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现用图解-目诊
干货分享面诊大全(图示)

干货分享面诊大全(图示)望闻切问是中医诊断的方法。
色诊是望诊的一部分。
察颜观色不但医生能用,我们也可用于自查病。
掌握好色诊,能够为我们自己的健康摄取第一道的屏障。
中国人以红黄为主色。
各人都有其常色,五脏有其正色,四时有其时色,各部位有其位色。
病色是在明亮的间接日光下观察到的非常、非正、非时、非位,太过不及之色。
观色要在远距离第一眼印象的基础上,由形到色,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一竖三横转一圈的顺序诊断。
病色以有神、明亮、润滑、光泽为轻,暗滞、干枯、污浊为重。
病色有虚实、表里、寒热、阴阳之分。
白为虚、红为热。
心肝脾肺肾,各有其色,白为肺、红为心、黄为脾、青为肝、黑为肾。
望诊要多种诊断综合考察。
面色只是其一。
面部还有眼、唇、舌、耳,也要仔细观察。
本文只讲面、眼、唇一、望诊基础:脏腑在面部的分部⑴、脸部发黄脸上的气色应当是有红色黄色两种颜色组成的,如果只剩下一种黄色了,那是病色。
(图六)血脂偏高,会使脸色偏黄、偏暗,有一些污浊,好像洗脸的时候有没有洗干净的感觉,中医叫做黄而暗浊。
(图七)淡黄色在鼻尖是脾气虚,病人不愿意吃饭,稍微吃一点东西肚子就涨,不吃不涨,吃完就涨,很可能还会大便失常。
他也会逐渐消瘦。
(图八)如果淡黄色出现在两侧的鼻翼,那是胃气虚,胃气虚的人虽然想吃,但是他吃不下吃不多,吃进去了之后就难受,而且不消化。
(图九)两个眉毛之间和眉毛上方黄而发暗、发乌,这是痰湿。
这种情况下,把心情保持好,另外吃一些行气化痰的药,就会逐渐逐渐地痊愈。
(图十)脸色淡黄,而且还发干,是脾胃虚弱。
应当吃补脾的药物。
(图11)如果脸上又黄又明亮,说明病人不久之后会发生水肿。
(图12)⑵、脸部发红脸上的气色应当是有红色黄色两种颜色组成的,如果只剩一种红色了,而且特别明显,那这个红就是病色。
满脸通红,说明正在发烧,或者血压正在升高,那么肝火上延了。
这是实热,必须用清热解火的方法去治疗。
(图13)如果满脸苍白,而在颧颊的部位上出现了一道,或几道娇艳的红色,那是真寒假热。
瑶浴面诊

(面诊反射区口诀)面部全息观康健,通络美容疗疾患;额头大脑咽与喉,肺与心脏眉眼间;人中子宫外膀胱,鼻头脾胃鼻中肝;颧下大肠外属肾,颧内小肠斜上胆;两颊膝膑口旁股,下腭亦肾颧上肩。
面诊的依据: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五脏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在泡过瑶浴后,会以不同的颜色在脸上显现出来,映射出相相应部位脏器的健康状况。
从而可以提前预防,及早救治。
另外,在面诊之前,亦可根据相应部位出现的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一般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以斑表现)等来进行面诊佐证,以增加泡浴后面诊的正确性。
面诊图表定位:1、额头上条三分之一处为心理压力区和心脑循环不良区。
2、眉毛二分之一处中间向印堂画直线以此为半径画圆为肺区。
3、眉毛二分之一向太阳穴画直线以此为直径画圆为肝区。
4、两眉中间叫脑区(血脂区)。
5、两眼中间是心区。
6、左右两边眼窝为胸区。
7、整个鼻子的二分之一处中间为肝区。
8、左右两翼为胆区。
9、鼻头是脾区。
10、左右两翼是胃区。
11、鼻根两侧是胸乳区。
12、人中是膀胱区。
13、整个嘴巴及周围是生殖区。
14、下巴是肾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也叫疲劳酸痛区。
15、整个下巴到耳朵包括耳朵为肾区。
16、颧骨下侧到外眼角为大肠区。
17、颧骨下侧到内眼角为小肠区。
(一)总论l、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4、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二)各论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如果有症状,代表心血管机能不良或精神压力大。
面部望诊图集

望诊图集一、“望面色” 面部脏腑分属图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图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
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
白睛诊

