项目的检查,然后评分,最后将各项分数加总得到总分,进而判断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通常情况下,NIHSS评分在0-6分的患者为轻度脑卒中患者,7-15分的患者为中度脑卒中患者,16-20分的患者为重度脑卒中患者,21-42分的患者为危重脑卒中患者。
二、ASPECTS评分ASPECTS全称是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它是通过头部CT检查来评估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缺血程度的量表。
ASPECTS 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脑卒中患者的缺血程度越轻。
ASPECTS评分主要评估患者脑卒中部位和程度,具体来说就是通过CT图像排列10个特定的脑区域,然后看这些脑区域是否发生缺血性损伤,根据损伤情况给予相应分数。
ASPECTS评分在0-4分的患者为重度脑卒中患者,5-7分的患者为中度脑卒中患者,8-10分的患者为轻度脑卒中患者。
对mmss量表的介绍

对mmss量表的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医学领域中,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MMSS量表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
一、什么是MMSS量表?MMSS量表是一种常用于心理评估的工具,全称为“Mini-Mental State Scale”,也称为“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力水平,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方面。
二、MMSS量表的历史MMSS量表最初由美国的医生Marshall Folstein等人于1975年开发,旨在评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量表逐渐被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评估中,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
三、MMSS量表的评估内容MMSS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内容:1. 定向力:询问患者当前的时间、地点和日期。
2. 注视和计算:让患者数数、回忆数字序列。
3. 记忆:让患者记住三个物品,并在几分钟后回忆。
4. 语言理解和表达:询问患者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的名字是什么?”等。
5. 判断能力:让患者判断两个物品是否相同。
6. 书写能力:要求患者写一句话。
评估结果将根据患者的答题情况进行打分,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
四、MMSS量表的应用范围MMSS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2. 评估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
3. 评估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4. 评估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
五、MMSS量表的优点和缺点MMSS量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评估内容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 评估结果客观可靠,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3. 适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评估。
但是,MMSS量表也存在一些缺点:1. 该量表主要评估认知功能,对于其他方面的心理状况评估较为有限。
脑卒中评定量表

第十章脑卒中评定量表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说明:一、本分类系经全国脑防办专家、在京专家和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代表讨论,由王新德执笔,综合成此《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二、按病程发展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发作(发作后3周内症状消失),进行性卒中和完全性卒中,仅列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未列入。
三、括号内数字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0版《国家疾病分类》的编号。
1.脑卒中结局评定的基本模式—ICF2001年5月2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根据近20年来的研究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并经会员国一致通过了一项WHA54.21决议:在会员国使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a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aning,disablity and health,简称ICF)。
从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有关“功能”、“残疾”和“健康”概念的新模式(图1—1)一、身体的构成成分、活动和参与能力1.身体的构成成分在这里包括身体的“结构”和“功能”。
“身体结构”是指身体的解剖部位,如器官、肢体及其组成部分。
“身体功能”是指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如精神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排泄功能、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功能等.2.活动能力是指个体执行一项任务和行动的能力,如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完成一般任务和要求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个体的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3.参与能力指的是投人到一种生活情景中,如家庭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和相处关系的能力、接受教育和工作就业的能力、参与社会和社区生活的能力等.图1-1 WHO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概念的新模式在ICF出台之前,有关康复医学的效果评定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在使用ICIDH 的年代,就己经逐步明确了不能只以“残损”(impairment)水平的积分改善来评定康复医疗的效果,而强调在“残疾”(disability)和“残障"(handicap)水平上积分的改善.通常,使用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IADL(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积分(如巴氏指数—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等)来定量“残疾"水平,使用QOL(生活质量)积分(如简表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欧洲生活质量量表Euro—QOL,良好状态评定表QWB,诺丁汉健康量表NHP等)来定量“残障"水平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抗指证
