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衰新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患者多预后差。

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心室重塑,因此其治疗的关键是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以阻断心室重塑。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药物;心室重塑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心肌结构与功能改变,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而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类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引发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CHF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主要与人口老龄化及各类危险因素的增加有关。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心衰药物的治疗策略也有一定的转变及进展,治疗模式已经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阻断及延缓心室重塑,保护受损的心肌细胞。

本文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CHF 的药物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力衰竭产生时可激活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内分泌系统(RAAS),造成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浓度上升,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与心肌重构。

ACEI治疗CHF的机制就是抑制RAAS及缓激肽降解,进而减低心脏负荷,抑制平滑肌增生及肥厚。

此外,ACEI还可对神经内分泌起到调节作用,对不同程度的心衰及合并冠心病患者均有显著疗效。

AHA/ACC治疗指南中将其列为CHF的首选治疗药物[1]。

目前常用的ACEI有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等。

使用时初始剂量宜小,后视情况适当增加。

张永志[2]的研究中,在吸氧、强心、扩张血管、利尿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100例患者中仅1例治疗无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ABR可阻断AngII受体,减弱RAAS作用,进而起到抗心衰作用。

心衰新型治疗药物的发展

心衰新型治疗药物的发展

心衰新型治疗药物的发展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心脏无法以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入全身所引起的。

心衰可导致体力活动受限、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的心衰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等极端措施来维持生命。

然而,近年来新型治疗药物的发展正在为心衰患者带来一线希望。

传统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无法治愈心衰。

因此,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了治疗心衰的最新尝试。

一种新型药物是ARNi(抑制剂-重组利妥昔单抗)、Sacubitril/Valsartan是一种混合抗体,它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两个作用相结合,可以同时减少血管紧张素的合成和阻断其作用,进而达到降低心脏负担,改善心衰症状的效果。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疗法,ARNi可以降低心衰复发风险和降低心脏死亡率。

这使得ARNi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心衰治疗药物。

另外,心衰患者身体不断受到持续的炎症刺激,导致心脏肌肉受损。

因此,抗炎症药物也成为了心衰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一种新型的抗炎症药物是Canakinumab,它是一种针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单克隆抗体。

Canakinumab可以减少心脏肌肉炎症反应,并降低心衰发作风险。

临床试验已经证明,Canakinumab可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这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此外,心衰多与心肌肥厚有关,一些新型药物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增生和增加心脏的收缩能力。

其中一种新药是Omecamtiv Mecarbil,它是一种心肌收缩增力剂。

Omecamtiv Mecarbil作用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结合部位,能够增加心肌收缩的力度,提高心脏泵血能力。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Omecamtiv Mecarbil可以减少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缓解症状。

此外,基因治疗也是心衰治疗的另一个新方向。

科学家正试图通过基因修饰来改变患者的心脏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导致疲劳、呼吸困难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药物治疗一直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我们来看看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心衰治疗药物主要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心脏,帮助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ARNI是一种新型的心衰治疗药物,它是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两种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

临床研究表明,与传统的ACEI相比,ARNI在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再住院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ARNI已经成为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

除了ARNI之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药物是心衰患者的新型利尿剂—血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抑制肾脏中的血管紧张素II的合成和释放,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衰症状。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比传统利尿剂更好的利尿效果,并且对心脏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也更为明显,因此在一些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心衰患者的免疫调节治疗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衰症状。

目前已经有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疗效。

虽然免疫调节治疗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但它的出现无疑为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抗心衰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心衰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录前言 2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21.1 药理作用 21.2 临床应用 22 AT1受体拮抗剂32.1 药理作用 32.2 临床应用 33 β-受体阻滞剂 43.1 药理作用 43.2 临床应用 44 钙增敏剂 54.1 药理作用 54.2 临床应用 5展望 6参考文献7致谢9抗心衰药物的研究进展陈明红摘要:本文综述抗心衰药物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抗心衰药物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近几年来,很多抗心衰药物(如ACEI、AT1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增敏剂等)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抗心衰药物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其提升空间还很大,应该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好的抗心衰药物。

