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摘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遵照本身拟定的尺度对其生存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能综合权衡自我生存质量的主要心理指标,反映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惬意程度【1】。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反映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格又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的因素之一[2]。
本研究旨在探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是否存在差异,总结大学生的幸福感近状。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身心健康与心态平衡、自我成长与价值目标、家庭氛围与人际适应、知足充裕与社会信心四个维度构成。
(2)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在自我发展与目标价值方面满意度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各自的特征差异。
其中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略高于男生,但是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认为幸福,有的人认为不幸福;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感觉很幸福,而有的人却感觉不幸福;文科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
(3)人格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在宜人性和神经质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低;外倾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均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极其相关,即这些特质上得分高的大学生,其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感也较高。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sychology,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elf to develop the scale of the survival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main psychological index to weigh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 reflect the specific group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omfortable degree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stable factors to predict happiness [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s and majors, and to sum up the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composed of four dimensio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ntal balance, self growth and value goals, family atmosphere and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contentment and social confidence. (2) in general,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elf development and objective value, th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ndex slightly higher than boys, but boys and girls in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each dimen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enior students are the highest, freshm an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low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think happiness,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not happiness; Art Major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was the high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feel very happy, and some people do not feel happy; liberal arts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s the lowest. (3) personality factors affec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pleasant and neuroticism scores higher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lower; extraversion,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re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extremely relevant, namely these traits scored hig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higher.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Personality traits1引言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英文中,表达幸福感的词汇有许多,如:happiness,well-being,eudemonia,subjective等等。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人在长时间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它对于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积极、成熟的人格可以增强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而一个不健康、消极、不成熟的人格则会减弱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人格中的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主观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
乐观的人格特征使一个人更加倾向于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更加具有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乐观者往往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相对的,悲观的人格特征容易使一个人过于关注负面事件,缺乏自信和乐观的心态,从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
人格中的稳定、自律特征同样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稳定的人格特征能够使一个人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
自律的人格特征使一个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拥有更高的自我满意感。
稳定和自律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系。
人际关系中的友善、包容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友善的人格特征会促使一个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加主观幸福感。
相反,敌对、冷漠的人格特征容易使一个人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包容的人格特征使一个人更加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观念,与他人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增强主观幸福感。
人格中的感知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韧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人,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相反,缺乏心理韧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人,往往会感到压力重重,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积极、健康、成熟的人格有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而消极、不健康、不成熟的人格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我们在追求幸福感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和发展健康、积极、成熟的人格特征,通过调节自己的人格特征来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感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一、幸福感的概念与测量幸福感是指一个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主观评价,包括积极情绪和满意度两个维度。
而人格特质则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情绪表达和行为倾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人格特质很可能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目前,幸福感的测量主要采用主观报告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如幸福感问卷和脑神经影像等。
而人格特质的测量则常常依赖于经典的心理学量表,如大五人格特质量表和Eysenck人格问卷等。
二、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的现状1. 外向性与幸福感大学生的外向性特质表现为开放社交、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研究表明,外向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外向性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加幸福感的程度。
2. 神经质与幸福感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易变、易受压力影响的特质。
研究发现,神经质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关系,神经质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幸福感相对较低。
3. 开放性与幸福感开放性是指一个人开放接受新思想和经验的程度。
研究表明,开放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开放性越高的大学生更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更易获得幸福感。
4. 亲和性与幸福感亲和性是指个体对他人友好、合作和关爱的程度。
研究发现,亲和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亲和性越高的大学生更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幸福感。
三、影响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的因素1. 家庭环境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常常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和谐的家庭关系、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支持性的父母关系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特点,进而提升其幸福感。
