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原理复习重点杨哥一次修改版
大一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

大一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在大一学习电路原理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以便能够理解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下面是对大一电路原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电路基本概念1. 电流(I):电荷的流动,单位安培(A)。
2. 电压(U):电场的强弱,单位伏特(V)。
3. 电阻(R):电流对电压的阻碍作用,单位欧姆(Ω)。
4. 电功率(P):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产生,单位瓦特(W)。
二、电路元件1. 电阻器(R):用于阻碍电流的流动,常用于控制电流大小或分压。
2. 电容器(C):用于存储电荷,常用于滤波、延时等电路中。
3. 电感器(L):用于储存磁场能量,常用于滤波、频率选择等电路中。
三、基本电路1. 直流电路:电流方向不变的电路。
常用的直流电路有电源、电压分压器、电流分流器等。
2. 交流电路: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路。
常用的交流电路有正弦波发生器、滤波电路等。
四、电路定律1.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 = U/R。
2.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在节点处守恒,电压在回路中守恒。
- 节点电流定律: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 回路电压定律:沿着一个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电压升之和。
五、电路分析方法1. 罗氏电压源法:将电源和电阻替换成电压源和串联电阻的方法来简化电路。
2. 戴维南定理:将电路中的任意一部分用一个等效电压源和串联电阻来表示。
3. 诺顿定理:将电路中的任意一部分用一个等效电流源和并联电阻来表示。
六、放大电路1. 放大器:根据输入信号的弱强程度,输出对应增大的电压、电流或功率的电路。
2. 基本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共基放大电路。
七、滤波电路1. 低通滤波器:允许低频信号通过而削弱高频信号。
2. 高通滤波器:允许高频信号通过而削弱低频信号。
3. 带通滤波器:允许某一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削弱其他频率范围的信号。
八、数字电路1. 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逻辑门的电路组合。
电工电子技术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电工电子技术《复习提纲》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最基础的逻辑门电路有与门、或门和非门电路。
2、一个纯电容接在直流电源上,其容抗X C = 无穷大,电路稳定后相当于断开状态。
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4、一个完整的电路,一般应由电源、负载、中间环节(导线、开关等)三部分组成。
5、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是关于回路电压的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U=0。
6、125µA=125×10-6 A;5MΩ=5×106 Ω。
7、各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56)10=(111000 )2(11001)2=(25 )10(37 )10=(100101)2(15 )10= (1111)28、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工厂的一般动力电源电压标准为380V ;生活照明电源电压的标准一般为220V ;一般情况下规定36V 伏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9、电压源是一种能产生电压的电源装置;电流源是一种能产生电流的电源装置。
10、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负载把电能转换为非电能。
11、电源电动势的方向规定是由低电位端指向高电位端,即电位升高的方向。
12、电路有三种状态,分别是:通路状态、短路状态、开路状态。
13、三相四线制系统是指由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组成的供电系统。
14倍,线电压的相位超前相应相电压的π/6。
15、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称为E:发射极,B:基极,C:集电极。
16、基本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三极管,其作用是放大电流。
17、电力系统由发电厂、电力网、用户三分组成。
18、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两表笔应串联接到被测电路中;测量直流电压时,两表笔应并联接到被测电路中。
19、某三极管IB =20uA时,Ic=1mA;IB=40uA时,Ic=2mA,则β= 50 。
20、PN 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加正向电压时,PN 结导通,加反向电压时,PN 结截止。
电器学复习重点(猛哥版)