关键词:心力衰竭;ACEI;AT1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增敏剂Advance in the Researches of Anti-heart Failure DrugsCHEN Ming-HongAbstract:This context review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heart failure drugs. Refer to drug clinical trials and clincal research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analysis,collation,summary. In the recent years,a lot of anti-heart failure drugs (such as ACEI, AT1 receptor antagonists, beta-blockers, calcium sensitizer etc) have been widely appliced in clinical,have the good clinical effect. Study on the anti-heart failure drugs is booming,the promotion space is still very great,which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drug.Keywords: heart failure;ACEI; AT1 receptor antagonists; beta-blockers; calcium sensitizer前言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心脏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

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研究新进展【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药物;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以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情复杂,发病率高。

心力衰竭病人5年内死亡率高达40%~60%。

据我国50家医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复。

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增加心排血量,减低心脏负荷,改善或消除淤血,缓解症状,防止心脏重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为了科学,合理治疗心力衰竭,本文将综述心力衰竭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心力衰竭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以供该类药物的合理选用,联用提供参考。

1 目前临床常用心力衰竭药物目前肯定标准治疗的药物有:acei、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1.1 血管紧张素转随换酶抑制剂(acei)acei抑制阻断ang ⅱ,抑制缓激肽降解,具有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效益。

39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实acei具有显著的血液动力学和左室功能改善作用、缓解或消除chf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并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病死率[1]。

1.2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chf ,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左室功能、心室重塑,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提高存活率34 %~35 % ,而且是唯一有效降低猝死率(41 %~45 %)的药物,降低全因死亡危险达34 %以上[2]。

2005 年acc/ a ha 对chf 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指出:所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均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目前只推荐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用于chf 的治疗,而卡维地洛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抑制平滑肌增生和抗氧化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1.3利尿药利尿药是通过促进钠离子和水排出,消除水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房室舒张压,从而降低室壁舒张期压力,改善心内膜下灌流,阻止心衰进展。

抗心衰新药研究进展

抗心衰新药研究进展
奈西立肽(nesiritide)
机制 心室的体积和压力增高可导致血浆内BNP
值的升高,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 超负荷成正比 BNP和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表面的NPR-A结 合,使cGMP增加,血管扩张 抑制RAS 抑制近曲小管钠重吸收,排钠利尿
整理课件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上市
2001年9月美国FDA批准20年来第一个治疗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药 “Natrecor®” (rhBNP )上市
P=0.008 30
P=0.074 20
1
P=0.081 P=0.002
P=0.01
0.8
P=0.01 P<0.001
0.6
P=0.03
0.4
P=0.064
0.2
10
0
15min 30min 1hr
2hr
4hr
8hr 12hr 24hr
0 15min 30min 1hr 2hr 4hr 8hr 12hr 24hr
硝酸甘油组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衡分布
•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基本呈均衡分布,无显著差异
25
P0.969
20
15
21 20
10
5
0
不良事件(例)
5
8
不良反应(例)
低血压:1.9%
新活素TM组 整理硝课件酸甘油组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推荐剂量
国外:
2 g/kg IV 0.01 g/kg/min 静滴 4-6小时 国产新活素: 1.5 g/kg IV 0.0075 g/kg/min 静滴 24小时
抗心衰新药研究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 朱文玲
整理课件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治疗心衰的新药进展 - 简要总结

治疗心衰的新药进展 - 简要总结

治疗心衰的新药进展 | 简要总结心衰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器械和药物层出不穷,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

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文献,对治疗心衰的几种新药做出简要总结。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在心脏基础疾病上,由神经-内分泌系统、炎症反应、免疫异常等多种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综合征,在发达国家整体成人发病率为1%~2%,在70岁以上老年人可达10%以上。