2. 社会支持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得到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幸福感。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于同学、朋友、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它们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发展和幸福感的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人格与幸福感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因素的性别比较 女生的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 而
其他因素均未见显著差异。见表 #。 #". 不同人格类型被试幸福感的比较
[!.]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分类观点 , 并参照艾森克
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的常模, 把被试的人格分为四 个类型: (多血质) 2. 人; ! 外向稳定型 " 内向稳定 型 (粘液质) (胆汁质) .. 人; /! 人; # 外向不稳定型 (抑郁质) */ 人。发现在幸福感及 $内向不稳定型 其主要成分上均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详见表 .。
["] 的十七分之一 ; 国内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等方
[(] 福感的重要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 Y2F7@EH 和
中国香港和英国等国家的被试 K@378 对来自日本、 ["#] 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对于理解其他非西方文化 中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仍然 存在一些问题 (如中国被试的代表性问题) 。本研究 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以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为 被试, 进一步探讨人格因素与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 之间的关系。 " ")" 方 对象 采用分类 (文科与理科) 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广州 某师范大学修学公共心理学的本科学生中选取了 其中女生 """ 人, 男生 (# 人, 平均年龄 %#" 名被试, 为 %# ) ’ 岁。 ")% 工具 ( .<9 + ") %) " 艾 森 克 人 格 问 卷 简 式 中 国 版 [""] ( <) 、 外向性 ( .) 、 神经质 ( /) 和 &JK) 包括精神质 说谎倾向 ( 5) 等 V 种人格因素。 法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冯桂梅,王丹丹,王晓英(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摘 要]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方法:以某医学院的四个专业的三个年级随机抽取的500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一是医学院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是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三是主观幸福感、神经质、精神质及外倾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是不同年级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神经质和外倾性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50 226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它作为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用于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并反映出主体的社会功能以及适应状态。
[1]在主观幸福感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人格特征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
所以通过对医学院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以某医学院四个专业的三个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和问卷调查法。
测量工具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测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 0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2 1 某医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上的平均分为77 2049,标准差为12 15736。
2 2 某医学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状况比较 在人格的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这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神经质因子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的关系作者:杨梅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1期[摘 ;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确保大学阶段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开展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首先对上述概念进行简单介绍,进而结合具体的调查数据论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除了保障学生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高校仍应紧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时能及时的得到解决,避免进一步发展成心理疾病。
对于这一要求来说,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大学相关教师及心理辅导人员才能更好的结合具体研究结果分析出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保障学生在大学阶段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生自身在心理状态上更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在面对大量专业课程及其考核、就业压力等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状况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本文将在具体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一、相关概念简述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情感性和认知性评价,部分心理学家认为主观幸福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主体对自己已有生活已经是理想状态的一种肯定态度,因此,主观幸福感能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心理指标之一。
心理控制源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控制生活环境的能力的知觉,通常情况下,在对这一心理指标进行测量时,部分研究者经常会采用内控量表和外控量表综合的来进行评定,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是存在一定相关性的。
人格特质主要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之中能引发具体行为,并能使主体在不同刺激下都能做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
近年来,人格特质作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受到了大量研究人员的注意。
二、研究工具及研究结果本文主要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来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采用的量表为幸福感指数量表、内外控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01 引言
目录
02 主体部分
03 a.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的概念和重要性
05
c.提高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的建议
04 b.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 认知和感受,包括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大学生作为一群特 殊群体,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如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因此,大学生主 观幸福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人格特征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与 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并提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原 因
1、个人因素: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认知、自尊心、自信心等均对主观幸 福感产生影响。例如,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能积极应对, 从而提高幸福感。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焦虑、抑郁等负 面情绪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而积极心理学如乐观、满足感等则有助于提高幸福 感。
4、提供心理支持: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和帮助。针对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 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家 长应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大 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4、学会应对压力。大学生应当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采取积极的方式缓解 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如运动、冥想、心理咨询等,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 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特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保 健 医 学 研 究 与 实年
・
心 理 健康 ・
特 区大 学 生主 观 幸 福 感 及 其 与 人 格 特 征 关 系的研 究
高 文 欢 普 彬
( 南 大 学 心理 学 院 , 庆 4 0 1 ) 西 重 0 7 5
摘要 : 的 目
探 讨特 区 大 学 生 主观 幸福 感及 其 与人 格 特 征 的 关 系 。方 法
研 究采 用艾 森 克 人 格 问卷 简式 量 表
中 文版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量 表 对 6 O名珠 海特 区 和 5 o名 深 圳 特 区 的 大 学 生进 行 测 试 。 结 果 特 区 学 生 生 活 满 意
度 得 分 ( 7 . 7 l 1 ) 积极 情 感得 分 ( 2 4 ± 7 8 ) 消 极 情 感 得 分 ( 9 2 ±6 7 ) 外 向性 ( ) 1 1 3 ±2 。 6 , 2.5 .6 , 1. 5 . 3 ; E 分数 与 生 活
关 键 词 :特 区 大 学 生 ; 观 幸 福 感 ; 格 特 征 主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2 B 4 .