电器学复习重点第4章开关电弧的熄灭原理1.灭弧原理:A.直流平衡方程:E=iR+Ldi/dt+Uh;灭弧条件:E-iR<Uh{抬高静态伏安特性、增大线路电阻}第5章开关电弧的熄灭原理1.原理【填空】方法1拉长电弧;2增大近极区电压降;3增大电弧电场强度;4采用人工过零的方法(1)金属栅片原理;使电弧进入栅片后被切割成若干段短弧,这样可以利用电弧的近极区电压降来提高电弧伏安特定以加强灭弧效果。
(并可以导热,可以增加近阴极效应)(2)固体产气原理:固体产气绝缘材料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能迅速汽化而产生大量的含氢气体,这些气体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和冷却作用,并能有效提高灭弧室的介质恢复强度,所以比单单靠电弧加热空气产生的气吹灭弧效果要好得多。
一般用于高、低压熔断器当中,有一定的限流作用。
(3)石英砂原理:采用石英砂填充于熔管内,用以限制弧柱的扩展并冷却电弧使之冷却。
对断路器而言,采用了多断口串联,提高弧隙中气压以加强电离气体的扩散作用和利用狭缝冷却。
2.【问答,3选1】SF6、油、真空。
A.油吹灭弧装置{在油中燃烧相当于在氢气中燃烧}I.(1)氢气具有高导热性和低粘度,对电弧有着很好的冷却作用;(2)大量油气泡的产生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流散热,还会形成高压油气,对电弧有着很好的吹弧作用;(3)另一方面气泡会把热量带出油体,排出油箱。
II.特点(1)采用【逆流原理】(在灭弧过程中,电弧分解和汽化的油气上升,而动触头和导电杆却向下运动。
这样既便于将带电质排除弧道,又能使动触头端部的电弧不断与新鲜的油接触,有利于冷却电弧,使之熄灭。
)(2)能开断规定的大、中、小电流,在电弧电流的大小不同是,纵横吹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B.压缩气体灭弧装置(SF6)I.在高压电器中,常使用高压压缩气体来作为灭弧区的灭弧和绝缘介质,因为:(1)高的大气压可以提升击穿电压值;(2)可以利用管道气缸等预储气体装置在产生开断电弧时对电弧进行猛烈吹弧,带走电弧能量而熄灭电弧。
电学部分复习提纲

电学部分复习提纲一、电荷、电场和电势能1.原子的电结构和电荷2.电场的定义和性质3.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和电场强度4.等势面和电势差的概念及其计算5.电势能的计算和性质二、电荷的移动和电流1.电流的定义和性质2.静电平衡和电流平衡的关系3.金属中电子的运动和电流的方向4.电流的单位和测量方法5.电荷守恒和电荷传输的性质三、电阻和电阻元件1.电阻的定义和性质2.电阻和电阻率的关系3.固定电阻元件的标记和计算4.可变电阻元件和电位器的使用方法5.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和温度系数的计算四、欧姆定律和电路分析1.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单位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电压分压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的应用4.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和单位5.电源和电路中的功率传递和效率五、电阻器和电能计量1.电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组合3.电能计量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电能计量器的精度和表盘读数5.电能计量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六、电源和电路保护1.平衡电路和非平衡电路的特性2.电池和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电源电压和电源电流的稳定性要求4.保险丝和断路器的作用和选择5.地线的作用和接法七、电磁感应和电感1.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计算3.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计算4.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和特点5.电感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和特性八、电容和电容器1.电容的定义和性质2.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计算3.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的等效电容和计算4.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5.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充放电过程九、交流电路和变压器1.交流电的正弦波形和频率2.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3.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特性4.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和功率三角形的关系5.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以上是电学部分的复习提纲,内容包括电荷、电场和电势能、电荷的移动和电流、电阻和电阻元件、欧姆定律和电路分析、电阻器和电能计量、电源和电路保护、电磁感应和电感、电容和电容器、交流电路和变压器等等。
电路原理知识点

电路原理知识点
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中最基础的部分,它涉及了电子元件的基本性质和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下面是一些电路原理的常见知识点。
1. 电压和电流:电路中的电压是指电荷单位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用符号V表示;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用符号I表示。