1. 发病24小时内, 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的(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3分) 给予双抗3周(21d)后单抗长期二级预防
2. 发病30天内,
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70-99%)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及早给予双抗3
月(90d)后单抗长期二级预防
辅助检查: 急诊头部CT(-)。
NIHSS 评分=12分
治疗计划: 1. 完善血管评估 2. 抗血小板聚集:单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3. 降脂:阿托伐他汀 4. 控制血压血糖 5. 护脑、改善循环
共15项,总分 0-42分,分数越高,神经损伤越重 1. 意识水平 (0-3) 2. 定向(0-2) 3. 反应 (0-2) 4. 凝视 (0-2) 5. 视野 (0-3) 6. 面瘫 (0-3) 7. (左)上肢运动;8.(右)上肢运动 (0-4)*2 9. (左)下肢运动;10.(右)下肢运动 (0-4)*2 11. 共济失调 (0-2) 12. 感觉 (0-2) 13. 语言 (0-3) 14. 构音障碍 (0-2) 15. 忽视 (0-2) 0-1:正常或近乎正常 1-4:轻度卒中/小卒中 5-15:中度卒中 15-20:中-重度卒中 21-40:重度卒中 基线评分>16分患者很有可能死亡,而<6分很有可能恢复良 好,每增加1分,预后良好可能性下降17%
• • • •
表达方法 还可为GCS=2-2-2 眼睑水肿无法睁眼: EC (C=Congestion) 言语障碍者: VD ( D=Dysphasia)或 Va (a=aphasia) 器官切开或气管插管: VT (T=Tracheotomy/ Tracheal intubation)
脑外伤分级的GCS分级
检查:
- LDL:4.52
- 心电图(-),心脏彩超(-)
-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毛糙;左侧颈内动脉斑块形成。
-TCD+发泡:未见异常。
- 头颅MRI平扫+DWI:双侧额顶叶、左侧基底节区、左颞叶多发腔隙灶及缺血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WI未见异常信号。
- 头颅+颈部CTA:轻度脑动脉硬化改变。
ABCD2评分=5分 (中危)
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
采用CHADS2评分,60-70%的房颤患者需要抗凝。 采用CHA2DS2-VASc评分,90-95%的房颤患者需要抗凝。 采用新系统使抗凝适应症较前扩大。
治疗经过:
该患者溶栓后第2天复查头部CT,示“左侧额颞叶梗死后出血”。 溶栓后第15天复查头部CT示出血基本吸收,加用华法林抗凝。 住院期间,查心脏彩超、TCD+发泡实验大致正常。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出院时患者可听懂他人交流,能复述单词,四 肢肌力恢复正常。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出院后服用华法林注意事项后予 以办理出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2年,血压最高150/90mmHg,长期服用“氨氯地平 5mg/d”治疗。 查体:神智清楚,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可,腱反射减弱。双侧病
理征(-)。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双侧Kernig征(+)。
辅助检查:急诊头部CT: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疗经过:告病危,心电监护。予以氨基己酸静滴,尼莫地平口服60mg/d,
轻度颅脑损伤 13-15分
中度颅脑损伤 8-12分 重度颅脑损伤 3-7分
病例F
65岁老年男性,因“头晕1月”入院。
既往史:2年前有“脑梗死”病史,表现为左侧肢体无力,治疗后恢复基本正常。有“高
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5年;吸烟史30年,未戒烟。
体查:神清语利,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可,腱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 共济运动:双侧指鼻实验可,Romberg征睁眼阴性,闭眼阳性。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头部MRI: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重度脑白质疏松。脑萎 缩。
新发房颤患者
CHA2DS2-VASc评 估 CHA2DS2VASc=0 CHA2DS2VASc=1 出血风险评估 HAS-BLED 根据患者意愿决 定治疗 口服抗凝药 不进行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华法林 CHA2DS2VASc≥2
新型口服 抗凝药
病例E
58岁女性,因“突发剧烈头痛、呕吐6h”来急诊。
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 后定期复查;应当处理可纠正的出血风险因素,如血压控制不良、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INR波动,合用药物(阿 司匹林,NSAIDs等),饮酒等。需要指出的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及尤其 是老年患者单用阿司匹林)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与口服抗凝药物相似。
诊疗经过:
立即给予rt-PA(阿替普酶)0.9mg/KG,10%剂量在前1min静推,余90%在
1h持续静滴。溶栓8h后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改善,NIHSS评分8分。
下一步:患者有房颤,是否需抗凝?
