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考试总结

护理理论考试总结
护理理论考试总结

无菌操作:

一、概念:

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就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与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灭菌处理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

①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卫生清扫工作,减少走动。

②治疗室、处置室、病室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

③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干燥。

2、工作人员着装整洁

操作前必须:洗手, 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

3、无菌物品的保管

①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②无菌物品应置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

③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

④无菌物品必须注明名称、灭菌日期。

效期为1周。过期或受潮的无菌物品应重新灭菌。

4、正确实施无菌技术操作

①身体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②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③手臂、无菌物品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④未经消毒的用物、手、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⑤不可跨越无菌区。

⑥污染或疑有污染的物品不可使用。

⑦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使用注意事项:

取放持物钳“五不”:

①不得从孔中取放

②不得碰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容器内壁

③手持钳时钳端向下,不得倒转

④手不得触及钳(镊)的浸泡部分

⑤放回容器后不得闭合钳轴

夹取无菌物品“五不”:

①不可夹取非无菌物品

②不可夹取无菌油纱布

③不得用于皮肤消毒及换药

④不得到远处取物

⑤污染后不得放回

2、无菌容器使用法

①容器应有标记。

②打开容器(开盖)盖不可在容器上方翻转,手臂不可跨越;

③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④用钳、镊取物时不可触及容器边缘;

3、无菌包使用法

①无菌包打开后,包内剩余的物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

②如果包内物品有污染或潮湿,应重新灭菌。

4、无菌盘的准备

①手不可触及内面;

②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

③无菌盘不可打湿;

④4小时内使用,有效。

5、取用无菌溶液法

?检查溶液内容:

①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

②瓶盖就是否松动;瓶身就是否有裂纹

③溶液质量:(变色、澄清度等)。

取用无菌溶液注意:

①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盖内面;

②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中;

③打开后保存24小时。

6、戴无菌手套法

①戴时或脱时动作要轻。

②戴手套时不可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

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

④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内面。

⑤如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一、注射原则

1、三查七对

2、消毒注射部位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4、进针前排气

5、进针后检查有无回血

6、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与角度。

7、运用无痛技术

8、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应妥善处理

二、三查七对的内容

1、三查:操作前、中、后查。

2、七对:指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三、运用无痛技术

1、解析操作,安抚病人

2、通过对话分散病人注意力

3、帮助病人取合适体位

4、绷紧皮肤

5、两快一慢,进针快,推针稍慢,拔针快

6、注射多种药物时,先注射无刺激药物,后注射刺激药物

四、针尖、针梗、乳头、活塞体要保持无菌

注射部位:

一、1、IM的四个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小肌、三角肌、臀外侧肌

2、IM中臀大肌注射的划分方法:

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外侧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

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区(注意避开内角)。

②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3、IM中臀中小肌注射的划分方法:(可直接说名字,然后比划就行了)

①构角法:以食指尖、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这样髂嵴、食指、中指

便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②三指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二、I D注射的目的:

1、药物过敏实验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三、H的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避开肚脐)、后背(肩胛与腰部)、大腿前外侧

静脉输液:

一、静脉输液法:就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通过输液装置,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二、输液的目的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三、常用溶液

1、晶体液:

①特点:

分子量小、易透过半透膜,

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

对维持细胞内外水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

②种类名称

葡萄糖溶液5~10%GS

等渗电解质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盐水

碱性溶液 4%NaHCO3、11、2%乳酸钠

高渗溶液 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GS(高渗液)

2、胶体液

特点:

分子量大、不易透过半透膜,

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

能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3、静脉高营养液

四、尿量增至40ml/h时补钾,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

不浓、不快、不多、不早。

五、头皮静脉输液法

优势:

浅表易见、易于固定、

便于保暖、方便哺乳、

不限制肢体活动

六、注意事项:

1、做到三严:①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器使用时限:24h;液体现用现配

②严格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药液质量检查

③严防输进气体

2、做到四注意一掌握:①注意输液速度:成人:40~60滴/min

小儿:20 ~40滴/ min

②注意保护血管 :由远到近、刺激药穿刺确认后加药

③注意配伍禁忌

④注意巡视观察局部、全身

⑤掌握留置针时间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1、滴液不畅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③针头阻塞

④静脉痉挛

⑤压力过低

⑥导管扭曲

2、滴管内液面过低

3、滴管内液面过高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八、输液反应与处理

1、发热反应:

处理

①减慢或停止输液

②对症处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③按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类药

④严密观察病情作好安慰解释工作

⑤保留余液与输液器送检。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体位:端坐位,两腿下垂

给高流量氧气吸入 ,6—8L/min;20%~30% 酒精湿化给氧

③给予强心、镇静、平喘、扩血管、

利尿等药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