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指电路中的元件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符号R表示;电阻与导体的材料和几何形状有关,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用符号ρ表示。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表达了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的关系,即I = V/R。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元件按照一条路径依次连接的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只有一个路径可以通过;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元件按照多条路径连接的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可以选择不同路径通过。
5. 电功率: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所消耗或输出的能量,用符号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 = VI,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
6. 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是指根据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关系
来求解电流、电压等未知量的过程。
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有基尔霍夫定律、诺顿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等。
7. 电容和电感:电容是指存储电荷能力的元件,用符号C表示;电感是指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能力,用符号L表示。
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具有存储和释放电能的功能。
8.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直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保持不变的电路,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是恒定的;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电路,电压和电流形式为正弦波。
以上是一些电路原理的常见知识点,它们是理解和分析电子电路的基础。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教学提纲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知识点复习: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1、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其真实方向的关系;2、直流功率的计算;3、理想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元件R:消耗电能电感元件L:存储磁场能量电容元件C:存储电场能量有源元件:独立电源:电压源、电流源受控电源:四种线性受控源(V C V S;V C C S;C C V S;C C C S)4、基尔霍夫定律。
(1)、支路、回路、结点的概念(2)、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集总电路中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任意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恒为零。
约定:流入取负,流出取正;物理实质:电荷的连续性原理;推广:节点→封闭面(广义节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任意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代数和恒为零。
约定: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取正,与回路绕行方向不一致取负;物理实质:电位单值性原理;推广:闭合路径→假想回路;(3)、基尔霍夫定律表示形式:m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对任意结点,流出或流入该结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KCL 是电荷守恒和电流连续性原理在电路中任意结点处的反映;KCL 是对结点电流的约束,与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KCL 方程是按电流参考方向列写,流出结点的电流取“+”,流入结点的电流取“—”,与电流实际方向无关。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沿任一闭合路径(回路)绕行,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KVL 是能量守恒的具体体现(电压与路径无关);KVL 是对回路电压加的约束,与回路各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KVL 方程是按电压参考方向列写,任意选定回路绕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支路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该电压取“+”,反之“—”,与电压实际方向无关。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电路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深入了解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总结电路原理的复习要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内容。
