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原理1

建筑设计原理1

填空题:1.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2.混合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中小学校、社区中心、卫生院等。

3.框架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宾馆、办公楼等。

4.空间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型仓库、超市等。

5.结构选型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6.混合结构体系是:砌块或石墙承重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

7.混合结构的平面布置方式有:纵墙承重、横墙承重、纵横混合。

8.框架承重体系是:柱、梁、板是支撑空间的骨架。

9.空间结构体系常用的形式:悬索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网架结构。

10.悬索结构组合形式:向悬索、双向悬索(或马鞍形也可以)、混合悬索。

11.空间薄壁结构常用的形式:筒壳、折板、波形壳、双曲壳。

12.网架结构按结构形式_平面网架、穹、拱型网架、空间网架。

13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14.光源与人眼处在0-30度范围内玄光最强。

15.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所涉及的范畴有: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料、16.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17.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

18.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19.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

20.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21.一般建筑室外工程费用约占全部建筑造价20%。

22.节约用地的基本要求有:不浪费土地、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安全疏散。

23. 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24.我们目前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25.建筑的本质“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6.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55. 东、西向住宅设计 “锯齿”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阳台或房间的局部进行45°旋转,形成“锯齿”用地省。二是将各个房间处理成呈45°错位,形成“锯齿”
57. 住宅入口方式:前入口、后入口
59. 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涵义: 1从空间角度来讲, 外部空间是指由实体围合的住宅室内空间之外的一切活动领域。2从环境方面认识,外部环境就是作用于有生命生物的外界影响力量的总和,也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体验和感知的外界之总体。
45. 1)消防电梯:(与客梯区别)是专供消46. 住宅设计规范》关于高层住宅设置电梯数量的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二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二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二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43.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面积应不小于4.5m2,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4.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1.单元式住宅 1)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2)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 3) 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4) 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2.通廊式住宅 1) 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2) 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第一节概述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1、户人口规模2、户代际数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修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2 私密性与开放性2.3 自主性与灵活性2.4 意境与趣味2.5 自然回归性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3.4 其他设施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

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三、套型空间的组织1.1 餐室厨房型(DK型)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健康的人体,随时都会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生理器官获得对所处环 境的各种感觉,感觉是人们直接了解、认识周围环境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产生 知觉与记忆、思维与想象、注意与情感等心理活动。 (二)居住环境心理需求 1.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就是安全。 2.私密性与开放性 3.自主性与灵活性 4.意境与趣味 5.自然回归性
程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 4、住宅的发展战略:
要以“人”为本从物质和文明两个方面出发来全面满足人的 家庭生活需要,要建立人——建筑——环境互相统一协调的整体设 计观念,建立充分重视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设计观念,建立为未来 的发展而节制消费资源的观念,要充分考虑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利 用的支撑能力。
近年来,住宅室内决定装修材料时尽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空间环境。
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作为居住空间环境的住宅套型对居住者的心理存在着刺激和影响。同时,居住 者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要求。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心理要求,改善、调 整和提高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是套型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 (一)人与居住环境
(二)房间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1.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2.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3.工作学习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4.餐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
(三)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1.房间门 2.阳台门 3.壁橱门 4.窗 (四)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户型: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
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 套型则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
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人口构成:
(一)户人口规模 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

