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
英语笔记

翻译的定义: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说,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应信息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在意义上,其次是在文体上,他还说翻译不止是一门科学,而且说到底完美的翻译永远是一种艺术。
翻译的标准,严复的信、达、雅。
鲁迅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翻译的分类:就所涉及的语言来分可分为语内翻译和语外翻译。
就操作方式而言,可分为口译,笔译,机器翻译。
就翻译的文体而言,可分为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
就翻译的活动的处理方式而言,可分为全译,编译,节译,摘译等。
结构对比:汉语意合重于形合,英语形合生于意合。
英语句子多前重心,汉语句子多后重心,英语有少用动词或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则有动辄使用动词的固有习惯。
英语的物称倾向十分明显。
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很高。
英语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而汉语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多用积累式分句或独立的单句。
句子(根据环境译)英语表达习惯1、always remember you 永远记住你2、it’s a shame/that’s too bad 真遗憾3、mind the steps 小心台阶4、请勿疲劳驾驶do not fatigue driving5、我感到很痛I feel great pain .I am painful6、亚洲四小龙the four little tigers of Asia7、百里挑一one in a thousand8、干杯(一饮而尽)cheers! Bottom up.9、不许动(警察或劫匪的吆喝语)Freeze!10、到此为止吧,不必多说了period!11、时间到Time’s over /Game is over /Game!12、谢天谢地Amen!13、别紧张relax!14、我们吹了we’re though 完了,没戏了I’m though15、他活不长(生命受到威胁)he’s history16、没什么好紧张的(没什么大不了的)No sweat17、(从前)海边住着一个渔夫At the seaside lived a fisherman.A fisherman lived at the seaside.There lived a fisherman at the seaside18、随后跳舞开始了Then they danced./Then theydance began 到时间了。
《逻辑与翻译》课件

可读性下降
逻辑错误会影响译文的 流畅性和可读性,降低
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化交流障碍
在跨文化交流中,逻辑 错误可能导致文化误解
和交流障碍。
如何避免和修正翻译中的逻辑错误
提高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
加强语言学习和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细节和准 确性,确保译文与原文信息一致
推理调整语序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逻辑关系和语义重点调整语序,使译文更加流 畅自然。
逻辑错误在翻译中的影响
误导读者
逻辑错误可能导致读者对原文产生误解,影响其对信 息的正确理解。
降低译文质量
逻辑错误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影响其整体 质量。
损害原文信息
逻辑错误可能导致原文信息的丢失或扭曲,损害原文 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逻辑学的重要性
逻辑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科学、哲学、法律、语言学等 ,它是人类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1 2
3
命题
逻辑学中的命题是指具有真假意义的陈述句。
推理
从已知命题推导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
论证
由一个或多个命题支持另一个命题的过程。
逻辑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典逻辑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逻辑学思想,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逻辑与翻译》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逻辑学基础 • 逻辑与翻译的关系 • 逻辑推理技巧在翻译中的应用 • 翻译中的逻辑错误与修正 • 逻辑与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逻辑学基础
逻辑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逻辑学的定义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旨在探索有效推理的原则和标准。
第五章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

第五章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第五章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第一节文法与翻译文法包括字、句法和章法等。
汉译英中的文法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汉语原文的语法,一是英语译文语法。
分析下面的译例:1、坐在花园的篱笆旁,一个黄蜂刺了我一下。
Sitting against a fence in my garden, I was stung by a wasp.2、聚也不易,散也不易。
It is not easy to gather, nor is it to par with each other.3、市政府终于批准了建设高科园的资金项目。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finally voted the funds for building a high-techpark.文法问题是一个语言基础问题,就翻译而言,是一个基本功问题。
尽管翻译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可逾矩。
补充练习试将下面的段落译成英文: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节逻辑与翻译一、思维逻辑和语言逻辑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逻辑。
翻译时要尊重靶语的语言逻辑,例如:大熊猫一胎产仔两只。
An adult female giant panda gives birth to two cubs at a time(上面的对比反映出汉英不同的思维逻辑:汉语只说“大熊猫”就足够了,因为“既然能产崽,必然是成年雌性熊猫,无须明言”,这是汉语的逻辑;英文里却要加上“adult”和“female”两字,因为“既然能产崽,就应该是雌性,所以该明说出来”,这是英文的逻辑。
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

•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is like a mirror,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Sunny or rainy, Hangzhou looks its best in spring. In summer the fragrance of lotus flowers gladdens the heart and refresh the mind. Autumn brings with it the sweet scent of laurel flowers, and chrysanthemums are in full bloom. In winter the snow scenery looks just like jade-carvings,charming and beautiful. The ever-changing aspects of the beauty of West Lake makes one carefree and joyous.
2. 句法导致模糊美感的丧失
• 英汉两种语言的明显句法区别除了意合与形合 之外,另一个明显区别在于汉语之句法趋于流 散,自由及模糊。
• 《水浒》第四十三回写李逵打虎,有此一句:
•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一声,忽 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 一扑。
• 郭绍虞先生曾经就上句分析如下:
作一番比较。译者全部为国外汉学家。(注:每行下面是逐字直译,括号中 的文字或标点是根据英语语法所必须增添的)
• Though a country be sundered,
修辞与翻译PPT课件