一、电路基本概念1.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子元件组成的连通电流的路径。
2.电源:提供电流的能源,可以是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3.电子元件:包括两类:被动元件和有源元件。
被动元件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有源元件包括电压源和电流源。
4.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数量,符号为I,单位为安培(A)。
5.电压:电势差,指电场力对单位电荷所做的功,符号为U,单位为伏特(V)。
6.电阻: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7.电感:导体的螺线圈形成的电磁场能储存和释放能量,符号为L,单位为亨利(H)。
8.电容: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层隔开的两个电极能够存储电荷,符号为C,单位为法拉(F)。
二、电路元件1.电阻:电阻的物理意义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R=U/I。
2. 电感:电感的核心是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使用法拉第定律计算电感:U=L(dI/dt)。
3.电容:电容的核心是两极之间的电场能存储和释放电荷,使用电容器充放电原理计算电容:Q=CU。
三、电路分析方法1.欧姆定律:描述电阻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即U=IR。
2.基尔霍夫定律:分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指出,在电路中,流入和流出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为零;电压定律指出,沿闭合回路的电压之和为零。
3.超享定理:使用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等效电路简化电路的分析。
常用的超享定理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转换。
4.戴维南定理:将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通过电源电压或电流的转换关系求解电路问题。
5.麦克斯韦定理:描述电磁场中磁场和电场的相互关系,包括麦克斯韦环路定理和麦克斯韦高斯定理。
电路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电路的原理知识点总结一、电流、电压、电阻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描述了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符合洛仑兹力的规律。
在电路中,电流是由电压驱动而产生的,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2. 电压电压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产生的势能,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描述了电荷在电路中的势能状态,是电路中的驱动力,也称为电动势。
在电路中,电压可以被理解为电子所带的能量,它可以推动电子在导体中运动。
3. 电阻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决定了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当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电压降。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相关,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描述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二、电路分析方法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电路中每个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为零,在电路中每个回路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这些定律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的电路结构。
2. 罗伊斯定律罗伊斯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指出两个电阻并联时,它们的等效电阻等于它们的乘积除以它们的和;当两个电阻串联时,它们的等效电阻等于它们的和。
利用罗伊斯定律可以简化电路分析过程,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电阻网络。
3. 节点分析法和支路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和支路分析法是用来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分布的方法。
节点分析法通过将电路中的节点作为未知量,建立节点电流方程进行分析;支路分析法通过将电路中的支路作为未知量,建立支路电压方程进行分析。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解决电路中的干路问题。
