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一1、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B.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D.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易经》B.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C. 楚辞D. 《诗经》3、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选择一项:A. 书法B. 钟鼎C. 诗歌D. 舞蹈4、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康熙字典》B. 《永乐大典》C. 《本草纲目》D. 《四库全书》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选择一项:A. 轴心时代B. 鼎盛时代C. 蜕变时代D. 黄金时代6、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西南地区D. 沿海地区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选择一项:对错8、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印刷术B. 造纸术C. 火药武器D. 指南针9、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选择一项:A. 两汉之际B. 西汉时期C. 秦汉之际D. 先秦时期10、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一项:A.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B.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C.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D.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11、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选择一项: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2、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蜀道难》B. 《丽人行》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将进酒》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选择一项:A.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C.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4、“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作业考试(下)

第六章1.《诗经》中的诗歌产生于什么时期?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50年2.《诗经》分为哪三个部分?风、雅、颂3.诗经共收录多少篇诗歌?305篇4.《蒹葭》中的“蒹葭”是指什么植物?芦苇5.《诗经》里的诗歌在形式上没有章节的重复。
错6.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是出自秦风《秦风·蒹葭》。
对7.元曲分为哪两部分?散曲和杂剧8.散曲分为哪两部分?小令和套数9.以下哪一首是散曲作品?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0.《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作者是谁?关汉卿11.元代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
对12.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对1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在大观园里宝玉和黛玉看的是什么书?《牡丹亭》和《西厢记》14. “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是形容谁的?薛宝钗15.《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里,被薛宝钗斥为杂书的是什么书?《牡丹亭》和《西厢记》16.《红楼梦》中《终身误》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中“木石前盟”是指谁和谁的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17.《红楼梦》用一百二十回的章目,来诠释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相知、相恋的经过和结果。
错18.按乐调的不同,诗经中的作品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
19.以下属于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先秦古籍的有:《诗》、《春秋》、《乐》、《书》20.被称为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源头及浪漫主义源头的是:《楚辞》、《诗经》21.散曲是不具备表演内容的新的诗歌形式,与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句式不同、音律不同22.以下哪一项属于窦娥临刑前立下的三桩誓愿?六月飞雪、血飞白练、亢旱三年23. 马致远、白朴、关汉卿、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4.白元杂剧是融汇了杂技、舞蹈、歌唱、说白等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
25.薛宝钗对于《西厢记》《牡丹亭》这类文学作品的态度是:压抑自己的喜爱,并劝诫他人不读此类“淫词艳曲”。
2022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练习

2022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练习一、填空题: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5、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个成员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迭经变动演变而成。
6、研究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7、人类的生存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为基础的。
8、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就都以立国。
9、农业生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向人们反复昭示着事物的与生生不息。
10、中国古代农耕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实现国家的大统一,必须要依靠政治上,和上的君主集权主义。
11、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1);(2);(3)。
前两种涵义表明道的,后一种涵义又表明其。
这种现象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根本原因。
12、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3、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等历史阶段,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
14、阶级产生以来,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都是以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5、马克思曾大致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为代表的东方或亚洲型。
16、中国君主专制出现的年代先于世界各国,早于近两千年。
1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8、中国历代学者往往以“”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19、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1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形考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并列为对人伦关系的概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2.《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颂”主要描述的是____的生活和情感。
3.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需要通过____来保持和提升这种善良。
4.中国古代文学中,____是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它以四言为主,讲求韵律和文采。
