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体概念的发展
2. 魏晋唐宋:“散文”相对“骈文”讲,也是广义的,指那些单行散句, 不拘对偶、声律的语文体,即唐宋以后所称的“古文”; 3. 明清:与诗歌、骈文、小说、戏曲及实用文相对;已经具备了现代 “散文”的概念。
1. 先秦两汉:“散文”相对于“韵文”讲,是广义的,泛指一切无韵的文字;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1、散文被“歧视”
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评论起文学类别 来,也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 “敬陪末”之感。……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乎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 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 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其为文矣。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十、劝勉告诫,日日更新:箴铭文
箴文是指纠正人的缺点、过错的文字。 ※ 官箴,是臣下对君王或其他上层掌权者所作的劝谏文,常常“反复 古今兴衰理乱之变,以垂警戒,使读者惕然有不自宁之心。” 私箴,专门用来针砭自身的缺点、过失,以图自警自戒,语言一般通 俗易懂,朴实无华。 曾 铭,最早的铭文镌刻或题写在日常器物如几、席、觞、豆之类上面, 文字都十分简短。 1、铸金刻石的记功或颂德的文字,发展下来便是后世的碑铭、墓志铭; 2、一种警戒性的文字,题写或勒刻在身边日常器物或居室的称做器物居 室铭,立石勒刻在某些名山大川的称作山川铭,题写后置于身边坐旁以 备随时观赏提醒自己的称为座右铭。 刘勰《文心雕龙· 箴铭》: “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铭文也必简而深”。 《字书》:“戒者,警敕之辞,字本作诫。”由此可见,戒文的作用在 于警戒后辈或劝世警世。体式有韵文、散文两类。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七、哲理反思,感喟针砭:论说文

姚鼐:“论辨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诏后世。孔、孟 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 录自贾生始。盖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 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 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 “论”刘勰在《文心雕龙· 论说》篇里指出:“述经叙理曰论。” 封 〖 “辨”,通辩,通常是通篇驳论,不同于有破有立的一般论文。 ※ “议”,又称驳议,也是一种反驳、辩论性的文体。 “原”,是议论文的一种,皮日休说:“夫原者何也?原其所自始也。” “解” (释、考) ,是指解释疑难的文章。 “说”,“游说”之辞 ;解说经义,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某种道理;某些 杂文、杂感的性质;读书随笔、札记。※ 有的以“读”字入题,如皮日休的《读〈司马迁〉》,就好比现在的读后感; 有的以“订”代“论”,如王充的《订反》,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论鬼》, 有的干脆没有什么文体标志,如顾炎武的《廉耻》。
(三)将古代文体纳入现代分类之中
1、记叙性散文:(1)记人类,传记、行状、碑志、杂记,(2)叙事类,史 书历史散文、一般叙事散文,(3)写景类,纯记游者、借景述理者;(4)状 物类,客观介绍者、借物抒情者和托物明理者;2、说理性散文:论、说、辩、 原、解、释等;3、实用性散文:(1)公文,诏令、奏议等(2)日常实用文, 书信、赠序、序跋、哀祭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九、背景引导,情趣生发:序跋文

姚鼐:“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 《文言》、《序卦》、《杂卦》之传,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诗》、 《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其余诸子,或自序其 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 余撰次古文 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首,序 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子政《战 国策序》一篇,著其概。” 写法较为灵活自由:或叙、或议,或描写、或剖析、或说明、或议论、 或赞颂、或挟击,兴之所至,文无写格。 欧 ※ 姚鼐:“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 则以言相赠处。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所以致敬爱、陈忠告 之谊也。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 文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 主要特点 不论是勉励、规劝、安慰,或者是发表自己的理想、识见,都 应该该充满着真挚的感情,言之有物,注意分寸。
(一)词语概念的发展
1. 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繁采扬华,万色隐鲜。 (西晋木华《海赋》)
2.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 。(《文心雕龙·明诗》)
3. 此经梵书,并是偈颂。先之译者,多作 散文。( 唐代宗李豫《大乘密严经 序》)
Fra Baidu bibliotek
4. 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2、对散文的本质的认识被怪圈“圈住” “工具”和“美文”
散文的真实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 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 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 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 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 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
(一)代表性的意见
1、“三分法” :(1)成体时期先秦到南北朝 ;(2)成熟时期 从隋唐到明中叶以前 ;(3)分化时期从明中叶到五四以前 ; 2、“四分法” :(1)应用性散文阶段 ;(2)试图给散文以相对 稳定形式的阶段 ;(3)成熟阶段;(4)因袭与创新的冲突期; 3、“六分法” :萌芽与成型 ;发展高潮 ;演变和发展的高峰 ; 革新与骈化 ;鼎盛 ;因袭与迁变。 〖
无韵律、格律;不虚构人物、情节。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三、中国古代散文的类型
(一)基本上采用姚曾文体分类方法和名称
著述门(论著、词赋、序跋)、告语门(诏令、奏议、书牍、哀祭)、 记载门(传志、叙记、典志、杂记)
(二)基本上采用现代概念,不把古代文体硬行纳入
1、按文本:散体散文、骈体散文、赋体散文、笔记体散文、语录体散文; 2、按传播对象:泛传散文和特传散文两大类:(1)泛传文: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杂文、寓言;(2)特传文:上传,上书、疏、 表、议、封事、对等;下传,诏令、敕、教、檄等;平传,书信、赠序、墓 碑;反传,箴铭中之自警者;传神灵,吊文、哀、诔等。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四、中国古代散文特征
(一)代表性的意见
1、“五性”:实用性、真实性、抒情性、意象性、灵活性

