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2022年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

2022年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标准(2022年版) —、概述白血病〔leukemia)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受累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大量蓄积于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淋巴结、肝、脾等组织器官。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两类,一类是正常造血抑制导致的骨髓衰竭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

另一类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绿色瘤等。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依赖骨髓涂片计数原始细胞比例。

白血病的分型早期主要是依赖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目前白血病的分型主要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根底的免疫学。

遗传学信息主要用于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推断。

依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早期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稚嫩细胞,病情开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C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晚期阶段,多为较成熟细胞或成熟细胞,病情相对缓慢,自然病程可达数年。

依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f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慢,性白血病则分难,甚至呼吸窘迫、反响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等。

除APL外,可采纳白细胞别离术去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予化疗药物和水化,并预防高尿酸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给予血制品积极改正凝血异常。

2.防治感染:白血病患者常伴有粒细胞减少,应注意口腔、鼻腔及肛周护理。

化疗、放疗后,粒细胞缺少将延续较长时间,可住层流病房。

化疗后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进粒细胞恢复。

发热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及时予经验性抗生素医治。

3.成分输血:严峻贫血可吸氧、输浓缩红细胞。

aml的诊断标准

aml的诊断标准

aml的诊断标准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亚型,通常由异常增殖的白血细胞(幼稚的骨髓细胞)引起。

AML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骨髓细胞学和遗传学分析。

以下是AML的一般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AML患者通常会出现疲劳、贫血、感染、出血倾向、发热和骨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引起医生的怀疑,进一步进行诊断。

2.血液检查:患者通常会接受完血细胞计数(CBC)检查,其中包括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AML患者通常会出现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是过高或过低。

3.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AML诊断的关键步骤。

通过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医生可以检查骨髓中的白血细胞、幼稚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

AML患者通常会表现出骨髓中异常增多的幼稚细胞。

通常,AML诊断需要骨髓样本中超过20%的幼稚白细胞。

4.免疫分型: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以确定白细胞亚型和骨髓细胞的表面抗原表达情况。

5.遗传学分析:AML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组可能会出现异常。

通过核酸杂交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AML患者的遗传异常,如染色体易位、突变等。

6.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可用于确定AML细胞的表面抗原,有助于确定白细胞的亚型。

7.腰穿:腰穿是用于检查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白血病细胞的检查,以评估AML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AML的诊断需要医生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血液和骨髓检查结果以及遗传学信息。

一旦确诊,患者通常会接受进一步的分型和分级,以确定AML的严重程度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化疗、骨髓移植和其他干预措施。

AML的治疗通常需要个体化和多学科的团队协作。

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髓系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髓涂片中可见不同数量的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增多但有时<5%,无明显成熟停滞。

2. 骨髓中可见原始细胞≥20%(FAB分型)或≥25%(WHO 分型),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 原始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但一般<30%。

4. 嗜酸性颗粒通常较正常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大些,呈紫色,有些细胞颗粒过于密集模糊了细胞核形态。

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偶见核分叶过少。

5. 免疫学检查: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系列相关抗原,确定其来源,帮助判定疾病的分型以及对治疗有提示作用。

6. 细胞化学染色如髓过氧化物酶、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等可用于协助形态鉴别各类白血病。

7. 有时外周血原始细胞≥20%,骨髓原始细胞18.5%,可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
1974年,英国Hayhoe及法国Bernard、Mathe、Flandrin等又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方法,这就使白血病的分型显得有些混乱。
02
03
04
05
三、FAB分类
FAB分类 --AL诊断标准
除临床症状、体征与血象外,骨髓形态学分类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原始细胞(包括原粒、原单核及原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1845年,英国的Bennett 和德国的Virchow又分别报道一例血液中有大量脓样球体的类似病例
1856年,Virchow进一步对白血病做了综合描述,对血液中的这些无色或白色的球体的来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血液、淋巴,也可能来自血管壁,并认为来自淋巴的可能性最大。
2
3
4
1
一、白血病的发现
二、白血病的分类
1917年,Di Guglielmo分出红白血病这一类型
1938年,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1938年,Forkner在《白血病及其有关疾病》一书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又分为髓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1957年,Hillested首先报道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WHO分类 -先决条件 1.白血病“原始细胞”的确定
“计数原始细胞要求分别分类May-Grunwald Giemsa染色的血和骨髓片200和500个细胞,必要时作骨髓活检核实。
1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原始细胞则指异常早幼粒细胞。
2
除在罕见的“纯”红白血病外,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红系前体细胞(有核红细胞),发育异常的小巨核细。
大量实践证实,MDS相关AML在临床和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独特意义,因此将具有多系病态造血的AML作为一种亚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的指南(2017年版)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的指南(2017年版)