一、依伐布雷定1979年Brown等人提出If电流理论,认为心脏起搏细胞的舒张期缓慢去极化是心脏自动跳动的电学基础,而If是一种当达到起搏电压时由负电压和胞内cAMP激活的内向电流。

伊伐布雷定是第一个窦房结If电流特异性抑制剂。

SHIFT研究[1]是一项大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6505例LVEF35%,且静息心率70次/分慢性心衰患者。

随访22.9个月,显示伊伐布雷定可使患者心率从80次/分的基线值平均减少15次/分。

而且NYHA 心功能分级的最后一次记录值有显著改善,伊伐布雷定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887例(28%)和776例(24%)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SHIFT研究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奠定了伊伐布雷定在心衰治疗当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欧洲药品管理局已批准将伊伐布雷定用于LVEF35%,且静息窦性心率75次/分的心衰患者,已有的证据显示,在此类人群中使用伊伐布雷定有确切的改善生存率作用。

2016年ESC急慢性心衰指南[2]同样建议将伊伐布雷定用于LVEF35%、静息窦性心率70次/分,且已接受最佳剂量受体阻滞剂、ACEI/ARB以及MRA的症状性心衰患者,或可用于符合此指征但不能耐受或对受体阻滞剂存在禁忌的患者,这与2016年ACC/AHA/HFSA对于新药物治疗心衰的临床指南对伊伐布雷定的适应症定义基本相同,推荐等级均为IIa(证据等级B)。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起始推荐剂量为5mg/次,2次/日。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与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与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与研究 进展
了解心力衰竭的概述以及现有药物治疗分类,探讨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进展 与前景。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和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心力衰竭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异常的疾病,导致心脏无法以足够的效率泵血到身 体各个部位。这通常会导致疲劳、气喘、水肿等症状。
现有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分类
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
左室辅助装置
肺动脉导管
这种装置可以通过帮助心脏泵血, 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动脉导管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 脏输出量和血流动力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这种装置能够检测和纠正心脏不 正常的心律,并在需要时进行除 颤。
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1
心肌新生疗法
2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再生治疗,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并 改善心肌收缩能力。
利尿剂
利尿剂可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帮助减轻体内过 多的液体,缓解水肿等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这些药物可 以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心脏功能。
其他药物
还有其他一些药物,如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 滞剂等,也被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以帮助心脏修复和重建ຫໍສະໝຸດ 伤的组织。3ARNi药物
ARNi药物可用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医 院住院率和死亡率,是心力衰竭治疗的 一项重要突破。
基因治疗
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心力衰竭的 病因可以得到治疗和改善。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前景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将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 更多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1
a
12
a
13
我国新活素2期临床试验
血液动力学改善-PCWP下降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变化值
PCWP (mmHg)
0 -1
-2 -3
# 与硝酸甘油比较,P<0.001 § 与硝酸甘油比较,P<0.05
-4
-5 #
-6 # #
-7
-8
-9 -10
0 1h 2h 3h 4h 5h 6h 8h
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
奈西立肽(Nesiritide)
内皮素受体阻滞剂
脑活素(国产)
Tezosentan
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托伐普坦(Tolvaptan)
钙增敏剂
左西孟旦(Levosimendan)
肾素抑制剂
阿利吉仑 (Aliskiren)
他汀类药物
a
6
一、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a
18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总结
