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201X年至201X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未变。
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农业经济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希望从理论方面研究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目前国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状况来看,影响因素有:信息化、农村金融、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国内政策、农业进出口等。
李向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并建立农业信息化金融平台,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董鸿鹏则一辽宁省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信息化的贡献进行量化,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资源。
而曾祯、杨帆等人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和结构等价模型对我国的涉农信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围绕信息权利和行政权利较高节点呈中性化,而较低的节点信息化程度较低。
而万众、朱哲翼通过投入产出函数和拓模型展分析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有地区差异。
田杰、陶建平采取了我国1883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处于倒U型左边,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的金融贷款数量和贷款配置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
禹越军、王菁华运用RAV模型,用1978-201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对于整体国民经济起着无可替代的基本作用和保障作用。
本文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农业总产值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以及粮食产品的组成部分、水果产品的组成部分、油料作物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各个市的农产品产出特点,分析总也总产值与各主要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STATA、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我国的农业进行研究,不论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还是对于充分发挥农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的作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数据(一)变量选择本文采用的数据为我国各省市2018年农产品的相关数据,数据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8》。
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回归分析,研究农业总产值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以及粮食产品的组成部分、水果产品的组成部分、油料作物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各市的农产品产出特点,分析农业总产值与各主要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1.数据整理本文共设置了13个变量,分别是城市、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麻类产量、甘蔗产量、甜菜产量、烟叶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受灾面积(千公顷)、成灾面积(千公顷),把这13个变量分别定义为V1~V13,并分别给这些变量加标签说明。
样本是我国分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的相关数据。
图1 录入完成后数据三、回归分析以农业总产值为因变量,以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麻类产量、甘蔗产量、甜菜产量、烟叶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受灾面积(千公顷)、成灾面积(千公顷)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建立线性模型:Var2=a*Var3+b*Var4+c*Var5+d*Var6+e*Var7+f*Var8+g*Var9+h*Var10+i*Var11+u图2是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农业总产值为因变量,以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麻类产量、甘蔗产量、甜菜产量、烟叶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结果。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业总产值分析摘要: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第一产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总产值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因此农业的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引言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
中国式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用不到7%的耕地养活着占了世界20%的人口,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8095亿元。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农,林。
牧,渔对于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分配不均,因此作出此分析以便为以后农业的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达到,2004年——2009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分别为21412.7亿元,22420亿元,24040亿元,28627亿元,,33702亿元,35226亿元建国以来,只要农业形势好,整个国民经济就能顺利发展,一旦农业受到挫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大国里,农业这个基础能否得到不断加强,农业生产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对于国民经济全局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就必然引起国民经济的波动。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农业总产值受到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的影响。
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耕地资源日趋减少 2.自然灾害增加 3.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 4.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景气指数与产值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景气指数与产值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景气指数和产值情况,探讨其发展趋势。
二、农村经济的景气指数分析景气指数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指标。