2006年《ACC/AHA/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提出评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 分系统CHADS2系统
病例A
68岁男性,因“反复发作性言语含糊、右侧肢体无力2天”入院。每次发作持续30min,共发作 4次。
既往史:糖尿病8年,高血压病5年,不规律服药,血压、血糖控制不佳;抽烟30余年,每天1包。
查体:T 36.6°C,P 78次/分,R 19次/分,Bp(左侧125/80mmHg,右侧130/84mmHg), 双侧眼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听诊区未闻及异常血管杂音。专科体查:神清,颅神 经(-),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浅、深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
诊疗计划: 1.抗血小板聚集:单抗 2.强化降脂 3.护脑、改善循环 4.控制血压、血糖
观察TIA发作后7天内发生脑梗塞风险
ABCD2分值
高危:6~7分 中危:4~5分 低危:1~3分
发病后第2天
8.1% 4.1% 1.0%
项目 Age Blood pressure Clinical presentation ≥60 SBP>140 or DBP>90 Unilateral weakness Speech disturbance w/o weakness Duration Diabetes Double TIA within 7d >60min 10-59min Present Present
ABCD分值 1 1 2 1
ABCD2分值 1 1 2 1
ABCD3分值 1 1 2 1
ABCD3-I分值 1 1 2 1
2 1 -
2 1 1 -
2 1 1 2
2 1 1 2
Imaging
Ipsilateral carotid A stenosis≥50%
High signal on DWI
-
-
-
2
音,心率82次/分,心率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专科情况:神 清,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双眼向左侧凝视。右侧
鼻唇沟浅,伸舌偏右,咽反射减弱。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肌张力下
降,腱反射++。浅深感觉粗测正常。右侧巴氏征(+)。共济检查欠合作。 NIHSS评分15分。
病例D
请继续看病例C
该患者溶栓后出现出血,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呢?
注:高血压指收缩压>160mmHg;异常的肝功能指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显著的生化指标紊乱(如胆红素>正常 值上限的2倍,并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上限的3倍等);肾功能异常定义为慢性透析或肾 移植或血清肌酐≥200umol/L;出血指既往有出血病史和(或)出血的诱因如出血体质、贫血等;INR值不稳 定指INR值易变/偏高或达不到治疗范围(如<60%);药物/饮酒指合并用药,如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嗜 酒等。
非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的ESRS评分
该患者年龄65岁 (1分) 有高血压、 (1分) 糖尿病、 (1分) 冠心病 、(1分) 吸烟史、 (1分) 既往卒中史 (1分) ESRS评分:6分 (高危) 下一步: 抗血小板聚集 完善血管评估 心电图、心脏彩超、TCD发泡
1. NIHSS卒中量表共有12个评估项目,总分30分。
查体:Bp 185/100mmHg。神智嗜睡,言语含糊,时间、空间定向障碍。双眼瞳孔等大
等圆直径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可,双眼无凝视、眼震。左侧鼻唇沟浅,口角右歪, 伸舌偏左,左侧软腭上抬无力、左侧咽反射消失。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3级,左 侧肢体肌张力下降,腱反射亢进。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浅、深感觉粗测 无异常。病理征:左侧巴氏征(+)。共济运动无法查。
病例C
71岁老年男性,以“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3.5h”入院。
既往史:“冠心病、心房颤动”病史十余年,未予抗凝治疗;“高血压病”3年,血压最 高达156/110mmHg,控制情况欠详。否认“糖尿病”病史。
体查:T 36.7°C, R 20次/分, P 80次/分, Bp 175/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罗
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 CHA2DS2-VASc
1.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中风史或者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年龄≥75岁; 2. 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 心力衰竭(尤其是中重度的收缩期左心室功能 不全,即左心室射血分数≤40%)、 • 高血压或者糖尿病、 • 女性、 • 65-74岁、 • 血管病变(尤其是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弓
神经科临床常用量表
- 脑血管病篇
Morning plan
• Quiz • 病例A • 病例B • 病例C • 病例D • 病例E • 病例F • Quiz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