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配套部编版)名著材料整理和专项练习题(有标准答案)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初一语文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
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
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由于她为人善良,思想自由。
她是“我”这样的青年人敬爱的“老妈妈”。
7.《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伐木场上被伐倒的大树压伤致死的包工头马克西莫;第二个“死”的是在地主家干活儿的一个农民,第三个“死”的是一个患“疝气”的磨房主,第四个“死”的是“我”大学时的同学阿威尼尔·索洛哥乌莫夫。
第五个死的是一个地主老太婆,“我”的结论是:“俄国人的死是奇怪的!”8.《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七年级名著《猎人笔记》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

(《猎人笔记》1-12章专项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的屠格列夫。
是一部以反对农奴制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瑞兹德林县打猎,认识了人称“黄鼠狼”的霍尔和他的好朋友卡里内奇。
3.卡里内奇:勤劳善良、热心开朗、富于幻想,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霍尔:积极务实,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我”是地主,是个文化高、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善于交朋友。
4.俄语中“霍尔”的意思是黄鼠狼。
5.“我”带着雇佣的猎人叶尔莫莱,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守猎”。
他是一个老式地主的农奴,长期在外面流浪。
6.磨房主叫他妻子阿丽娜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
原来她是一个地主太太的贴身丫头,由于要求与地主老爷的贴身男仆结婚而被撵到乡下。
是她现在的丈夫花钱为她赎的身。
“我”对她的遭遇是同情的态度。
7.在初秋八月、天朗气清、阳光灿烂的一个炎热的日子,“我”带着猎犬来到伊斯塔河畔打猎。
由于炎热难熬,所以来到这个附近闻名的“草莓甘泉”,痛饮了清凉的泉水,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
一个叫斯交布什卡,另一个叫米哈伊洛·萨魏里甫·“涂蛮”,此人曾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管家。
8.“涂蛮”这个姓,来源于绰号;其字面意义是“雾”,似有“糊涂”之义。
9.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一个女地主、一个寡妇”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
10.“我”打猎的时候误入一座荒芜的庄园,打野鹤的枪声惊动了居住在那里的小地主拉其洛夫。
他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
他曾在陆军步兵团服役了十来年,还到过土耳其”。
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
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
11.拉其洛夫和妻子的妹妹奥丽佳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姑娘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
这事件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12.从奥夫谢尼科夫的口中,我知道了“我”那强取豪夺的外公和心肠硬硬的外婆,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七年级名著《猎人笔记》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

(《猎人笔记》1-12章专项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的屠格列夫。
是一部以反对农奴制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瑞兹德林县打猎,认识了人称“黄鼠狼”的霍尔和他的好朋友卡里内奇。
3.卡里内奇:勤劳善良、热心开朗、富于幻想,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霍尔:积极务实,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我”是地主,是个文化高、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善于交朋友。
4.俄语中“霍尔”的意思是黄鼠狼。
5.“我”带着雇佣的猎人叶尔莫莱,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守猎”。
他是一个老式地主的农奴,长期在外面流浪。
6.磨房主叫他妻子阿丽娜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
原来她是一个地主太太的贴身丫头,由于要求与地主老爷的贴身男仆结婚而被撵到乡下。
是她现在的丈夫花钱为她赎的身。
“我”对她的遭遇是同情的态度。
7.在初秋八月、天朗气清、阳光灿烂的一个炎热的日子,“我”带着猎犬来到伊斯塔河畔打猎。
由于炎热难熬,所以来到这个附近闻名的“草莓甘泉”,痛饮了清凉的泉水,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
一个叫斯交布什卡,另一个叫米哈伊洛·萨魏里甫·“涂蛮”,此人曾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管家。
8.“涂蛮”这个姓,来源于绰号;其字面意义是“雾”,似有“糊涂”之义。
9.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一个女地主、一个寡妇”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
10.“我”打猎的时候误入一座荒芜的庄园,打野鹤的枪声惊动了居住在那里的小地主拉其洛夫。
他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
他曾在陆军步兵团服役了十来年,还到过土耳其”。
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
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
11.拉其洛夫和妻子的妹妹奥丽佳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姑娘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
这事件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12.从奥夫谢尼科夫的口中,我知道了“我”那强取豪夺的外公和心肠硬硬的外婆,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部编七年级上册期末名著复习《猎人笔记》(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期末名著复习《猎人笔记》(含答案)主要内容:屠格涅夫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主要是从生命的角度来写人物的活动及大自然优美的景物空间。