文献标识码 : A
Sei oe ol e tdnsS b cv lbi dI e tnhpwt Pr n i ri pc l n lg uet uj teWe-e ga tRl i si i es at Tat aZ C e S ’ ei l n n s ao h ol y s
满 意 度 、 极 情 感 、 极 情 感 均 相 关 , 关 系数 分 别 为 0 4 2 0 4 7 一0 2 0 P 0 0 ) 神 经质 ( 分 数 与 生 积 消 相 .8 、. 4 、 . 4 ( < . 5 ; N) 活满意度 、 积极 情 感 、 消极 情 感 均 相 关 , 关 系数 分别 为 一0 3 6 一 0 2 8 0 3 7 P< 0 0 )女 生 生 活满 意度 相 .4 、 . 8 、. 4 ( .5 ; 得分 高于男生,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P . 5 。结 论 特 区 大 学 生被 试 的 生 活 满 意 度 均 属 中 等 偏 下 水 平 , 积 极情感频率偏低 , 消极 情 感 的频 率 更低 , 体 来 看 特 区 大 学 生被 试 的 主观 幸 福 感 属 中等 水 平 ; 向 性 ( ) 格 总 外 E人 维 度 与 生 活 满 意 度 和 积 极 情 感 存 在 正 相 关 , 消极 情 感存 在 负相 关 ; 经 质 ( 与 生 活 满 意 度 和 积 极 情 感 存 与 神 N) 在 负相 关 , 消极 情 感存 在 正相 关 ; 生 活 满 意 度 上 , 生 高 于 男生 。 与 在 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郑 雪,王 玲,邱 林,严标宾(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61)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
结果: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综合起来看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水平。
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
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3)02-0105-03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Personality TraitsZHENG Xue,WANG Ling,QIU Lin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S WB)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 ts.Methods:201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EPQ-RSC and SWB ques tionnaires.Results: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WB belongs to the medium levels on the9-points pared with male,female participants showed hi gher levels of SWB and life satisfaction.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xtraversion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e of S WB(.40),li fe satisfaction(.29), posi tive affects(.37),and negative affects(-.22);neuroticism was a si gni ficant correlate of SWB(-.54),life satisfaction (-.28),posi tive affects(-.36),and negative affects(.57).Conclusion:Personality traits were importan t influencial factors to Chinese students SWB.Key words College s 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Personality traits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感受,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趋重要。
过去国际心理学界强调对人消极状态与病态心理的研究,而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则仅占前者的十七分之一[1];国内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则比较欠缺,缺少对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具体实证研究与深入的理论探讨[2-4]。
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的和最有效的因素。
DeNeve和Cooper对以往148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的不同人格因素有137个,诸如信任、情绪稳定性、控制点、自尊与外向等等。
在这些因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向性与神经质[5-8]。
但DeNeve和Cooper认为现有的研究存在文化方面的限制,即欠缺在非西方文化中的有关研究,认为人格因素对于其他文化中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9]。
Furnham和Cheng对来自日本、中国香港和英国等国家的被试进行了研究[10]。
该研究对于理解其他非西方文化中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被试的代表性问题)。
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为被试,进一步探讨人格因素与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
1 方 法1.1 对象采用分类(文科与理科)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广州某师范大学修学公共心理学的本科学生中选取了201名被试,其中女生111人,男生90人,平均年龄为20.3岁。