AML(非APL )年龄<60岁患者诱导治疗后监测
标准剂量Ara-C诱导治疗后监测
复查骨髓进行治疗调整
停化疗后第7-14天 (骨髓抑制期)
复查骨髓
① 存在明显的残留白血病细胞(10%):考虑双诱导治疗 ② 残留白血病细胞10%, 无增生低下:可予双诱导治疗 ,采用标准剂量Ara-C+蒽环或蒽醌类等药物(IDA、 DNR、米托蒽醌(Mitox)等)或等待恢复 ① 残留白血病细胞10%, 增生低下:等待恢复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国诊疗指南
第二部分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的治疗
AML(非APL)年龄<60岁患者的诱导治疗
① 常规诱导缓解方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100200mg/(m2•d)×7d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12mg/m2/d×3d或柔红霉素(DNR)6090mg/m2/d×3d
2.不适合标准剂量化疗
① 低强度化疗:地西他滨(20mg/m2/d,5-10d);地西他滨联合 小剂量化疗;小剂量化疗G-CSFc;小剂量Arac(20mg, 每日2次,连用10d,4-6周为1个疗程)
② 支持治疗
1.低强度化疗:低强度化疗:地西他滨(20mg/m2/d,5-10d);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 小剂量化疗G-CSFc;小剂量Arac(20mg,每日2次,连用10d,4-6周为1个疗程)
停化疗后第21-28天 (骨髓恢复期)
复查骨髓、血常规
① 取得CR:进入缓解后治疗
② 骨髓已恢复,但达不到CR标准的: 按诱导失败对待
③ 增生低下 • 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等待恢复 • 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按治疗失败对待
完全缓解
▪ 1.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 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③ 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类、HHT、规臼类等), 总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 auto-HSCT。 ① allo-HSCT:寻找供者期间行1-2个疗程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化疗或标准剂量化疗。
2.预后中等组 按遗传学预 后分组治疗
② 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大剂量Ara-C (3 g/m2,每 12 h 1 次,6 个剂量),3~4 个疗程,单药 应用
3.诊断、分类
1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 卫生组织(WHO 2016)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分类标准,诊断AML的 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 胞下限为20%
2
证实以下克隆性重现 性细胞遗传学异常:
t(8;21) inv(16) t(16;16) t(15;17)
(q22;q22) (p13;q22) (p13;q22) (q22;q12)
AML(非APL)<60岁患者完全缓解后的治疗
1.预后良好组
① 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大剂量Ara-C (3 g/m2,每 12 h 1 次,6 个剂量),3~4 个疗程,单药 应用 ① 中大剂量Ara-C(1-2 g/m2,每 12 h 1 次,6 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 与蒽环/蒽醌类、氟达拉滨等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程。 ② 其它缓解后治疗方案 ② 2-3个疗程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方案巩固,继而行auto-HSCT 。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国诊疗指南
第二部分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的治疗
AML(非APL)年龄<60岁患者的诱导治疗
① 常规诱导缓解方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100200mg/(m2•d)×7d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12mg/m2/d×3d或柔红霉素(DNR)6090mg/m2/d×3d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 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i):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中性 粒细胞<1×109/L,或PLT<100×109/L。如果同时使用CRh和CRi,CRi只包括不符合CRh的患者。
▪ 骨髓无白血病状态(MLFS):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对血象恢复没 有要求。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 ▪ 研究显示在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可以提高缓解率及
MRD转阴比例,因此,可以酌情考虑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 中高危组联合维奈克拉(1~2周); ▪ 高危组接受标准强化诱导治疗缓解率低于低中危组,亦可采用维 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诱导治疗;FLT3突变患者可以联合FLT3 抑制剂;IDH突变患者可以联合IDH抑制剂(证据等级2b)。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 ①中大剂量Ara-C(1~2 g·m-2·12 h-1,6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 与蒽环/蒽醌类等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程(证据等级1b)。 ②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类、HHT、鬼臼类等),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 (或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2b)。
▪ 初诊不能耐受强烈治疗的患者经过低强度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如果可以耐受强 化疗,应按照可以耐受强化疗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诱导治疗 1.常规的诱导治疗方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100~200 mg·m2·d-1×7 d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2 mg·m-2·d-1×3 d或柔红霉素 (DNR)60~90 mg·m-2·d-1×3 d(证据等级1a)。 2.含中剂量Ara-C的诱导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T)2 mg·m2·d-1×7 d,DNR 40 mg·m-2·d-1×3 d,Ara-C前4 d为100 mg·m-2·d-1, 第5、6、7天为1 g·m-2·12 h-1(证据等级1a)。

aml-m0的诊断标准

aml-m0的诊断标准

aml-m0的诊断标准
AML-M0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个亚型,它通常被认为
是AML的一种较为罕见的亚型。

由于AML-M0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亚型,因此其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诊断AML-M0通常需
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临床上,AML-M0通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等症状,
但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和骨髓检查。

在血液学检查中,可以观察
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计数等的异常,而骨髓检查则
可以显示出幼稚细胞增多以及其他异常细胞的存在。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诊断AML-M0还需要排除其他类
似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因此,综合
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可能疾病的因素,才能最终
确诊AML-M0。

总的来说,诊断AML-M0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
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并且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才能最终确定
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ML-M0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导读:英法美协作组诊断标准: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
(1)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 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
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 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 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
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
细胞为主。

(5)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 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 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
细胞呈未分化型,形态不能确定时,应做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查,或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Ⅲa或ⅧR;Ag以证明其为巨核细胞系。

如骨髓干抽,有骨髓纤维化,则需骨髓活体组织检查。

用免疫酶标记技术证实有巨核细胞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