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课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5篇

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5篇

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5篇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掌握细胞的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掌握细胞全能性实例。

教学重难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起点是什么2、受精卵进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3、有丝分裂后,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近年来,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这是因为:细胞分化和生物发育有关;细胞癌变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癌症有关;细胞衰老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寿命有关大家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生长发育而来,为何一个细胞能发育为这么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探讨”的“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一、细胞分化: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P117,总结出分化的概念。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详见课件图片展示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1014个,细胞种类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细胞均来自一个受精卵。

2、细胞分化的特点: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问: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

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学生活动:P118第三段得到答案。

3、结果:增加细胞的类型,产生出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024年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含多场合)

2024年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含多场合)

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含多场合)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2.观察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3.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5.观察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6.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8.观察细胞骨架9.观察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10.观察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三、实验步骤1.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膜。

(2)将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用显微镜观察。

2.观察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挑取少许细胞。

(2)将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用显微镜观察。

3.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膜。

(2)将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5)用染料进行染色。

(6)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用镊子从洋葱根尖取长约5mm的根尖。

(2)将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进行解离。

(3)用清水漂洗根尖。

(4)用染料进行染色。

(5)用镊子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

(6)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5.观察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1)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挑取少许细胞。

(2)将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用显微镜观察。

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设计

篇一: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2024年高一生物教学计划样本(三篇)

2024年高一生物教学计划样本(三篇)

2024年高一生物教学计划样本一、本学期生物学教材内容解析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专注于探讨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科技领域的基石。

高一阶段的生物学教学,我们将采用北师大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涵盖以下主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生命的物质基础部分,将阐述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如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教学的重点,鉴于学生可能缺乏有机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需特别强调。

同时,强调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2、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部分以细胞为中心,详细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建立在对生命物质基础和细胞知识的理解上。

呼吸和光合作用是核心,同时涉及到ATP、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这些内容与化学知识紧密关联,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引导学生探究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在教授呼吸作用时,强调其本质,明确其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不同类型呼吸作用的比较,同时结合实际生产应用进行讲解。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阐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功能后,进一步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的重点。

由于内容的抽象性,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策略。

同时,需精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关键生理过程和现象。

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癌细胞的特征和癌变原因等内容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应强化学科内知识的联系。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对前期细胞知识的深化,也是理解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

人教版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8篇范文

人教版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8篇范文

人教版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8篇范文人教版高一生物实验教学计划篇1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教材P110~111)1.主要观点(1)生物来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2)进化历程:由低等到高等。

(3)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意义(1)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根底。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教材P111~113)1.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1)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2)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开展(阅读教材P113)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开展到以种群为根本单位。

3.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聚焦1.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共研探究]材料一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

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_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

材料二超级病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

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让人的肌肉逐渐坏死。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一般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1.结合材料,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1)用进废退①食蚁兽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蚁兽的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是其长期伸向土洞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鼹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长期废而不用的结果。

(2)获得性遗传①超级细菌的形成:人们经常使用抗生素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发生定向性变异,而且逐渐积存和遗传,从而演化为超级细菌。

②长颈鹿颈项长: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通用7篇)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通用7篇)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学工作方案〔通用7篇〕高一必修一生物教学工作方案1一、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步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才能、情感态度可以全面开展,从而学好生物学科。

二、工作任务本期只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周课时三节。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和应对学考,本期教学任务方案上完高中必修2剩余部分与必修3全一册,学考复习安排下学期xx 月到xx月,xx月底参加学考。

三、工作目的1、进步教师的自身素质。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有“爱学校作主人,爱学生作表率,爱事业作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进步常规教学和教改教研程度,以保证教学效果且稳步进步。

2、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

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上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

反复研究高考考纲,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使根底教学落到实处。

3、采取灵敏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高考需要和生物学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多联络现代科技成果、消费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开展。

4、做好章节过关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

精选章节过关练习题,在注重根底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才能、实验设计才能和知识迁移才能的训练,以适应学考、高考的需要。

5、抓好竞赛培训工作,力争今年的竞赛成绩有所打破。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学工作方案2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p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根底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根底。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根底;生命的根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

详细内容分析^p :一、生命的物质根底,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优秀10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优秀10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优秀10篇生物实验教案1教案名称:观察植物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 实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环节的联系。

2. 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葱等)、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等)、试管、橡皮塞、玻璃棒、酒精灯、火柴。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

3. 实验试剂:碘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 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4-5人,分工明确。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a. 将水生植物放入试管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植物充分吸水。

b. 将试管放在光源下,使植物充分接受光照。

c. 每隔一段时间,用橡皮塞封住试管口,取出一部分气体,用酒精灯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d. 将取出的气体滴在载玻片上,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观察火焰颜色,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观察载玻片上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和淀粉的结论。

四、实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强调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了解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了实验方法,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教案2一、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二、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2.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3.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导致质壁分离;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复原。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期教学计划(18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期教学计划(18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期教学计划(18篇)篇1: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期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一上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二、教学重点工作(一)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

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

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

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3)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

要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晰;细节恰当实用。

教案要有创新性,不能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能照搬教学参考代替现行教案,也不能用以前的教案代替现行教案。

教案是课前写的。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

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的学习过程中
选做
探究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酶的学习过程中
选做
探究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的呼吸中
选做
实验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光合作用的学习中
必做
探究4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学习光合作用后
必做
实验8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细胞膜的学习中
多媒体演示
实验9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的增殖的学习中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课教学计划
穆秀梅 2012-9
在《分子与细胞》这册书中,一共安排了14个实验、探究。以下就是我备课组根据本校实际,对本模块中实验教学的计划表:
编号
实验名称
开设时间
是否必做
实验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在学习细胞之前
必做
实验2Bibliotek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细胞中的化合物学习之后
必做
必做
实验3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核酸的学习之后
选做
实验5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过程中;观察细胞质溶胶的流动;学习细胞质的性质
选做
模型建构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学习完细胞结构之后
选做
探究1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学完渗透之后
必做
实验6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