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201X年至201X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未变。

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农业经济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希望从理论方面研究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目前国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状况来看,影响因素有:信息化、农村金融、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国内政策、农业进出口等。

李向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并建立农业信息化金融平台,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董鸿鹏则一辽宁省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信息化的贡献进行量化,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资源。

而曾祯、杨帆等人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和结构等价模型对我国的涉农信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围绕信息权利和行政权利较高节点呈中性化,而较低的节点信息化程度较低。

而万众、朱哲翼通过投入产出函数和拓模型展分析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有地区差异。

田杰、陶建平采取了我国1883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处于倒U型左边,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的金融贷款数量和贷款配置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

禹越军、王菁华运用RAV模型,用1978-201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分析影响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

分析影响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

分析影响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以说,农业对我国的综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形式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在近些年中,农业总产值出现了一些波动,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就此现象,我们进行了一次研究,并希望在此次研究中,我们能通过使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因素及其它们在这些变动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出现这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员、户均生产原值、耕地面积、农业机总动力、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正文: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有着快速稳定的发展,但对外贸易和出口不断扩大的同时,农业问题一直都是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能否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对于农业总产值问题的研究,以及与农业总产值相关的因素分析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理论依据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惊醒了各种模型分析和研究。

其中主要有: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政府的农业生产和事业财政支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农业的收入、经济增长等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农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副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总产值提高的主要因素有:1、耕地资源日趋减少 2、自然灾害增加 3、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 4、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此外,影响农业总产值提高的因素还有农业制度的合理性、农业的资金投入、农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农业交通运输情况以及作物另种等下面,我从农业从业人员、农村家庭居民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耕地面积、农机械动力、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几个方面分析对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农业发展效益低的原因

农业发展效益低的原因

农业发展效益低的原因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业发展效益却逐渐下降,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农业生产中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是导致农业发展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比之下,现代农业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精细的管理方法和高效的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然而,由于技术转化的滞后和农民对科技的接受程度不高,很多地区的农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导致效益低下。

农产品市场不完善也是农业发展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农民往往无法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决策,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

另外,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也存在问题,导致农产品的损耗增加,降低了农业发展的效益。

第三,农业生产中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投入,但由于农民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导致了农田的土壤退化、水体的污染等环境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农业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农业发展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然而,在一些地区,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另外,一些农业政策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导致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和方向。

农业发展效益低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农产品市场不完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农业政策的不完善等。

要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益,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合理利用资源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同时也需要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农业政策,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农业才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景气指数与产值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景气指数与产值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景气指数与产值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景气指数和产值情况,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农村经济的景气指数分析景气指数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指标。

农村经济的景气指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农产品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农产品价格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的影响农产品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物价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和投资,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产生积极作用。

四、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的影响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产值,进而提高农村经济景气指数。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的影响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商业经营和旅游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景气指数。

六、农村经济的产值分析农村经济的产值是衡量农村经济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值分析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七、农业产值分析农业产值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农业产值的变化受到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需求、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八、农村工业产值分析农村工业是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方面。

农村工业产值的增长取决于农村工业的发展速度、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因素。

九、农村服务业产值分析农村服务业是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和经济增长点。

农村服务业产值的增长受到农村市场需求、人口空巢化、旅游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十、总结农村经济的景气指数和产值分析是了解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农产品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业总产值分析摘要: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第一产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总产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因此农业的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引言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

中国式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用不到7%的耕地养活着占了世界20%的人口,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8095亿元。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农,林。

牧,渔对于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分配不均,因此作出此分析以便为以后农业的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达到,2004年——2009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分别为21412.7亿元,22420亿元,24040亿元,28627亿元,,33702亿元,35226亿元建国以来,只要农业形势好,整个国民经济就能顺利发展,一旦农业受到挫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大国里,农业这个基础能否得到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对于国民经济全局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就必然引起国民经济的波动。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农业总产值受到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的影响。

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耕地资源日趋减少 2.自然灾害增加 3.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 4.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中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董 小 菁: 中 国 农 业 总 产 值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资源 ・ 环 境
中国农业总产值 影响因素分析
董 小 菁 ( 石 河子 大 学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 , 新 疆 石 河 子 8 3 2 O 0 0 )
[ 摘 要】 根据 1 9 9 2 0 1 3年 中 国农 业 总 产 值及 相 关 指 标 , 主 要 运 用农 作 物 播 种 面积 、 耕 地 受 灾面 积 、 化肥使 用量、 机 械 用量的数据构建理论模型 , 通过 计 量 经 济 学 分 析 模 型 , 从 而 了解 影 响 中 国农 业 总产 值 的 主要 因素 , 并根 据 模 型 的 分 析
2 中国农 业 总产值 影 响 因素实 证分 析
2 . 1 数 据 收 集 与 整 理
农 业总产值 农 作物播种
农作物 受灾 化 肥施用 机械用 量
( 亿元 ) 面积 ( 千 ) 面积 ( 干h 如 2 ) 量 ( 万 t ) ( 台)
本文搜 集整理 了我 国从 1 9 9 5 2 0 1 3年 农 业 发 展 状 况 的 数
2 . 3 模 型 估 计 结 果 与 检 验 对模型进行初 步估计 , 运用 O L S估 计 法 对 模 型 中参 数 进 行
估计 :
= 一
7 9 4 3 . 9 1 7 0. + 0 2 0 7  ̄I 一 0 . 2 5 6 7 X 2 + 8 . 5 1 8 姣3 + 0 . 0 0 9 6 4
值就增 加 8 . 5 1 8 4亿 元 ; 在假定其他 变量不 变的情 况下 , 当机 械
资源 ・ 环 境
用量增加 1 台, 农 业 总产 值 就 增 加 O . 0 O 9 6 亿元 。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评估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一、农业总产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生产中所有可量化的产品的总和。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资源配置、科技水平、农民素质等。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产品价值。

