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宝能控制权争夺战案例研究
万科控制权争夺案案例研究报告

万科控制权争夺案案例研究报告2015年,宝能系通过险资在二级市场上频繁举牌万科,引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随后万科管理层多次采取反收购措施阻击宝能系的恶意收购。
万科控制权之争,从表面上看是收购与反收购行为,本质上却是控制权的激烈争夺。
其中又包含了公司治理、收购与反收购、保险资金运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其牵扯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等多部法律法规。
因此,作者在研究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理论学说等文献后,根据我国的实际现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本文先详细阐述了万科控制权之争的始末,从而引出万科控制权之争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包括万科股权结构的不足之处及反防御条款缺失,以及万科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万科在此事件中采取的反收购措施及宝能系利用险资举牌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分析。
其次,本文从万科控制权之争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出发,详细对其中的法律问题一一分析其现状及不足。
先阐明被收购目标公司的特征以及在股权分散的结构下,总结目标公司特征后,进而探讨如何防止目标公司成为被收购的目标。
在公司治理方面,本文介绍了股权分散下的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形下,公司的治理权限逐渐由股东会转移到了董事会,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因为董事会与股东会权利界限本就模糊而带来的董事会权利膨胀,进而造成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的结果。
再对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对管理层进行制约进行探讨。
在上市公司反收购方面,本文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实践中常用的反收购措施及立法现状。
包括“驱鲨剂”、“白衣骑士”、交叉持股、“降落伞计划”、焦土战术等等反收购策略以及我国立法上对此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具体的建议,包括逐渐完善相应法律体系,明确反收购决策权、构建合理有效的司法救助体系等。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研究

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研究宝能与万科并购防御案例研究在中国的商业世界中,宝能集团和万科是两个非常知名的品牌。
去年,两家公司曾发生并购战争,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作为中国近年来最激烈的企业并购之一,宝能与万科之间的争夺让人们认识到,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发展遇到阻力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仍然可以利用创新和智慧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宝能集团是中国的知名商业集团之一,成立于1992年。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涉足,例如金融、地产、煤炭等。
而万科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成立于1984年。
两家公司都已成为在各自领域内的领导者,并在中国商业世界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在2016年,宝能开始收购万科的股票,并获得了万科10%的股份,使得宝能成为万科第二大股东。
这个消息对于业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动。
宝能是一家集团公司,有着强大的财务实力,并从而获得了不同于其他公司的竞争优势。
这个时候,万科迅速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以防止更多的股份落入宝能手中,同时,避免宝能对公司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万科如何进行防御。
第一,重新调整管理层。
万科集团的管理层经过调整,以保证公司的流程顺畅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重新调整管理层是为了阻止宝能收购更多的股份,并加强整个公司的运营流程和结构。
同时,万科还调整了其业务结构和战略,以保持其领先地位。
第二,公司削减股权计划。
万科通过削减股权计划来防止宝能进一步收购公司。
万科计划延迟股份计划,并增加了公司股票回购等举措。
这些举措使得股价上涨,同时也使宝能公司难以获得更多的股份。
第三,公司加强股权结构并升级公司治理。
万科在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包括增加公司的独立董事和设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措施。
这有助于增强公司的独立性,防止宝能公司的干扰。
第四,加强公司公共关系建设。
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龙头企业,在管理和对待股东等方面,万科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声誉和形象。
在两家公司的并购战争中,万科积极和媒体沟通,制定出一系列精明有效的公共关系政策,以维护公司形象并增强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股权争夺战——宝万之争。
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万科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战中的主要角色是宝能企业和王石领导的万科管理团队。
本文将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对宝万之争进行详细的剖析。
宝万之争的导火索是宝能企业在2015年举牌万科,收购万科股份,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举动引起了万科管理团队的高度警觉,他们认为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威胁到了万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于是,万科管理团队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试图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资本运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宝能企业通过杠杆资金,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收购万科股份。
而万科管理团队则通过股份回购、增发新股等手段,试图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我们来分析宝能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
宝能企业主要采用了杠杆资金进行收购,这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种运作方式也存在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可能导致宝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他们曾因此受到处罚。
面对宝能企业的进攻,万科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他们启动了股份回购计划,回购部分股份,以减少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万科管理团队还推出了增发新股计划,希望通过引入新的股东,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万科还采取了一些法律手段,试图证明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违法。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万科管理团队的策略有一定的效果。
股份回购和增发新股计划有助于改变股权结构,降低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然而,这些措施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股份回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可能会对万科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增发新股则可能导致原有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引发不满。
总的来说,宝万之争是一场复杂的股权争夺战,涉及到众多的资本运作手段。
在这场争夺战中,宝能企业和万科管理团队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
万科与宝能股权之争案例研究