2、“四性”:“功能上的实用性”、“文字上的特殊性”、 “内容上的复杂性”、“理论上的稳定性” “崇实尚真”,“袒露个性”,“意随笔活”,“辞采翩 然” 3、八个字:性散、实用、求简、法古 〖
散文是老年,小说是中年,诗歌是青少年。
散文试人真诚,小说试人才智,诗歌试人激情。 散文真善美,小说善真美,诗歌美善真。 (《散文梦》)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人生华妙,世象纷披,缪斯女神用诗展示锦心绣口,咏叹讽颂; 用小说铺叙悲欢奇,衣冠优孟,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诸种 身眼手法,别具风韵,各有千秋。而远精微,无所不窥,无所不 亲的,却是散文这一族。 散文显示宇宙广袤悠邈,造物神秘,人工的瑰丽,空间无边无际, 时间无始无终无穷。散文也反映心灵世界辽阔深邃,可以注视当 今,回眸过往,放眼未来。可以抒狂想,叙欣悦,寄幽情。歌之, 颂之,责之,笞之,哀之,哭之,手之舞之,足之蹈鸟共笑啼。 (《妙哉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三) 古代散文“难”
“艺术莫难于古文”
苟无其材,虽务学不可强而能也;苟无其学,虽有材不能 骤而达也;有其材,有其学,而非其人,犹不能以有立焉。 古文之传,与诗赋异道:魏晋以后奸佥污邪之人,而诗赋 为众所称者有矣,以彼瞑瞒于声色之中,而曲得其情状,亦所 谓诚而形者也,故言之工而为流俗所不弃。若古文则本经术而 依于事物之理,非中有所得不可以为伪,故自刘歆承父之学, 议礼稽经而外,未闻奸佥污邪之人,而古文为世所传述者。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四) 如何学习古代散文
1、切实把握古代散文的概念、特点、演变
2、牢牢掌握学习和研究的具体方法 我的研究方法很笨,常是拿来作品反复诵读、揣摩、体味, 然后作注作译作评。虽不如退之“沈浸醲郁,含英咀华”之 精,却也深知元亮“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乐。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二、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
中国古代散文



主 讲?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散文
(一) 学习古代散文很重要
1、古代散文是学习古代文学的起点
治古代文学应从治古文入手!
2、古代散文是学习古代文学的主体
唐代而言:散文的数量是诗歌和小说的2/3。唐诗(清曹寅、彭定求等奉 敕编纂《全唐诗》900卷、日本上毛河世宁(即市河宽斋)《全唐诗逸》3卷、 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2卷,孙望《全唐诗补逸》20 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陈尚君《全唐诗补编》60卷)有3200家共 1006卷、53200首诗、600万字,唐代小说(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125卷、 2114篇、214.6万字,而唐代散文(周绍良《全唐文新编》)有5073家、1000 卷、34742篇、2002万字。如果论质量和成就,韩柳散文不亚于李杜诗歌,晚 唐小品文不亚于唐传奇。 〖 〖
(二)鄙人的意见
1、语言上:求简与求精结合。在语言运用上,中国古代散文力图用 最少的文字获取最精粹的内涵,从而达到最大的艺术密度; 2、章法上:散与聚的结合: 定主、宾之序,掌均变之衡,征节奏之美,懂疏密聚散,知大小曲 直,驭圆缺参差,见开合呼应,求从顺自然。 3、审美上:实用与审美结合。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五、中国古代散文发展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八、社会营运,个体沟通:书牍文

“牍”,《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上行公文主要是指臣下给帝王的上书,亦称“上书”、“奏书”,古代 文体学归属“奏疏”或“奏议”类,总称之为“奏议文”;下行公告文 主要是指帝王给臣民的旨令、官府给下属的文书公告。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3、散文的内涵和作用 都比诗歌、小说和戏曲丰富而且重要
一个民族的散文发展史差不多就是一部民族的思惟 方式史,一部民族的文化性格史和审美性格史。 人类表达思想最有力、最广泛的工具,就文学体裁来 说,散文也是包容最广,而且变化最大的一种。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概说 (二) 学习古代散文两个“困惑”
(二)鄙人的意见
1、定型期:先唐散文 2、范型期:唐宋元散文 3、转型期:明清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研究 六、忘情山水,闲情隐逸:杂记文

曾国藩:“所以记杂事者。如《礼记· 投壶》、《深衣》、《内 则》、《少仪》,《周礼》之《考工记》皆是。后世古文家修 造宫室有记,游览山水有记,以及即器物、记琐事皆是。” 台阁名胜记 亭堂楼阁城渠落成,或观览某些名胜古迹后写 的纪念文章。 天 山水游记 记叙自己游山玩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专门文章。徐 书画杂记 专门为记述书画、器物而题写的文章。 人事杂记 以记人叙事为内容的文章。 读书杂记 主要记录阅读的书籍中的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 学资料、文字考证等。
“书”本是古代书信的总名,可就所书写的工具或竹简或木版而简称简、 笺、札、牍;因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绢帛等约为一尺左右,故又称尺 牍、尺素、尺翰 。
书信的特点 内容的广泛性 写法的灵活性 抒情性和私人色彩 讲求措辞、语气的得体性
西汉刘恒□《赐南越王赵佗书》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唐韩愈《答陈商书》 〖
(三)散文与诗歌、小说、戏曲有什么区别呢?
散文像一阵风掠过心田;小说像一场透雨;诗歌像电闪雷鸣。还可以再 打比方: 散文是夜曲,小说是交响曲,诗歌是交响序曲。 散文是散步,小说是说话,诗歌是说梦。 散文是记挂,小说是记述,诗歌是畅想。 散文是生老病死生离死别,小说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诗歌类乎性 冲动。 散文:哀命运之多艰,小说:苦难的历程,诗歌:疯狂的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