农村经济的景气指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农产品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农产品价格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的影响农产品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物价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消费和投资,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产生积极作用。
四、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的影响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产值,进而提高农村经济景气指数。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景气指数的影响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商业经营和旅游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景气指数。
六、农村经济的产值分析农村经济的产值是衡量农村经济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值分析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七、农业产值分析农业产值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农业产值的变化受到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需求、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八、农村工业产值分析农村工业是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方面。
农村工业产值的增长取决于农村工业的发展速度、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因素。
九、农村服务业产值分析农村服务业是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和经济增长点。
农村服务业产值的增长受到农村市场需求、人口空巢化、旅游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十、总结农村经济的景气指数和产值分析是了解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农产品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 ・ 环 境
中国农业总产值 影响因素分析
董 小 菁 ( 石 河子 大 学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 , 新 疆 石 河 子 8 3 2 O 0 0 )
[ 摘 要】 根据 1 9 9 2 0 1 3年 中 国农 业 总 产 值及 相 关 指 标 , 主 要 运 用农 作 物 播 种 面积 、 耕 地 受 灾面 积 、 化肥使 用量、 机 械 用量的数据构建理论模型 , 通过 计 量 经 济 学 分 析 模 型 , 从 而 了解 影 响 中 国农 业 总产 值 的 主要 因素 , 并根 据 模 型 的 分 析
2 中国农 业 总产值 影 响 因素实 证分 析
2 . 1 数 据 收 集 与 整 理
农 业总产值 农 作物播种
农作物 受灾 化 肥施用 机械用 量
( 亿元 ) 面积 ( 千 ) 面积 ( 干h 如 2 ) 量 ( 万 t ) ( 台)
本文搜 集整理 了我 国从 1 9 9 5 2 0 1 3年 农 业 发 展 状 况 的 数
2 . 3 模 型 估 计 结 果 与 检 验 对模型进行初 步估计 , 运用 O L S估 计 法 对 模 型 中参 数 进 行
估计 :
= 一
7 9 4 3 . 9 1 7 0. + 0 2 0 7  ̄I 一 0 . 2 5 6 7 X 2 + 8 . 5 1 8 姣3 + 0 . 0 0 9 6 4
值就增 加 8 . 5 1 8 4亿 元 ; 在假定其他 变量不 变的情 况下 , 当机 械
资源 ・ 环 境
用量增加 1 台, 农 业 总产 值 就 增 加 O . 0 O 9 6 亿元 。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农业发展的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评估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一、农业总产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生产中所有可量化的产品的总和。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资源配置、科技水平、农民素质等。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产品价值。
计算方式通常是将农业总产值除以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得出。
三、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能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四、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五、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农业投入等都是决定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而北方地区则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七、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策略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加大农业投入等。
八、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机制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是农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积极影响。
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精品文档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总产值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1
到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已到了1.2亿hm2的警戒 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耕地逐年减少; 人口逐年 增加,人均粮食占比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 土地的需求加大,农业总产值增 加困难。
2
自然灾害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明显增 多。水灾、旱灾、雨雪冰雹灾害频繁,病虫 害防治 压力加大。2019年,我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局部地区雨 情、汛情、旱情、 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农 作物受灾面积达0.06 3亿hm 2。虽然2019年我国 粮食产量超过5 000亿kg,但依然满足不了国内需 求。2019年我 国人均粮食供应量只有378kg,低于 2019年人均的412kg。
农业生产(总产值)的影响因素
主讲人:苏晓芳
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农业总产值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各种模型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有:
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政府的农业生产和
事业财政支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农业的收入、
经济增长等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鉴于近年来,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国家大力提 倡集约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发展中加大了对科 技投入和现代化机械的使用的背景下,研究农业机 械化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的透明性和专用性,