万科与宝能股权之争案例探究引言:股权之争是商业世界中常见的状况,不同股东之间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屡屡引发激烈的争议。
本文将就中文大陆曾经发生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股权之争案例进行探究。
该案例发生于2016年,涉及到的两家核心公司为万科集团及宝能控股集团。
在这场引人瞩目标官司中,股东们分别代表各自的利益并争夺控制权,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本文将介绍案件的背景,分析双方主要的争议点,以及案件的最终结局。
一、背景万科集团是1992年由中国房地产业著名企业家王石创立的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
宝能集团则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综合型企业集团,业务涵盖金融、地产、教育等多个领域。
两家公司都在中国市场具有极高的著名度和重要性。
2016年,宝能控股集团通过并购和大量买入万科股份,成为了万科的最大股东。
公司内部的权力再次被重塑,股东们对公司的进步方向和决策产生了分歧。
二、争议点和论点1. 宝能控股集团主张改革,推行多元化战略:宝能控股集团认为万科应该转型为多元化企业,并且加大对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投资。
他们指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认为多元化能够降低风险,并提高公司长期的可持续进步能力。
2. 万科集团坚持品牌战略和专业化进步:万科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股东坚持目前品牌集中、专业化的进步策略。
他们认为通过持续创新,强化品牌优势,万科可以在房地产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3. 万科集团对宝能控股集团的违规行为提出指控:万科集团认为宝能控股集团通过违规手段买入万科股份,违反了市场规则,损害了各股东的合法权益。
万科集团发告状讼,要求宝能集团予以违约,撤出万科的股权。
三、角逐和调解宝能控股集团的插足引发了万科集团高层的不满和恐慌。
在股东大会上,万科高管及其他小股东集体投票,并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宝能控股集团退出万科。
此后,宝能控股集团也提告状讼,坚持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此次争议高度重视,主持了几轮调解会。
万科宝能收购案例分析

万科宝能收购案例分析宝能收购万科案例分析1目录一、背景介绍 ....................................................................5 二、举牌控股的基本概况 .................................................. 5 ,一,标的企业万科的基本情况 . (5)1.万科基本情况介绍 (5)2.万科主要股东持股情况,截至2016年7月27日, .. 63.公司治理结构 (6)4.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7 ,二,收购方宝能的基本情况 (7)1.宝能基本情况介绍 (7)2.钜盛华的基本情况 (8)3.前海人寿,钜盛华一致行动人,的基本情况 (8)三、关于万科宝能收购案例发展的始末 (9),一,万科停牌前的进展 ................................................9 ,二,万科停牌后的进展 ................................................9 四、宝能收购万科的目的分析 .........................................11 ,一,万科股价持续低估 ..............................................11 ,二,万科股权相对分散 ..............................................112,三,为宝能系降低融资成本 ....................................... 12 ,四,缓解保费偿付压力,寻找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13,五,会计上的考虑 ..................................................... 13 五、万科应对策略分析 .................................................... 14 ,一,寻求大股东华润的帮助 ....................................... 14 ,二,寻求其他投资者的帮助 ....................................... 14 ,三,停牌拖延时间 ..................................................... 15 ,四,反收购计划......................................................... 16 六、收购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17)1,宝能系持股来源概述 .............................................17 2,宝能资金来源分析 .................................................20 3.监管制度的分析 ....................................................... 23 ,二,万科与深圳地铁重组方案分析 . (23)1,重组方案内容概况 .................................................23 2,重组方案分析 ........................................................ 24 1.董事会表决事项概述 ................................................ 26 2.董事会决议合法性分析 ............................................ 26 1.宝能提议罢免万科董监事概况. (28)2.罢免的程序和影响 (29)3,五,万宝之争结局猜想 ..............................................32 1、监管层态度 ........................................................... 32 2、结局猜想 ............................................................... 32 七、启示与思考 ............................................................... 34 ,一,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 .. (35),二,接受资本市场运作规则的约束与挑战 (35),三,提升公司内部治理能力 (36)4宝能收购万科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截至2016年7月28日,万科总股本110.39亿股,总市值1939亿元。
宝能收购万科案例分析

宝能收购万科案例分析宝能收购万科案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
宝能作为中国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在此次收购万科的过程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宝能收购万科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
首先,宝能收购万科案例背后的经济背景和动机是非常复杂的。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万科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在房地产开发、销售和资本运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而宝能作为一家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其收购万科的动机和战略意图也备受瞩目。
通过分析双方的经营状况、市场地位和未来发展规划,可以更好地理解宝能收购万科的背后逻辑和意图。
其次,宝能收购万科案例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环境下,宝能收购万科案例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这次收购事件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冲击和挑战,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而在资本市场方面,宝能收购万科案例也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和讨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规范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针对宝能收购万科案例,我们还可以从管理层面、市场竞争和企业战略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宝能收购万科案例的全面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也可以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宝能收购万科案例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事件,其影响和意义都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和规律,也可以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也能够促进行业内外的更多交流和讨论。
万科宝能收购案例分析