三、电路定理1. 马克斯韦尔定理马克斯韦尔定理是描述电磁场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场的变化规律的定理。
根据马克斯韦尔定理,当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时,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涡旋电场和涡旋磁场。
根据这一定理,可以分析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版电(磁)法原理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0.电法勘探:以岩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和导磁性为物质基础,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地壳周围的物理场变化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
1.地电断面:按照电阻率差异来划分的地质断面。
2.电阻率:表征某种物质导电性的参数,国际单位制中定义为电流流过每边长度为一米的立方体均匀物质所遇到的电阻值。
3.视电阻率:在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同时赋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导电性不同的岩石或矿石)或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下,若仍按测定均匀水平大地电阻率的方法计算的结果称之为视电阻率。
I U k MN S ∆=ρ or 2s 1H E ωμρ= 4.平均电阻率:表示层状岩石的平均导电性t n m ρρρ∙=5.各向异性系数:表征层状岩石的各向异性程度 (Ps :沿层理方向的电阻率ρt 垂直于层理方向的 ρn )6.自然极化:由不同地质体接触处的电荷自然产生的(表面极化)或由岩石的固相骨架与充满空隙空间的液相接触处的电荷自然产生的(两相介质的体极化)7.人工极化:是在人工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 8.偶极剖面的正交特性:对板状体情况而言,电阻率不同和产状呈正交,而异常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 相同的现象被称为偶极剖面法异常的“正交特性”。
9.波阻抗:波阻抗是介质对电磁波传播的一种物理特性,据此特性有可能确定介质的电阻率和磁导率。
• Z E x/H y=-i ωμ/k 1Z E y/H x=i ωμ/k 1 ωμσi k =1 ρσ1=9.平面电磁波:在每个固定的时刻波的相位波前是个水平面的电磁波,简单说,就是电场E 和磁场H 在波的传播中位于同-个平面上,并且E 和H 都与传播方向相垂直。
10.电阻率的饱和效应:即使导电性差异再增大,电阻率异常也不会再有明显的增加,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视电阻率异常的饱和效应。
11.互换原理:收发线圈互换位置,相对状态不变,观测的异常数值相同12.椭圆极化:由于一次场和二次场在观测点上的空间方向不同,幅值不同,相位不同,而它们的频率相同,所以这两种场合成结果必然形成椭圆,即总磁场(或总电场)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为椭圆,我们将这个总场称为椭圆极化场。
13.S 等值性:三层电测深H 、A 型曲线中,当1ρ、1h 和3ρ相同时,在一t n ρρλ=定范围内按比例改变2h 和2ρ,保持2S 值不变,导致不同的地电断面对应形状几乎相同的S ρ电测深曲线。
可以外推到n 层电测深曲线,只要s 不变,S ρ电测深曲线形状就不变。
14.T 等值性:三层电测深的K 、Q 型曲线中,当1ρ、1h 和3ρ相同时,只要保持2T 值不变,虽然层参数 2h 和2ρ不同,但对应的三层曲线几乎一样。
可以外推到n 层电测深曲线,只要T 不变,S ρ电测深曲线形状就不变。
15.面极化:激发极化均发生在极化体与围岩溶液的界面上,如致密的金属矿或石墨矿属于此类。
16.体极化:极化单元(指微小的金属矿物、石墨或岩 石颗粒)呈体分布于整个极化体内,如浸染状金属矿石和矿化、石墨化岩石以及离子导电岩石均属这一类。
17.极化率:表征体极化岩、矿石的激电性质参数()00100)(2),(⨯∆∆=T U t U t T η • 为简单起见,我们将长时间供电(T → ∞,即充电达饱和)和断电瞬间(t →0)η(∞,0)定义为极化率 ,记为η18.频散率:描述交流激电特性的参数fG fGfD G D U U U f f P ∆∆-∆=),(参数P(f D, f G)为电场幅值在f D, f G两频率间的相对变化 ,称为频散率,以百分数表示。
19.同线装置:发、收线框 在同一条测线上20.旁线装置:发、收线框分别在两条测线同号点上21.穿透深度:在均匀介质中,平面波沿 Z 轴方向前进振幅衰减为地表(z =0)值的1/e 倍时的距离,称为趋肤深度,又称为穿透深度。
)(5031m f b ρδ≈=22.波数:亥姆霍兹方程 022=+∇E k E 022=+∇H k H 中系数k 为波数,描述波的传播特性,反映电磁波在传播时,振幅衰减程度和波长缩或 k=a+bib :是说明波传播单位距离衰减程度的常数,称为电磁波的衰减常数 a :表示波传播单位距离相位的滞后,称为波的相位常数。
p=|k1p<<1“近区”p>>1“远区”。
23.近区:近区指的是收—发距很小或频率很低(或波长很长)的范围;24.远区:远区指的是收—发距很大或频率很高(或波长很短)的范围。
25.等效电阻率:发生体极化效应时,极化体对极化总场的电阻率。
二、简述、绘图题和计算题1、到目前为止,电法勘查利用了岩、矿石的哪些电学性质?其表征参数是什么?简要分析 影响这些参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导磁性。
导电性参数为电阻率(ρ):岩、矿石的组成矿物及所含水的导电性、含量、结构、构造及其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
电化学活动性参数为极化率(η):观测时的充放电时间、电子导电矿物的含量和岩、矿石的结构、构造。
