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史和形态特征

合集下载

现代设计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现代设计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现代设计史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设计史概述设计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存在,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设计史是记录了设计活动的发展历程,包括了设计理论、设计实践、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设计史是指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设计活动的发展历史,它涉及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设计史的几个重要时期入手,总结现代设计史的基础知识点。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工业革命是现代设计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为设计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的特点包括:1. 机械化生产: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功能主义: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设计师们开始追求设计的简洁、实用和现实性。

3. 工业设计的兴起: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品的设计成为了设计界的热点话题,许多设计师开始关注工业产品的设计问题,逐渐形成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领域。

三、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20世纪设计史上的重要阶段,它是一场全球性的设计变革,对当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特点包括:1. 简洁与几何: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简洁和几何形态,设计师们将传统的装饰主义舍弃,而注重形式和结构的简洁性和纯粹性。

2. 工艺技术:现代主义设计倡导工艺技术的应用,设计师们开始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追求产品的生产方式与工艺。

3. 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呼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设计师们试图通过设计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四、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一种回应,它试图打破现代主义的规范与束缚,追求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的设计表达。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包括:1. 反规范:后现代主义设计抛弃了现代主义的规范化要求,追求更多元、更富有个性化的设计表达。

2. 文化多元: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融合,设计师们试图将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呈现多元文化的特点。

中外设计简史。

中外设计简史。

阐述后现代主义运动的由来,特征及其后现代主义设计师。

由来: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主义设计的市场概念发生改变,从强调标准化将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传统规范为固定的统一的模式并依赖于一个庞大的国际市场,变为以多种市场同时并存。

后工业社会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因此设计必须以多样化的战略来适应这种局面。

特征: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的。

后现代主义,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形式风格。

针对现代主义以追求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似乎并不具备严哥的理论上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观念,倒不如说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

如果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考察后现代注意的风格特征。

其主要特征为:(1)具有告诉隐喻的设计风格。

(2)就狭义的后现代主义而言,它是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强烈表现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作品。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罗伯特·温图利。

阐述“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发展历程:包豪斯14年的办学历程可谓历经磨难,其创立,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魏玛包豪斯、德绍包豪斯、柏林包豪斯。

它有过是那个校长:格罗庇乌斯、迈耶、米斯·凡·德罗。

三人校长的变化使学校在构成教学思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制度以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因此形成了三个非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洛佩斯的理想主义与浪漫的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

三个阶段都带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也造成了包豪斯丰富的精神内容和复杂的文化特征。

主要成就:(1)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基础课程的设立(2)包豪斯也是最早开设现代色彩系统教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包豪斯的存在时间仅仅14年,但它却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它形成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出现了这种设计倾向。

在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中,它是先由在建筑领域中兴起、壮大,后来扩展至影响到了其他的设计领域。

在众多后现代设计思潮中,有较大影响的是流派:“后现代主义”、“原型主义”、“极少主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对大众文化进行巧妙地加工,经过隐喻的、联想的、游戏的,讽刺模拟的过滤,把这种文化脉冲释放出来。

1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介绍任何重大历史现象产生,都是由其传统血脉与显存多种因素相互产生的。

就西方艺术发展而言,即使某些派别高调地否定传统,它也是无法分割的,两者像是父与子的联系,不是说断绝父子关系就能割断血脉传承。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展出来。

下文介绍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背景,以及反主流设计的简单介绍。

当西方国际反主流设计风格蓬勃发展时,设计领域开始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产生了怀疑和批判。

在此期间,出现了“波普艺术”和“激进主义”,成为了反主流设计的核心艺术思潮。

在本文中主要就“波普艺术”展开介绍,并附上该设计思潮的代表作品。

“波普”(POP)一词源自于英文“Popular”的缩写,是“通俗、大众、流行”的意思。

“波普艺术”产生于英国,后再美国盛行起来,与当时流行的波普文化、反正统文化运动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波普艺术借用商业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发展出具有明显商业艺术特征和大众文化特点的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的最早标致来自英国该派的代表人物——理查德·汉密尔顿的拼贴画《什么是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波普艺术”在广泛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领域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汉密尔顿曾说:“波普艺术,是由高度职业化的专家为大量观众所制作的艺术品。