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

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

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4住栋设计1(低层多层)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4住栋设计1(低层多层)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 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 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剪刀楼梯
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在其 楼梯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剪刀楼梯最重要的特点是,在 同一楼梯间里设置了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 能。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四讲 住宅住栋设计(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住栋分类
按高度
(1)高层(一类、二类) (2)多层
按组合形式
(1)板(条)式 (2)点(塔)式
按进入方式
(1)接地 (2)非接地
住宅按高度分类(GB50016-2014)
名称
高层民用建筑 一类
二类
单、多层 民用建筑
住宅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 建筑 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多类型、多选择,适合居住的不同需求与住区规划 ➢ 交通组织:楼梯、走道和公共空间 ➢ 注意建筑形式与细节处理 ➢ 标准化与多样化 ➢ 技术经济合理
4.4.3多层住宅平面组织
平面组织形式
①整体组合:由通廊式交通空间组合套型 ——单面走廊、双面内廊、跃廊式 住宅中少用,公寓中常见 ②单元组合:由单元拼接成栋 ——梯间式、段内廊式、短外廊式 ③点式:一梯多户
点式住宅示例
板塔楼
板塔图例
4.2住栋设计基本要求
4.3 低层住宅
1~3层住宅,与自然最大接触(接天接地)
实例(上海万源城)
4.3.2低层住宅优缺点
优点: ➢ 居住行为方面:
前院后庭,室外院子,顶部生活性露台,有利于住户交往; ➢ 居住心理方面:尺度宜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 ➢ 整体环境协调上; ➢ 自重较轻、主体工程费用低。 缺点: ➢ 不利于节约用地 ➢ 底顶面积多,增加了地基与屋顶的处理量,影响住宅建设经济

室内设计原理重点 (1)

室内设计原理重点 (1)
(2)准人体家具
(3)贮物家具
(4)装饰家具
45.家具在物质功能方面的作用有:分隔空间、组织空间、填补空间。
46.从室内陈设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织物、日用陈设品、装饰陈设品与绿化植物等。
47.室内绿化植物的种类:室内自然生长植物和仿真植物两大类。
48.室内自然生长植物从观赏角度可分为:
(1)观叶植物
③填补空间
(3)家具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①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②反映民族的文化传统
③营造特定的环境气氛
4.家具设计中的家具配置的具体工作包括?
(1)确定家具的种类和数量。
(2)选择合适的款式。
(3)选择合适的风格。
(4)选择合适的格式。
5.室内绿化的作用?
(1)改善气候
(2)美化环境
(3)组织空间
(4)陶冶性情
14.完整的经过艺术构思的空间序列一般应该包裹:序言、高潮、结尾三部分。
15.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准则: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对比与微差、重点与一般。
16.均衡一般指的是室内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的联系。
17.微差则指的是要素之间的差异比较微小。
18.室内设计具有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形式美准则:多样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3)室内色彩设计的应用。
28.质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材料本身的结构表现和加工纹理。
(2)人对材料的感知。
29.常用的硬质装修材料有木、竹、金属、石材、玻璃、陶瓷、塑料。
30.金属材料在装修设计中分结构承重材与饰面材两大类。
31.石材分为天然石与人造石两种。
32.软质材料主要指室内织物。
33.常用的室内织物按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实用性织物和装饰性织物两大类。

(完整版)房屋建筑学课后答案1、2章

(完整版)房屋建筑学课后答案1、2章

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原理民用建筑设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念1-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1-2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构成建造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现象。

1-3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和层数各如何分类?建筑物按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三大类。

按层数分类:1住宅建筑:(1)低层住宅(1~3层)。

(2)多层住宅(4~6层)(3)中高层住宅(7~9层)(4)高层住宅(≥10层)2其他民用建筑:(1)单层建筑(建筑层数为1层的)(2)多层建筑(指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一般为2~6层)(3)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4)超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1-4如何划分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和耐火等级?何为耐火极限?答:建筑按耐火等级分类分为四级,分级确定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建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同样分为四级,分级的依据是主体机构确定的耐久年限。

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材料、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以h表示。

1-5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各是什么?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三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两阶段设计适用一般的建筑工程,三阶段设计适用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工程。