介电性参数为介电常数(ε):岩、矿石的组成矿物及其含水性。
导磁性参数为介质的磁导率(μ):岩石磁性矿物含量、颗粒大小、结构、温度、压力。
2、*简述岩、矿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电子导电矿物或矿石的电阻率随温度增高而上升;离子导电岩石的电阻率随温度增高 而降低 。
3、*简述岩矿石电阻值变化的一般规律。
岩石的孔隙度减小,ρ减小;化学沉积岩电阻率最高;地质年代越老,由于岩石的致 密程度越高,孔隙度和储水能力越低,故电阻率越低。
4、*简述岩石和矿石的激发极化特性。
某些岩石和矿石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在岩石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下,岩石可 以形成面电荷与体电荷。
岩石的这一性质称为岩石极化。
5、*简述影响岩、矿石极化率的主要因素。
与观测的充放电时间有关,还与岩矿石的成分、含量、结构及含水性等多种因素有 关。
6、*简述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性质。
振幅衰减、波长比空气短、传播系数K 概括了这一点:反应了电磁波振幅的衰减、 以及波长的缩短情况。
7、*均匀大地及岩矿石电阻率的测定方法及原理通过地面 A(+)和B(-)向地下供入电流强度I 本公式,很容易写出M 和N :⎪⎭⎫ ⎝⎛-=BM AM I U M 112πρ ⎪⎭⎫ ⎝⎛-=BN AN I U N 112πρ M 、N 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为:⎪⎭⎫ ⎝⎛+--=-=∆BN BM AN AM I U U U N M MN 11112πρ移项有:I U BN BM AN AM MN ∆∙+--=11112πρ 简化为IU K MN ∆=ρk=BN BM AN AM 11112+--π称为装置系数用电法勘查仪器实际测出电位差ΔUMN 和供电电流强度 I 之后,便可按公式IU K MN ∆=ρ 求得均匀大地之岩石电阻率值。
8、*何谓电阻率和视电阻率?试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答:电阻率:在地面水平、地下充满均匀各向同性的导电岩石时,按公式 计算的结果为均匀大地电阻率。
视电阻率:在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或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下,仍按公式MN U K Iρ∆= 计算的结果称之为视电阻率。
相同点:具有相同的量纲,相同的公式。
不同点:影响因素不同。
(1)电阻率与岩、矿石的组成矿物及所含水的导电性、含量、结构、构造及其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有关。
(2)视电阻率与与地下不同导电性岩石(或矿体)的分布状况有关,还与所采用的装置类型、装置大小、装置相对于电性不均匀体的位置以及地形有关。
9、何谓电阻率剖面法?举例说明电剖面法种类及其特点。
答:是指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间的距离经选定后保持不变,且同时沿一定剖面方向逐点进行观测电位差ΔUMN、供电电流I ,并算出视电阻率ρs,借以研究沿剖面方向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横向电性变化。
种类:A 和B MN 在AB 中段1/3MN 中点为记录点。
A 和测量电极M 之间距离(一般为几十米)保持不变,AM 沿测线移动, 另一供电电极B 和测量电极N 置于“无穷远”处,固定不动。
AM 中点为记录点。
B 置于“无穷远”,而将AMN 沿测线排列并进行逐点观测时,便称为三极装置。
MN 中点为记录点。
联合剖面法:两个对称的三极装置AMN-MNB 联合组成,其中电源 负极接到置于“无C 极,正极可分别接至A 极或B 极。
记录点取在 MN 的中点对称四极剖面法:AM=NB ,记录点取在 MN 的中点偶极剖面法 : 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 和测量电极MN 分开有一定距离。
取OO ′中点为记录点(O 为AB 中 点,O ′为MN 中点),由于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直线上,故又称轴向偶极。
MN U K I ρ∆=10、*举例说明电剖面法确定地质体走向、产状的方法。
举联合剖面法为例:通过联合剖面法的交点可以确定地下地质体在平面上的投影,因此可以通过布置多条测线,通过它们的交点坐标可以得到走向。
通过联合剖面法改变极距,所得ρs 曲线交点对应的方向可以确定地质体的产状。
11、掌握典型地电断面上中梯、联剖装置上ρs和ηs异常特点。
(我只画出了电阻率的,别忘了极化率的啊)答:一、中间梯度装置:球体:球体为低阻时,在球心正上方s ρ有极小值,两侧有1s ρρ>极大值。
球体为高阻时,在球心正上方s ρ有极大值,两侧则有1s ρρ<的极小值。
因此,根据s ρ曲线主极值点的坐标,可确定球心在地面的投影位置。
板状体:直立良导薄脉上(μ12),中间梯度法的ρs异常很小,极不明显( 除非c/h 0直接出露地表);直立高阻薄脉上(μ12 ),中间梯度法 ρs异常明显,其相对异常值 随c/h 0 的增大而增大,即高阻脉中心深度h 0 ρs相对异常越大。
(μ12 )上, ρs异常明显,并且薄板的水平宽度愈 大,异常(μ12 )上, ρs异常很小。
联剖装置:垂直接触带:球体:⏹ 无论哪种极距(A O),其ρsA 和ρsB曲线在球心正上方(或球顶上)均有一个交点(ρsA =ρsB),并在交点⏹ 左边有ρsA > ρsB,⏹ 右边则ρsB> ρsA 。
⏹ 这时ρsA 的极小值出现在球体右边,而ρsB的极小值则出在 球体左边。
对称四极剖面法的ρs ρsAB < ρ1 的极小值异常板状体:低阻::⏹在正交点两翼,两条曲线明显地张开,一个达到极大值,另一个则为极小值,形成横“8”字式的明显岐离带。
在倾斜的良导薄脉上,两条曲线是不对称的,但仍然有正交点。
交点位置在脉顶附近,稍移向倾斜一侧。
高阻:⏹高阻脉顶上方有一个不太明显的联合剖面曲线的“反交点”。
⏹“反交点”的左侧ρsA<ρsB;右侧ρsA>ρsB⏹②脉顶上呈现高阻异常,其两侧ρsA和ρsB曲线同步下降并各自出现极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