5.中国传统建筑中,____是宫殿建筑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6.中国传统音乐中,____是指用琴、筝、箫等乐器演奏的音乐,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
7.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之一,它强调的是对他人的____和关爱。
8.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其中李白被誉为“____”。
9.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____来调节身体机能和治疗疾病。
10.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的是一种____的境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中国文化传统》作业一、填空题1.原始宗教崇拜包括、、、、。
2.在儒家经典文献系统中,六经指的是、、、、、 .3.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编订《四书》,指的是、、、。
4.《老子》一书又称,其通行本共分为章。
5.在散文领域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是、、、、、、、。
6.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与。
8.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9.《四库全书》分为、、、四部。
10.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是、、。
11.隋唐时期主要佛教派别有、、、。
12.被称为北宋五子的著名理学家是、、、、。
13.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是、、和。
14.《农政全书》是明代著名学者的农学著作。
15.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
16.《尚书·洪范》篇中所谓的“五行”是指、、、、。
17.《诗经》分为、和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1.三纲八目2.道统3.道法自然4.心学5.新文化运动6.百家争鸣7.中体西用8.仁政9.中庸10.关学11.五经12.三纲五常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你对“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
2.简述科举制的内容与意义。
3.简述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
4.简述宋明理学的三个主要学术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核心思想。
5.简析现代文化思潮中的“全盘西化”主张。
6.简述原始宗教信仰。
7.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
8.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意义。
9.简述明清实学思潮及其意义。
10.简析经学与玄学的区别。
11.简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12.禅宗及其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1.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三大辩证法思想。
2.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认识与反思。
3.试述近代文化从器物层到制度层再到思想层的发展历程4.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5.试论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含义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次)一、选择题1、“层叠地造成中国古史”是____提出的说法。
A 、内藤湖南B 、王国维C 、吕思勉D 、顾颉刚2、下列关于五帝的说法,错误的是:A 、按照层叠说的观点,先有五帝传说,才有三皇传说。
B 、五帝中的人和神大多来自于地方传说。
C 、《大戴礼记》之《五帝德》中对五帝的说法被《史记》所采用。
D 、战国时,五帝与五行相生说结合起来。
3、内藤湖南认为,夏和商都是来自东方的部族,其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条?A 、夏与商需要面对共同的敌人。
B 、夏与商都重视祭祀。
C 、夏统治晚期的商主和夏主的姓名中都含有干支。
D 、夏与商都曾有相似的洪水传说。
4、夷夏东西说是____的提出的。
A 、蒙文通B 、傅斯年C 、徐旭升D 、张光直5、下列说法,哪条与“三系学说”的观点相悖?A 、黄帝属河洛民族;炎帝属江汉民族(炎族) ;舜、禹属海岱民族。
B 、河洛民族为“游猎民族”,“为行国”,“强武而优于政治组织”。
C 、江汉民族为“农稼民族”,“为居国”,“崇幽灵、信鬼神”,其俗“放旷浪漫”。
D 、海岱民族兼耕牧和渔猎,“富于研究思考”,“长于科学、哲学”。
6、下列关于一夫一妻制以前的中国婚姻阶段,顺序正确的是____。
①亚血族群婚,②血族群婚,③原始群婚A 、①③②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③①7、舜娶尧之二女,而舜弟象与之并淫。
这句话体现了____这一婚姻阶段。
A 、亚血族群婚B 、血族群婚C 、原始群婚D 、一夫一妻8、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代表了____文化类型,据史学界考证,大致符合我国的____时代。
A 、仰韶,三皇五帝B 、大汶口,三皇五帝C 、龙山,三皇五帝D 、二里头,夏9、____文化代表了晚商文化类型。
A 、下七垣B 、殷墟C 、二里岗D 、二里头10、下列哪一个时期中,统治者没有频繁迁都的情况?A 、夏B 、先商C 、早商D 、晚商11、下列有关周代封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封建制的背景是宗法制,前者表现为地缘关系,后者表现为血缘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5

1.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 )屋脊。
答案:世界2.《诗经》编成于(______ ) 时期。
答案:春秋3.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______ ) 中叶。
答案:明代4.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元代的(______ )。
答案:黄道婆5.秦汉时期,(______ )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答案:郡县6.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注释一书是(《______ 》)。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7.词起源于市井(______ )。
答案:歌谣8.《三国演义》的写法是(______ )。
答案:七实三虚9.文化即(______ )的人化。
答案:自然10.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______ )家思想所决定的。
答案:儒11.(______ )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胡汉文化融合时期。
答案:魏晋南北1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 》)、《中庸》、《论语》、《孟子》。
答案:大学13.相对于儒家,()家对个体生命与个体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答案:道14阴阳家以(______ )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答案:邹衍15.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最重要的著作是(《______ 》)。
答案:农政全书16.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
单选题 (2 分) 2分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D.吐蕃和羌人正确答案: D17.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正确答案: C18.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单选题 (2 分) 2分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正确答案: C1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
单选题 (2 分) 2分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正确答案: C20.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中国文化的诗意”中国是诗歌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
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