瑶族医药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来反映瑶族对病症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程度,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眼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
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
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
一般血管分叉和粗细与痔疮成正比关系。
有学者观察数1000例,诊断符合率达85%以上。
(五)月经、带下病观察下睫毛边缘与下眼皮之间,如有条线状、浅黑色的明亮带存在,即为月经、带下异常征。
也可以通过观察两眼上下眼睑,如果上下眼睑发黑,则亦可判断月经、带下异常。
有学者观察153例,符合率为68.6%。
(六)肝炎肝炎患者白睛内下方的血管呈充盈、扩张、色呈淡青状态,有此者应高度警惕。
(七)淋巴结核白睛的血丝贯穿瞳神,即为淋巴结核征象。
并且一条赤脉贯瞳为病轻,2~3条赤脉贯瞳为病重。
(八)咽喉炎白睛内侧稍上,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则为咽喉炎征象。
(九)附件炎白睛下方6时处,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内侧方向延伸,即可考虑为附件炎。
(十)颈、腰椎增生白睛12时、6时处有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末端有时可见到瘀点,即可考虑为颈、腰椎增生。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瑶医对病症的望目诊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同时这也为瑶医的临床诊治提供可可靠的依据,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治疗的有效性。
瑶医目诊法

瑶医目诊法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
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
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
中医望诊图集

中医望诊图诊图集集祖国医学国医学((中医)讲求“望、闻、问、切”。
其中的望其中的望,,即为通过观过观察人察人的外在表的外在表现现(如面部如面部、、手足手足、、以及其他体表以及其他体表))来实施诊断的一的一种种方法方法。
一、“望面色望面色”” 面部面部脏脏腑分腑分属属图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图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瑶医目诊图

瑶医目诊图——五轮观诊法目诊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身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
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瞳子属肾而为水轮;黑睛属肝而为风轮,白睛属肺而为气轮;上下眼胞属脾而为肉轮;大小眦属心而为血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为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
八卦:八廓部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天、水、山、雷、风、火、地、泽。
肺、肾、胆、小肠肝、心(命门)脾胃膀胱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一)(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神奇的“瑶医目诊”