使其对农业总产值的提高发挥最大的效用, 必须对资金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用于如:改 进农业机械化、改善耕地质量、病险水库的 抢修、农村基础设备的改进、农田基本 建设 和科技兴农方面,以加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 善和农业技术进步,确保农业总产值的提高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农业产值统计的技巧有哪些

农业产值统计的技巧有哪些
统计农业产值的技巧包括:
1.选择合适的指标:农业产值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指标,例如总产值、净产值、单位面积产量等。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农业产值的情况。
2.明确统计范围:农业产值统计需要明确统计的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不同部分。
同时,还需要确定统计的时间周期,例如年度、季度或月度等。
3.完整搜集数据:搜集农业产值的数据需要全面、准确,采集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调查、统计报表、问卷调查等。
对于小农户、农民合作社等较难以获得数据的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
4.数据标准化:农业产值的统计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即将各种农产品按照相应的重量、重要性等进行转换,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5.分析数据差异:对农业产值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数据差异的原因。
比如,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农时的产值差异,找出影响产值的因素。
6.考虑价格因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农业产值的统计结果,需要在统计时考虑价格因素,例如采用实际价格、可比价格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7.与相关数据对比:农业产值统计结果需要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例如农业用地、农民收入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农业经济的状况。
8.及时更新和发布:农业产值的统计结果需要及时更新和发布,以便政府、研究机构等各方及时了解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目录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 (2)摘要 (3)引言 (3)一、分析方法和步骤 (4)1 指标选取 (4)2 数据来源 (4)二、数据分析 (5)三、理论分析其经济意义 (8)1、财政支出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8)2、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9)3 农业用电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9)4、农用机械总动力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10)5、耕地面积对农业产值的产值的影响 (10)四、对于提高我国农业产值的建议 (10)1、从财政支农角度 (10)2从农业施肥量的角度 (12)3 从农用机械动力角度 (12)4 从耕地角度 (13)参考文献 (13)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影响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业产值之间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 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始终占据主要位置, 尤以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最大; 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用电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大; 耕地面积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为负, 说明我国农业产值提高主要依靠财政支农支出及化肥农业生产要素的施用,我国农业土地利用规模小,很多地区不适宜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动力及农业用电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并不明显。
而由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尽管耕地面积呈现递减趋势,农业产值却不断增加,所以,耕地面积(耕地面积维持在一定水平时)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几乎为零。
关键词:农业产值影响因素财政支农支出化肥施用量建议引言我国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稳定之基。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处于经济链条的前端,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改变农业的投入观念。
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农业的投入观念。
在安排农业的投入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农业特殊性。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
我国的农业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产值较低,具有很大的投入空间。
中国农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具有竞争力,单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
必须通过加大投入,较快地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 本文在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农业产值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以便找出各因素对农业产值的边际贡献率,进而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产值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措施。
一、分析方法和步骤1 指标选取如何选取合适的指标, 是定量分析研究的前提。
根据代表性、综合性、可获得性及区域性原则, 从影响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出发, 选取了财政支农支出x1、农用机械总动力X2、耕地面积X3、化肥施用量X4、农业用电量X5共五项指标作为农业产值的影响变量。
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其中耕地面积来源于历史文件。
二、数据分析表一 农业产值及其影响因素年份 农业产值亿元财政支农 支出亿元 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耕地面积万亩 化肥施用量万吨 农业用电量 亿千瓦 199914770.0677 48996.1 19950.0 4124.0 25563.0 2000 14944.7767 52573.6 19240.0 4146.0 27488.0 2001 15781.3918 55172.1 19140.0 4253.0 28787.0 2002 16537.01103 57929.9 18890.0 4339.0 31045.0 2003 17381.71135 60386.5 18510.0 4411.0 34158.0 2004 21412.71694 64027.9 18370.0 4637.0 38655.0 2005 22420.01792 68397.8 18320.0 4766.0 43090.0 2006 24040.02161 72522.1 18266.0 4928.0 47197.02007 28627.03405 76589.6 18257.0 5108.0 53856.0 2008 34000.0 4544 82190.4 18226.0 5239.0 51274.0表二 农业产值及其影响因素的折线图假设财政支农支出x1、农用机械总动力X2、耕地面积X3、化肥施用量X4、农业用电量X5与农业产值呈线性相关,利用Eviews 对农业产值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一 Y=C+C(1)X1+ C(2)X2+ C(3)X3+ C(4)X4+ C(5)X5 表三农业产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支农支出x1及化肥施用量x4与农业产值的相关性最强,农业用电量与农业产值的相关性较弱,农用机械总动力及耕地面积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十分不显著。