1-6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一、人体和家具设备所需的空间尺度。

二、自然条件、气象资料、地形、地质及地震资料、水文资料.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7什么是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基数及相应的尺寸各是什么?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绪论(1)一、住宅设计原理的课程内容1、我国住宅的类型与特点;2、住宅的居住模式、空间组成与居住者的心理和行为;3、住宅的空间组合与外观设计;4、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与要求;二、住宅设计原理的学习目的与意义1、掌握住宅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设计技巧;2、把握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个性建筑设计风格与特色;3、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素养,增强工程意识;三、居住建筑的分类:住宅和宿舍1、住宅:按居住模式分为—城市住宅(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农村住宅2、宿舍:按居住模式分为—普通宿舍(单身、集体宿舍)—公寓式宿舍四、我国古典居住建筑的典型代表与居住模式简介:北方的“四合院”、西南的“一颗印”、长江流域的“干阑式”、江西、福建的“围屋”绪论(2)四、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1、城市住宅的缺失:亲情的疏远——家庭生活模式的改变人与人的隔离—交流与共享空间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人情疏远、所属感与占有感缺失的后果2、乡村住宅存在的问题:生活与生产模式改变与住宅的不适应住宅的采光条件好,但通风条件差建筑节能保温条件差居住环境条件差,设施配套不全3、发展趋势:面积发展趋于稳定,户内空间组合结构趋于灵活、开放,公共空间占主体,私密空间小而全;更加注重室内与室外交流共享空间设计;从单一的住宅环境设计发展到整体居住环境设计;农村居民生活模式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居住模式趋于城市化,住宅设计仍以低层为主,注重室内卫生环境和室外环境设计;第一章住宅户型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户内功能空间设计第三节住宅空间的组合设计1.1概述一.家庭人口构成1.户人口规模——一人户,二人户…八人户2.户代际数———一代户,二代户,三代户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其他户二.户型与家庭生活模式1.家务型2.休养型3.交际型4.家庭职业型5.文化型三.户型居住环境与生理1.按照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2.保证良好的套型空间环境质量住宅日照条件取决于建筑朝向,地理纬度,建筑间距诸多因素四.户型居住环境与心理1.人与居住环境2.居住环境心理要求设计①安全感与心理健康②私密性与开放性③自主性与灵活性④意境与趣味⑤自然与回归性户型设计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住宅类型。

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1.2 户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居住空间:主体空间:包括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等功能空间,根据套型面积标准不同包含不同的内容。

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①卧室②起居室③工作学习室④餐室2.房间尺寸与家具布置①卧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②起居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③学习工作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④餐室平面尺寸与家具布置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①房间门②阳台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小于700mmeg:门联窗;落地窗或落地玻璃门壁橱门③壁橱门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处理内容:空间高低变化,复合利用,装修色彩,乃至照明灯具,家具,陈设等eg:平面大小→层高→空间体积→建筑经济二.厨卫空间(住宅设计的核心)1.厨房①厨房设备及操作流程②厨房尺寸与设备布置形式③厨房细部与管线综合设计④带餐室厨房:12m/人2.卫生间卫生间基本设备与人体活动尺寸卫生间的布置形式与尺寸卫生间细部处理地面:防滑,排水内部: 镜箱,手纸盒,肥皂盒,挂衣钩,毛巾架等卫生间管道布置三.交通双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空间:门斗,前室,过道,过厅,室内楼梯3.1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必须考虑户内使用要求,功能分区,厨卫设置,朝向通风以及套型发展等多方因素1.户内功能分析2.户内功能分区①公私分区(内外分区)②动静分区③洁污分区3.合理分室①生理分区②功能分区4.厨房和卫生间分布①相邻布置②分离布置二.套型朝向及通风组织〔与房屋所处位置相关与套内飞机组合方式有关〕1.每套只有一个朝向.2.每套有相对或相邻居两个朝向主要房间及厨房分别占据两个朝向的外墙两个朝向都布置,主要房间,厨卫朝向不拘主要房间,厨卫可组织各自独立的通风系统3.利用平面的凹凸几内部设天井组织朝向及通风三.套型空间组织1.餐厨型(DK型)2.小方厅型(BD型)用餐空间与睡眠分离,起居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3.起居型(LBD型)①LBD型②L.B.D型③B.LD型4.起居餐厅合一型(LDK型)多见于国外住宅5.三维空间组合型各功能空间不限在同一平面内布置①变高层住宅②复式住宅③越层住宅四.空间灵活分隔1.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①什么是SAR体系住宅?②大开间住宅KJ结构或大开间横墙承重结构2.灵活分隔方式①中帷幔②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板③壁柜式隔板五.套型模式发展趋势1.居室型2.方厅型3.起居型(小户型)4.表现型(舒适型)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2.1 低层住宅设计的类型和特点一.类型(1—3层)城市郊区,小城镇1.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2.别墅二.特点优点1.居住行为方面:室外院子,顶部生活性露台,有利于住户交往2.居住心理方面:前院后庭3.整体环境协调上4.自重较轻缺点:1.不利于节约用地2.低顶面积多,增加了地基与屋顶的处理量,影响住宅建设经济性3.较大建筑覆盖密度和较小人口密度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其它设施的使用效益2.2 低层住宅套型设计设计内容:1.按各住宅户型功能要求进行房间的组合2.组织平面交通,垂直交通3.充分利用空间,协调室内外空间环境等理解:功能条件:指轴向通风,采光等功能的空间形态:指房间的大小,形状等功能的关系:指不同空间之间相互关系,联系方式等一功能关系1.解决功能分区设计eg:2层以上时,以分层方式解决分区设计1层时,避免向客厅外开门2.解决户内交通,水平交通或垂直交通在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更加独立和完整二.房间组合组合原则:1.房内房间组合与套型所占层数有关2.考虑节约用地因素加大住宅平面进深,减小面宽;采用纵向组合,纵横向组合。

