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原文与翻译

合集下载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原文阅读: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译文或注释: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晋侯赏从亡者(左传)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左传)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左传)原文《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

二三子:各位,几个人。

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蒙:欺骗。

怼:怨恨。

尤:责备,谴责。

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对照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春秋时代末期的名著《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

同时对各诸侯国君主和大臣的政治远见和性格也有所记录。

是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下面,为大家提供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新版]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新版]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新版] 晋公子重耳之亡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

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

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

我还是逃跑吧。

”于是逃到狄国。

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

献给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

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

”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

”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

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

”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

装上车子走了。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译文: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

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

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

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

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

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

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2]原文:介之推不言禄春秋鲁国-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推曰:“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观止4: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原文】晋侯1赏从.亡者,介之推2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3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4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5之,而二三子...6以.为.己力,不亦诬7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8为之田9。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错了,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介子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为什么还要装饰它?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古文观止 学习笔记——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 学习笔记——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学习笔记——介之推不言禄【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sì)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duì)?”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jīng)善人。

”【现代文翻译】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提赏赐的事,赏赐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国运,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而那几个随从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窃,何况是贪取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把罪过归咎于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又赏赐他们的奸佞,上下互相欺瞒,我难以跟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呢?这样死了又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又效仿它,罪就更大了!况且说出埋怨的话,就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一下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访他们不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田,说:“用这来记录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一、介之推的行为给我们以下启示:(一)不追求功名利禄:介之推不贪图赏赐,他更注重道德和正义,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原文与翻译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①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③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④以志吾过,且旌善人翻译:
①这实在是老天爷的安排,但这么两三个人却认为这是一己之力,这不是很荒唐吗
②为什么不也去求赏,死了又怨谁呢③指斥(这种行为)却又去仿效,罪过就更大了
④用来记住我的过失,同时褒扬好人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