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
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
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相比较于其它文学体裁,诗歌的哲理性似乎更突出一些。
诗是心灵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诗是文学领域的神庙,纯洁、纯粹;诗人是文人中的僧侣,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捍卫者。
萧三有诗云:“不以诗篇作生命,而以生命作诗篇。
”也许诗人就是以生命作诗篇、以诗篇来解读生命的人吧。
诗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思想。
大至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小至个人的生活画面、思想的影射必然反映和表现在诗歌里面。
我们民族的“天人合一”,“阴阳河蟹”,“中庸、平衡”,“忠孝”,“修齐治平”的思想在诗歌里都有大量体现。
古体诗讲究平仄、对仗,犹如我们的建筑讲究平衡、对称分布,是诗歌的哲理性的一大体现。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艺最主要的类型,占据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
诗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原始歌谣,医方脉经,书经,易经,老庄到近代文学历史上的散文诗,散文,小说,歌曲,戏曲等文艺作品,基本上都是从诗歌演变而来的。
诗歌在中国古代文艺历史上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人们的生活史诗,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记忆、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句式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灵活自如,如《王风·黍离》。
《王风·黍离》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
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
动词、形容词的恰当的运用,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穷形尽相,声情毕肖,双声叠韵使声调更趋谐美。
楚辞开辟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诗经》《楚辞》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
关于二者的承继关系,历来聚讼纷纭。
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察楚国及《楚辞》代表作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涵咏文本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楚辞是一种内容和形式密切相关的特殊文体,而浓烈的抒情性则是楚辞体最突出的本质特征。
汉魏乐府的五言是中国律诗的萌芽,“乐府”是汉武帝设立的一个专管俗乐的音乐机构。
其实汉初原有专管雅乐的“太乐署”便“诏罢乐府”,一下子裁掉了四百多个乐府工作人员。
然而哀帝的这一举措并未改变世风,,可是汉武帝觉得不够,于是他就下令再设一个乐府。
汉朝经过开国之后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武帝时,国力已经逐渐强盛起来。
汉武帝原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一面拼命地对外扩张,一面在国内大兴土木、大搞排场,“乐府”就是众多的“排场”之一。
据《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所谓“赵代秦楚之讴”就是全国各地的民歌,此时统统被采集来,由专门的音乐家、文学家共同编辑整理并谱曲演唱,以供朝廷大宴时享用。
汉武帝设乐府原是为了他自己享乐,没想到乐府的设立客观上却产生了两个很好的作用。
一是借此可以了解民情。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又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不仅当时人通过这些民歌了解了各地的风情,连我们这些一两千年之后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些民歌了解汉代社会——这就牵涉到“乐府”所起的第二个作用:写定和保存了当时的民歌。
唐诗是古代诗歌高峰,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
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
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
以诗取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
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
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大唐气象。
唐诗美丽,唐诗的最大特点是生机勃然,气象峥嵘,异彩纷呈,犹如春天,万木竞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这就是唐代的生气。
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森林,鸟语花香,清芳扑鼻。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字里行间充满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闪灼着自由和欢乐。
唐诗有着生龙活虎腾踔的节奏,在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是感叹人生孤独、描写边关征战的诗歌也是流畅、优美、轻快。
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
唐诗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到现在在中国还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的口头禅,可见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
宋词又名近体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
这许多名称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与汉乐府、唐诗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宋之词就是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的歌词。
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相当于现代歌曲的歌词。
词是在汉乐府曲调和唐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用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变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韵,表达出轻巧尖新或豪放雄阔的意境与缠绵绮靡或慷慨激昂的人生情感。
北宋后期词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心态,成为被之管弦的歌唱文体。
宋词唱法早已失传,现已成为失却"声情"的半璧"哑词"。
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宋代词人创造出了离合回旋、若往若还、情景交融的美妙艺术境界,令人荡气回肠,有一种感染力量。
如果宋词唱法能传到现在的话肯定不亚于当今歌坛。
如今宋词只有"文情",没有声曲,是世界艺术史上无可追补的千古恨事。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代表人物即代表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关于诗与画的关系问题,中国美学家、艺术家一直都在进行探讨。
较具代表性和较具影响的首推苏轼。
苏轼在评论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是听觉的艺术,画是视觉的艺术。
“诗中有画”, 由听觉引入视觉;“画中有诗”,由视觉引入听觉,听觉和视觉相通相融。
王维诗画结合的艺术特点一经苏轼点出,便成为一条艺术标准和古今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目标。
苏轼另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的第一首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在此苏轼明确的提出了“诗画一律”的思想。
此滥觞一开,且自宋代文人画开始,诗画结合更是蔚然成风,此后,历代中国画家传承不衰。
古代诗歌本身就是流行音乐像周杰伦胡彦斌这种被誉为音乐才子的歌手作词的时候也经常从古诗词里面得到灵感歌曲出来后很有古味古风的感觉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可以看出诗就是诗人创作的歌词,歌是和诗相配的曲子,乐府是兼指二者陈邦彦《钦定词谱·序》:诗本于古歌谣,词本于周诗三百篇,皆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