不宜采用“一”字型横向组合组合实例:1.平房式低层住宅避免入户主要路线穿过家务院和K,W,C等辅助部分2.户空间占2-3层的低层住宅主要特点1:安排楼梯户内位置形式:平行双跑楼梯转折楼梯直跑楼梯布置方式:横向,竖向,斜放横中:好处是,前后部分使用楼梯均较为方便,功能分区清晰缺点是,起步位置距离入口较远,一般需穿越起居室,不利通风横前:楼梯使用方便,平面面宽较大;一般在用地较宽或每层面积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竖前,竖后:对加大进深作用不大竖中:前后错层处理,在加大进深方面效果明显特点2:上层卫生间处理最好设在下层卫生间或厨房上部,也可考虑设在门厅或入口前室上部,避免设在起居室,餐厅上部特点3:别墅房间数多时,内容复杂,注意功能合理分区。

二层设活动室,好处是避免走廊组织交通,形成局部迂回,也节省纯交通面积3.户空间占——层的集会型低层住宅三.垂直交通楼梯23°—45°局部爬梯45 °——90 °少数坡道10 °以下公用楼梯,户内楼梯处理方式: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无顶盖)梯间处理:封闭式(梯间式)楼梯:梯段独立,以实体隔开开敞式楼梯:一边或两边无实墙,梯段与其它空间(一般是客厅)相通户内梯.户内直跑式:处理成开放式有利于梯下面空间利用,与客厅结合时,处理成开敞式。

缺点:楼梯入口与出口相距较远,交通线较长,占用面积大;安全和视觉效果均不如梯段中间休息平台2.平行双跑三跑式处理成梯间式特点:梯段独立,使用方便。

3.弧形楼梯圆形楼梯螺旋楼梯:内窄外宽,要求梯级内侧250处宽不小于220;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否则使用不安全。