每一个空间都有—个明确的生命要素,如植物的鲜活,动物的晃动,农民的善良、乐观,地主的衰败等等,这些要素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连串的空间也就构成了展示生命本体的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人物分析农民:善良、热情、正直、乐观农民的孩子:容貌俊美、聪明爽直、充满幻想、勇敢勤劳、活泼可爱农奴主、地主们:自私自利,骄横冷酷贵族切尔托普哈诺夫:正直善良、、暴躁刚烈、嫉恶如仇艺术特色1、总体上是以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者与其他人物存在于同一世界,因此第一人称叙述也称为内部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2、景色描写充满诗意和浪漫气息。
让人觉得很恬静安宁,似乎不是在打猎,而是茶余饭后的散步,这种美学感受让人神往。
3、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4、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既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作者对俄罗斯民族与自然的热爱之情。
《猎人笔记》是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主题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国的。
是一部以反对为主题的作品。
《猎人笔记》总体上是叙述。
《猎人笔记》练习试题及答案

《猎人笔记》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的屠格列夫。
是一部以反对农奴制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瑞兹德林县打猎,认识了人称“黄鼠狼”的霍尔和他的好朋友卡里内奇。
3.卡里内奇:勤劳善良、热心开朗、富于幻想,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霍尔:积极务实,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我”是地主,是个文化高、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善于交朋友。
4.俄语中“霍尔”的意思是黄鼠狼。
5.“我”带着雇佣的猎人叶尔莫莱,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守猎”。
他是一个老式地主的农奴,长期在外面流浪。
6.磨房主叫他妻子阿丽娜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
原来她是一个地主太太的贴身丫头,由于要求与地主老爷的贴身男仆结婚而被撵到乡下。
是她现在的丈夫花钱为她赎的身。
“我”对她的遭遇是同情的态度。
7.在初秋八月、天朗气清、阳光灿烂的一个炎热的日子,“我”带着猎犬来到伊斯塔河畔打猎。
由于炎热难熬,所以来到这个附近闻名的“草莓甘泉”,痛饮了清凉的泉水,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
一个叫斯交布什卡,另一个叫米哈伊洛·萨魏里甫·“涂蛮”,此人曾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管家。
8.“涂蛮”这个姓,来源于绰号;其字面意义是“雾”,似有“糊涂”之义。
9.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一个女地主、一个寡妇”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
10.“我”打猎的时候误入一座荒芜的庄园,打野鹤的枪声惊动了居住在那里的小地主拉其洛夫。
他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
他曾在陆军步兵团服役了十来年,还到过土耳其”。
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
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
11.拉其洛夫和妻子的妹妹奥丽佳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姑娘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
这事件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12.从奥夫谢尼科夫的口中,我知道了“我”那强取豪夺的外公和心肠硬硬的外婆,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猎人笔记专项训练及答案

(《猎人笔记》1-12章专项练习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 )国的( )。
是一部以反对( )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瑞兹德林县打猎,认识了人称“( )”的霍尔和他的好朋友卡里内奇。
3.卡里内奇: ( )。
霍尔: ( )。
“我”( )4.俄语中“霍尔”的意思是( )。
5.“我”带着雇佣的猎人( ),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 )他是一个老式地主的( ),长期在外面流浪。
6.磨房主叫他妻子( )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
原来她是( ) “我”对她的遭遇是( )的态度。
7.在初秋八月、天朗气清、阳光灿烂的一个炎热的日子,“我”带着猎犬来到( )打猎。
由于炎热难熬,所以来到这个附近闻名的( ),痛饮了清凉的泉水,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
一个叫( ),另一个叫( ),此人曾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 )。
8.“涂蛮”这个姓,来源于( );其字面意义是( ),似有( )之义。
9.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 )”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
10.“我”打猎的时候误入一座荒芜的庄园,打野鹤的枪声惊动了居住在那里的小地主( )。
他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
他曾在陆军步兵团服役了十来年,还到过土耳其”。
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
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
11. ( )和妻子的妹妹奥丽佳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姑娘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
这事件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12.从( )的口中,我知道了“我”那强取豪夺的外公和心肠硬硬的外婆,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13.“我”和猎人叶尔莫莱到李郭甫村外的芦苇荡里撑船打野鸭。
中间,我们先遇到华而不实的猎人( ),在他的引领下又认识了绰号( )的老人舒乔克。
14.在芦苇荡里,船倾斜,灌满了水,我们被困,幸好有( )勇敢地探路,最终带我们顺利脱险。
猎人笔记(七上.5)名著积累及考题

猎人笔记一、内容梗概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作家名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