神奇的“瑶医目诊”
目诊是瑶医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
眼睛不同部位对应人体不同器官,不同部位出现的异常状况能反映疾病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目诊法主要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诊断出身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判断、预测各类病疾。
眼睛虽是一个局部器官,但它通过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的经络与脏腑,与其他器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全身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若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则可影响到目,而使目发生各种变化。
故望目可'见微知著'、'一目了然'。
临床上目诊可诊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
在传统医学的目诊运用中,诊目可辨表里、审寒热、定虚实、察气血,甚或起到'决疾病而卜死生、究病机而知进退、测未病而防未然'的临床意义。
故素有'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的评价。
传统医学将目诊的临床意义提到极高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黄帝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
肝开窍于目。
目的营养主要是肝血的供应。
眼睛也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脏或器官的病变。
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出来。
眼睛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如下:一。
望眼诊病法1. 双目大小不一明显者[图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
建议此人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保持心情开朗,控制情绪波动。
一目是单眼皮,一目是双眼皮[图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史。
建议此人进入45岁后预防高血压,禁烟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诱发脑卒中发生。
2. 双目巩膜(白晴)上经常有出血片,提示脑动脉硬化信号(图2-3)3. 眼部外眦有较粗大血管弯曲,色深,提示易头晕,失眠,心律不齐信号。
4.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颈项痛信号(图2-5)5. 双面黑晴有较大的紫色斑块出现,提示实质性脑出血史。
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在右目,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
图2-6为一44岁男性右眼眼像,该病人曾患有右脑枕叶出血。
6. 双目靠鼻梁侧白晴有一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颈椎增生,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
见图2-7,图2-87. 双目正上方如钟表12点处有一两条毛细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着,提示此人头部或身体某部位有受伤史。
见图2-9,图2-108. 双眼黑晴上方有较重的毛细血管直捣黑晴(图2-11),提示肩关节疼痛信号。
9. 双面正下方如钟表6点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见于胃溃疡。
见图2-12,图2-13 。
治脾胃病辩证须知: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
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乏力。
10. 双眼球白晴下正中有静脉怒呈青色者,提示胃癌先兆。
如呈红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图2-14)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2)11. 双眼上方如钟表12点白晴处有“U”形毛细血管扩者(图2-15),多为肠,胃,肝恶变病先兆。
12. 双目上方白晴处呈“一”字形毛细血管(图2-16),提示肝,胃,肠有恶变病信号。
13. 黑晴正上方有一条较粗的毛细血管(图2-17),提示头痛,肩痛信号。
14. 在眼外眦三角区有深色的钩状或螺旋状血管,提示子宫肌瘤信号(图2-18)15. 双目瞳孔大小不一相差明显者,不呈圆形(图2-19)提示脊髓结核,脑脊髓或梅毒疾患信号。
16. 右目黑晴边沿如钟表7点处有一点状凹陷者(图2-20),提示慢性阑尾炎信号。
17. 男性眼外眦三角区有较深的弯曲状血管,提示前列腺炎信号(图2-21,图2-22)。
彭静山教授根据《经》理论,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以及东汉时华佗的"观眼识病"法所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
有大络穴,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
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之何脏腑受病也"。
从而得出了看白睛上的血丝来诊断全身疾病的方法。
经十多年来几万只眼睛的实践,达到了只要扒开眼皮一看,就能知道病在某经、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病情消长、病因寒热虚实等。
并且还可知疾病原发在某经,现在是否传经,传经以后,原发的那经是减轻还是加重,以及病的来龙去脉,预后转归等等,部可以在两三分钟一目了然。
彭教授这种神奇的观眼识病法,主要用肉眼观察在双眼各区穴出现的血丝颜色(鲜红、紫红、深红、红中带黑、红中带黄、淡黄、浅淡、暗灰等),形态(根部粗大、曲、怒、延伸分岔、隆起一条、模糊成片、垂露)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疾病。
具体分述如下。
一、眼球的经区划分方法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点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线,平延伸过上、下眼眶。
于是就把眼分为四个象限,再把每个象限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即成四个象区、八个等区。
此八个相等区就是八个经区。
左眼属阴,阳生于阴,八区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右眼属阳,阴生于阳,八区排列的顺序是逆时针方向。
但各区所代表的脏腑,左右相同。
一区为肺、大肠;二区为肾、膀胱;三区为上焦(包括膈肌以上的胸、背部、胸脘在脏器、颈项、头面、五官和上肢);四区为肝、胆;五区为中焦(包括膈肌以下、脐以上、上腹部、腰背及其在脏器);六区为心、小肠;七区为脾、胃;八区为下焦(包括脐水平以下、小腹、腰骨氐、髂、臀、盆腔、生殖及泌尿系统和下肢)。
各区所占的围,用时钟计算为90分钟。
如左眼一区由10时30分至12时;右眼一区为7时30分至6时。
余此类推。
二、络脉形色诊法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分布。
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传到脏,或由脏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
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眼睛联系,经络在周身其它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经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
就像肺结核癒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
一般归纳为白睛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如果某一区发现络脉形态和颜色异常,则说明相应的脏器有疾病发生。
(一)络脉的形状1.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向前则逐渐变细。
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2·曲或怒络脉出现曲,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以致于怒。
为病势较重。
3·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
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经,又传到了另一经。
4·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
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5·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
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
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
6·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
7·垂露白睛络脉下端像垂著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
(二)络脉的颜色白睛上络脉的色泽。
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
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
属实热,病势正在发展。
2·紫红络脉如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络脉深红,主热病且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热病入里。
在上焦之间,病人多有神昏谵语。
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征兆。
6·络脉淡黄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为病势将癒的征兆。
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
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
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旧性病灶,疾病早已痊愈。
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络脉形色诊法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分布。
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传到脏,或由脏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
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眼睛联系,经络在周身其它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经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
就像肺结核癒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
一般归纳为白睛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如果某一区发现络脉形态和颜色异常,则说明相应的脏器有疾病发生。
(一)络脉的形状 1.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向前则逐渐变细。
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2·曲或怒络脉出现曲,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以致于怒。
为病势较重。
3·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
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经,又传到了另一经。
4·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
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5·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
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
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
6·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
7·垂露白睛络脉下端像垂著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
(二)络脉的颜色白睛上络脉的色泽。
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
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
属实热,病势正在发展。
2·紫红络脉如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络脉深红,主热病且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热病入里。
在上焦之间,病人多有神昏谵语。
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征兆。
6·络脉淡黄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为病势将癒的征兆。
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
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
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旧性病灶,疾病早已痊愈。
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白睛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5/6,其表层由一些纤细的纤维和弹性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小血管,当躯体发生病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血管表现出来。
另外,覆盖在巩膜(即白睛)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球结膜,它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而透明,因此,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上亦有许多小血管,其形态、色泽可以反映躯体的病变。
它与巩膜上的血管区别点在于: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层,颜色相对沉深、青紫、暗淡。
在临床中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球结膜讯号提示病在腑,巩膜讯号提示病在脏。
(一)白睛诊法的定位规律白睛诊法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上体现,躯体下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下体现;同理,瞳孔侧表现躯体侧疾病,瞳孔外侧反映躯体外侧病变。
且左眼多主躯体左侧疾病,右眼多主躯体右侧疾病。
另外,部分疾病在双眼均可有表现,躯体上部疾病可在瞳孔水平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侧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