万科宝能收购案例分析宝能收购万科股权目的浅析金融四班戴岩 2015120002事件经过:7月10日,前海人寿(宝能系)买入万科A约5.5亿股,占万科A总股本的约5%.7月24日,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对万科二度举牌,持有万科股份15。
04%,超过大股东华润,成为万科最大股东.9月4日,华润耗资4.97亿元,分别于8月31日和9月1日两次增持,重新夺回万科的大股东之位。
截至11月20日,华润共持有万科A股15.29%股份。
11月27日到12月4日,钜盛华买入万科5。
49亿股,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票约22。
1亿股,占总股本的20。
01%,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12月7日,安邦系杀入,举牌万科,共持有万科A5.53亿股,约占万科A总股本的5%。
12月16日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宝能系”在12月10日和11日继续增持万科,持股比例已达到22.45%。
12月17日,万科董事长王石用“不欢迎”三个字表达对“宝能系"欲控股万科的态度。
宝能集团随后发表声明回应称“尊重规则,相信市场的力量。
”12月18日,万科午间发公告称,因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股票从下午开市起停牌。
“宝能系”收购万科的目的:其一,“宝能系”也有房地产融资项目,但是很多项目融资成本远超10%,而万科的信用评级是AAA,以其低廉的融资成本带来的是4%不到的发债票面收益率。
11月10日,万科发布《2015年度第一期和第二期中期票据发行结果公告》称,两期发行金额合计为30亿元,期限为5年,利率仅仅为3。
78%;其实,万科不到4%的发债票面利率,“宝能系”早已垂涎三尺,它们过去地产项目的融资利率成本都超过10%。
而融资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万科的财报的好坏,和谁做万科的大股东关系并不大,如果“宝能系”向万科注入自身的地产项目的话,在资产负债率不变的情况下,融资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这对于降低“宝能系”融资成本有很大帮助。
万科宝能控制权争夺战案例研究

万科宝能控制权争夺战案例研究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的万科,从2015年下半年起遭遇宝能集团的疯狂股权收购,宝能充分暴露了夺取万科控制权的野心。
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称宝能为“野蛮人”,并采取一系列手段与其抗衡,最终守住了最终控制权。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从股权过度集中阶段过渡到股权相对分散阶段,现代企业的创始人团队面临着由于股权分散控制权减弱而遭到“野蛮人”入侵威胁控制权的危机。
本文对万科宝能股权之争这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顺着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启示与展望的思路结构,深入剖析以万科为代表的股权结构分散缺少强有力实际控制人的现代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事件分析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研究了宝能争夺万科控制权事件所带来的短期绩效影响和长期绩效影响。
统计数据研究结论表明,当一家公司的股权被第三方的恶意收购以致控制权受到威胁时,从短期绩效来说其股票价格会受到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会负面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而公司积极采取反收购策略引入优质投资者战略协同打破“野蛮人”威胁则会恢复市场对其信心,对短期绩效来说其股票价格带来利好影响,长期而言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加公司财务的安全性。
万宝之争的背后映射的是现代企业转型所处的大环境和可能面对的风险,也进一步促使中国现代企业思考如何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如何应对股权分散造成的控制权减弱问题,如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切实地将维护中小股权权益考虑到治理结构的设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科宝能控制权争夺战案例研究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的万科,从2015年下半年起遭遇宝能集团的疯狂股权收购,宝能充分暴露了夺取万科控制权的野心。
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称宝能为“野蛮人”,并采取一系列手段与其抗衡,最终守住了最终控制权。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从股权过度集中阶段过渡到股权相对分散阶段,现代企业的创始人团队面临着由于股权分散控制权减弱而遭到“野蛮人”入侵威胁控制权的危机。
本文对万科宝能股权之争这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顺着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启示与展望的思路结构,深入剖析以万科为代表的股权结构分散缺少强有力实际控制人的现代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事件分析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研究了宝能争夺万科控制权事件所带来的短期绩效影响和长期绩效影响。
统计数据研究结论表明,当一家公司的股权被第三方的恶意收购以致控制权受到威胁时,从短期绩效来说其股票价格会受到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会负面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而公司积极采取反收购策略引入优质投资者战略协同打破“野蛮人”威胁则会恢复市场对其信心,对短期绩效来说其股票价格带来利好影响,长期而言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加公司财务的安全性。
万宝之争的背后映射的是现代企业转型所处的大环境和可能面对的风险,也进一步促使中国现代企业思考如何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如何应对股权分散造成的控制权减弱问题,如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切实地将维护中小股权权益考虑到治理结构的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