• B:明喻又称 “显比”,“直喻”,“明比”,是 一种十分明显的比喻。明喻是本体 ,喻体 ,比喻词 都要出现的比喻 。本体与喻体之间在形式上具有非 常明显的相似 (或相类) 关系。 它的形式就是 :
A 象 B。
• Simil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can usually be rendered by words like “象 ,好象,似 ,好似 ,如 ,如同 , 仿佛 ,犹如, 宛如 ,象 …一样(似的, 一般)”。
•
如今你看他们又结实又胖,脸上红扑扑的。
•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
人皆有短处。
• The best is the enemy of Don’t trust him. He is an ambulance chaser. • 不要相信他,他是个惟利是图的人。
like a fowl and then went on walloping and kicking
him again till his nose and mouth were a bloody pulp.
• Today you see them bouncing, buxom, red as cherries.
• She had as high an opinion of herself as if she were a goddess, and treated like dirt.
• 接着他们用绳子五花大绑,把节振德捆得象个粽子似 的,又是一阵拳打脚踢。
• They give him a good cuff and kick, trusses him up
都有。
• Advice and correction roll off him like water off a
修辞与翻译--概论

五、什么是修辞格
• 修辞格是在修饰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表达效果 的比较固定的格式,也称修辞方式、修辞手段、修辞方 法或辞格。 • 修辞格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 生动的表意功能; 2. 一定的结构规律; 3. 特殊的语言方式。 • 过去,有的人把修辞格作为修辞的中心,或惟一的内容, 这说明他们看到了修辞格的重要作用,但不够全面。 我 们认为选词、造句是修辞基础,修辞格只是修辞的一方 面,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 • 修辞格的格式很多,下面就英汉语言常用的修辞格进行 比较。为了方便比较与翻译法探究起见,我们把本书中 出现的修辞格分为: (一)英汉意象上的修辞手法; (二) 英汉语义上的修辞手法;(三),英汉词句结构 上的修辞手法。
三、修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 修辞是人的审美观点在语言里的表现,一定的民 族, 一定的文化,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在语言 修辞上都要有所反映。 • 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利用这些特点, 可以形成许多汉语所特有的修辞手段:声调抑扬 可以形成平 仄相对;双音节词占优势可以形成鲜 明的对照;不少单音节词可以形成押韵;缺少形 态变化可以形成词义和词类的活用;就连方块字 也可以形成拆字、拆词等修辞手段。由于中国有 丰富多彩的古语和典故,使汉语言简意賅,具有 极强的表现力。 • 民族的思想感情不同,对事物看法不同,可以反 映在 一些带有比喻色彩的谚语、俗语和格言上。
修辞在中国
• 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例如庄子很重视 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譬喻手法。 • 汉代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 (直述)、比(譬喻)、兴(联想)。 • 魏晋南北朝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 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例如刘勰 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 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 • 宋代陈骙的《文则》则可视为第一部修辞学的专著。 • 民国八年(1919年)于北京发生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便摆 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的修辞研 究主要有两种倾向: 1.模仿西方的修辞著作。2.辑录中国古人的说法。 • 1932年,在中文里重要的修辞学著作之一----陈望道写的《修 辞学发凡》出版。 • 现今在中学教育中即开始教授行文时必须使用到的各种修辞 法。
文学翻译中的逻辑、语法和修辞

文学翻译中的逻辑、语法和修辞作者:张白桦来源:《英语世界》2021年第10期常常有初涉翻译的同学问我,做好翻译需要哪些过程?其实,这跟做其他学术也没有什么不同,无非还是那“三板斧”——理论、历史、实践。
具体到翻译上,就是翻译理论,包括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功能的纯翻译理论,以及具有指导功能的应用翻译理论,具有借鉴功能的翻译史,还有具有实用功能的翻译实践。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曾经说过:“智慧胜于知识。
”如果说,知识回答的是“是什么”,那么,智慧回答的就是“怎么样”和“为什么”。
对于翻译来说,翻译理论和翻译史解决的是宏观层面“何为译”的问题;文化,特别是语言解决的是“译何为”的问题;从语法、逻辑、修辞三个维度审视翻译实践解决的是“如何译”的问题。
当然,翻译是一个需要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的专业,也就是“You don’t need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but you need to know a little bit of everything.”,掌握一些翻譯辅助工具也很有必要。
对于翻译理论,我曾在专著《翻译基础指津》(中译出版社,2017)中有过专题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说到底,科学的核心是理论,没有理论,你的研究将一无所有。
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要明确的是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翻译是一种看似门槛很低,实则难度很高的学术。
其实,不是学语言的都是学英语的;不是学英语的都能做翻译;不是做翻译的什么文体都能翻译。
相对于母语创作来说,翻译的难度更高。
对于英语专业来说,听说读写译,最难莫过于翻译;对于各种翻译文体来说,最难莫过于文学翻译。
至于原文理解,我觉得上下文,也只有上下文,才是决定词义、句意、文意的唯一标准。
这个上下文可以是上一个词和下一个词,也可以是上一句和下一句,或者是上一段和下一段,甚至是上一章和下一章,乃至同一作者所著的上一部作品和下一部作品。
外语考试-Chapter 5文化学派翻译理论