4.公用梯:有时处理成室外楼梯。

单跑双跑三跑不设扇跑。

四、空间的充分利用:面积相同时进一步提高空间上可利用程度,增加居住容量改善住户居住条件。

1.利用坡屋顶下的空间:阁楼或分段处理2.利用楼梯上下部的空间五.院落空间(一)住宅院落分类1.按使用分:私有独院,半私有独院2.按空间关系分:宅院,庭院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一户住宅,建筑在内院子在外,“回”字形——开放庭院: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室外环境,建筑在“外”,院落在“内”——封闭3.宅院按位置分:前院后院侧院(二)作用作为室内生活空间延续和扩展eg:四合院,三合院,两合院室外的客厅,“向心”作用,“小气候”作用(三)其他:拥有室外院落的低层住宅的重要特点2.3低层住宅组合方式形式:水平组合与垂直组合两种一.水平组合1.独立式住宅a.什么是独立式住宅b.特点:功能组合/同边条件,通风采光,朝向好/安静,私密/用地多c.适用d.层数及占地2.并联式住宅(也称关联式)a.什么是关联式住宅:每户有三面向外,共一面外墙例如林校e楼b与独立式比较节约用地,减少室外网管长度,普遍3.联排式住宅a.什么是联排式住宅?多户住宅拼联形成一栋建筑b.形式:横向联排,纵向联排,斜向联排,综合联排c.特点:与前两种比较d.标准:低于独立式,并联式e.层数长度要求:1-3层30米长为宜4.聚合式住宅(也称簇集式住宅)a. 什么是聚合式住宅?多户住宅呈组团式向心式组合,形成一栋建筑,形成一个有独立特征的建筑群体b.特点(优缺点)易创造出亲切居住气氛,有利促进邻居交往二.垂直组合低层住宅各户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组合1.叠加式:各层平面内容相同或相似,在垂直方向上进行重复性叠加全重叠式叠加部分叠加方式:退阶式叠加,悬挑式叠加2.互补式表示不同户在垂直方向上交叉组合,共同形成一个住宅单元体3.垂直式特点灵活处理可丰富住宅造型,形成平台花园,改善上层住户居住条件三.节约用地1.节约用地为首要原则2.方法减小每户面宽对节约用地有较大作用3.面宽一般指在南北向布置的住宅中,每户在东西方向上的宽度.这个方向的墙面通常涉及到朝向道路间距等因数.例如:教材56页图2-24措施:加大进深保证功能的方法⑴利用天井;⑵在进深方向错位叠加;⑶利用房间剖面上高低错落;⑷利用房屋逐层退台及坡顶.2.4低层住宅居住环境居住空间划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影响居住空间环境因数:1室内个体空间大小形状,构成如:家具,饰面材料,局部装饰2室外空间大小形状及构成如:院落,露台,屋顶平台等3不同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空间的相互渗透,因借和转换一室内个体空间空间感受:空间比例,空间形状,封闭程度举例:二室外空间三平台空间组合如:前院-门厅-客厅-餐厅-后院手法:相互渗透,因借,转换,穿插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ξ3.1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简介一、单元划分与组合1、什么是单元,如何划分①梯间单元划分②户或相邻开间划分,再配以楼梯间单元③单元咬接,以楼梯间为划分2、单元设计法: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形多样的组合体的方法称为单元设计法3、单元组合规划:4、单元组合拼接方式: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为适应住宅建筑大规模建设,简化大规模,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间,这种标准间叫单元二、多层住宅设计要求1.套型恰当:应具有组合成不同套型比的灵活性,满足实际需要什么是套型2.使用方便3.交通便捷4.经济合理5.造型美观6.通用性能7.环境优美三、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走廊,过道,楼梯间)1.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无廊式,梯间式2.以廊组织户入口→外廊式:长外廊,短外廊内廊式:长内廊,短内廊3.梯廊间层组织各户入口→跃廊式简介:楼梯形式构造要求及比较四、朝向、采光、通风与户的布置什么是点式或独立是住宅,拼联式五、辅助设施的设计1.布置位置要恰当2.设备位置要紧凑合理3.管线要集中Ξ3.2、常见平面类型及特点一、按交通廊的组织分类㈠梯间式1.一梯二户(简介、特点、适用)2.一梯三户3.一梯四户(经济房,少采用)㈡外部式二、按梯间布局分类㈠外实楼梯㈡内楼梯㈢单跑横楼梯㈣直上式三、单向拼联式分类1.单向拼联结合地形与道路例:锯齿型组合体2.双向(两向)拼联例:L型特点:常将阳角退进以利采光通风3.三向拼联例:Y型特点:朝向,采光,通风都很好4.多向拼联例:工型,X型,蛙型等5.异型拼联例:蝶型:院落型,折线型楔型:弧型,分型四、按独立单元分1.在风景区及主干道两侧,按规划上要求或为了避免成片建筑对视线遮挡,也常以点式住宅来处理电式住宅:凡不与其他单元拼接而独立修建的住宅称为点式住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