”倾向不同,设计风格各异总体上是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相符合,在20世纪60年代仍占据主流地位,但有一直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涌现出来。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

CHINA PACKAGING | ARTTHEOTY摘要: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简单的几何型风格和功能主义、技术至上论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设计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是对现代主义的觉醒、反叛和矫正。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隐喻和象征、多元化和文化装饰主义以及新旧糅合折衷的设计手段,从新的角度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超越性、创造性特点。

襄破锅: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特征;人性化设计;多元化;折衷主义【作者简介】1. 肖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2. 樊宇翔,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环境设计1班,研究方向:设计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风格特征■文/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肖发展樊宇翔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对工业社会的自我反省进入了高潮,对 300年工业文明和现代主义普遍不满,希望以新人文背景下的真实复杂 情感代替单一纯粹的功能主义审美形式,提倡以人的多元性发展来代替 科学逻辑所提供的单一选择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这种思潮 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觉行为,也是对文化艺术的积极超越和矫正。

试 图将技术生产方式从现代主义的逻辑中摆脱出来。

后现代主义(P o s t ­m o d e r n i s m ) 设计运动始发于建筑领域,因为建筑和设计与生活的距离 最近,对文化和思想变革的感受和反应也更加真实、敏锐和迅速。

从六十年代开始,年轻的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冷峻和与人疏离 的风格产生厌倦,人们对密斯•凡德罗那种充分展示力度和刚性的火 材盒式建筑造型强烈不满,当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一种“国际式风格”的时候,人们充满压抑而无可逃遁。

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于1966年 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想。

“1977 年,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发表《后现代建筑的语言》,更直接地 宣称:‘现代建筑己经死亡’,并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话语体系作了系 统的探索[1]”。

平面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

平面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

平面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作者:张斯亮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6期摘要:这些内外因素使后现代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在文学、音乐、绘画、设计等领域开始迅速渗透。

产生了一些不求理性、不求和谐、怪诞、朦胧、残缺等具有独特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形成一种“另类”,“标新立异”的美学范畴…使传统的高雅艺术逐渐转化为大众通俗文化。

与工业产品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人民生活的一种消费。

后现代平面设计实际是对现代主义的一个改良,而方法也主要是把装饰性的、历史性的、地域性的内容加到设计中并且融合6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6-0111-02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源起及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正式启用大约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它出现在一个特殊领域一建筑业。

虽然“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正式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但在20世纪30年代它已在孕育中。

二战后更是有了自己的萌芽和发展,所以荷兰学者汉斯·伯顿斯总结了这一概念的四个衍化阶段:1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后现代主义”这一词开始应用。

260年代中期和后期,后现代主义彻底从现代主义中分离,禀有了一种反文化的气质。

370年代初出现了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人本思潮。

4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概念日趋综合和包容性。

二、后现代主义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现代主义决裂,并且以反文化的精神面貌出现。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背景。

这一时期,二次大战刚刚结束不久,西方各国进入一个经济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值迅速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在60年代,工业文明已达到了它的颠峰状态,紧接着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遭遇了石油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等周期性危机,同时经济发展逐渐缓慢并伴随着政局不稳定,战争爆发,学生抗议示威等等现实问题的出现。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十一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十一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

这种反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70年代以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失去了昔日的荣耀。

到了7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正式确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时间概念的掌握1.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基本上可以说,70年代以后的设计探索都可以归纳到后现代。

2.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应该推罗伯特·文杜里。

1966年文杜里出版了自己的重要著作《建筑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3.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从建筑设计中开始的。

这场运动,如果把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杜里1969年在宾夕法尼亚自己的住宅“文杜里住宅”的设计算起,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

4.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5.1978年到1979年间,在米兰成立激进设计组织“阿基米亚”,1981年,索塔萨斯组织了重要的前卫设计组织“孟菲斯”,在80年代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集团。