Chapter 5文化学派翻译理论Chapter 5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系统操作学派)1、主要为多元系统论1)、引入多元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系统而非由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充分的解释。
这些系统各自有其不同的行为模式,却又相互依存,且共同构成一个有组织的“大多元系统”。
因此,Even-Zohar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只有当做系统而不是毫无联系的因素构成的混合体时,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Even-Zohar,1990)。
2)三个社会条件Even-Zohar概括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三个社会条件当某一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也就是说,某种文学尚还“幼嫩”,尚处于创立阶段;当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大的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尚还“弱小”,或两种情形皆有在一种文学中出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之时(Even-Zohar,1990)。
3)、优缺点优点:多元系统理论突破了以对单个文本的静态的、孤立的共时研究方法衡量成败的早期翻译研究学派的局限,并将翻译研究放在更大的文化环境加以动态、系统研究,从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但是当我们拿这一理论来观照复杂多样的翻译现象时,总觉得有点圆凿方枘。
缺点:多元系统理论对于文学翻译的解释不充分性的根源在于如下几个方面过分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疏忽了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把丰富的翻译现象简单化;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决定论,忽视了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译者的主体性,能动性与超前性;过分强调两极,忽视中间,结果导致研究方法的僵化、简单化,忽视两极之间的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4)、结论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纳入到一个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研究,使翻译研究从传统的对文本进行孤立的、静态的对比中解放出来,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但是任何理论都不能绝对化,正如Peter Newmark 所说,“‘决定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思想意识的超前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译者、翻译职业和翻译文学的创造性”(引自蒋骁华,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第一节文法与翻译文法包括字、句法和章法等。
汉译英中的文法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汉语原文的语法,一是英语译文语法。
分析下面的译例:1、坐在花园的篱笆旁,一个黄蜂刺了我一下。
Sitting against a fence in my garden, I was stung by a wasp.2、聚也不易,散也不易。
It is not easy to gather, nor is it to par with each other.3、市政府终于批准了建设高科园的资金项目。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finally voted the funds for building a high-tech park.文法问题是一个语言基础问题,就翻译而言,是一个基本功问题。
尽管翻译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可逾矩。
补充练习试将下面的段落译成英文: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节逻辑与翻译一、思维逻辑和语言逻辑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逻辑。
翻译时要尊重靶语的语言逻辑,例如:大熊猫一胎产仔两只。
An adult female giant panda gives birth to two cubs at a time.上面的对比反映出汉英不同的思维逻辑:汉语只说“大熊猫”就足够了,因为“既然能产崽,必然是成年雌性熊猫,无须明言”,这是汉语的逻辑;英文里却要加上“adult”和“female”两字,因为“既然能产崽,就应该是雌性,所以该明说出来”,这是英文的逻辑。
下面的汉英表达法,也反映出汉英不同的思维和语言逻辑:1.油漆未干—— Wet paint.2.闲人免进—— Business only.3.九五折—— 5 percent discount4.子细胞——daughter cell二、逻辑与修辞使用语言时要注意避免违反逻辑,翻译时亦是如此。
当然,不合逻辑的用法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使用时,翻译时要保留。
例如:也许是吴所长的开场白把瓶口封紧了,应该发言的两大派都暂时沉默,不愿过早地暴露火力。
(《围墙》)Perhaps Director Wu‟s opening remarks had sealed people‟s mouths, for the factions who should have begun the skirmish were temporarily silent, unwilling to reveal their firepower too early. (Tr. Rosie A.Roberts)原文中有两处比喻,一个是……瓶口”,另一个是“暴露火力”。
译者将前一个比喻隐去,采取意译的办法,将后一个比喻保留,采取直译的办法;此外,又把“发言”译作“skirmish”,增添了一个比喻。
“瓶口”“火力‟‟逻辑上不相关,因此换个地方另设比喻,既保证了比喻数量相等,又保证了逻辑上的一致。
三、逻辑和语法汉语的名词译成英文的名词或代词时,要注意单复数及性别方面的逻辑问题。
例如:1.·这次吵架像夏天的暴风雨,吵的时候很厉害,过得很快。
可是从此以后,两人全存了心,管制自己,避免说话冲突。
(《围城》)This quarrel was like a summer rainstorm——violent while it lasted but over very quickly.From then on,however,each determined to control himself and avoid saying anything that would start a conflict.译文里的“himself”从逻辑上讲没有完全传达原文“自己“(夫妇两个)的所指范围。