生于贵族家庭。
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三、创作背景猎人笔记《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
这时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俄国专制制度腐朽的本质更加暴露出来了,农奴制度的危机更加加深了。
从20年代起,俄国的农奴制度就进入了危机阶段,并且,这种危机在不断地加深着。
资本主义在俄国逐渐地发展起来了。
它猛烈地冲击着农奴制度,使农奴制度的经济逐渐解体了。
应该说,农奴制经济的解体,是农奴制危机的根本原因。
同时,农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在不断地加强着。
据统计,从1826年到1850年,农民骚动达到了576次。
此外,这时平民知识分子的革命家,正在逐渐代替着贵族革命家,参加革命运动的进步力量扩大了。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考点梳理及练习题汇总!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考点梳理及练习题汇总!名著导读《猎人笔记》考点梳理及练习题汇总!名著《猎人笔记》导读及练习名著简介《猎人笔记》(屠格涅夫著随笔集)《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最初发表的为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1847年~1851年,屠格涅夫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内容简介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表达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简介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
生于贵族家庭。
早期写诗(《帕拉屠格涅夫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猎人笔记》(配套部编版)名著材料整理和专项练习题(有标准答案)(包括材料整理,专项试题<填空题、简答题、片段阅读题>和标准答案)第一部分:材料整理•走近作者屠格涅夫( 1818-1883),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早期写诗,发表了《帕拉莎》《地主》等。
1847年至1852年创作了《猎人笔记》,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屠格涅夫因此被放逐,并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
长篇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形象。
长篇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
在后来发表的长篇小说《父与子》中,表现了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的长篇小说《烟》和《处女地》,反对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出悲观的情绪。
此外,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等。
•透析内容《猎人笔记》包括二十五个故事,以一个猎人的狩猎活动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坊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描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所发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的农奴制度无情的控诉和对农民深切的同情。
同时,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夫》尼科夫》草地》·思想主题第二部分:专项练习题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国的,这是一部以反对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日兹德拉县打猎,认识了和他的好朋友。
3.《猎人笔记》中有一个人很有意思,他集傲气与古板、机灵与懒散、正直与执拗于一身。
他从不炫榷自己地主的身份,有客人来定然起立,让客人不知不觉地向他深深鞠躬。
他就是。
4. 和妻子的妹妹奥丽雅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奥丽雅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中的一切。
这件事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5. 在芦苇荡里,船倾斜,灌满了水,“我们”被困,幸好有勇敢地探路,最终带我们顺利脱险。
6.“我在草地遇到了五个看守马群的邻村儿童。
其中,我最为欣赏的是 .他是一个勇敢彪悍、聪明正直、善良可爱的孩子,可惜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了。
7. 是一个怪人,五十岁左右,是一个侏儒。
他非常疼爱孤女安奴什卡。
8.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善于用动物形象去形容人物的性格,如把那个沉默、孤独而又坚强的护林人称为“”;把那个性格好动而不安分的卡西扬称为“”。
二、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猎人笔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猎人笔记》是德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B.《猎人笔记》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18世纪30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语言简洁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典型。
C.《树林与草原》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作者很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大自然,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称赞道:“两三笔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D.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了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2.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3分)A《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只有女性,没有男性,女性借助子母河的水来生殖繁衍,女性处理一切事物,她们性格温柔,本性善良。
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并非"纯女无男" ,而是有男有女,繁衍方式依然是男女结合,但是男主内,女主外,女人着男装,凌驾于须眉之上,所以唐僧和林之洋同是到女儿国, 所受待遇却不一一样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行,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孙悟空向罗刹女借扇,反被扇到五万里外的观音菩萨处,于是悟空向菩萨借得定风丹再去索战。