1.2 工具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11]包括精神质(P)、外向性(E)、神经质(N)和说谎倾向(L)等4种人格因素。
105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年 第11卷 第2期1.2.2 主观幸福感测验 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频率、消极情感体验等三个分量表[12]。
该量表的中文版的三个分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lpha)分别是0.76、0.81、0.81。
除整体生活满意度采用7分量表(统计时换算为9分量表的分数)评定外,被试对各量表的项目都采用9点量表评定。
项目总分除以项目数得量表分。
1.3 程序在集体情景下对被试进行分组(4组)调查,各组调查时间均为40分钟。
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有关的分析。
2 结 果2.1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的状况在9点评价量表中,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中等水平为5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频率均为中下水平,积极情感的频率显著高于消极情感(t= 6.127;P<.001)。
由于消极情感相对较低,抬高了SWB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整体上大学生被试的SWB属于中等水平。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EPQ的外向性分数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分数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分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
精神质分数与幸福感及主要成分的分数之间均未见显著相关。
见表1。
表1 大学生幸福感、人格特质及其相关分析Mean SD GLS J Q XQ E N P 主观幸福感(S WB) 5.079.899.711*.759*-.618*.429*-.538*-.094生活满意度(GLS) 4.219 1.414.372*-.261*.290*-.284*-.081积极情感(J Q) 4.138 1.516-.283*.372*-.361*-.104消极情感(XQ) 3.173 1.266-.215*.572*-.032外向性(E)7.662 2.662-.450*-.048神经质(N) 5.418 3.128.033精神质(P) 3.129 1.683*P<.012.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因素的性别比较女生的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因素均未见显著差异。
见表2。
2.3 不同人格类型被试幸福感的比较根据艾森克的人格分类观点[13],并参照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的常模,把被试的人格分为四个类型: 外向稳定型(多血质)53人; 内向稳定型(粘液质)33人; 外向不稳定型(胆汁质)41人; 内向不稳定型(抑郁质)74人。
发现在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上均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
详见表3。
表2 幸福感、人格因素的性别比较( x s)女 男 t主观幸福感 5.19 1.08 4.90 0.94 2.04*生活满意度 4.50 1.42 3.87 1.33 3.23**积极情感 4.26 1.62 3.98 1.36 1.32消极情感 3.17 1.24 3.16 1.310.17精神病质 3.09 1.56 3.18 1.83-0.38外向性7.70 2.657.62 2.690.21神经质 5.47 3.12 5.35 3.160.78 *P<0.05,**P<0.01表3 不同人格类型被试幸福感比较外向稳定 (n=53)内向稳定(n=33)外向不稳定(n=41)内向不稳定(n=74)F值多重比较主观幸福感 5.63 0.87 5.40 0.88 5.15 0.97 4.46 0.92 19.27*1、2、3>4生活满意度 4.90 1.33 4.28 1.45 4.52 1.30 3.62 1.318.70*1、3>4积极情感 4.71 1.55 4.32 1.37 4.33 1.46 3.54 1.407.48*1、3>4消极情感 2.61 0.99 2.42 0.73 3.40 1.38 3.79 1.2416.88*1、2<3、43 讨 论Diener和Diener的调查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被试相比,生活在诸如印度、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要低得多,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这种低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于贫困造成。
106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1No.22003Furnha m和Cheng的调查表明,中国香港的大学生被试的幸福感低于英国和日本的大学生被试。
香港的经济未必比得上英国和日本,但绝对不是贫困地区。
因此,这种在幸福感的地区差异可能与其他文化因素的差异有关。
本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虽然属于中等水平,但分析其幸福感的主要成分,发现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较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
由此可见,中国被试幸福感的状况与其较低的情感频率很有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情感,特别是消极情感的抑制,情感的表达要含蓄。
这种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及学校等社会化对中国人,即使是当代的中国人的情感及其表达都有深刻的影响。
因此,我们相信中国大学生被试的幸福感状况与中国传统中压抑情感的文化倾向有关。
有关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14-16]。
本研究表明来自师范大学的女生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