在此情况下,语法处理应考虑逻辑要求,可改译为:… they both determined to control themselves (Tr.Sun Yifeng)四、逻辑与行文行文叙述中要注意逻辑关联,适当加词,以保证思路的连续和线索的清晰:1.车又停了,妇女千恩万谢地下了车。
(祝承玉《钱包》)When the bus stopped again,she rose,offered a thousand thanks to her newly-found friends,and slipped out of the bus.(Tr.He Zhifan)2.温度升高,水的体积就增大。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the volume of water becomes greater.五、正反表达法翻译过程中的逻辑还表现为正反表达的方式,意思不变,译文则更合乎习惯。
例如:1.这个问题我不懂。
This problem is above me.2.对于汉译英,你越是细心越好。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about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正反表达法作为一种翻译技巧,不仅用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转换,也表现在否定与比较之间、时间的先与后之间,以及原因与结果、让步与转折、条件与结果、目的与原因等关系之间的转换,这些转换都以逻辑为依据,逻辑关系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语义关系不变。
补充练习请将下面的段落译成英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这是我们始终坚持为实现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
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之福,是地区和世界之福。
两岸和平统一了,可以弥合两岸因长期分离而造成的隔阂,使两岸同胞增进一家亲情;可以结束两岸在军事上的对抗,使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和平建设;可以使两岸经济更好地互补互利,使两岸同胞携手共谋发展;可以使两岸一起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使两岸同胞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可以真正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两岸同胞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期盼和平,国家需要稳定。
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努力。
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有关人士和有关政党严肃思考这个重大问题,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为保持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作出正确的历史性抉择。
第三节修辞与翻译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
翻译工作既注意一般修辞又要注意特殊修辞。
一、用词要贴切翻译中应特别重视选词,要对原文和译文所用词语在词义的范围、轻重、分寸及色彩方面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以求译文用词精当、贴切。
例如:说他(赵辛楣)调戏汪太太,把她气坏了。
She said he flirted with Mrs.Wang and got her upset.把“调戏”译作“flirt with”,表达不出原文用词的分量,拟改译为he took liberties with。
二、词语的重复与精简汉语喜欢重复,英语崇尚简洁。
汉语的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有两种作用。
一是为了强调,或增添修饰,加强语义。
二是为了便于词语搭配,或平衡节奏,增加可读性。
英语忌重复,在汉语里习以为常的重复词语到了英语里要么不合逻辑,要么累赘冗长,所以翻译时要有所删削省略。
例如: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春天吧!Let us stretch out our arms to embrace the spring, which is one of the revolution,of the people,and of science.汉语的对比结构常含有重复成分,英译时要适当从简:你要觉得合适就干,不合适就不干。
你自个儿看着办吧。
Go ahead if you think the job suits you and don‟t if not.It‟s all up to you to decide.有时汉语通过词汇重复表示强调,而英语则要借助动词或用代词复指:我劝是劝过了,但没有用。
I did persuade him,without avail.(二) 搭配性重复汉语中的范畴词也构成一种语义上的重复。
范畴词是一些具有概括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分类范畴的词语,常用在具体词的后面,对其进行分类总括,以便与其它词语搭配。
到了英语里,具体词语直接就能构成搭配关系,原文中的范畴词便成了冗赘。
例如:1.见到自己的故乡,他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The sight of his native place called back his childhood.2.据说他对邓的灵活态度印象很深。
He wa s described as impressed by Deng‟s flexibility.3.那时他们最渴望的就是结束这摇摆不定的局势。
What they wanted most was an end of uncertainties.(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三)节奏性重复汉语成语中有许多音韵整齐语意重复的四字对偶词组,翻译时不必亦步亦趋,译出一组的意思就够了:油嘴滑舌—— glib tongue长嗟短叹—— sighing deeply精疲力竭—— exhausted随波逐流—— swim with the stream发号施令—— issue orders土崩瓦解—— fall apart两面三刀—— two-faced tactics水深火热—— in deep waters自吹自擂——blow one‟s own trumpet三、描述要生动叙述要明白晓畅、描写要生动逼真、说明要条理清楚、辩论要充分有力。
这里仅以“化静为动”为例,说明翻译时修辞手段的运用。
1.花坛北面有一株腊梅花,南端是一丛南天竹。
(王士菁《鲁迅传》)A winter mei stood on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terrace,and a nandina on the southern end.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