6.美国评论家、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之一,他是最早提出建筑和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的人物。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1.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强调哪些特点?2.“孟菲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就。

3.计算机对设计带来的革命以及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三、难点分析1.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反叛,但这种反叛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扬弃”。

它们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为了更好地区别两者的联系,具体用下表来表达:2.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

(1)对现代设计的反思和修正;(2)只是部分地反思现代设计,不是对现代设计的全面否定;(3)肯定了传统设计语言和民族及地方风格;(4)开启了设计的多元化局面;(5)对现代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一..简介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

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

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

......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

......‘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

"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

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

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4 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代表人物
4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的发展基本是遵循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 是比较商业化、大众化、应付市场需求的设计,也就是 常规设计方式。这类设计是大量的,充斥市场的,为日 常生活服务的,虽然大部分设计著作并不介绍它们,但 是却是市场上的主流设计。
后现代&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 时间阶段,基本上可以说,自从70年代结束以后的 各种各样的设计探索都可以纳入后现代时期; 后现代主义则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 明确的、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它起于60年 代,于80年代后开始减退的一股设计思潮。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谢谢!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4.7 微电子风格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4 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代表人物
严格的来讲,微电子风格并不是一个统一 的设计风格,它的形成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探索、 与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设计的挑战没有多大 的关系,它是因为技术发展电子时代,造成大 量新的采用新一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晶片的电 子产品而导致的新的设计范畴,重点在于如何 把设计功能、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显示技 术和策型化技术统一,在新产品上集中体现出 来,达到良好的功能和形式效果。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1 后现代主义设计
1.2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原因
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了反叛、挑战、革命,充满了民主和造 反色彩的,代表了工业革命对传统的、温情脉脉的手工艺的宣战。 现代主义代表了新的时代精神,无论从它的意识形态,还是形式特 征,他的早期的反商业主义特征,更加使它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史论文论文题目:简析后现代设计主义发展史及形态特征姓名:王思宇学号:指导老师:熊俊简析后现代设计主义发展史及形态特征导读: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

“现代设计”作为设计的信条一直繁荣到20世纪70年代。

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设计主义图标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垄断了整个建筑界。

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

所谓“后现在”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涉及领域。

纵观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它们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乐观年代。

同品味高尚,严谨得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象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

叛逆的、游戏的,洋洋自得,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水银泻地般涌入我们的生活。

设计存在着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即为什么而设计?设计的功能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面貌。

1966年,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这本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在著作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在设计史上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提出了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理念的丑陋、平庸和千篇一律,严重阻碍和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大众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

同时,他也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并在新时期显得过时了。

文丘里的建筑理论是与现代主义的“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

他认为“现代建筑”是按少数人的爱好设计的,群众不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公众的通俗口味与喜爱!罗伯特•文丘里虽没有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法则,但他对“风格混乱,含义模糊,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建筑风格” 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出设计创造必须要有“杂乱的活力”的理论观点。

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在年轻一代建筑家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成为后现代主义审美理想的独白,现代建筑与室设变革的宣言,导致了设计界对国际现代主义风格的全面挑战,引导了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设计的时候,文丘里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的格式合并在一起,还经常在全面设计规划图中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行艺术为指导,其作品还被当作设计平面的典,这些模式常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

他以标符号为装饰,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将其融入他的设计中。

新泽西Sainsbury Wing国家美术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后来的一些美国建筑师如格雷夫斯、穆尔、等人又把目光转向传统的建筑风格上,特别是古典主义。

以简化、变形、夸的手法借鉴历史建筑的部件和装饰,如柱式、山花等,并把其与波普艺术的艳丽色彩和玩世不恭的手法主义结合起来。

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穆尔1975—1978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作。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格里夫斯美国建筑家,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

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

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作品,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重技艺。

佛罗里达天鹅饭店波特兰市政厅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

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冈格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发言人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既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

他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涵、建筑与环境的象征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