作为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 改善血液动力学、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 安全性良好,不引起肾功能恶化,可能发
生低血压 无证据降低死亡率
a
19
二、内皮素受体阻滞剂
Tezosentan
非选择性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 短作用静脉制剂 VERITAS试验(The Value of Endothelin Receptor Inhibition
12h
15h
ITT人群分析 a
—硝酸甘油组 (n=52)
—新活素组 (n=54)
§
18h
21h
24h
时间1(4h)
疗效分析-呼吸困难评估
受试者评价
研究者评价
好转率(%)
70
P=0.007
P=0.018 P<0.001
评分
1.2
P=0.019
60 P=0.002
50
P=0.003 P<0.001
40
奈西立肽(nesiritide)
机制 心室的体积和压力增高可导致血浆内BNP
值的升高,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 超负荷成正比 BNP和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表面的NPR-A结 合,使cGMP增加,血管扩张 抑制RAS 抑制近曲小管钠重吸收,排钠利尿
a
8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上市
2001年9月美国FDA批准20年来第一个治疗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药 “Natrecor®” (rhBNP )上市
P=0.005 P=0.007 P=0.009 P=0.023
30 P=0.263
20
P=0.016 0.4
P=0.370
0.2 10
0
0
15min 30min 1hr
2hr
4hr
8hr 12hr 24hr
15min 30min 1hr
2hr
4hr
8hr 12hr 24hr
新活素组
硝酸甘油组
PP人群a分析
1987 ACE inhibitors
1998 Beta-blockers
Discovery of diuretics vasodilators
1999 Aldosterone antagonists
2003 Angiotensin receptor (AT-1) antagonists
a
4
抗心力衰竭新药
2005年,2006年试验结果不一致,在增加死亡率和恶化肾功能方面存 在争论
2007年 FUSION II(The Second Follow-up Serial Infusions of Nesiritide)试验(大规模、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991例门诊 心衰患者伴肌酐清除率下降,静滴奈西立肽1-2次/周,4-6h/次 X12周), 主要终点:30天,180天死
•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基本呈均衡分布,无显著差异
25
P0.969
20
15
21 20
10
5
0
不良事件(例)
5
8
不良反应(例)
低血压:1.9%
新活素TM组 a硝酸甘油组
17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推荐剂量
国外:
2 g/kg IV 0.01 g/kg/min 静滴 4-6小时 国产新活素: 1.5 g/kg IV 0.0075 g/kg/min 静滴 24小时
P=0.008 30
P=0.074 20
1
P=0.081 P=0.002
P=0.01
0.8
P=0.01 P<0.001
0.6
P=0.03
0.4
P=0.064
0.2
10
0
15min 30min 1hr
2hr
4hr
8hr 12hr 24hr
0 15min 30min 1hr 2hr 4hr 8hr 12hr 24hr
抗心衰新药研究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 朱文玲
a
1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Approaches with symptomatic impact only
Digitalis (William Withering, 1785)
Approaches with Prognostic impact
奈西立肽(nesiritide)
DNA基因重组技术、大肠杆菌为生产菌种
32个氨基酸、分子量:3464 Da 与内源性脑利钠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排序、生物活性和空间立体
结构,因此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
R D M
I
S SS S
K
G
R
L
G
G
H
F C
S
S
C K
V
L RR
S
P
K
M
V
Q
G GS
a
7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急性心衰一线治疗药
欧洲
2005年2月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纳入 急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
a
10
基因重组脑利钠肽临床试验
2000年初临床试验表明,在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短期静脉滴注奈西 立肽,可迅速降低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的PCWP,优于安慰剂和硝酸酯
2004年 FUSION I试验:慢性心衰患者门诊静脉滴注奈西立肽(每周1 次,4-6h/次 X 12周)。结果:未引起肾功能恶化,未增加死亡率。
2005年4月SFDA批准国产I类新药新活素上 市
a
9
国外基因重组脑利钠肽的指南收载情况
美国
2004年2月
美国临床治疗指导协会(ICSI) 急性心衰伴肺水肿诊断治疗指南
2004年5月 美国医师继续教育协会(CME-TODAY)
心肺病专业协会推荐急性心衰一线治疗
2004年5月 美国联邦健康服务基金会(UHS)
新活素组
硝酸甘油组
(N=101)
(N=100)
PP人群分析a
15
疗效分析-全身症状改善评估
受试者评价
研究者评价
好转率(%)
80
P<0.001 评分
P=0.0001
1.2
P<0.001
P=0.002
70
P=0.004
1
60
P=0.002
0.8 50
P=0.007
40
P=0.003
0.6
P=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