C.《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描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所发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农奴制度的无情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长妈妈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不止一次写到的一位保姆。
我们在《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中认识了她,还在《五猖会》《琐记》中接触了她。
E.“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这是鲁迅的恩师藤野先生的形象。
3.《猎人笔记》是一部( )主义小说集。
A.现实B.理想C.社会 D资本三、问答题。
1.《猎人笔记》中塑造了很多地主形象,,请简单列举两个,分别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
2.《猎人笔记》塑造了猎人在游猎活动中见到的很多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是怎样的?3.作者为什么要写河湾草地上五个农民的孩子?4.在作者眼里,奥夫谢尼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5.请你为《猎人笔记》写一段推荐语。
四、片段阅读(一)霍尔和卡里内奇(节选)“请问,”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向波鲁德金问道,“为什么您那个霍尔单独居住,不跟其他一些佃农在一块儿?”“那是因为他是个精明的庄稼汉。
大约在二十五年前,他的房子叫火烧了,他就跑来找我的父亲,说:“尼古拉.库兹米奇,请允许我搬到您家林子里沼地上去吧。
我交租钱,很高的租钱。
’‘可你为什么要搬到沼地上去?’‘我要这样。
不过,尼古拉。
库兹米奇老爷,什么活儿也别派给我,您就酌情规定租金吧。
’‘一年交五十卢布吧!’‘好的。
’‘你要当心,我可是不准拖欠!’‘知道,不拖欠......这么着,他就在沼地。
上住了下来。
打那时起,人家就叫他霍尔了。
”“怎么样,他发财了吗?”我问。
“发财了。
现在他给我交一百卢布的租金,也许我还要加租。
我已经不止一次对他说过:‘你赎身吧,霍尔,嗯,赎身吧!’可是他这个滑头却总是说不行,说是没有钱.....哼,才不是这么回事儿呢!……”1.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叙述方式)交代了霍尔的遭遇。
2.选文第二自然段所记述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从“我”与波鲁德金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霍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二)总管(节选)“怎么没有把酒烫一烫?”他用很激烈的口气问一名侍仆。
那名侍仆慌了,一动不动地站下来,脸也白了。
“我问你话呢,伙计!”阿尔卡季·巴甫雷奇用眼睛盯着他,又用平和的口气说。
1.“他用很激烈的口气问一名侍仆”中的“他”指的是。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表现了。
3.分析文中画橫线的句子,阿尔卡季·巴甫雷奇真的在平和地说话吗?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三)“露凯丽娅!”我叫起来,“就是你吗?这怎么会呀?”“是我,老爷,是我。
我就是露凯丽娅。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茫然若失地望着这张黑乎乎的、一动不动的脸和盯着我的那一双明亮而毫无生气的眼睛。
这怎么会呀?这具木乃伊就是露凯丽娅,我家所有仆役中的头号美女,就是那个身材苗条、前胸丰满、皮肤白里透红、能歌善舞、笑声朗朗的露凯丽娅!露凯丽娅,聪明伶俐的露凯丽娅,我们所有的小伙子都追求过的露凯丽娅,就连当时是一个十六岁孩子的我,也偷偷爱慕过的露凯丽娅!“天啊,露凯丽娅,”我终于说出话来,“你这是怎么啦?”1.选文出自《猎人笔记》中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露凯丽娅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她为什么前后变化那么大?第三部分:《猎人笔记》标准答案一、1.俄屠格涅夫农奴制2.霍尔卡里内奇3.奥夫谢尼科夫4.拉季洛夫5.叶尔莫莱6.巴夫路沙7.卡西扬8.孤狼跳蚤二、1.C 2. BD 3.A三、1.地主林瓦伦斯基为人奸诈,对上攀附谄媚,对下欺压贫苦之人,此人“心地善良”,但有一些“奇怪的见解和习惯”。
他瞧不起无钱无势的贵族,对他们“决不平等相待”,对那些地位卑微的人,更是“连看也不看”,要是需要同这些人说句话,他的声音便变得“像鹌鹑叫似的”。
他好色又吝嗇,在路上一看见漂亮的女人,便穷追不舍。
因为担心开销大,不合算,竞不愿意接受贵族长这样的荣誉头衔。
地主斯捷古诺夫为人残酷无情,他吩咐人鞭打奴仆,自己则坐在凉台上一边喝茶,一边随着鞭打声的节奏喊:“吧嗒嗒!吧嗒!吧嗒!”他对那些不够听话的庄稼人就更狠心了:把他们“送去当兵,把他们打散,这里一个,那里一个”。
他爱面子却又食古不化。
他要求自己生活中的一- 切都保持古风。
可有时也会赶新潮:为了显示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十年前便从莫斯科买来一台打谷机,却一直把它锁在棚子里不用,可他心里还是很满足。
2.地主表面文明仁慈,实际却野蛮粗暴;农奴则忍辱含垢,备受欺凌。
通过地主与农奴生活状态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社会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
3.-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健康、活泼、开朗,作者对他们给予期盼和高度的赞美;另一方面对他们过早地承担生活的重担,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表示同情。
4.他是一个威严镇定、机灵而懒散、正直顽强的人,常使“我”想起彼得大帝时代以前的贵族。
5.《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作品采用了见闻录的形式,真实、亲切、具体、生动、形象,语言优美,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建议大家认真读一读。
四、(一)1.插叙2.运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霍尔的房子被大火烧光之后,找老爷要了一块没用的沼泽地,并从此发财的历史与名字“霍尔”的由来。
3.霍尔是一个精明能干、爱耍滑头、很会挣钱的佃农。
(二)1.阿尔卡季.巴甫雷奇2.神态仆人的紧张与害怕的心理3.阿尔卡季.巴甫雷奇不是真的在平和地说话。
这句话其实是一一句反话,阿尔卡季.巴甫雷奇内心不是平静而是愤怒。
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阿尔卡季.巴甫雷奇的专制与蛮橫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
(三)1.《活骷髅》2.外貌和神态描写,细致地刻画出瘫痪后的露凯丽娅的面容和神态都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3.露凯丽娅瘫痪了。
一天夜里,她不小心踩空,从高高的台阶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因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而瘫痪。
因此,那个身材苗条、前胸丰满、爱笑而又能歌善舞的姑娘成了一具“活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