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2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1938年7月10日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Caudéran),著名法国建筑师,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1961年)、法国道桥学院(E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1968年)。

1967年在他29岁的时候,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查尔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

从此,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向巴黎建筑师,他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等国际机场,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的基本概念也是出自安德鲁之手。

他参与过许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像巴黎德方斯地区的大拱门、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终点站等。

在他的影响下,巴黎机场公司的活动逐渐向大型的标志性建筑设计的方向发展。

保罗·安德鲁:国家大剧院是我最好的作品亮点一:穹形屋顶无柱支撑。

大剧院的屋顶是个半椭圆形大穹体,好比倒扣着的“蛋壳”。

其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而成,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其面积之大可以将整个工人体育场罩住,总重达6750吨,是中国建筑之最。

竣工后,整个结构将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全靠弧形钢梁承受巨大重力。

亮点二:玻璃幕墙透视长街。

国家大剧院的椭球屋面由两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组成。

椭球体面对长安街部分为一个渐开式玻璃幕墙,形状就像一个逐渐垂下来的水滴形状。

晚上,来往于长安街的行人和乘客可以通过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观赏到国家大剧院金碧辉煌的观众休息大厅,而进入到大剧院的观众也可以从剧院中欣赏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

亮点三:露池四季荡漾。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将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水池之中,使整个建筑仿佛漂浮于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通道两侧被规划为艺术博物馆、艺术品商场等。

当人们走进歌剧院的时候,似乎步入了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

为了不让观众在进入的时候过于突兀,设计者还规划设计了一条长长的通道,观众步行其间,仿佛进入一个由水与现实世界隔开的梦幻境界。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

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

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

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

作为重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上方艺术中心由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投资11余亿元兴建,总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

从高处俯瞰,艺术中心犹如五片绽放的花瓣,五个半球体依次为:正厅入口、演奏厅、音乐厅、展览厅、歌剧厅,外形宛若一朵美丽的“蝴蝶兰”。

整个建筑外表采用金属夹层玻璃幕墙,墙装饰特制的浅黄、赭红、棕色、灰色的瓷挂件。

建筑顶部安装了融入高科技的880多盏嵌入式顶灯,当美妙的旋律在音乐厅奏响时,灯光会随旋律起伏梦幻,将夜色中的艺术中心变的璀璨奇异、充满动感。

美国建筑界的“教父”----菲利普·约翰逊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总部大楼。

1984年设计,该建筑采用文艺复兴式临街正门,芝加哥学派的标准层、垂直墩与玻璃相间,以及顶部山墙的家具式样处理等。

山崎实代表作--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世界贸易中心,(1962-1976)原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岛西南端,西临哈德逊河,建于1962-1976年。

占地6.5公顷,由两座110层(另有6层地下室)高411.5米的塔式摩天楼和4幢办公楼及一座旅馆组成。

摩天楼平面为正方形,边长63米,每幢摩天楼面积46.6万平方米。

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中坍塌。

它共包括 7 栋建筑物,主要是由两栋 110 层的塔楼( 415.14 米)组成,还有 8 层楼的海关大厦和豪华级玛里奥特饭店等。

整个世贸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群,两座塔楼曾是纽约市最高的建筑物,也曾是全美第二高建筑。

约翰·伍重--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

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外观不凡。

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

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小餐厅上。

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

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后现代主义在家具和其他产品的设计与现代主义的建筑是一样,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也乐意充当设计师的角色。

他们的设计作品对设计界的后现代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使后现代主义的家具和其它产品的设计带上了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的气息。

文丘里的产品设计1979—1985年,文丘里受意大利阿勒西公司之邀设计了一套咖啡具,这套咖啡具融合了不同时代的设计特征,以体现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复杂性”。

历史风格桌椅之一1984年他又为先前美国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诺尔家具公司设计了一套包括9种历史风格的桌椅子,椅子采用层积木模压成型,表面饰有怪异的色彩和纹样,靠背上的镂空图案以一种诙谐的手法使人联想到某一历史样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