计算方式通常是将农业总产值除以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得出。

三、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能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四、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五、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农业投入等都是决定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七、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策略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加大农业投入等。

八、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机制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是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积极影响。

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精品文档

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精品文档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总产值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1
到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已到了1.2亿hm2的警戒 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耕地逐年减少; 人口逐年 增加,人均粮食占比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 土地的需求加大,农业总产值增 加困难。
2
自然灾害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明显增 多。水灾、旱灾、雨雪冰雹灾害频繁,病虫 害防治 压力加大。2019年,我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局部地区雨 情、汛情、旱情、 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农 作物受灾面积达0.06 3亿hm 2。虽然2019年我国 粮食产量超过5 000亿kg,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需 求。2019年我 国人均粮食供应量只有378kg,低于 2019年人均的412kg。
农业生产(总产值)的影响因素
主讲人:苏晓芳
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农业总产值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各种模型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有:
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政府的农业生产和
事业财政支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农业的收入、
经济增长等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鉴于近年来,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国家大力提 倡集约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发展中加大了对科 技投入和现代化机械的使用的背景下,研究农业机 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的透明性和专用性,
使其对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发挥最大的效用, 必须对资金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用于如:改 进农业机械化、改善耕地质量、病险水库的 抢修、农村基础设备的改进、农田基本 建设 和科技兴农方面,以加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 善和农业技术进步,确保农业总产值的提高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0.593394) (1.076603)
t=(-0.628938) (0.356250) (-0.174076) (-1.273488) (5.268601)
=0.964856 =0.953142F=82.36423DW=0.696455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农业产值的分析有着现实的意义,我们选取了以下因素进行分析:
a农作物播种面积。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落后,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值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
b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的发展贯穿着农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通常对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的报酬率。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不断加速,主要是农业生产手段的改善(农业机械的普及与大量应用)。
Y=-768.7345-0.056844*X1+0.138000*X2-0.867809*X3+6.078066*X4-5.195073*X5
(32260.95)(0.256631)(0.257850)(0.639340)(1.304628)(8.832377)
t=-0.023829)(-0.221500)(0.535194)(-1.357351) (4.658849) (-0.588185)
发展经济学家之所以重视农业发展问题,一是因为如果农业本身不发展,农民和农村人口便无法摆脱贫困;二是因为农业的不发展将严重的妨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在经济发展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的发展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的增长依赖于农业的发展;2.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和农业人口作为工业品的市场的作用举足轻重;3.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例下降,农业部门构成其他部门的投资的主要来源;4.通过出口农产品和进行替代进口农产品的生产,国内农业可以为平衡国际收支起到重要作用;5.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将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乡村居民的福利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分析,旨在得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产值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农业发展问题,重农学派把农业的发展作为其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曾把农业看作是唯一具有生产价值的部门,并以著名的《经济表》分析作为纯产品的农产品在社会各生产部门间的流动和交换。古典学派的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不朽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农业的发展问题。
这里我们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设定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立模型(数据详见附表一)
农业总产值(亿元)——y
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x1
农业机械总动力(亿瓦特)——x2
受灾面积(万公顷)——x3
化肥施用量(折纯)(万吨)——x4
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亿元)——x5
设定模型的函数形式为:
假定条件:
1、假定土地间不存在级差,产出只与面积大小有关,而忽略肥沃程度、地形等因素
2、化肥施用积极有效且无差异
3、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全部投入农业生产,未被挪用、占用、滥用。
(二)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1.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经济意义、统计推断的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用OLS方法估计得:(见附表二)
我们利用逐步回归法(变量剔除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见附表三、四、五):
首先,由于x5不符合经济意义且对y影响较大(系数-5.195073较大),先将其剔除,得到如下方程:(参见附表三)
Y=-14070.39+0.057817*X1-0.009795*X2-0.75568*X3 + 5.672190*X4
c受灾面积。从农业生产的发展的条件来看,容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其产出出现大幅波动。
d化肥施用量。从生产实践来看,通过使用化肥、农药,有效的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加上管理用水可以普遍提高农业产量。
e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生产具有特殊性,容易形成丰年产品过剩,影响农民的利益和以后年度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可能因灾年造成农产品供给不足,影响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甚至引起社会生活不稳定。加上农业部门本身很难单独战胜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难以确保整个农业生产的稳定,也难以保证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
2.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用EVIEWS软件,得相关系数矩阵表:
X1
X2
X3
X4
X5
X1
1
0.859626
0.36006
0.919083
0.802588
X2
0.8596256
1
0.379955
0.924389
0.989453
X3
0.3600605
0.379955
1
0.418289
0.352909
=0.965928 =0.950441 F=62.36928 DW=0.820355
可见,x1,x2,x3,x5的t值都不显著,且x1和x5的系数也不符合经济意义。因为从经济意义上讲,农业产值应随着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增长而提高。另外,修正可决系数为0.950441,F值为62.36928,较大,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对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故我们对上述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检验,并进行修正,看是否能使模型方程得到改进。
X4
0.9190832
0.924389
0.418289
1
0.90734
X5
0.8025884
0.989453
0.352909
0.90734
1
由上表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1与x2,x1与x4,x1与x5,x2与x4,x2与x5,x4与x5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大,可见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在经济意义上,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都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使得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