根据综合统计法R-squared的值为0.997851,F-statistic的值为371.3938,但T检验值均较小,参考表二,知样本数据可能存在多重共线的现象。
如果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就需要重新调整解释变量,对相关的变量进行剔除或整合。
结果表明,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需要对自变量进行修正,本文采用剔除法。
首先,剔除相关性最不显著的耕地面积x3变量在剔除x3变量后,财政支农支出x1、农用机械总动力X2、化肥施用量X4、农业用电量X5相关性的显著程度均增强,因此认为剔除x3变量正确。
但是农用机械总动力x2的值为0.2714,相关性不显著,继续剔除x2变量。
剔除x2变量后发现财政支农支出x1、化肥施用量x4变量的相关性提高,得到模型Y = -31202.40+ 2.85*X1 + 11.70*X4 - 0.18*X5而变量农业用电量x5的相关性下降为0.1718大于0.1,因此继续剔除x5剔除x5后,x1、x4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且均小于0.01,即为1%的显著,R-squared值为0.995742,F-statistic的值为818.3987,拟合度良好。
对此模型进行怀特检验,怀特检验值为0.232491,大于0.1.由此可得模型为Y = -13310.50 + 3.20*X1 + 6.20*X4以上结果可知,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占据主要位置, 尤以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最大;财政支农支出x1的系数为3.20,化肥施用量x4的系数为6.20,即农业产值每增加一个单位,需要增加3.20单位的财政支农支出和6.20个单位的化肥施用量支出.三、理论分析其经济意义1、财政支出对农业产值的影响财政对农业给予有效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
我国存在农业不发达、农村欠发展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通过财政对“三农”给予有效补贴,更是十分重要刻不容缓的。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决定我们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
实施这一战略,最好的政策选择就是执行实施财政支农补贴政策,通过国家财政的二次分配,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三农”领域。
从现阶段来说,我国执行实施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总产值的相关度最高, 说明该项是影响农业总产值的主导因素。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 其生产效益低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国家为了稳定农业生产, 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从1999年的677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4544亿元。
财政支农补贴就是通过财政的补贴资金让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国家对种粮农民的三项补贴和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有效地抑制了土地抛荒现象,确保了粮食连年高产。
由于国家大幅度地增加财政资金支农支出, 使得农业总产值不断地上新台阶, 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又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财政收入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增加财政支农力度, 使二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此, 要把财政资金支农支出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长期坚持下去, 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2、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
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
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及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据农业部门估算:我国农田投入的养分约有35%的氮素、50% 的磷素、90%的钾素及大部分微量元素靠有机肥料的投入。
因此说农业肥料是恢复和提高地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措施,可为作物提供各种有机养分增强土壤的渗水性与通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保地温的性能。
可以避免或减少速效养分的流失,延长土壤的适耕期。
农业专用肥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配制而成的, 它具有养分元素比例合适、有利于作物吸收促进增产增收。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不施化肥, 只靠农业内部的物质循环, 粮食产量提高的极慢。
粮食的增长和化肥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
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
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农业用电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排灌用电仍然是我国目前农业用电的主要项目之一。
实践证明,电力排灌的发展除对战胜旱,涝灾害,使农作物得到及时适量的用水,保证稳产、高产外,还有利于改善作物的布局,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农业用电量与农业产值的相关性具有5%的显著。
4、农用机械总动力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农用机械与农业产值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这一现象与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国农用地产权转移缓慢。
我国农用土地产权在世界上是比较特殊的。
一方面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而集体的含义并不明确(是村、村民小组或乡,如何体现新出生的人口与新成立的家庭及出嫁的人所拥有的地权),另一方面是使用权归家庭所有,且长期不变。
这样产权不明晰使其交易比较困难,加之缺少中介服务,不仅村内交易少,而且村间、地区间交易更少。
由此,农用地过于分散,在这样的空间上是无法进行农业机械化的。
第二点,我国的农用机械中缺乏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设备以及节能型机械和选种、育秧、栽植和收获等方面成套设备,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成套机械。
因此目前的农业机械化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发展深加工农业,提高农业品附加值方面的作用很微弱。
5、耕地面积对农业产值的产值的影响从数据资料及回归模型可知,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我国农业产值持续增加,主要原因有俩点:第一,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不断发展,耕地单位面积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